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招模拟考试(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研读下面两则历史资料,关于二者的内在联系,叙述最恰当的是( )
2003年,发掘于洛阳的六码变架车马统或为确定该遗址是东周王陵的重要依据之一 周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三,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古籍《礼逸》
A. 考古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
B. 不同史料间互证有助于认定史实
C. 古籍具有较高的历史可信度
D. 考古遗址比历史文献有更高的价值
2.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其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今日许多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早在甲骨文的时代就趋于定型。这说明甲骨文( )
A. 为研究我国原始人类提供可靠依据 B.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C.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 已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3.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4.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目录(部分)如表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目录(部分)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 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6.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沉船。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是从扬州出港的,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该沉船出水的诸多瓷器上的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这表明( )
A. 魏晋时期发展海外贸易 B. 唐代大量烧造外销瓷器
C. 宋朝开始鼓励海外贸易 D. 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7. “……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15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材料评价了( )
A. 人文主义者的功绩 B.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C.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D. 戚继光抗倭的影响
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出了自己“事迹原委,可以消愁破闷,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的创作主张,反映了明清小说在创作理念上的世俗化、生活化。这种创作理念体现了( )
A. 君主专制的衰落 B. 市民阶层的审美追求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古典小说的渐趋成熟
9. 下图是近代某场战争的示意图,据图可知,这场战争( )
A. 清政府处于战略防御状态 B. 清廷因腐败而战败
C. 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 D. 中日力量悬殊巨大
10. 著名学者金冲及说: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而戊戌变法高潮的出现,又是列强公然在华争夺并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这段话意在说明维新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光绪皇帝的支持
C. 康梁等人的大力宣传 D. 民族危机的加剧
11.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现代化目标是( )
A. 自强 B. 民主共和 C. 变法图强 D. 民主科学
12. 如图为民国时期的漫画《同学不同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其呈现出的特征是( )
A. 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B. 变化仅出现在学校校园
C. 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 D.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13. 20世纪60年代初,大批女青年投入到我国工农业生产中,涌现出了女拖拉机手、女子勘探队等女子工人队伍,与“铁人”王进喜一样,她们被誉为“铁姑娘”。“铁姑娘”与“铁人”展现的共同精神内涵是( )
A. 助人为乐 B. 艰苦奋斗 C. 平等友爱 D. 开拓创新
14. 下列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注权利的提案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 九年级同学以“古代人类文明多元面貌”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下列文明成果与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 古巴比伦——金字塔、《荷马史诗》
B. 古印度——太阳历、象形文字
C. 古罗马——《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D. 古希腊——民主政治、哲学
16. 中世纪里,人们对自己举止形象并不十分重视。15世纪后,西欧的一些城市开始流行教人“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的书籍;人们开始重视个人清洁,喷香水成为生活习惯。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东西贸易的繁荣 B. 人文主义的兴起
C. 休闲方式的多样 D. 奢靡之风的流行
17. 18世纪,“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一切 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首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贯彻。”“制定者们”贯彻这一思想的成果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国《人权宣言》 C. 美国《独立宣言》 D. 美国1787年宪法
1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B. 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
C. 只适用于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农民与工人举行罢工活动,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卡朗施塔得水兵也参与叛乱。1921年……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材料说明,该政策( )
A. 缓解了国内危机,巩固了新生政权
B. 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是三年国内战争胜利保证
D. 激发了阶级矛盾
20.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指的是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C.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耕文明状态下,我国形成了土地政治的特点。在中国广裹的土地上,人口基数大且繁殖不断呈现几何增长的趋势,政府统治稳定的核心是必须保证其治下广大民众的生存温饱问题,其中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为农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尤为重要。故早在公元前的世纪里即形成了一套中央政权政治结构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摘编自《浅析中西古代传统文化的社会管理差异》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问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谈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摘编自《希腊域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雅典公民大会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政治制度是构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东西方社会文明?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材料二 “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只有结束内战才能抗日。现在应估计到这次是可能使内战结束。我们应变国内的战争为抗日战争。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
——摘编自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摘编自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千部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该观点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有何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毛泽东分别评价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这两个事件中共产党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3)纵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从中你得到哪些感悟?(写一点即可)
23. 根据以下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史史实加以论述。写一篇80到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戏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材料三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育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市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以“1500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册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绘制“三角贸易”简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25. 全球治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世界经济】
材料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力加强。
【世界政治】
材料二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摘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世界科技】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的原因。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各国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2024年中招模拟考试(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研读下面两则历史资料,关于二者的内在联系,叙述最恰当的是( )
2003年,发掘于洛阳的六码变架车马统或为确定该遗址是东周王陵的重要依据之一 周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三,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古籍《礼逸》
A. 考古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
B. 不同史料间的互证有助于认定史实
C. 古籍具有较高的历史可信度
D. 考古遗址比历史文献有更高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籍中有“天子六驾”的说法,在现实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六码变架车马统”,这印证了该遗址为东周王陵,说明了不同史料之间可以进行互证,B项正确;考古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A项;史学著作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可信程度不一定高,排除C项;考古发现和史学著作的价值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其价值大小,排除D项。故选B项。
2.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其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今日许多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早在甲骨文的时代就趋于定型。这说明甲骨文( )
A. 为研究我国原始人类提供可靠依据 B.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C.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 已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日许多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早在甲骨文的时代就趋于定型”可知,这体现出甲骨文对今天汉字的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B项正确;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与我国原始人类无关,排除A项;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书法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是在东汉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3.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且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A项正确;《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排除B项;《孟子》《韩非子》分别反映了孟子、韩非子的思想,排除CD项。故选A项。
4.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目录(部分)如表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目录(部分)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前221年到220年,是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建立并逐步巩固,封建社会发展起来,C项正确;北京人、半坡居民等体现的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
5. 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佐证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壁画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刚有所交往,“交流频繁”说法夸大,排除A项;该作品不可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这标志着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沉船。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是从扬州出港的,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该沉船出水的诸多瓷器上的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这表明( )
A. 魏晋时期发展海外贸易 B. 唐代大量烧造外销瓷器
C. 宋朝开始鼓励海外贸易 D. 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起止时间的是618年-907年,所以题干中的9世纪上半叶正处于唐朝,唐朝时期中国瓷器大量出口,与阿拉伯等地进行贸易往来。题目中提到的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正是这一贸易往来的体现,B项正确;题目中明确提到沉船年代是9世纪上半叶,即唐代时期,与魏晋时期、宋朝和元朝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15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材料评价了( )
A. 人文主义者的功绩 B.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C.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D. 戚继光抗倭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是15世纪欧洲的重要事件,它开启了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题目中“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和“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都很好地描述了新航路开辟对航海时代的引领作用和长远影响,C项正确;人文主义者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他们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强调人性的光辉,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确实是中国古代航海的壮举,但这一事件主要发生在明朝,排除B项;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他的主要贡献是抵抗日本倭寇的侵扰,排除D项。故选C项。
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出了自己“事迹原委,可以消愁破闷,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的创作主张,反映了明清小说在创作理念上的世俗化、生活化。这种创作理念体现了( )
A. 君主专制的衰落 B. 市民阶层的审美追求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古典小说的渐趋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出了自己‘事迹原委,可以消愁破闷,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创作主张”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追求,B项正确;《红楼梦》揭示了君主专制的衰落,但是与题干中曹雪芹的“事迹原委,可以消愁破闷,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的创作理念不符,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明清小说在创作理念上的世俗化、生活化,没有强调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古典小说的渐趋成熟是唐代传奇的出现,不是明清小说,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图是近代某场战争的示意图,据图可知,这场战争( )
A. 清政府处于战略防御状态 B. 清廷因腐败而战败
C. 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 D. 中日力量悬殊巨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中“清军、日军、时间:1894年、主要战役地点:平壤、旅顺、威海卫”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据图可知,清政府处于战略防御状态,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但是图示中反映的是1894年战争形势图,此时战争还没结束,排除B项。1895,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据图反映的是1894年的战争形势,没有反映1895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示意图绘制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路线和清政府的防御,没有体现中日力量悬殊巨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0. 著名学者金冲及说: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而戊戌变法高潮的出现,又是列强公然在华争夺并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这段话意在说明维新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光绪皇帝的支持
C. 康梁等人的大力宣传 D. 民族危机的加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维新变法……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而戊戌变法高潮的出现,又是列强公然在华争夺并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战争的影响,同时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影响,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是受到民族危机加剧的影响,故选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BC也是维新运动的原因,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11.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现代化目标是( )
A. 自强 B. 民主共和 C. 变法图强 D. 民主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过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据题意,B项正确;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掀起了洋务运动,排除A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主张民主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如图为民国时期的漫画《同学不同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其呈现出的特征是( )
A. 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B. 变化仅出现在学校校园
C. 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 D.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漫画《同学不同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D项正确;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体现的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排除AC项;变化仅出现在学校校园,表述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
13. 20世纪60年代初,大批女青年投入到我国工农业生产中,涌现出了女拖拉机手、女子勘探队等女子工人队伍,与“铁人”王进喜一样,她们被誉为“铁姑娘”。“铁姑娘”与“铁人”展现的共同精神内涵是( )
A. 助人为乐 B. 艰苦奋斗 C. 平等友爱 D. 开拓创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初,女子工人队伍,“铁人”王进喜”,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B项正确;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排除A项;平等友爱反映不出“铁人”精神,排除C项;题干更多反映的是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开拓创新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下列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注权利的提案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从三幅图片可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事业成果丰硕,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都是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具体成就,而不是共同反映的主题,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 九年级同学以“古代人类文明的多元面貌”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下列文明成果与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 古巴比伦——金字塔、《荷马史诗》
B 古印度——太阳历、象形文字
C. 古罗马——《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D. 古希腊——民主政治、哲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古希腊的城邦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由此可知,D项搭配正确,D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太阳历和象形文字也都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成文法典,由此可知,ABC三项搭配都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 中世纪里,人们对自己的举止形象并不十分重视。15世纪后,西欧的一些城市开始流行教人“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的书籍;人们开始重视个人清洁,喷香水成为生活习惯。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东西贸易的繁荣 B. 人文主义的兴起
C. 休闲方式的多样 D. 奢靡之风的流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因此,15世纪后,西欧的一些城市开始流行教人“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的书籍;人们开始重视个人清洁,喷香水成为生活习惯,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主义的精神,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15世纪后,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与东西贸易的繁荣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人文主义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体现休闲方式的多样,排除C项;流行教人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的书籍;人们开始重视个人清洁,喷香水成为生活习惯不代表奢靡之风的流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7. 18世纪,“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一切 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首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贯彻。”“制定者们”贯彻这一思想的成果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国《人权宣言》 C. 美国《独立宣言》 D. 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根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与题干“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首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贯彻”相符,D项正确;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排除A项;法国《人权宣言》主要倡导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排除B项;美国《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排除C项。故选D项。
1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B. 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
C. 只适用于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可知,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B符合题意;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与“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不符,A排除;只适用于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马克思主义促进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D排除。故选择B。
19. 农民与工人举行罢工活动,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卡朗施塔得水兵也参与叛乱。1921年……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材料说明,该政策( )
A. 缓解了国内危机,巩固了新生政权
B. 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是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证
D. 激发了阶级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21年……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可知新经济政策得到人民的欢迎,说明该政策缓解了国内危机,巩固了新生政权,A项正确;该政策没有改变苏俄的社会性质,更没有激发阶级矛盾,排除B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证,排除C项。故选A项。
20.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指的是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C.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网”是象征性的说法,梯子含义是指社会存在一定的财富高低差别以驱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向上奋斗,安全网是指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减少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选项B符合题意;第三产业是指各类服务或商品,A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C不符合题意,可排除;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D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耕文明状态下,我国形成了土地政治的特点。在中国广裹的土地上,人口基数大且繁殖不断呈现几何增长的趋势,政府统治稳定的核心是必须保证其治下广大民众的生存温饱问题,其中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为农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尤为重要。故早在公元前的世纪里即形成了一套中央政权政治结构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摘编自《浅析中西古代传统文化的社会管理差异》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问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谈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摘编自《希腊域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雅典公民大会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政治制度是构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东西方社会文明?
【答案】(1)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原因:古代中国:土地政治;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雅典:小国寡民(城邦体制)。
(2)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不同:根据材料一“故早在公元前的世纪里即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政治结构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所学可知,从秦朝到清朝,都是实行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二“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和所学可知,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原因:根据材料一“在农耕文明状态下,我国形成了土地政治的特点。在中国广裹的土地上,人口基数大且繁殖不断呈现几何增长的趋势,政府统治稳定的核心是必须保证其治下广大民众的生存温饱问题”和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是在农耕文明状态下,我国形成了土地政治的特点;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根据材料二“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问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谈论和表决。”和所学可知,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原因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人们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谈论和表决。
【小问2详解】
认识:政治制度是构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在正确认识东西方社会文明方面,我们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材料二 “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只有结束内战才能抗日。现在应估计到这次是可能使内战结束。我们应变国内的战争为抗日战争。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
——摘编自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摘编自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千部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该观点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有何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毛泽东分别评价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这两个事件中共产党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3)纵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从中你得到哪些感悟?(写一点即可)
【答案】(1)以中国为中心,放眼世界;影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共同之处: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放中国;只有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可知,毛泽东对研究中共党史的观点是以中国做中心,放眼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该观点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影响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二“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1936年12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评价的是西安事变;根据材料三“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可知,材料评价的是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采取了和平协商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的事件,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的实质。
【小问3详解】
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历程,依据所学可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放中国;只有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3. 根据以下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史史实加以论述。写一篇80到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戏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答案】
示例: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贫如洗,百废待兴。面对建国初期重重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突破西方层层封锁,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一系列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为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以农村为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结论:中国人民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
【详解】论述题:本题为小论文题,需要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三段论式的论述,即:观点(题目)、论述、结论三部分,缺一不可。首先,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其次,紧扣观点,选择能够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最后,结论呼应观点即可。
示例:
观点: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拟定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贫如洗,百废待兴。面对建国初期重重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突破西方层层封锁,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一系列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为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以农村为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结论:呼应观点,如,中国人民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材料三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育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市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以“1500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册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绘制“三角贸易”简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答案】(1)理由: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了,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地理上的联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经济和科技之间的交流,从而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新篇章。
(2)简图:
(3)因素: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解析】
【小问1详解】
理由:根据材料一“《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和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了,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地理上的联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经济和科技之间的交流,从而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新篇章。故《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
【小问2详解】
简图:根据材料二“出程”、“中程”、“归程”绘制“三角贸易”图如下:
【小问3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三“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 .......殖民市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有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25. 全球治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世界经济】
材料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力加强。
【世界政治】
材料二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摘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世界科技】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的原因。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各国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答案】(1)趋势:经济全球化;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原因: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发明:原子能技术;利:给人类提供了高效清洁能源;弊:也可以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核灾难、核恐怖。
【解析】
小问1详解】
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力加强;
原因:根据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力加强”可概括其原因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可知其原因为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被很多国家所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小问3详解】
发明及利弊:本题可以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对人类所产生影响的双面性等角度作答,如原子能技术,一方面给人类提供了高效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当,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核灾难、核恐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