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模拟A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模拟A卷
(范围:部编版八下全册 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本卷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涵盖中国现代史主要知识点。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等题型。
2.本卷精选近年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典型性试题并加以适度改编。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口号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出不同的时代内涵。《人民日报》曾宣传过“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等口号。这些口号的宣传最有可能在( )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1.A
【解析】根据材料“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和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政治协商会议之后,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生于政治协商会议之后,排除C项;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发生于政治协商会议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2.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实况广播时说道:“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尖顶,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迎风招展……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地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这一实况广播见证了(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D
【解析】据材料“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和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在1912年,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排除B项;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这表明,抗美援朝(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推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3.A
【解析】据题干“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推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与题意不符,且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与题意不符,且不符合事实,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建设,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4.土地改革后,农民不再受地主束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中。农村普遍成立了识字班、读报组、冬学、民校等学习机构,农民业余学校入学人数在1951年已达1400万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B.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C.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4.B
【解析】根据材料“农村普遍成立了识字班、读报组、冬学、民校等学习机构,农民业余学校入学人数在1951年已达1400万人”分析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村受教育人数增长迅速,反映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农村受教育人数增长迅速属于教育层面,生产力的发展属于经济层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农村受教育人数增长迅速属于教育层面,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属于政治层面,排除C项;一五计划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图中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完成使我国进入到(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5.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6.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一些错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没有认清我国的国情 ④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盲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与题意无关。朝鲜战争的时间1950年-1953年,与我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不符,排除含有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的ACD三个选项,故选B项。
7.“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是对焦裕禄贴切的写照,他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焦裕禄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铁人” D.“两弹元勋”
7.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同志是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他任职期间,领导干部群众与当地的自然灾害做了艰苦的斗争,最终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B项正确;“最可爱的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除A项;被誉为“铁人”的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排除C项;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邓稼先,排除D项。故选B项。
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是( )
A.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为了维护个人崇拜
C.政治理论突破创新 D.平反以往冤假错案
8.A
【解析】据题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因为这篇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要打破个人崇拜,排除B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不是政治理论创新,排除C项;平反冤假错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9.1978-1980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发达国家的次数年平均增长率为57%,是增幅最大的;出访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次数年平均增长率为41%,位居第二。1978年5月.中国政府西欧五国访问团成行,这次访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国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出国访问活动( )
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C.直接诱导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B
【解析】根据题干“1978-1980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发达国家的次数年平均增长率为57%,是增幅最大的;出访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次数年平均增长率为41%,位居第二。1978年5月,中国政府西欧五国访问团成行,这次访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国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结合所学可知,1978-1980年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启动时期,这一时期出访的对象是发达国家和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出访的目的是学习借鉴经济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可见这些出访活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两个凡是”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A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直接诱导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0.根据统计,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这4年的年均增幅为7.8%,远远超过1978年及之前的水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0.D
【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这4年的年均增幅为7.8%,远远超过1978年及之前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D项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发生在1956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中,土地的所有权是归国家集体的,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不能印证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排除C项。故选D项。
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1.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D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是使用票证的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2.请认真分析下图信息,选择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国家工作重心的转变过程 D.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历程
12.A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战略,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7年十九大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2年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某同学整理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祖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从文革时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经历了从《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文革时民主法治的破坏,再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13—2020年,我国新增造林面积7.7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A.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备 B.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C.全面依法治国稳步推进 D.经济体制改革持续进行
13.B
【解析】根据材料“2013—2020年,我国新增造林面积7.7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属于生态文明建设,B项正确;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与植树造林无关,排除A项;全面依法治国属于法治建设,与环境不符,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一次贵州之旅,让西班牙华侨赵乃华沉醉于苗绣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他积极对接国外市场,助力绣娘们的作品走出大山、迈向国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有利于( )
①增强文化自信 ②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③展示我国现代化强国的形象 ③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现代化强国,③说法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经验时,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浦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这种研究”非常重要,推动了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种研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
A.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B.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C.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D.合理引领价值观念
15.D
【解析】据题干“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浦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这种研究”非常重要,推动了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可知,“这种研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合理引领价值观念,D项正确;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题干重点体现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不符,排除A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不是题干反映的信息,题干重点反映通过大量研究,推动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排除B项;提升历史解释能力不是题干所要反映的信息,题干反映的是通过大量研究,推动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
16.《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该规定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
1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体现的是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项正确;“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与台湾不符,排除A项;“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双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针,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八项主张”是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小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逐梦九天,纵横苍穹 B.社会生活,便捷文明
C.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1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的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辽宁舰的交接入列、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歼-20的研制成功、核潜艇的陆续装备,大大提高了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人民军队筑起了我国的钢铁长城,C项正确;“逐梦九天”指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题干中的“辽宁舰”、“核潜艇”等无关,排除A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的军队建设,与社会生活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导弹部队,战略威慑”只与题干中的“战略导弹”相关,而与“辽宁舰”、“歼-20”无关,D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8.外交的成就反映在国礼动物清单中。20世纪五十年代,和中国建交的亚洲邻国缅甸、印度等相继赠给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黑熊、亚洲象等珍贵动物。这时期与此相关的外交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中国同美国关系的改善
C.全方位对外交往的开展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8.A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五十年代”和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关系的改善,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排除C项;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03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其中,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蒋道平 D.景海鹏
1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B项正确;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蒋道平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军飞行员,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是翟志刚,不是景海鹏,排除D项。故选B项。
20.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出我国( )
A.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B.电信事业发展迅速
C.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D.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20.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电话,通信网络,5G”,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定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5G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在电子计算技术的基础上网络信息技术的产物,因此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出我国电信事业发展迅速,B项正确;产业结构,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主要是指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与题干内容“电话,通信网络,5G”没有联系,排除A项;城乡居民收入,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电信事业发展,排除C项;企业活力,与企业发展相关,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电信事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7分,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9分,第25题6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这一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例。(2分)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2分)
21.(1)经济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2分)
措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
(2)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1分)交通: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1分)
(3)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分)
【解析】(1)状况: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分析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尤其是重工业极其落后。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我国政府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工业及交通成就: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取得的工业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交通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等。
(3)性质: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对实现国家统一的认识是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党带领广大人民团结各方力量,不懈奋斗,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1)1984 年,开放图中① (城市),② (城市)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 也建立起来了。(3分)
(2)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概况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3分)
(3)综上所述,分析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2.(1) 上海 青岛 上海浦东(新)区(3分)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3)作用: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对外的窗口,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2分)
【解析】(1)填空:根据材料一“对外开放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也建立起来了。故①处填上海; ②处填青岛; ③处填上海浦东(新)区。
(2)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格局:根据材料二表格信息“1980年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1992年开放重庆等内陆市县”概括得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的作用是: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对外的窗口,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拥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云南那么多少数民族人口为何能亲如一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3分)
材料二:
香港地区生产总值(部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香港地区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地区在1997年以来保持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5分)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坚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统一方向前行。
——摘编自刘结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国家统一的认识。(2分)
2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2分)
(2)不断增长。(1分)香港同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特别行致区政府的沉着应对;各界人士的携手努力等。(4分)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党带领广大人民团结各方力量,不懈奋斗,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等。(2分)
【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云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可知,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图表,香港地区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增长。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香港地区于1997年回归祖国后同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沉着应对,各界人士的携手努力等都是香港地区发展不断增长的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材料二 1981 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 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3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3分)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2分)
24.(1)时间段:1970—1979年。(1分)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打破外交僵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影响等。(3分)
(2)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致力于体育、文化等交流;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3分)
(3)认识: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要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2分)
【解析】(1)时间段:根据材料一“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信息可知,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是1970—1979年。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打破外交僵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进一步推动其他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等。
(2)作用:根据材料二“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可归纳出维护世界和平;根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归纳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根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可归纳出致力于体育、文化等交流;根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3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可归纳出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3)认识: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情况,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综上所述,从外交基础、外交目标、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概括出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即可,如: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要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摘编自《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正式启动“211工程”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
——摘编自新华出版社《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2分)
(3)综上探究,请你谈谈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分)
25.(1)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高。(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保障。(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迅速增长,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迅速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高。
(2)根据材料“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正式启动‘211工程’”可得出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根据材料“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可得出我国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根据材料“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可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3)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保障。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模拟A卷
(范围:部编版八下全册 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本卷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涵盖中国现代史主要知识点。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等题型。
2.本卷精选近年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典型性试题并加以适度改编。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口号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出不同的时代内涵。《人民日报》曾宣传过“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等口号。这些口号的宣传最有可能在( )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2.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实况广播时说道:“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尖顶,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迎风招展……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地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这一实况广播见证了(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这表明,抗美援朝(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推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4.土地改革后,农民不再受地主束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中。农村普遍成立了识字班、读报组、冬学、民校等学习机构,农民业余学校入学人数在1951年已达1400万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B.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C.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5.下图中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完成使我国进入到(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6.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一些错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没有认清我国的国情 ④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是对焦裕禄贴切的写照,他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焦裕禄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铁人” D.“两弹元勋”
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是( )
A.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为了维护个人崇拜
C.政治理论突破创新 D.平反以往冤假错案
9.1978-1980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发达国家的次数年平均增长率为57%,是增幅最大的;出访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次数年平均增长率为41%,位居第二。1978年5月.中国政府西欧五国访问团成行,这次访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国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出国访问活动( )
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C.直接诱导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根据统计,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这4年的年均增幅为7.8%,远远超过1978年及之前的水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2.请认真分析下图信息,选择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国家工作重心的转变过程 D.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历程
13.2013—2020年,我国新增造林面积7.7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A.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备 B.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C.全面依法治国稳步推进 D.经济体制改革持续进行
14.一次贵州之旅,让西班牙华侨赵乃华沉醉于苗绣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他积极对接国外市场,助力绣娘们的作品走出大山、迈向国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有利于( )
①增强文化自信 ②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③展示我国现代化强国的形象 ③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经验时,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浦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这种研究”非常重要,推动了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种研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
A.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B.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C.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D.合理引领价值观念
16.《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该规定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
17.小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逐梦九天,纵横苍穹 B.社会生活,便捷文明
C.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18.外交的成就反映在国礼动物清单中。20世纪五十年代,和中国建交的亚洲邻国缅甸、印度等相继赠给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黑熊、亚洲象等珍贵动物。这时期与此相关的外交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中国同美国关系的改善
C.全方位对外交往的开展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9.2003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其中,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蒋道平 D.景海鹏
20.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出我国( )
A.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B.电信事业发展迅速
C.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D.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7分,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9分,第25题6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这一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例。(2分)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1)1984 年,开放图中① (城市),② (城市)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 也建立起来了。(3分)
(2)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概况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3分)
(3)综上所述,分析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拥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云南那么多少数民族人口为何能亲如一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3分)
材料二:
香港地区生产总值(部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香港地区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地区在1997年以来保持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5分)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坚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统一方向前行。
——摘编自刘结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国家统一的认识。(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材料二 1981 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 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3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3分)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摘编自《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正式启动“211工程”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
——摘编自新华出版社《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2分)
(3)综上探究,请你谈谈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模拟A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