二〇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历史模拟(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5 CDAAB 6-10 BBDAC 11-15 ADBDC 16-20 BDC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1题9分,22题12分,23题9分,共30分。
21.(9分)
(1)(3分)原因:秦国具有强大的实力(或实行商鞅变法);秦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巴蜀政治经济发展的措施。(2分)作用: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任1点即可)(1分)
(2)(3分)因素:汉代巴郡的赋税较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③水利工程的修建,解决了灌溉问题,耕作面积扩大;农作物的种类丰富。(任3点即可)(3分)
(3)(3分)表现:商品交换活跃程度增强;水路贸易发达;是个重要的中继站;巴渝物产丰富。(答出2点即可)(2分)突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分)
22.(12分)
(1)(2分)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或打倒列强除军阀。(1分)军事行动:北伐战争。(1分)
(2)(4分)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1分)战役:百团大战。(1分)历史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任2点即可)(2分)
(3)(2分)时代精神:艰苦奋斗(或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任1点即可)(1分)人物:王进喜。(1分)
(4)(3分)领袖: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毛泽东;“富起来”的是邓小平。(2分)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言之有理即可)(1分)
(5)(1分)关系:经典歌曲反映了人民的时代诉求;经典歌曲反映时代特征;经典歌曲来源于社会生活;经典歌曲激励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任1点即可)(1分)
23.(9分)
(1)(3分)认为:合理。(1分)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任1点即可)(1分)
或认为:不合理。(1分)理由: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1分)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分)
(2)(6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得1分。2.能运用材料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紧扣观点进行论述,每个史实1分,意义1分,论述部分共4分。3.结论能紧扣观点,或叙述与观点意思相近即可1分。
【示例一】观点:符合国情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分)
论述: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为应付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任意两个史实即可)
结论: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示例二】观点:综合国力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
论述:(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一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调整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任意两个史实即可)
结论:综上所述,综合国力影响着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历史模拟试题(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部分(共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
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
以下遗址能印证“旱作农业系统”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浙江良渚遗址
2.有学者认为“到公元3或4世纪时,书法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这是建立在“平滑和有
吸收力的书写表面”基础上的。由此可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A.促进了印刷技术的发展
B.阻碍了书写材料的革新
C.有利于汉字造字的简化
D.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
3.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
区城经济
推动
推动
民族关系
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
交往交流交融
A.人口的迁徙
B.生产工具的革新
C.孝文帝改革
D.经济重心的南移
4.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
铅釉的绚丽、斑澜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模仿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5.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
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6.乾隆时,英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
示:整个西藏都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内,西藏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这表明
A.清驻藏大臣不掌管外交等事务
B.清廷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D.清朝政治体制挫败了英国图谋
历史模拟试题(三)第1页(共6页)
7.下面一组人物是19世纪中期中国、法国和英国同时期的统治者。他们统治时期共同经历的
历史事件是
清朝咸丰皇帝
法国拿破仑三世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1851一1861年)
(1852一1870年)
(1837一1901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1872一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
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实现国家的独立
C.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D.维护清王朝统治
9.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
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议
1921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
八七会议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B.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某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完全
胜利,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有学者指出:“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中国以弱抗强,与
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
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
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2.某同学在项目化学习时,列举了下图所示的“制度”。他列举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都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
C.都符合“一国两制”原则
D.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范畴
历史模拟试题(三)第2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三模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