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2024年春高河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以“识字”为中心任务,各地编制诸多“识字课本”作为临时性教材,这些课本的内容、用途以文化教育(识字)为主,并适当结合政治教育,还直接规定民众识字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这一运动 ( )
A. 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 B. 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C. 构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意在构建新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和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这些课本的内容、用途以文化教育(识字)为主,并适当结合政治教育,还直接规定民众识字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和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凸显政治教育同民众教育相结合,主要是为了构建新社会的价值观念,D项正确;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受制于国情影响,当时的国民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
2.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由中国的县和乡村组织并推动的乡村工业化,促使乡镇企业快速形成与发展,而众多乡镇企业的竞争又推动了市场的形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 )
A.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B.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C.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D. 计划经济的成败得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学者强调改革开放后县和乡村所代表的行政单位推动了乡镇企业兴起,而乡镇企业之间的竞争又推动了市场的形成,即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互动有力推动了乡村工业化,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乡镇企业所生产商品的走向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具体情况,排除A、B项;该学者是强调中国农村改革的特点,而非对计划经济成败的分析,排除D项。故选C项。
3. 据统计,1983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持续5—6年的高增长。其中,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4年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水平大幅度增加。据此可知当时( )
A. 经济发展符合改革步伐 B. 改革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见成效 D. 对外开放促进作用突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83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持续5—6年的高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4年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水平大幅度增加”和所学可知,1978年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进行乡镇企业改革,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了农村消费水平,说明的是经济发展符合改革步伐,A项正确;改革助推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强调改革的影响,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 )
A.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B. 政府对人口政策的调整
C. 对外开放格局建立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人口流动规模和增长率不断提升,可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人口流动规模增长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D项正确;影响流动人口增长的是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并非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排除A项;图表所示时期人口流动受社会经济、市场调节因素较大,并非是政府政策主导的,排除B项;对外开放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更主要的体现在国际间的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
5. 在梭伦之前,雅典便存在一项法律:“雅典人的律法与祖制,任何人谋逆,实行僭主统治,或任何人帮助建立僭主统治,他和他的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此项法律( )
A. 捍卫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 彰显了公民的城邦主权 D. 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梭伦之前的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实行僭主统治,或帮助他人建立僭主统治,本人及其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结合所学古希腊城邦的主体是公民可知,此项法律彰显了公民的城邦主权,C项正确;此项法律是在梭伦执政之前颁布的,当时雅典民主制度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内容,排除B项;仅凭法律规定,无法推断其实践效果,排除D项。故选C项。
6. 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127—151年)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大月氏僧人通过陆路将佛教传播到中国。与此同时,与佛教有关的键陀罗艺术也随之进入中国。这说明贵霜帝国的强盛( )
A. 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 B. 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C 引发游牧民族大迁徙 D.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佛教属于古印度文化,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它强盛时期对外传播佛教,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概述游牧民族大迁徙,只谈及了佛教东传,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属于东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7. 日本《养老律令》规定:废除皇室的屯仓,将贵族的田庄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确立身份制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一般良民(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6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这些规定( )
A. 强化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B. 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 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 D.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日本。根据材料“一般良民(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6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和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期间,政府通过为农民授予田地,并要求授田农民缴纳赋税,助推了封建生产关系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氏族贵族特权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所有权是国有,排除B项;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而材料体现的是大化改新,排除C项。故选D项。
8.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将其战绩刻在悬崖上, 史称“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刻贝希斯敦铭文意在 ( )
A. 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 B. 尊重各地的不同文化 C. 颂扬自身丰功伟绩 D. 展示字体流行状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波斯帝国。结合所学可知,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颂扬自己,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 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种文字,非统一文字,排除A项;该举措是为了宣扬自身功绩,非尊重各地的不同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展示字体流行情况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
9. 公元7—8世纪之际,日本开始仿照唐朝的科举制,实行贡举制度。然而,日本科举虽理论上人人皆可参加,但实际上只准官僚子弟报考,录取也不是依据才学,而是资历名望。11世纪以后,虽然政府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这反映出日本贡举制( )
A. 移植唐科举制 B. 强化了幕藩体制 C. 逐渐流于形式 D. 提高了官员素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8世纪之际(日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贡举制度效仿唐朝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但实际上贡举制被官僚贵族把持,只允许官僚子弟报考,以资历名望作为选拔标准,说明日本贡举制逐渐流于形式,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日本贡举制逐渐被官僚贵族把控,而唐代科举制度允许士人自由报考,公平竞争,不能说明日本贡举制移植唐代科举制,排除A项。幕藩体制形成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贡举制以资历名望为录取的依据,不能起到提高官员素养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0. 霍布斯指出:世界上的世俗政府和性灵政府……统治者只能有一个,否则在一国之内……性灵方面与世俗方面以及法律之剑和信仰之剑之间就必然会出现党争和内战。霍布斯的观点( )
A. 维护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B. 抨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C. 激化了王权与教权间的矛盾 D. 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霍布斯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只能有一个,教权和王权并立的格局必须打破,结合所学可知,其主张专制王权在宗教教权之上,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分权制衡主要指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材料涉及的是王权和教权,排除A项;材料中霍布斯抨击的是教权,而非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排除B项;仅凭霍布斯一人的观点无法推出其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 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 )
A.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 个人崇拜现象盛行 D. 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1778 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其中法国人民对伏尔泰的推崇,反映的是启蒙思想广泛传播,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思想解放运动,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关个人崇拜的说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力,非教会精神控制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得·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
A. 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 B. 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 维护美国权利和尊严 D. 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776年7月12日美国已独立,而英国拒绝以大陆军总司令来称呼华盛顿,表明英国不承认美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见华盛顿此举并非为了礼仪细节,而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权利和尊严,C项正确;“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虽然也体现了华盛顿的坚定立场,但没有体现出对国家权利和尊严的维护,结论较为片面,排除A项;华盛顿的意图是维护国家尊严,而非“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且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华盛顿的和战的态度,排除B项;“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则更多体现了华盛顿对礼仪的坚持,而非其拒绝会见的主要意图,排除D项。故选C项。
13.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广泛流传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是许多企业家亲身历程的写照。下表为罗瑟勒姆钢铁厂部分年份经营状况表(单位:英镑)。这一现象表明( )
A. 英国企业家的吝啬做派 B. 工业革命资本积累不足
C. 经营观念推动资本积累 D. 工业革命条件并不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罗瑟勒姆钢铁厂将每年经营所得的利润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这种经营观念推动该厂的发展壮大,C项正确;仅从一家钢铁厂的情况,无法说明英国企业家的吝啬做派,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具有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具备成熟的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8世纪中期之后,不少英国社会精英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亚当·斯密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英国的消费行为鼓噪。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消费主义迎合经济发展需要 B. 消费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
C. 工业化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准 D. 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之后(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之后,伴随着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消费主义适应了英国工业化时代产品大量生产和市场扩大的需要,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消费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众生活水准的高低,无法得出工业化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准的结论,排除C项;18世纪中期后,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当美国国会于1828年批准一项关税时,南卡罗来纳州试图令这一关税无效。它声称,在州与全国性政府发生冲突时,州对其公民应具有最终权威。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联邦制原则受到挑战 B. 三权分立机制被破坏
C. 中央集权制难以实现 D. 国会权力扩张遭抵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8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性关税法案被地方州政府抵制,地方州政府还强调州对其公民具有最终权威,说明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原则受到挑战,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之争,并未涉及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变化,无法得出三权分立机制被破坏的结论,排除B项;美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排除C项。批准税收本身就是国会的基本职能,国会权力扩张遭抵制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国大党在1899年党纲中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用宪法手段,促进帝国内印度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在1920年的年会上,国大党通过新党纲,规定了“印度人民用一切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的新目标。这表明,当时的国大党( )
A. 民族革命活动受到国际援助 B. 深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抛弃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 D. 采取和平方式获得了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度。由材料可知,相较于1899年国大党党纲规定的目标是用宪法手段来实现,1920年国大党新党纲规定的目标则是印度人民用和平与合法手段取得自治,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国内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由此可知,当时的国大党深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际社会并未援助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A项;国大党规定印度人民用一切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这是在坚持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排除C项;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独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民发现,只有联系农作物产量来计算劳动者的报酬,才能客观评价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而且必须实行承包经营,于是1978年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出现。各地有“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至1980年,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基本核算单位所占比例由1979年的1%上升至9.4%。1982年一号文件指出,各种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的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农民进一步发现,“包产到户”是将指标内的产品交生产队统一分配,超产部分才奖励给承包农户,而“包干到户”则是在完成国家农业税、集体提留和其他费用之后,农户拥有对农业剩余的全部索取权和占有权。至1984年,全国实行“包干到户”的基本核算单位所占比例为99.1%。“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演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摘编自易棉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路径、绩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1978—1991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1991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
【答案】(1)趋势:由农民自发掀起转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由集体统一管理改为家庭自主经营:从联产承包责任制演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断分离。
(2)经验:坚持党对制度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坚持生产力标准;以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根据材料“1978年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出现。各地有‘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可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由农民自发掀起转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根据材料“‘包产到户’是将指标内的产品交生产队统一分配,超产部分才奖励给承包农户,而‘包干到户’则是在完成国家农业税、集体提留和其他费用之后,农户拥有对农业剩余的全部索取权和占有权”可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另一趋势是由集体统一管理改为家庭自主经营;根据材料“‘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演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可知,发展趋势还包括从联产承包责任制演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根据材料“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断分离”可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一。
【小问2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根据材料“1982年一号文件指出,各种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的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1991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之一是坚持党对制度创新的领导;根据材料“农民发现,只有联系农作物产量来计算劳动者的报酬,才能客观评价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而且必须实行承包经营”可知,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之一;根据材料“‘包产到户’是将指标内的产品交生产队统一分配,超产部分才奖励给承包农户,而‘包干到户’则是在完成国家农业税、集体提留和其他费用之后,农户拥有对农业剩余的全部索取权和占有权”可知,坚持生产力标准,以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之一;根据材料“19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可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之一。
18. 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
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资本主义贪婪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曾经“良好的锚地”戈雷岛却成了扩张者的跳板,并在历史岁月中见证了扩张者的诸般恶行,请结合所学予以概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答案】(1)表现:野蛮掠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概述: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或“最有代表性的奴隶贸易枢纽”,或“奴隶贸易集散地”);亲历殖民时代种种罪恶;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
(2)境遇: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说明:用各种文学作品真实反映殖民者赤裸裸的掠夺好奴役。
命运: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或“商品倾销地”)、原料产地(或“原料掠夺地”)和劳动力供应地。直面: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
(3)手段:军事和经济双重暴力。结果: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矛盾: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得出抢劫、掠夺、奴役、剥削,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概述:根据材料“(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并结合所学戈雷岛的史实得出戈雷岛是欧洲人在西非最早开拓的殖民点之一,也是15世纪到19世纪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转站;岛上风景优美有博物馆、古城堡遗址、清真寺、教堂、殖民时期的新政管理楼,反映了18世纪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
【小问2详解】
境遇:根据材料“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得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说明:根据材料“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得出用各种文学作品真实反映殖民者赤裸裸的掠夺好奴役。
【小问3详解】
手段: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得出殖民扩张和掠夺;根据材料“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得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结果: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并结合所学得出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矛盾:根据材料“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得出各国帝国主义之间因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矛盾重重。
19. 拉丁美洲与欧洲
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1764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1768 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1775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788 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1804—1805 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
【答案】(1)时代议题:科学主义;启蒙思想;反对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废除奴隶制。
(2)发展:反殖民主义;废除奴隶制;拉美团结;各阶层平等;明确地反对君主制,实行共和制。评析:18世纪的拉美还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西班牙等国在拉美实行专制统治,奴隶制盛行,与此同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倡导的独立、自由、平等的精神传播到拉美,激发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玻利瓦尔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孟德斯鸠的影响,他结合拉丁美洲的实际,提出了“反殖民主义”“拉美独立自主”“拉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反对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取消奴隶制”“各阶层平等”等主张,对于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解放、建设民主共和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解析】
【小问1详解】
(1)时代议题:根据材料“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可知,宣传科学主义;根据材料“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可知,宣传废除奴隶制;宣扬启蒙运动;根据材料“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可知,鼓吹反对殖民主义;根据材料“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可知,民族主义。
【小问2详解】
(2)根据材料“不是出自欧洲”可知反对殖民主义,批判宗主国殖民统治拉美的合法性;根据材料“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可知,反对奴隶制;根据材料“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知,其主张废除奴隶制基础上实现民主、实行共和制、各阶层平等。评析:结合材料中玻利瓦尔强调民主、分权、人民主权以及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主独立和平等等思想可知,其主张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孟德斯鸠的影响,并结合拉丁美洲的实际,提出了“反殖民主义”“拉美独立自主”“反对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取消奴隶制”“各阶层平等”等主张,对于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解放、建设民主共和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以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与非西方文明失衡,西方文明是主要内容;存在史实错误,认为东方民族非文明的源头;缺乏历史书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中国王朝的衰退归结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归结于其不适应西方文明。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
——摘编自杨清《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述评》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知识,对早期英美的“世界文明史”编撰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观点:早期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具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
评述: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思想、器物变革,逐渐摆脱了封建的政治格局和宗教的思想束缚,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西方国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欧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因而在早期英美编撰的文明史书中,东方要么被忽略,要么被贬低,要么成为被西方发现和殖民的对象,要么成为衬托西方文明优越性的他者,具有典型的欧洲中心色彩,存在极其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甚至种族主义思维,这种编撰形式值得我们警惕,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东西方历史进程。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很多民族都作出过巨大贡献。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欧洲只是诸多文明之一,当欧洲处于中世纪时,东方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阿拉伯文明随着帝国的扩张遍布亚、非、欧三洲;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因此世界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我们不能忽略欧洲之外其他文明的成就。
综上所述,19世纪以来的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体现了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忽略了其他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值得反思。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更应树立正确历史观念,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助力呈现多元共生、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设问是对早期英美的“世界文明史”编撰进行评述。首先,对早期英美的“世界文明史”编撰形式进行概括总结。材料为早期英美对“世界文明史”的不科学编撰,从材料“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等可以看出,早期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进行“世界文明史”编撰时,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其次,具体评述早期英美“世界文明史”的编撰形式。在对这一编撰形式进行评述时,首先要说明早期英美为何以欧洲为中心编撰“世界文明史”,即带有欧洲中心色彩的原因,分别从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西方国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等角度说明;由材料“ 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及所学可知,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很多民族都作出过巨大贡献。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只是诸多文明之一,当欧洲处于中世纪时,东方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阿拉伯文明随着帝国的扩张遍布亚、非、欧三洲;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因此世界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我们不能忽略欧洲之外其他文明的成就。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由材料“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及所学可知,19世纪以来的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体现了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忽略了其他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值得反思。结合所学可知,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更应树立正确历史观念,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助力呈现多元共生、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2024年春高河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以“识字”为中心任务,各地编制诸多“识字课本”作为临时性教材,这些课本的内容、用途以文化教育(识字)为主,并适当结合政治教育,还直接规定民众识字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这一运动 ( )
A. 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 B. 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C. 构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意在构建新社会的价值观念
2.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由中国的县和乡村组织并推动的乡村工业化,促使乡镇企业快速形成与发展,而众多乡镇企业的竞争又推动了市场的形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 )
A.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B.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C.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D. 计划经济的成败得失
3. 据统计,1983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持续5—6年的高增长。其中,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4年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水平大幅度增加。据此可知当时( )
A. 经济发展符合改革步伐 B. 改革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见成效 D. 对外开放促进作用突出
4. 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 )
A.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B. 政府对人口政策的调整
C. 对外开放格局建立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5. 在梭伦之前,雅典便存在一项法律:“雅典人的律法与祖制,任何人谋逆,实行僭主统治,或任何人帮助建立僭主统治,他和他的家族都要被剥夺公民身份。”此项法律( )
A. 捍卫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 彰显了公民的城邦主权 D. 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
6. 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127—151年)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大月氏僧人通过陆路将佛教传播到中国。与此同时,与佛教有关的键陀罗艺术也随之进入中国。这说明贵霜帝国的强盛( )
A. 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 B. 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C. 引发游牧民族大迁徙 D.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
7. 日本《养老律令》规定:废除皇室的屯仓,将贵族的田庄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确立身份制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一般良民(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6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这些规定( )
A. 强化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B. 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 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 D.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发展
8.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将其战绩刻在悬崖上, 史称“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刻贝希斯敦铭文意在 ( )
A. 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 B. 尊重各地的不同文化 C. 颂扬自身丰功伟绩 D. 展示字体流行状况
9. 公元7—8世纪之际,日本开始仿照唐朝的科举制,实行贡举制度。然而,日本科举虽理论上人人皆可参加,但实际上只准官僚子弟报考,录取也不是依据才学,而是资历名望。11世纪以后,虽然政府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这反映出日本贡举制( )
A. 移植唐科举制 B. 强化了幕藩体制 C. 逐渐流于形式 D. 提高了官员素养
10. 霍布斯指出:世界上的世俗政府和性灵政府……统治者只能有一个,否则在一国之内……性灵方面与世俗方面以及法律之剑和信仰之剑之间就必然会出现党争和内战。霍布斯的观点( )
A. 维护了分权制衡政治原则 B. 抨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C. 激化了王权与教权间的矛盾 D. 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11.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 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 )
A.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 个人崇拜现象盛行 D. 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12. 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得·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
A. 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 B. 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 维护美国的权利和尊严 D. 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13.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广泛流传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是许多企业家亲身历程的写照。下表为罗瑟勒姆钢铁厂部分年份经营状况表(单位:英镑)。这一现象表明( )
A. 英国企业家的吝啬做派 B. 工业革命资本积累不足
C. 经营观念推动资本积累 D. 工业革命条件并不成熟
14. 18世纪中期之后,不少英国社会精英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亚当·斯密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英国的消费行为鼓噪。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消费主义迎合经济发展需要 B. 消费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
C. 工业化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准 D. 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15. 当美国国会于1828年批准一项关税时,南卡罗来纳州试图令这一关税无效。它声称,在州与全国性政府发生冲突时,州对其公民应具有最终权威。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联邦制原则受到挑战 B. 三权分立机制被破坏
C. 中央集权制难以实现 D. 国会权力扩张遭抵制
16. 国大党在1899年党纲中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用宪法手段,促进帝国内印度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在1920年的年会上,国大党通过新党纲,规定了“印度人民用一切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的新目标。这表明,当时的国大党( )
A. 民族革命活动受到国际援助 B. 深受无产阶级革命影响
C. 抛弃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 D. 采取和平方式获得了独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民发现,只有联系农作物产量来计算劳动者的报酬,才能客观评价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而且必须实行承包经营,于是1978年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出现。各地有“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至1980年,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基本核算单位所占比例由1979年的1%上升至9.4%。1982年一号文件指出,各种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的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农民进一步发现,“包产到户”是将指标内的产品交生产队统一分配,超产部分才奖励给承包农户,而“包干到户”则是在完成国家农业税、集体提留和其他费用之后,农户拥有对农业剩余的全部索取权和占有权。至1984年,全国实行“包干到户”的基本核算单位所占比例为99.1%。“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演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摘编自易棉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路径、绩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1978—1991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1991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
18. 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
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资本主义贪婪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曾经“良好的锚地”戈雷岛却成了扩张者的跳板,并在历史岁月中见证了扩张者的诸般恶行,请结合所学予以概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19 拉丁美洲与欧洲
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1764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1768 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1775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788 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1804—1805 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以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与非西方文明失衡,西方文明是主要内容;存在史实错误,认为东方民族非文明的源头;缺乏历史书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中国王朝的衰退归结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归结于其不适应西方文明。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
——摘编自杨清《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述评》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知识,对早期英美的“世界文明史”编撰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