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仿真试卷(一)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
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据《魏书》
记载,北魏孝文帝也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材料体现的
观念是
A.民族认同
B.民族隔阂
C.民族自治
D.民族冲突
2.下表为部分甲骨文的释义,由此可知,甲骨文
甲骨文
今字
今人释义
田
田
表明在广平的原野上有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
猖
疆
表明方整的田块经过弓尺丈量,标划出明确的疆界
黍
表示散开了稳的成熟的泰的形象。粮食作物,俗称黄米
A,反映了农业生产状况
B,采用多种造字方法
C.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是我国汉字的雏形
3.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魏国讲学,授徒三百。其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改革家,吴
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公羊高、谷梁赤注重研究
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
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
B.士人热衷于改革变法运动
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D.儒学影响了统治者的决策
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
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
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忽视思想建设
5.驷马安车是秦汉时期卿、侯、王等高官才可以乘坐的车。
⑧色浓X巴
华盖饰顶,由四匹同色马驾,属王侯及卿专供乘坐。汉初
,171Tg
驷马安车几乎没有,但经60余年后,驷马安车遍布街巷这
1月
一变化得益于西汉实施了
A。统一车轨
B.休养生息
C.反击匈奴
D.重文轻武
驷马安车画像砖
6.《齐民要术》中的记载“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镞”,说明了早锄的时机
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耢”强调锄、
犁、耢配合作业。这主要表明
()
历史仿真试卷(一)第1页/共6页2024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10 AACBB CDDBC
11-20 DDCCA CCDBC
21-30 DADBB ACCAA
二、非选择题
31.(1)半坡人进行捕鱼活动,鱼是半坡人的食物来源之一;河姆渡人饲养家畜 (猪);牛是汉代重要的生产动力来源;都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基本审美追求;都反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4分)
(2)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影响:积极方面,大型动物作为动力,促进了美洲土地的开发;加强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大洲的联系,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消极方面,造成了美洲地区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带来大量疾病,导致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3)背景:20 世纪40年代,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双方互相支持,两国关系友好,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1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交好,抗美援朝更密切了中朝人民友谊。(1分)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破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立隔绝,加强了双方的友谊。(1分)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1分)
32.(1)目的:富国强兵,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1分)举措: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或提供资金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干预。(1分)影响:遏制了经济大危机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2分)
(3)不同:苏联伤害农民利益,导致国富民贫;苏联采用行政手段解决农业问题。(答出任意
一点得1分)中国从农民利益出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国的农业政策不断调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土地改革中“分田到民”,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新生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三大改造中“聚田到社”,农业合作化将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包田到户”,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3分)
(4)国家政策的推动;法律的保障;改革的促进;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一点得1分,共2分)
33.(1)方式:改革;友好往来 (和亲);战争 (冲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北魏时期,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唐朝时,吐蕃赞普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
评分说明:结合图片,分别对两种方式进行说明即可得2分。
(2)第一次背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分)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第二次背景: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分)影响: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分)
(3)示例:谋求合作共赢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面对各种危机与挑战,人类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年,26 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它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亚非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极对抗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逐步走上了联合之路,1967 年成立了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合作应对,促进互利共赢。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其中3个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7分。之后逐条减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历史模拟试卷(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