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国共产党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人,中国民主同盟1人。上述主席、副主席政党构成状况,说明了建国时实行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书内容的主旨。根据表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标题:______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 抗美援朝 第三节 土地改革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小聪暑假来到偏僻的农村老家,看见村里有一大宅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5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 D.19世纪50年代末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的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等两件大事来证明。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渡江战役胜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6.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撰写主要针对( )
A.“浮夸风” B.“共产风”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7.“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 )
A.民主政治的建设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8.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10.2024年10月1日,我国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正值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下列内容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 )
①确定了国旗、代国歌和国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1956年中共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该“大会”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1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5.“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沈阳飞机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史实 结论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A.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17.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8.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下列对“松绑”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
A.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
B.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C.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19.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20.2018年是我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浦东的开发开放
C.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题(共40分)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材料三: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什么时候?(1分)“跨过鸭绿江”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这两个事件与材料一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1分)
(3)材料三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1分)这种变化得益于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2分)
22.(14分)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我国制定了哪一项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2分)这一计划的实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制度确立】
材料二:见图一至图三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三请说出哪个政策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1分)三张图片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2分)
【出现失误】
材料三:如图四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的严重失误是什么?(2分)
(4)这些失误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危害?(1分)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党和国家如何纠正错误?(1分)
材料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1分)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2分)
23.(15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首先强调一定要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1)材料一中邓小平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1分)由此,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什么指导方针?(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2分)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历史性决策?(1分)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1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又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深圳在对外开放中被称为什么?(1分)1980年福建省的哪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1分)我国建立经济特区主要引进外国的哪些东西?(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C
二、材料题(共40分)
21.【答案】(1)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的政治基础,西藏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
(3)由地主所有制转变了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
22.【答案】(1)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影响: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政策:赎买政策。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3)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危害:导致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原因:由于党对国情缺乏清楚的认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急于求成。纠正: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5)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启示:①坚决反对个人崇拜;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③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3.【答案】(1)重要性:解放思想;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目的: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转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尝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4)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厦门市;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表现:思想、工作重点、经济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