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安徽篇章”九年级历史卷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70分,答题时间为56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据统计,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我国有大小战争230次。在这些战争中,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一些小诸侯国被灭国,齐国灭了14个,鲁国灭了13个,秦国灭了14个,晋国灭了25个,楚国灭了60多个。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争霸战争不断出现 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C.楚国实力最为强大 D.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2.图1所示为王安石变法时期所推行的措施。王安石实行这些措施旨在( )
①提供国家低息贷款,缓解民间高利贷问题②民户以钱免役③核定民户土地,根据土地贫瘠程度确定田赋数额……
图1
A.增加政府收入 B.发展商品经济 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政府负担
3.据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福建龙溪县商人在锦州“装买豆子、瓜子”回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闽船“装载纸货”赴关东。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南商人“自上海县载篁竹”到胶州发卖。嘉庆十八年(1813年)福建商船从锦州载黄豆、白米、鹿肉饼等回籍。由此可见,清代( )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B.地域商帮开始出现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长途贩运贸易频繁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列强认为保护大清的统治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彻底倒向清军。英法不仅出售先进的来福枪给清军,派人帮助训练清军,甚至还直接派兵参战,让太平军吃了不少苦头。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 B.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锋队
C.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D.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
5.图2可以用来印证
图2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民族救亡意识日渐觉醒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6.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该政策的实施( )
A.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B.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瓦解了国民党的统治力量
7.1949年4月7日至11日,和县西梁山战役打响。我军声东击西,敌人误以为我方要打下西梁山,便调集了大批兵力火力进行防守围攻……保证了兵团主力从荻港、鲁港、三山镇等处顺利强渡成功,最终完成既定主要任务。要想了解与材料反映的事件相关的更多细节,我们可以参阅的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全记录》 D.《百万雄师下江南》
8.图3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学习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图3
A.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C.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9.1949—1971年,美国媒体对大熊猫的报道格外强调其是共产主义的产物,对大熊猫持拒绝态度;1972年起,大熊猫的共产主义身份不再作为美国媒体强调的重点,它被认为是来自中国的礼物。这是因为(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美国霸主地位丧失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矛盾消除
10.2014年,意大利教授德焦耳吉说,澳门回归15年来,特区的经历被普遍认为是“成功的故事”,澳门的影响力也日益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11.图4所示的是制作于罗马时期的战神玛尔斯像。它体现了( )
图4
A.精湛的绘画技艺 B.等级制度的森严 C.朴素的人文精神 D.兼收并蓄的特征
12.表1反映出工业革命
表1
年份 手摇纺纱机工人数量/人
1820年 240000
1840年 123000
1856年 3000
A.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提高了妇女地位
13.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民族解放打开了一个缺口,影响了中国、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纷纷建立起来。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得到了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D.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4.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年到1960年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亚洲、非洲与欧洲之间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壮大 B.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15.近年来,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广受关注。核污水在进入海洋环境之后,会扩散传播到不同的大洋,最终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材料表明当今( )
A.能源危机加剧 B.生态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抬头 D.人口增长过快
二、辨析改错(8分)
16.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殷墟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艺术,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西晋的王羲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悲剧《西厢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
——摘编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此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4分)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一时期建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家……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并说明新中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的历史是共产主义抵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大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反共国家结成了联盟。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在世界上贫穷和发展中国家中培养革命的盟友。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的原因。(4分)
材料二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摘编自[美]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秩序时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权力转变”的内涵,并简析其影响。(4分)
(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或民族地区设立了许多管理机构(或专职官员),它们意义重大。某班级同学列出了其中的几个代表性机构(或专职官员),请你参与,完成探究活动。
表2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边疆管理机构(或专职官员)(部分)
机构(或专职官员)名称 入选理由
A.______ 它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汉王朝对西域开始行使主权。它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B.宣政院
C.______ 它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其设立标志着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它对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驻藏大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的机构(或专职官员)名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撰写其入选的理由。(6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设立这些边疆管理机构(或专职官员)的认识。(2分)
“历史长河·安徽篇章”九年级历史卷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B 6.C 7.D 8.D 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B
16.(1)【×】(1分)将“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1分)
(2)【×】(1分)将“西晋”改为“东晋”。(1分)
(3)【×】(1分)将“《西厢记》”改为“《窦娥冤》”。(1分)
(4)【√】(2分)
17.(1)特征:数量少;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成就:重工业发展迅速;内地工业化建设有所突破。(2分)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援助。(2分)
(3)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8.(1)原因: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
(2)内涵: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分)影响: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
(3)主题线索: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分)
19.(1)A:西域都护。(2分)C:澎湖巡检司。(2分)
(2)示例:
B:宣政院是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推动了西藏地区的开发,加强了它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D:驻藏大臣是清朝政府派驻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其有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的权力,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政务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对外交往等事务,这加强了西藏的社会治理,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6分,B、D任选其一,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认识:对边疆地区要因俗而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等。(2分,任答一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铁路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