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真题重组03
(范围:部编版八下全册 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本卷以中考真题重组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考场实战,涵盖中国现代史主要知识点,突出难点,注重知识的迁移,兼顾跨学科考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本卷图文并茂,题干简洁。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历史小论文等题型。
2.本卷精选2023、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试题重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1.A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9月29日”可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告,根据材料“可按市价九五折”表明这个有限公司对新政权的拥护,A项正确;有限公司不是个体私营企业,材料的一个公司的图片也不能反应发展迅速,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强调“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里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指的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2.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指的是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B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3.“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越南战争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使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3.C
【解析】根据题意,朝鲜战争后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时,非常克制不敢引起中国的反映,主要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战斗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升,C项正确;题意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未提及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地位,排除A项;题意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未提及越南战争使美国军队战斗力下降,排除B项;《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评价
4.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并结合所学知识,反映是建国后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土地,成为土地主人,体现了土地改革的结果,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中谈到:“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这表明建国初我国( )
A.工业水平很高 B.工业水平很低
C.工业门类齐全 D.农业水平高
5.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是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工业水平很低,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工业水平很低,未体现工业门类齐全,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工业水平很低,未阐释农业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6.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排除C项。故选D项。
7.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
7.D
【解析】根据材料“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所学可知,我国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性质,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变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8.“1962年,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8.A
【解析】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被称为“党的好干部”,故选A项。雷锋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排除BCD项。故选A项。
9.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④正确,D项正确;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排除A项;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③时期我国主要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10.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10.B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实行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结合题干“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可以看出,从1978——1984年,农业是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包产到户的推行,B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农业生产方面,与和平外交、国企改革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1.阅读下图《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指出图中E-F点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运动 D.经济体制改革
11.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知图中E-F点,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导致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因此图中E-F点变化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一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 )
A.努力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用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 D.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12.D
【解析】根据题干“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宏观调节,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D项正确;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应起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遵循价值规律,起宏观调控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3.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渐发展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纵深发展到沿边、沿江、省会城市等,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未涉及农村相关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历程,未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4.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D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D项正确;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均与题干特指“2001年之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1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C项正确;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如何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毛泽东主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继续发展,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如何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排除B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与题意中的“初步回答”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6.D
【解析】根据材料“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和所学可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D项正确;中共十七大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A项正确;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7.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7.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促进了少数民族繁荣发展,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排除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我国针对港澳台问题,为了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8.于建芳回忆说:“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北京奥运
18.B
【解析】据题干“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香港回归。1984年底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B项正确;开国大典在1949年,排除A项;澳门回归在1999年12月20日,排除C项;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9.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19.C
【解析】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分别涉及航母、空军和坦克导弹,它们都属于国防军事领域,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C项正确;材料是军事成就,不是经济建设,排除A项;材料是军事成就,不是外交成就,排除B项;材料是军事成就,不是社会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中国侨民抵达吉达港
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20.A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中国海军的撤侨行动保障了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由此可知,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A项正确;中国同胞出现在苏丹可以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撤侨出动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以说明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些都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提及人民解放军的联合作战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未反映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排除A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2.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22.C
【解析】据图片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刺激了其他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项;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3.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一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
会议 主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23.B
【解析】据题干会议的主题:“科学向新,共创未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可知,中国近一年参加的部分国际会议,有利于加强科技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B项正确;网络安全日益凸显,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反映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调: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
C.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 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24.C
【解析】材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C项正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出现情感危机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B项;传统文学对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5.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25.C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形成,有利于加速区域协调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电信网络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军备无关,排除B项;材料三个城市圈都不位于西部,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9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26.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除“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外),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5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3分)
26.(1)“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富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事件:遵义会议。理由: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它事件亦可,5分)
(3)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它精神亦可,3分)
【解析】(1)“站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富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开始“富起来”。
(2)本题答案不唯一,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意义。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如选择遵义会议。其理由为: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本题考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如选择长征精神;其内涵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二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三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材料五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2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出清朝时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边疆领土完整的两次军事行动。(2分)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为解决台湾问题,国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是什么?(3分)
(4)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
27.(1)元朝:澎湖巡检司;清朝:台湾府。(2分)
(2)军事行动: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2分)
(3)由来: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蒋介石败退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台湾未能解放。(2分)
“独特模式”:一国两制。(1分)
(4)做法: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义务,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给台湾朋友写信表达渴望统一的愿望,介绍有关方针政策和大陆发展变化情况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1)行政机构: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三国时叫夷州,隋朝时叫流求),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军事行动:据材料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克萨之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军事侵略据点;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命清军进攻雅克萨;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据材料四“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
(3)由来:据所学可知,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蒋介石败退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台湾未能解放,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独特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4)做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义务,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给台湾朋友写信表达渴望统一的愿望,介绍有关方针政策和大陆发展变化情况等。
28.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在工业、外交和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力量。振华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以“中国智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3分)
(1)根据文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依据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成就二①②史实补充完整(分别列举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一个史实即可,4分)。
(3)根据以上相关资料,从任务二和任务三中任选其一,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解说词包含史实、认识,条理清晰。)(5分)
28.(1)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分)
作用: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2)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②: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分)
(3)解说词示例: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总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5分)
【解析】(1)重点:根据材料“五年建设的重点在钢铁、煤、电力、石油、机械制造、军事工业、有色金属、基本化学等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因此,“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作用:根据材料“有了这些工业,才能使国家工业化,才能巩固国防,才能使农业集体化,才能改造我国经济的面貌,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①:根据材料“外交风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根据材料“科技兴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科技上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3)解说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任务二反映的是外交方面的成就,任务三反映的是我国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从任务二和任务三中任选其一进行解答,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如:选择任务二,可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进行作答,如: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总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29.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学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16分)
【任务一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就是指由西方文明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本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内核,融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而言的,它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原则和价值旨归的现代化发展新路。
——摘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核。(2分)
【任务二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和②处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请总结中国道路早期探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受挫的原因。(6分)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问题,并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摘编自齐英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新道路。——摘编自鲁保林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底气》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成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摘编自尤琳等《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8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29.(1)内核:传统:西方文明;中国:中华文明。(2分)
(2)事件:①:洋务运动;②:新文化运动。(2分)
共同点:目的相同,都是救亡图存,路径相同,都是学习西方。(2分)
原因:缺乏一个先进的、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专注于学习西方,忽视了中华文明这一内核,无法把西方的先进内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3)示例:选择笔记一。
观点: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论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农村的改革,但正是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逐步在全国推开,激发了全国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方向指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分)
结论: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解析】(1)内核:根据材料一中的“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其本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内核”可知,“传统的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核是西方文明;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核中华文明。
(2)事件:根据所学可知,中国道路的早期探索阶段,首先是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然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最后是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因此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由此可知,学技术的①是洋务运动,学思想的②是新文化运动。
共同点:根据所学可知,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其目的都是救亡图存,探索拯救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无论是通过创办企业学习西方技术,还是通过变法学习西方制度,无论是通过革命学习西方制度,还是通过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它们的路径都是学习西方。
原因:根据所学分析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此可知,中国道路早期探索受挫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一个先进的、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成功可知,这一道路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而中国道路的早期探索阶段,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它们都专注于学习西方,忽视了中华文明这一内核,无法把西方的先进内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也是它们受挫的一大原因。
(3)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任选一个笔记,提炼出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选择笔记一,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问题,并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可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论述时,首先列举对内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键作用——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农村的改革,但正是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逐步在全国推开,激发了全国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然后列举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方向指引;最后列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领导作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观点,总结提升——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真题重组03
(范围:部编版八下全册 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本卷以中考真题重组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考场实战,涵盖中国现代史主要知识点,突出难点,注重知识的迁移,兼顾跨学科考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本卷图文并茂,题干简洁。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历史小论文等题型。
2.本卷精选2023、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试题重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强调“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里的“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指的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3.“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越南战争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使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4.“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评价
5.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中谈到:“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这表明建国初我国( )
A.工业水平很高 B.工业水平很低
C.工业门类齐全 D.农业水平高
6.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7.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
8.“1962年,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9.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11.阅读下图《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指出图中E-F点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运动 D.经济体制改革
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 )
A.努力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用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 D.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13.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4.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16.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7.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8.于建芳回忆说:“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北京奥运
19.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20.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中国侨民抵达吉达港
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21.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23.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一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
会议 主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2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调: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
C.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 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25.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9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26.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除“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外),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5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二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三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材料五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2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出清朝时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边疆领土完整的两次军事行动。(2分)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为解决台湾问题,国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是什么?(3分)
(4)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
28.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在工业、外交和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力量。振华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以“中国智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3分)
(1)根据文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依据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成就二①②史实补充完整(分别列举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一个史实即可,4分)。
(3)根据以上相关资料,从任务二和任务三中任选其一,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解说词包含史实、认识,条理清晰。)(5分)
29.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学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16分)
【任务一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就是指由西方文明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本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内核,融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而言的,它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原则和价值旨归的现代化发展新路。
——摘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核。(2分)
【任务二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和②处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请总结中国道路早期探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受挫的原因。(6分)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问题,并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摘编自齐英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新道路。——摘编自鲁保林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底气》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成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摘编自尤琳等《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8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真题重组03(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