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经典必刷练(四)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经典必刷练(四)
1.从元朝开始,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与中国其他部分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元朝直接统辖该地的中央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节度使
2.学校的历史主题栏有下列题目,要求学生填写主题,下列哪个比较恰当(  )
主题 □□□□
(一)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二) 鼓励垦荒,发展农业
(三) 创制本国文字
(四) 定都兴庆府
A.隋朝建立 B.辽国建立 C.西夏建立 D.北宋建立
3.宋朝商人宋有财即将出海贸易,他必须获得哪一机构的许可?(  )
A.广州十三行 B.番坊
C.市舶司 D.北庭都元帅府
4.下列历史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契丹族——阿骨打——辽 B.女真族——阿保机——金
C.蒙古族——忽必烈——元 D.畏兀儿——元昊——西夏
5.如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的比例表
朝代 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的比例 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人口(户)数的比例
西汉 19.8% 80.2%
唐朝 43.2% 56.8%
北宋 62.9% 37.1%
A.经济重心南移
B.选官制度逐渐失效
C.中原地区的经济持续衰退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6.“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结合图片和题干信息,“神速”的原因是(  )
A.劳动力充足
B.雕版可以整版使用
C.成本虽高,但灵活
D.可重复使用,利用率高
7.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谚语说明了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
A.民族关系融洽 B.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C.海外贸易繁荣 D.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8.明朝时期唐寅形容苏州地区“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这说明明清时期苏州地区(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C.商业景象一派繁荣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9.某同学整理了一节历史课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推断,他本节课学习的课题是(  )
第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部分:驻藏大臣第三部分:雅克萨之战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下列史实中体现“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是(  )
A.郑和七下西洋 B.册封达赖喇嘛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亲征噶尔丹
11.1771年,西迁的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返回新疆。乾隆帝“因命舒赫德等分拨善地安置,仍购运牛羊粮食,以资养赡”。此举的意义是(  )
A.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抵御了沙皇俄国的入侵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的是(  )
A.成立东厂 B.成立西厂
C.废除丞相制度 D.迁都北京
13.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甚至“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B.士大夫地位显著提高
C.印刷技术世界领先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4.它初次刊印于1637年,“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制盐、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它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5.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
A.君权的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的趋势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体制的不断完善
16.唐朝诗人裴说的诗作“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试榜,还见苦吟人……分明一枝桂,堪动楚江滨”描写的是(  )
A.长安城的节日盛况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科举及第后的心情 D.开元盛世的繁华
1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后世史学家很多人对武则天抱有肯定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唐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敢于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首创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
18.唐朝末年的皇帝奢侈无度,统治时期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咸通年间关东水旱连年,人们食蓬实槐叶,但官府依旧催逼粮税,起义便爆发了。起义军在黄巢带领下转战南北。这反映的是黄巢起义的(  )
A.过程 B.背景
C.影响 D.局限与不足
19.《隋书 食货志》记载,开皇十二年(592年),“库藏皆满”,开皇十七年(597年),更是“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但供五六十年”。隋初“国计之富”主要得益于(  )
①政府注重发展经济
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南北分裂局面的消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唐朝时期的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说明当时的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社会风气保守
C.尚武风气盛行 D.男女平等
2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三:正是繁荣的封建经济,奠定了唐文化高度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政治上的长期的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是文化发展的条件……再次,唐朝中外交通的发达,统治者对于自己文治武功和大一统事业充满了信心,因而采取了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摘编自宋强刚《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材料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请简要概述诗中盛世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
(3)据材料三,说明唐代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你眼中的唐朝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22.主权领土的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利益,自古以来中央政府对于主权领土完整的维护就十分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摘编自袁行常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因此,我们认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时期,并概述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塞外之一统……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当时明清朝廷面对的“西方殖民侵略威胁”,并分析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实行“自主限关“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0 CCCCA DDCDC
11-20 DCDDA CBBAA
21.(1)盛世:开元盛世;表现: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2)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
(3)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中外交通发达;统治者自信;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4)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
22.(1)十六国时期;各民族却相互融合,出现了民族交融。
(2)“塞外之一统”始于1644年清军入关,进而统一全国。“极盛于我朝”的表现:康乾盛世期间,经济繁荣;设立台湾府;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辽阔;进行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等。
(3)明朝时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清朝时期沙俄侵略我国东北地区。影响: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经典必刷练(四)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