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2.“打破了官贵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 )
A.原因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4.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6.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历史影响是( )
A.推动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 B.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C.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形成 D.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普遍种植
7.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如图中的两位僧人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日友好关系 B.密切了唐与新罗的往来
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8.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9.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 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 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 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10.“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D.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11.为“还我河山”下图人物抗击的是( )
A.辽军 B.西夏军队 C.金军 D.元军
12.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3.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恰当的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交融
14.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是( )
A.广州十三行 B.市舶司 C.番 D.台湾府
15.下面☆号代表( )
A.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铁木真
二、材料题
16.从唐朝到元朝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但是北方各族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____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641年,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公主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随公主入藏有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了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带去大批丝绸锦缎、龟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她还把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在大昭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赤德祖赞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补全材料一“________”中内容?根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唐太宗被尊为各族共同君主?
(2)补全材料中“________”的内容通过材料二分析唐番和亲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管辖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台湾当时的名称叫什么?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哪个机构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4)综上所述,在民族交往和管理方面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17.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下图中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忆昔开元金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中的遗址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由出土的文物推测该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试从当时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和统治者政策措施两方面分析“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局面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粮仓”指哪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里?纸币流通的意义是什么?
18.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建立北宋以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摘编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图2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3是元朝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削弱谁的权利?在地方各州府设置什么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宋朝的什么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看,中国人创建的“优良的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其演变使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优良的政治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19.图片学习,可以培养我们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观察下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示意图中隋朝都城A的名称。
(2)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论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题干图示揭示了南北朝的演进历程,直到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体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图片无法体现民族大交融、分封制盛行、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CD项。故选:B。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打破了官贵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涉及科举制的原因、过程、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根据题干中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唐太宗知道作为一个君主,必须体恤百姓,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故A项正确。从“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唐太宗认为残酷剥削百姓是在自取灭亡,B项排除;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均不是唐太宗,并且这两项与题干信息也不符,C、D两项排除。故选A。
4.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结合所学可知,②处的时间是754年,是我国的唐朝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到达鼎盛,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年,排除B项;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可知,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A符合题意。B.材料体现不出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排除B。C.宋朝“重文轻武”促成文教发展,排除C。D.材料没有涉及京剧,排除D。故选:A。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可知两位僧人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加强了中日友好关系与鉴真东渡日本相关,排除A项;密切了唐与新罗的往来,与朝鲜交流相关,与图片信息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不符,排除B项;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与唐玄宗相关,与图片信息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忆昔》描绘了“开元盛世”的盛况;“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可知,“天宝”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因此,《无家别》体现了“安史之乱”后国家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唐朝由盛转衰。据此可知,这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由繁荣转衰落,D项正确;这两首诗歌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君主统治思想的变化,因此,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榷场贸易相关知识。A.榷场贸易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故A错误;B.榷场贸易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但并没有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故B错误;C榷场贸易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但并没有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故C错误;D.榷场贸易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故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A
解析:《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货郎图》都反映了宋朝商业的繁荣,市舶司遗址说明了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据此分析,展示这样一组图片的展厅应命名为“宋朝商业繁荣”。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远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B项正确;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排除A项;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地区,排除C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排除D项。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铁木真的相关知识。A.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建立金朝,故A错误;B.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首领,建立辽朝,故B错误;C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建立元朝,故C错误;D.铁木真是蒙古族首领,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故D正确。
16.答案:(1)“天可汗”;开明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意义;有利于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民族融合和社会稳定。
(3)澎湖巡检司;琉球。宣政院
(4)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友好交往;台湾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解析:
17.答案:(1)河姆渡居民;水稻
(2)唐玄宗工具:曲辕犁、筒车的发明运用;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改革税制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四川地区,纸币携带方便有利于流通与经济发展
解析:
18.答案:(1)秦朝;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2)宰相;设通判;重文轻武
(3)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稳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19.答案:(1)A是大兴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共分4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便利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所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