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三) (学生版+教师版)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三)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1. 博物馆是同学们了解历史、感受悠久文化、开阔知识视野的重要场所。小明同学在线浏览了陕西某博物馆数字展厅,观赏到一件用来储存粟的陶罐(如下图)。这件文物可能出土于(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小明同学在线浏览了陕西某博物馆数字展厅,观赏到一件用来储存粟的陶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会烧制陶器,D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在北京,他们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山顶洞人遗址在北京,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种植水稻,排除C项。故选D项。
2. 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下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分封制的瓦解
C. 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 D. 都江堰的修建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此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最典型的是商鞅变法,所以①处应该填写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A项正确;“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体现出分封制的瓦解,排除B项;“各国实行变法改革”体现出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排除C项;都江堰的修建不属于大范围的社会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 历史史实指的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人类历史全部客观过程,主要是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具有客观性;历史评论则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评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澶渊之盟 宋、金对峙开始
B 元朝设置宣政院 中央正式管辖台湾
C 明朝地方设“三司” 加强中央集权
D 清朝闭关锁国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地方设“三司”,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澶渊之盟的签订,使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排除A项;元朝设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B项;清朝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C项。
4. 和平交流是我国对外关系的主流,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下列史实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文天祥抗元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符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D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文天祥抗元反映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蒙古族之间的战争,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不符合,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往,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成熟经历了较长过程。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重大的政治措施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废丞相,设三司 设军机处
A. 加强思想控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加快民族交融 D. 强化专制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秦始皇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明太祖时期实行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了君权。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图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未涉及思想控制,排除A项;表格措施都有利于强化皇权,没有反映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项;表格措施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 这一文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未产生显著作用。“这一文件”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 1859年洪仁玕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 下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 B. 五四运动范围的扩大
C.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D.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就国内来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的浪潮,A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年7月至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
A. “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 “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 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港澳的繁荣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C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处理外交关系的方针,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B项;经济特区是1980年对外开放的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9. 搜集历史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B. 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
C. 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 D.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可知,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图片中外交事业发展的事件不符,排除A项;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在图片中没有体现,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外交事业的发展,排除B项;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图片中没有体现外交方针,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外交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世界联系的加强 B. 生活方式的改变 C. 人们思想的解放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创新动力”可知,“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均属于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D项正确;题干强调是我国科技创新,题干现象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B项;题干现象是科技创新的结果,而不是人们思想的解放造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亚非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下列可用于研究亚非文明古国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 B. 《中华文明五千年通史》图书
C. 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 D.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想象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史料),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是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A项正确;图书、想象图,均是后人的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没有第一手史料高,排除BD项;传说带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可信度不高,排除C项。故选A项。
12.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都( )
A. 革命爆发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 B. 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 都有对“权利”和“人权”的伸张 D. 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颁布法律文献巩固革命成果,《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都主张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都有对“权利”和“人权”的伸张,C项正确;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主题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时间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属于(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某同学制作的主题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时间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因此,它们反映的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项正确;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反英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在某次会议中谈道:“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混合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的不同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采取行动的。”下列行动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 德国突袭波兰 B.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C. 珍珠港事件爆发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各国的不同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采取行动的”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D项正确;德国突袭波兰标志二战的全面爆发,排除A项;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珍珠港事件爆发标志者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小王同学在复习某单元时制作了下而的学习资料卡,其中“ ”处应该完善的内容是( )
A. 世界格局的演变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国际格局的变化,科技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由此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D项正确;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指的是俄国和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包含冷战、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排除C项。故选D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题11分,17题9分, 18题10分, 19题 10分, 共40分)
16. 中华民族不仅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美,还能包容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之美】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按照朝代顺序排列以上文物。 (要求标注序号)
【文学之美】
材料一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二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 去忍受那狂暴的命 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 烦恼, 把它扫一个干净。 ——《哈姆雷特》
(2)阅读材料一,指出李白诗有何特点。材料二作品出现于什么时期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建筑之美】
(3)图1曾经是一条古代商路的起点,请写出这条商路的名称。图2城市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谁在位时期
【盛世之美】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换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节俭治国。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摘编自《中国通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以上两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并据材料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答案】(1)②①④③。
(2)特点:昂扬进取、超凡脱俗、飘逸洒脱、浓郁浪漫等。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名称:丝绸之路。人物:伯里克利。
(4)名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共同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仁政治国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排序:结合所学可知,①《北魏孝文帝出御图》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②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③金奔巴瓶出现在清朝;④唐三彩是唐朝的瓷器。故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具有昂扬进取、超凡脱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浓郁浪漫等特点。
时期:根据材料二《哈姆雷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 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其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
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二《哈姆雷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小问3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图1西汉时期的长安成”结合所学知识,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从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人物:根据“图2雅典卫城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在位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小问4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可知,讲述的是“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根据材料“唐太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盛世局面为“贞观之治”。
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仁政治国等,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防御性现代化”到“自觉性现代化”的演进,新中国成立后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追寻现代化之路。这种追寻在晚清时期经历了“求富自强”“变法自强”“立宪自强”三个阶段的演进。然而中国早期现代化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晚清现代化“求富自强”“变法自强”阶段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己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 — _A_年 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_A_—199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 中国走上快速现代化之路,其中两个事件对于共同富裕最有影响: 一是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_B_;二是加入WTO,中国式现代化参与了全世界共同发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的年份及B处的经济体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原因: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A:1978年;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因此“求富自强”阶段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戊戌变法,主张变法自强,因此“变法自强”阶段是指戊戌变法。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 装起义大部分失败”可得出原因是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根据材料二“‘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可得出原因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
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进行了一系列革命实践,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小问3详解】
A:根据材料三“1949—A年”“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A—1992年”并结合所学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A处时间段为1978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4详解】
理解:结合所处中国特色主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党的领导、国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等角度去分析,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某校历史社团以“红色基因我传承”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油画中探寻红色基因
(1)据任务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分析图一事件对图二事件有何影响
【任务二】历史与地理跨学科——研学中重温红色路线
线路一主题: 重走长征路, 红心向党行。 路线: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甘肃会宁会师旧址 线路二主题: 纪念抗日战争, 感悟民族精神。 路线: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西安事变谈判旧址→山西大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2)任务二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的纪念地连接而成的研学路线,请在六个纪念地中任选一个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写出事件名称及影响)
【任务三】历史与语文跨学科——经典中品鉴时代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摘编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据任务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作于什么时期 谈谈“最可爱的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答案】(1)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解说词: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政府的主席。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被人们誉为“红色故都”。贵州遵义: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制造了西安事变。后经多方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时期:抗美援朝;精神品质:爱国主义、革命忠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位:根据“图一《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影响:根据“图二《启航——中共一大》”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小问2详解】
解说词:本题答案唯一,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个历史纪念地,简要说明该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说明其影响,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政府的主席。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被人们誉为“红色故都”。贵州遵义: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制造了西安事变。后经多方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小问3详解】
时期:根据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结合所学可知,《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写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因此,该文章创作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精神品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忠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19. 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关系到国运兴衰与民族未来。张老师以“抉择与使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使命担当】
(1)危机关头见证人物担当。根据下面图示,分别从中外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人,简述其面对危机时是如何承担使命的。
任务二【评述史事——体会国家发展】
(2)变革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革命与改革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请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求:注明选择史事,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861年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 新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1)人物及担当:第一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组: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担任临时大总统等;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等。(每组任举一位)
(2)示例:
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
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论述: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中,采取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工业,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等措施,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结论:总之,积极的变革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物及担当:根据所学,分别从两组人物中,每组任选一人,结合所学人物的历史功绩,简述其面对危机时是如何承担使命的即可,如:第一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组: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担任临时大总统等。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等。
【小问2详解】
论证:根据任务二“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革命与改革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及题干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可选择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结合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行论证: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中,采取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工业,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等措施,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最后得出结论:总之,积极的变革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三)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1. 博物馆是同学们了解历史、感受悠久文化、开阔知识视野的重要场所。小明同学在线浏览了陕西某博物馆数字展厅,观赏到一件用来储存粟的陶罐(如下图)。这件文物可能出土于(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2. 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下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分封制的瓦解
C. 商鞅变法发挥作用 D. 都江堰的修建
3. 历史史实指的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人类历史全部客观过程,主要是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具有客观性;历史评论则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评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澶渊之盟 宋、金对峙开始
B 元朝设置宣政院 中央正式管辖台湾
C 明朝地方设“三司” 加强中央集权
D 清朝闭关锁国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A. A B. B C. C D. D
4. 和平交流是我国对外关系的主流,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下列史实与材料相符的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文天祥抗元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5.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成熟经历了较长过程。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重大的政治措施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废丞相,设三司 设军机处
A. 加强思想控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加快民族交融 D. 强化专制皇权
6. 这一文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未产生显著作用。“这一文件”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7. 下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辛亥革命创造有利条件 B. 五四运动范围的扩大
C.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D.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8.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
A. “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 “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 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9. 搜集历史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B. 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
C. 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 D.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世界联系的加强 B. 生活方式的改变 C. 人们思想的解放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亚非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下列可用于研究亚非文明古国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 B. 《中华文明五千年通史》图书
C. 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 D.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想象图
12.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都( )
A. 革命爆发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 B. 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 都有对“权利”和“人权”的伸张 D. 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3.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主题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时间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属于( )
A. A B. B C. C D. D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在某次会议中谈道:“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混合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的不同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采取行动的。”下列行动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 德国突袭波兰 B.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C. 珍珠港事件爆发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5. 小王同学在复习某单元时制作了下而的学习资料卡,其中“ ”处应该完善的内容是( )
A. 世界格局的演变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题11分,17题9分, 18题10分, 19题 10分, 共40分)
16. 中华民族不仅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能包容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之美】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按照朝代顺序排列以上文物 (要求标注序号)
【文学之美】
材料一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二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 去忍受那狂暴的命 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 烦恼, 把它扫一个干净。 ——《哈姆雷特》
(2)阅读材料一,指出李白的诗有何特点。材料二作品出现于什么时期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建筑之美】
(3)图1曾经是一条古代商路的起点,请写出这条商路的名称。图2城市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谁在位时期
【盛世之美】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换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节俭治国。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摘编自《中国通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以上两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并据材料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17.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防御性现代化”到“自觉性现代化”的演进,新中国成立后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追寻现代化之路。这种追寻在晚清时期经历了“求富自强”“变法自强”“立宪自强”三个阶段的演进。然而中国早期现代化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晚清现代化“求富自强”“变法自强”阶段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己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 — _A_年 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_A_—199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 中国走上快速现代化之路,其中两个事件对于共同富裕最有影响: 一是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_B_;二是加入WTO,中国式现代化参与了全世界共同发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的年份及B处的经济体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某校历史社团以“红色基因我传承”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油画中探寻红色基因
(1)据任务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分析图一事件对图二事件有何影响
【任务二】历史与地理跨学科——研学中重温红色路线
线路一主题: 重走长征路, 红心向党行。 路线: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甘肃会宁会师旧址 线路二主题: 纪念抗日战争, 感悟民族精神。 路线: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西安事变谈判旧址→山西大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2)任务二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纪念地连接而成的研学路线,请在六个纪念地中任选一个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写出事件名称及影响)
【任务三】历史与语文跨学科——经典中品鉴时代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摘编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据任务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作于什么时期 谈谈“最可爱的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19. 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关系到国运兴衰与民族未来。张老师以“抉择与使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使命担当】
(1)危机关头见证人物担当。根据下面图示,分别从中外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人,简述其面对危机时是如何承担使命的。
任务二【评述史事——体会国家发展】
(2)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革命与改革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请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求:注明选择史事,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861年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 新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三) (学生版+教师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