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押题试题历史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 )
A. 原始社会的进步 B. 陶瓷文化的悠久
C. 瓷器的发展历程 D. 高超的手工生产技术
2. 商人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也表现在他们创造的甲骨文里。甲骨文里最常见的是和杀人有关的字,其意思不仅是杀戮,更是仪式化的杀人献祭。这最能表明商朝( )
A. 依靠武力维系统治 B. 鬼神文化色彩浓厚
C. 文字体系已经成熟 D. 中央集权制度成熟
3.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齐国出现了“田氏代齐”、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的结局。这些形势出现的根源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 B. 诸侯相互征战
C. 分封制瓦解 D. 国家走向统一
4.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下列与材料中“陛下”相关的是( )
A.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颁布“推恩令” D. 强调以德治国
5. 汉武帝在夺回河西走廊之后,先后在那里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在敦煌西
北设立玉门关,西南设立阳关,在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设使者校尉管理,为来往于西域通路上的使者们提供食宿和饮水。这些措施( )
A. 为张骞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 B. 为中央管理西域提供了保障
C. 健全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机构 D. 使大一统理念深入边疆各地
6. 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北宋( )
A. 疆域的扩大 B. 经济的发展
C. 民族交融加强 D. 中央集权强化
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郑和率船队7 次下西洋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B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C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 A B. B C. C D. D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这反映当时( )
A. 洋货洋商占据中国市场 B. 中国传统经济遭到冲击
C. 中外茶丝贸易完全断绝 D. 开埠通商顺应历史发展
9.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B. 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C.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提出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10. 在这样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一个中心,并成为此后中国人民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材料中“这样的理论”是指(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体西用
C. 民主与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11. “正面战场的作战,吸引了在华日军的主力,给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在客观上造成较为有利的条件。”这句话意在表明( )
A. 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B. 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
C. 敌后战场机动灵活 D. 抗日战争持久战
12.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场景的前提是( )
A. 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 B. 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3. 许多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下列美术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地道战》 C. 《飞夺泸定桥》 D. 《天津解放》
14.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0%左下,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这一变化( )
A. 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结果 B.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D. 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15. 早在10世纪时,意大利城市就有了非教会的学校,接着西欧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许多城市学校都教授罗马法,这些城市学校后来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这段话描述了中世纪大学的( )
A. 兴起背景 B. 课程特点 C. 管理机制 D. 深远影响
16. 下面所呈现法律条文,其共同之处在于( )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汉谟拉比法典》 第八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A. 体现了阶级的等级差别 B. 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C. 保护了民众的私有财产 D.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17. 米兰多拉(1463—1494年)在《论人的尊严》一书中说:“你就像一个完全独立和自由的工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选择的任何样子。”这句话折射的思想是( )
A. 神权至上 B. 王权至上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18. 马克思对经济力量的强调对于开阔历史学家的思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用经济解释历史的理论,作为一项“启发性的原则”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下列历史解释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早期的殖民掠夺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B.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人文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
C. 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出现的最基本条件
D.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继承
19. “中东”“远东”这些名词源自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的时期。直接导致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新的国际格局所取代的事件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联合国成立
20. 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人间喜剧”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说明“人间喜剧”( )
A. 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描绘 B. 关注理论的搜集整理
C. 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D. 注重科学技术的介绍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剧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剧种,而是发源于安徽。徽州商人在商业上的发展,萌生了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他们花钱培植戏班,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进京艺人合作交流,并吸收了昆曲、秦腔和一些民间曲调。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京剧由民间进入宫廷,得到了成长发展的机会。
《定军山》剧照
材料二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提倡集体生活,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要求用集体方式表达,唯有戏剧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而戏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的演出带去。
《俄狄浦斯王》剧照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京剧和古希腊戏剧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相似之处。
(2)“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且属于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除京剧外,请再举两例中国的国粹。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传承“国粹”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以“开国会”“兴民权”为取向的民主诉求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打开了一个变革的缺口,从而实现了清末民初之政治转型。而民国初年封建复辟势力的回潮以及国际风云的变幻,又使中国的思想界调整思考方向,民主诉求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变更,进而对“五四”前后中国政局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国会制度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终于步入了建设民主政治的轨道。但令人痛心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并没有沿着议会民主制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开明专制”“以党治国”“平民专政”等政治诉求消解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合法性,腐蚀了自由、人权等民主政治的精神根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雷大川《近代民主诉求的价值取向与“五四”前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主制度被“消解”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对近代中国民主化有哪些认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农业总产值达483.9亿元,比1949年增加了48.5%;粮食3 088 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2.8%,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11.3%;棉花2 607 万担,比1949年增长了193.4%,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高53.6%。
材料二 1979—1981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5.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 23%左右,但1981年粮食总产量比1980年仍增加1.4%,棉花、糖料、烤烟都大幅度增产。家庭副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种家禽,都是家庭喂养的。集体分配给社员的收入比 1980 年增加11%,比1978年增加28.6%,如果加上个人生产和其他方面的收入,跟1980年同范围相比增加16%以上。
——摘编自1981年《农民日报》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1年我国农村经济显著增长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业发展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自由权利宪章,即《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言反映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全面地阐发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民事权利以及社会权利。
(1)材料一中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5. 请你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押题试题历史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 )
A. 原始社会的进步 B. 陶瓷文化的悠久
C. 瓷器的发展历程 D. 高超的手工生产技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尊、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这些均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手工生产技术,D项正确;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而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尊是殷商时期的文物,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宋朝的文物,因此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尊是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不属于陶瓷文化,排除B项;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尊是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与C项说法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商人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也表现在他们创造的甲骨文里。甲骨文里最常见的是和杀人有关的字,其意思不仅是杀戮,更是仪式化的杀人献祭。这最能表明商朝( )
A. 依靠武力维系统治 B. 鬼神文化色彩浓厚
C. 文字体系已经成熟 D. 中央集权制度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甲骨文……更是仪式化的杀人献祭”可知,商人通过献祭人牲以求得鬼神的庇佑,带有浓厚的鬼神文化色彩,B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了商人通过甲骨文记录献祭的事迹,未提及依靠武力维系统治,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系统,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并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齐国出现了“田氏代齐”、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的结局。这些形势出现的根源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 B. 诸侯相互征战
C. 分封制瓦解 D. 国家走向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争时期铁器牛耕逐步出现,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地方诸侯势力上升挑战周天子的权威,A项正确;诸侯相互征战表述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分封制瓦解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而非原因,排除C项;国家走向统一是春秋战国最终的发展趋势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下列与材料中“陛下”相关的是( )
A.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颁布“推恩令” D. 强调以德治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平定天下,……,五帝所不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秦统一中国,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赛过三皇五帝,称始皇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清朝时,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排除B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与题目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 汉武帝在夺回河西走廊之后,先后在那里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在敦煌西
北设立玉门关,西南设立阳关,在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设使者校尉管理,为来往于西域通路上的使者们提供食宿和饮水。这些措施( )
A. 为张骞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 B. 为中央管理西域提供了保障
C. 健全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机构 D. 使大一统理念深入边疆各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实行军事屯田”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对西域管理,通过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军事屯田等措施,为管理西域提供了保障,B项正确;汉武帝的措施是加强西域的管理,并不是为张骞出使准备条件,排除A项;措施是健全中央对地方管理,并不是健全西域各国的政治机构,排除C项;措施是大一统观念的体现,但并不能深入边疆各地,排除D项。故选B项。
6. 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北宋( )
A. 疆域的扩大 B. 经济的发展
C. 民族交融加强 D. 中央集权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人口的增长。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都得到了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B项正确;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疆域比唐朝的疆域更小,排除A项;民族交融的加强与北宋人口的增长关联不大,排除C项;中央集权强化与北宋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郑和率船队7 次下西洋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B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C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A项;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排除B项;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排除C项。故选D项。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这反映当时( )
A. 洋货洋商占据中国市场 B. 中国传统经济遭到冲击
C. 中外茶丝贸易完全断绝 D. 开埠通商顺应历史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人控制了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贸易,中国传统经济遭到冲击,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洋货占据中国市场,排除A项;材料表明洋人控制了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贸易,不能说明中外茶丝贸易完全断绝,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经济遭到冲击,不能说明“开埠通商顺应历史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9.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B. 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C.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提出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与五四运动相比,辛亥革命中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主张,这是五四运动高于辛亥革命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指北伐战争,排除A项;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在这样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一个中心,并成为此后中国人民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材料中“这样的理论”是指(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体西用
C. 民主与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在这样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一个中心,并成为此后中国人民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因此,材料中“这样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正面战场的作战,吸引了在华日军的主力,给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在客观上造成较为有利的条件。”这句话意在表明( )
A. 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B. 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
C. 敌后战场机动灵活 D.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正面战场的作战,吸引了在华日军的主力,给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在客观上造成较为有利的条件。”可知,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B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正面战场节节胜利,排除A项;材料表明了正面战场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没有表明敌后战场机动灵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2.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场景的前提是( )
A. 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 B. 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体现了淮海战役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援,他们积极支援前线的原因是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A项;东北全境解放与民工积极支援前线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3. 许多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下列美术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地道战》 C. 《飞夺泸定桥》 D. 《天津解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B项正确;1928年,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飞夺泸定桥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天津解放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ACD项均与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0%左下,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这一变化( )
A. 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结果 B.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D. 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0%左下,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1952年工农业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为随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早在10世纪时,意大利城市就有了非教会的学校,接着西欧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许多城市学校都教授罗马法,这些城市学校后来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这段话描述了中世纪大学的( )
A. 兴起背景 B. 课程特点 C. 管理机制 D. 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早在10世纪时,意大利城市就有了非教会的学校,接着西欧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许多城市学校都教授罗马法,这些城市学校后来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描述的是欧洲早期大学兴起的背景,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大学课程设置,不能说明课程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世纪大学如何具体管理,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中世纪大学建立之前的城市学校,没有体现中世纪大学的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6. 下面所呈现的法律条文,其共同之处在于( )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汉谟拉比法典》 第八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A. 体现了阶级的等级差别 B. 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C. 保护了民众的私有财产 D.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体现了阶级的等级差别,A项正确;材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不能体现其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到两部法律对民众私有财产的保护措施,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7. 米兰多拉(1463—1494年)在《论人的尊严》一书中说:“你就像一个完全独立和自由的工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选择的任何样子。”这句话折射的思想是( )
A. 神权至上 B. 王权至上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你就像一个完全独立和自由的工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选择的任何样子。”可知,材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的“人性至上”,折射的思想是人文主义,C项正确;材料“你就像一个完全独立和自由的工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选择的任何样子”,强调了人的独立和自由,未涉及“神权”,排除A项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 马克思对经济力量的强调对于开阔历史学家的思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用经济解释历史的理论,作为一项“启发性的原则”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下列历史解释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早期的殖民掠夺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B.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人文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
C. 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出现的最基本条件
D.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继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用经济解释历史”,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为拓展市场,销售产品,寻找原料,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后便开始了早起的殖民掠夺,A项说法符合这一启发性原则,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不属于经济领域,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经济领域的现象,排除C项;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均属于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与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 “中东”“远东”这些名词源自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时期。直接导致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新的国际格局所取代的事件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联合国的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就战争结束、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宰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已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C项正确;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排除B项;联合国是国际政治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人间喜剧”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说明“人间喜剧”( )
A. 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描绘 B. 关注理论的搜集整理
C. 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D. 注重科学技术的介绍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人间喜剧》”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结合所学可知,《人间喜剧》是指一类以描写人生中的悲喜离合、痛苦和欢乐为主题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变幻莫测的情节和角色形象为特点,通过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嘲弄和批判,既能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又能表达人生的哲理和智慧,这说明《人间喜剧》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描绘,A项正确;材料中的《人间喜剧》是以描写人生中的悲喜离合、痛苦和欢乐为主题的戏剧艺术形式,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在1841--1850年间写成的小说,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的《人间喜剧》是以描写人生中的悲喜离合、痛苦和欢乐为主题的戏剧艺术形式,与D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剧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剧种,而是发源于安徽。徽州商人在商业上的发展,萌生了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他们花钱培植戏班,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进京艺人合作交流,并吸收了昆曲、秦腔和一些民间曲调。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京剧由民间进入宫廷,得到了成长发展的机会。
《定军山》剧照
材料二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提倡集体生活,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要求用集体方式表达,唯有戏剧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而戏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的演出带去。
《俄狄浦斯王》剧照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京剧和古希腊戏剧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相似之处。
(2)“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且属于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除京剧外,请再举两例中国的国粹。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传承“国粹”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1)产生都源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都曾经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都得到统治阶层的推广;都有重要的作品传世。(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武术;中医;书法;剪纸;瓷器。(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办一期宣传国粹的黑板报。(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事情要具体、可操作、有意义)
【解析】
【小问1详解】
相似之处:根据材料“徽州商人在商业上的发展,萌生了对文化方面的需求”“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提倡集体生活,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要求用集体方式表达”可得出中国京剧和古希腊戏剧的产生都源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根据材料“京剧由民间进入宫廷,得到了成长发展的机会”“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等信息可知,中国京剧和古希腊戏剧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并且都得到统治阶层的推广;根据材料“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进京艺人合作交流,并吸收了昆曲、秦腔和一些民间曲调”“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京剧和古希腊戏剧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都有重要的作品传世。
【小问2详解】
国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国粹,顾名思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中学生应认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珍爱我们的精神家园,同时应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宣传国粹板报等形式宣传我国国粹。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以“开国会”“兴民权”为取向的民主诉求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打开了一个变革的缺口,从而实现了清末民初之政治转型。而民国初年封建复辟势力的回潮以及国际风云的变幻,又使中国的思想界调整思考方向,民主诉求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变更,进而对“五四”前后中国政局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国会制度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终于步入了建设民主政治的轨道。但令人痛心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并没有沿着议会民主制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开明专制”“以党治国”“平民专政”等政治诉求消解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合法性,腐蚀了自由、人权等民主政治的精神根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雷大川《近代民主诉求的价值取向与“五四”前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主制度被“消解”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对近代中国民主化有哪些认识
【答案】(1)特点:向西方学习;政治民主化道路曲折;受外部(国际局势)影响比较大;民主化方向与思想界发展密切相关。(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原因: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主化阻力巨大;多元的政治理论腐蚀了民主政治的根基;不具备实行西方式民主的社会条件。(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3)认识:近代民主化必须和国情相适应;政治革命与改革是近代民主化的助推器;思想变革是近代民主化的先导。(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从而实现了清末民初之政治转型。而民国初年封建复辟势力的回潮以及国际风云的变幻,又使中国的思想界调整思考方向,民主诉求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变更”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辛亥革命都属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探索,因此,近代民主化的特点概括为向西方学习;政治民主化道路曲折;受外部(国际局势)影响比较大;民主化方向与思想界发展密切相关。(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中国人并没有沿着议会民主制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开明专制”“以党治国”“平民专政”等政治诉求消解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合法性,腐蚀了自由、人权等民主政治的精神根基”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因此民国初年民主制度被“消解”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主化的阻力巨大;多元的政治理论腐蚀了民主政治的根基;不具备实行西方式民主的社会条件等。
【小问3详解】
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民主化先经历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探索,又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探索,与西方的近代民主历程正好相反,结果也不理想,因此我们认为近代民主化必须和国情相适应;政治革命与改革是近代民主化的助推器;思想变革是近代民主化的先导等。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农业总产值达483.9亿元,比1949年增加了48.5%;粮食3 088 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2.8%,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11.3%;棉花2 607 万担,比1949年增长了193.4%,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高53.6%。
材料二 1979—1981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5.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 23%左右,但1981年粮食总产量比1980年仍增加1.4%,棉花、糖料、烤烟都大幅度增产。家庭副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种家禽,都是家庭喂养的。集体分配给社员的收入比 1980 年增加11%,比1978年增加28.6%,如果加上个人生产和其他方面的收入,跟1980年同范围相比增加16%以上。
——摘编自1981年《农民日报》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1年我国农村经济显著增长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业发展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实行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土地改革的完成。(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国家政治稳定;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央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农业发展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深化。(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社会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到1952年,我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构成农业经济增长的社会背景。学生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家庭副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家政治稳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提高收入。这些都是我国农村经济显著增长的原因。任答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材料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家庭副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需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发展体制。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适时调整政策,制定适合农业发展实际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学生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自由权利宪章,即《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言反映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全面地阐发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民事权利以及社会权利。
(1)材料一中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1)“变化”: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意思相近即可)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了《权利法案》。
(2)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联系:二者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意思相近即可)
(3)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由材料“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小问2详解】
事件:由材料“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颁布的《独立宣言》,反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由材料“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自由权利宪章”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联系: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小问3详解】
趋势: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5. 请你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题目:科技让沟通更便捷;论述:“鸡鸣驿、电话、微信”这属于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凭借的媒介依次是人力和马力、电力、互联网。古代人们通过驿站等传递信息,速度慢、效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话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时代微信的开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等,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沟通方式 更加便捷。
【解析】
【详解】小短文:根据材料“鸡鸣驿、电话、微信”,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凭借的媒介依次是人力和马力、电力、互联网,其速度和方式越来越快、越来越简单,因此可以归纳题目为:科技让沟通更便捷。论述如下:“鸡鸣驿、电话、微信”这属于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凭借的媒介依次是人力和马力、电力、互联网。古代人们通过驿站等传递信息,速度慢、效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话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时代微信的开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最后得出结论: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沟通方式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