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
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2.下图体现了新中国某种政治制度,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省级自治区
B.《共同纲领》正式确认该制度为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D.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的伟大制度创新
3.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实施,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方针已落实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
C.五大民族自治区已经建立
D.民族自治区拥有独立立法权
4.我国自治地方是在国家统一行政区域范围内建立的,自治机关首先是设置于地方的一级国家政权机关,其次才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通过行使自治权来管理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自己内部事务”的同时,也必须管理自治地方的区域事务。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 )
A.是国家行政体系内的民族自治
B.是基层民主的形式
C.体现了联邦制的国家权力机构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5.绘画《叔叔喝水》(作于1972年)中,一位系着红领巾、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少女正热情地将奶茶递给解放军叔叔。此后,该画在20世纪70年代曾作为年画遍布城乡。这表明( )
A.民族认同显著增强
B.发展军事成为时代主题
C.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D.“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
6.1950年,周恩来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兴建轻工业工厂,帮助少数民族逐步从游牧变成定居。1999年,朱镕基对西部大开发作了宏观部署,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2个自治县都列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上述举措有利于( )
A.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B.消除边疆与内地间的经济差距
C.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
D.推进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进程
7.截至2003年年底,西藏自治区共有1 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清真寺23 788座,教职人员26 000多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3 500多座,教职人员5 100人。这说明我国( )
A.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D.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关系重要原则的表述,这体现了( )
时间 思想原则
1990年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003年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5年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9.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这一修改的宗旨是( )
A.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社会和谐
B.完善民族关系问题的立法
C.落实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
10.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促进各民族全方位的一致
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D.重视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不能到处用苏维埃的方式去组织民族的政权”而主张成立民族自治政权。一些红军领导人如彭德怀、邓小平等认为陕甘宁地区的回族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汉族人民并没有差别,但由于回族不同于汉族的特殊状况以及革命斗争的需要,在当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时候,应与汉族地区有所区分,因此要在回族区域、回汉杂居区域,建立民族苏维埃政权,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政权的组成部分。1936年5月,党颁布了《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同年6月,红军一举解放了宁夏同心(县)城和海原县东部的大片地区。同年10月20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革命政府。
——摘编自周万军《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创立》
材料二 1954年6月,宁夏省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各地,在祖国大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回族人民的意愿和回族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另外,虽然甘肃省也和全国的情况大致相同,即呈现交错居住的状况,但是在甘肃东北部的银川、吴忠、固原等地的回族人口则比较集中,占总人口的近50%,所以选择在这一地区建立回族自治区。
——摘编自郑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
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夏撤省建自治区的现实因素。(6分)
1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做出这一规定是基于( )
A.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实
D.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13.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如图中一队互助组里的妇女牵着驮满青稞的牦牛由远渐近,生动自然地表现了藏族同胞丰收的喜悦。李焕民说:“农奴们得到解放,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劳动起来也非常兴奋……当时我到西藏写生,半夜时经常被他们的歌声唤醒。”该画的创作背景是( )
A.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B.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民族平等政策的提出
D.西藏民主改革的开展
15.习近平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
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16.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17.下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据表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时间 表现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7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A.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始终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8分)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B A A A A A C C A A D B D C B B
11.(1)红军长征到达宁夏;党对土地革命时期民族政策的反思;豫海地区回族人口多且分布集中;革命根据地的发展。(6分)
(2)回族人口比重较大,在祖国大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回族、汉族与其他民族呈现交错居住的分布情况;党和国家尊重回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调动少数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需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考量。(6分)
18.(1)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进步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8分)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论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