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含解析)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2024河南南阳六校高二期中)1936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政权;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
B.中共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
C.少数民族人民逐渐实现自治
D.日本侵华推动民族团结御侮
2.(2023江苏盐城高二月考)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等重要文件。内蒙古自治政府是(  )
A.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C.蒙古民族完全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
D.蒙古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政府
3.(2024广东茂名高二期中)1952年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行政地位及自治权利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已经在地方上取得实践成果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局面
4.(2023山东聊城高二期中)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
A.西藏自治区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C.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D.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
题组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5.(2022辽宁锦州期中)1953年,国家汇总登记的少数民族名称有400多个,1954年,最终确认了其中的38个。到1964年,国家又新确认了15个少数民族。1965年和1979年,国家分别认定了珞巴族和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这(  )
A.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B.表明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D.说明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关系
6.(2023陕西汉中高二月考)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A.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
B.是基层民主的形式
C.体现联邦制内的人民当家作主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7.(2023河南洛阳高二期中)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这一举措(  )
A.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B.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C.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合法权益
D.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8.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超过11万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
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
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9.(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一论断(  )
A.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有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D.践行了“五个认同”的思想原则
题组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0.(2024四川成都高二期中)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该图说明(  )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
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1.(2024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二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  )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2.(2022黑龙江双鸭山期中)“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原则,同时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法治、舆论基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反映了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  )
A.全方位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向前发展
B.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C.开始实行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D.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民族团结
13.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
1.(2024山东威海高二月考)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
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
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
2.(2024河北邯郸高二期中)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疏通民族关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进”地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和税收优惠照顾政策。这些做法(  )
A.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3.(2023安徽淮北高二期末)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区;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4.(2024河北五岳联盟高二期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将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作为我们所应调动的积极因素之一。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上述举措(  )
A.践行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B.是对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探索
C.转变了中共民族工作的主题
D.适应了对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5.(2023安徽滁州高二期末)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6.(2023广东东莞高二月考)2005年,国务院对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全国干部队伍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有202.6万人,约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民族间差距已消失
B.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
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
D.民族治理成效显著
题组二 思维训练
7.(2024江西萍乡高二月考)在1946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这(  )
A.体现了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
B.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
C.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
D.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题组三 综合题组
8.(2023江苏徐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取得了显著成果。“驱准(蒙古准噶尔分裂势力)保藏”之后,清政府改组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清除了蒙古贵族势力,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赖、班禅治藏,并允许西藏继续尊崇黄教,以稳定西藏局势。雍正五年(1727年)起,清政府正式在西藏派设驻藏大臣二人,代表朝廷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十六年(1751年)颁布《西藏善后章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其中后一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西藏僧俗官员“事无大小,均禀驻藏大臣办理”,并开始训练军队,统一铸币。同时,章程还规定达赖、班禅及其他黄教活佛“灵童转世”之时,需采用“金瓶掣签”之法,即将灵童候选人的姓名放入清政府所赐的“金瓶”中,在驻藏大臣监督下公开抽签,以决定中选者,这一方法抑制了地方贵族势力的操纵、舞弊行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策部署。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
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治理西藏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10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B 3.B 4.C 5.C 6.A 7.A
8.A 9.C 10.D 11.B 12.B 13.B
1.B 据材料可知,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在抗日根据地试行民族区域自治,可见当时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故选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不足以得出少数民族人民逐渐实现自治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华的内容,排除D项。
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故选B项。
3.B 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区域自治作出了具体规定,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在地方上已经有所实践,故选B项。
4.C 由材料可知,自元朝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这一特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类似,故材料是在强调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故选C项。西藏自治区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宣政院,且宣政院也不是自治制度的雏形,排除D项。
5.C 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甄别确认了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族别的确认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从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故C正确。
6.A 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其自治机关要依照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行使自治权,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故选A项。
7.A 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这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故选A项。
8.A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下,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体现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践行,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无关,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排除D项。
9.C 题干中“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论断,利于中国各民族深刻领会国家的民族思想和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故选C项。
10.D 根据材料可知,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获得的国家补贴都超过了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本地的财政收入,说明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故D项正确。
11.B 材料反映了浓郁的民族团结思想,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选B项。
12.B 依据材料“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法治、舆论基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看出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故B项正确。
13.B 依据材料可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故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2.D 3.B 4.B 5.A 6.D 7.D
1.B 中国共产党并未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联邦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体现,故选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与民族联邦模式不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
2.D 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当地的发展,这有利于增强广大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不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A项;这些做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排除C项。
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故B项正确。
4.B 据所学可知,《论十大关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别发表于1956年和1957年,这一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阶段,因此,其中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探索,故选B项。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族工作主题的转变,排除C项;国民经济调整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
5.A 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历次宪法修改”及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得到明确和坚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故选A项。
6.D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说明民族治理成效显著,故选D项。民族间差距已消失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本身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相关制度的缺陷,排除C项。
7.D 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创设新情境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推理、论证、转换,形成新的合理的认知与理解。本题提供了1946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的指示,这一情境内容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做出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A项 材料未提及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
B项 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不是材料的主旨
C项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
D项 根据中共中央“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可知,材料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
8.答案 (1)措施:清除蒙古贵族势力;设置专门官员管理;强化对宗教领袖的管控;颁布法律,依规管理。(8分)
(2)政治前提: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农奴获得解放)。(4分)
意义:实现了西藏政治体制由封建制到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历史性变革;使广大农奴翻身做主人,保障了西藏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调动了西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西藏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6分,答对3点即可)
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
(2)前提:根据材料二“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结总结。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