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下 3 论述题(13道)(广东专用) 含答案解析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下 3 论述题(13道)(广东专用) 含答案解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产宣告。"同胞们、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捕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他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再升起。乐队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 28响。随后,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盛大的群众游行……
材料二: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 材料中“他按动电钮”的“他”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史实,阐述中国人民的“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史实和所学的知识,围绕“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时间 历史事件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11年 辛亥革命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一次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收集到以下的数据、图片等素材,请你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材料一 1959年某部门制定的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表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材料二
图1: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2: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图3:天津市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材料三 探索者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诞生以来时间还很短,实践经验极其有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不可避免出现了曲折,但也在探索进程中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取得了众多成果……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建设成果”后写下的活动感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写出该事件完成的历史意义。兴趣小组指导老师看到数据表后指出,1958年的数据是虚假的,请你结合史实,指出老师判断的依据。
(2)材料二中的三幅社会变革实景图片共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请你从这位同学的活动感想中,提炼一个关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5.材料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语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上图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的格式,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6.回顾新中国75年的民生改善历程,对全面把握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科学总结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民生问题解决大事件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950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7年 新藏铁路通车
1950年 人民政府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 1977年 高考制度得到恢复
1952年 审判大贪污犯张子善、刘青山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推行
1953年 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 1984年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加企业效益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87年 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拓宽农民致富道路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 2006年 青藏铁路通车
(1)根据表格,概括党和政府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民生改善,伟大复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7.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对比表
三次开放 背景 影响 启示
1840年枪口下的被动开放 鸦片战争中,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 中国成为西方殖民者的原材料供应者和工业日用品的消费者,严重冲击和打压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2020年自觉下的深化开放 中国开放面临着新的国内国际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 新冠疫情以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彰显了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整理自张为付、陈佩《中国近现代开放的比较与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中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及其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8.阅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980年 中央政府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请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三个相关联的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此观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资本主义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选择。……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他们或著书立说,开启人民心智;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或搞洋务运动,保全皇权统治;或改良、革命,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探索和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王文凯《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从材料中选取两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或示意图(写出序号),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11.我国是法治社会亦是法制社会,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发布与实施来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法制从而实现法治。下面我们根据八下历史教材中提到的部分法律文件来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法律历史。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第一次调整,为了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改的原因。土改完成后,在我国实行过土改的农村地区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所有制
(2)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而又有不同的学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它不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请问支撑他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3)请依据材料三图片提供的专门法封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自拟主题,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12.新京报快讯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违背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损害双方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何海波在《伲克松政府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缓和》一书中指出,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并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1)阅读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则双利,斗则俱伤”为主题,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词句通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0字以上)
13.家国情怀体现为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习近平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中国历史八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以民族复兴与个人为主题,围绕主题任意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人物:毛泽东。
(2)论题: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人民当家作做主的新时代
论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国弱民穷;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建国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逐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制定了宪法来维护民主,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详解】(1)历史事件:据材料“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产宣告。……”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
时间: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地点: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是在北举行京。
人物:据材料“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产宣告。……”可知,此人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2)论题:据材料“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拟题为: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人民当家作做主的新时代
论述: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国弱民穷;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建国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逐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制定了宪法来维护民主,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论述。
2.论题: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
论述: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但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综上可知,中国近代经过一系列探索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详解】阐述:根据题干要求,围绕论题“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结合表格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等事件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可参考以下示例:
论题: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
论述: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但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综上可知,中国近代经过一系列探索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1)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依据: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导致浮夸风盛兴,虚报产量。
(2)三大改造;理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阐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中国开始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许多失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都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在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在艰难中仍然取得重要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此可见,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挫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向着成功道路前行。
【详解】(1)历史事件及意义:通过表格分析可知,从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导致浮夸风盛兴,虚报产量。
(2)历史事件:由图中所示“农民神曲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论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以及三大改造,从中可以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出发进行提炼一个观点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然后围绕观点用相应地史实进行论述,如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中国开始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许多失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都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在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在艰难中仍然取得重要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此可见,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挫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向着成功道路前行。
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示例:抗美援朝精神
历史解释: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海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不可战胜的神话。(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示例:改革开放精神
历史解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详解】根据图示,可填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历史解释:根据所学,可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抗美援朝精神,即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不可战胜的神话。根据图示,可填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历史解释: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最后说明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6.(1)方面:经济建设;整顿干部队伍建设;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工业化建设;促进边疆 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发展教育;经济体制改革。
(2)题目:民生改善,伟大复兴。 论述:1950-1952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土地改革,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 了土地,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 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我国建立起来。1953 年,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 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提高,取得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外交等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得到恢复和完善,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21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详解】(1)方面:根据材料“人民政府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及所学知识可得,党和政府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根据材料“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属于法治建设方面;根据材料“审判大贪污犯张子善、刘青山”可得出,这是整顿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根据材料“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可得,这是工业化建设方面;根据材料“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可得出,这是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材料“新藏铁路通车”、“青藏铁路通车”可得,这些都是促进边疆 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的方面;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推行”、“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加企业效益”可得,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2)本体的关键是围绕着“民生改善,伟大复兴”为题,本材料从1950年的土地改革事件开始的,主要强调其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进行对民生改善,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的推行农村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开展等方面。只要写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题目:民生改善,伟大复兴。 论述:1950-1952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土地改革,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 了土地,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 放。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 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我国建立起来。1953 年,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 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提高,取得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外交等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得到恢复和完善,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21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7.(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示例:观点:闭关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
论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家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打开了国门。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1980年开始积极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结合当时党中央作出的决策和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进行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格局:结合所学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结合对外开放的过程进行分析,可得出特点是全方位,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3)示例:根据题干信息“1840年枪口下的被动开放”“1980年觉醒下的主动开放”和“2020年自觉下的深化开放”三个阶段的对外开放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观点:闭关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围绕题目,结合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和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进行解读。论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家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打开了国门。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1980年开始积极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1)历史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2)示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论述: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总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原则,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其他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三个相关联的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此观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大事件,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角度,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等相关史实加以论述,突出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还可以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角度,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史实分析回答。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
9.观点:中国在不断借鉴探索中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论证:中国近代以来,受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影响,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经济变革,辛亥革命的政治演变,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试图推动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并未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78年以来,党和国家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基于本国国情所探索出的一条中国道路,它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详解】据题干“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和所学可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并非单一的西方化、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不断积极探索,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故可以以“中国在不断借鉴探索中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作为论题,展开阐述,在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合所学可阐述为,中国近代以来,受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影响,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经济变革,辛亥革命的政治演变,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试图推动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并未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78年以来,党和国家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最后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基于本国国情所探索出的一条中国道路,它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0.参考示例1
观点:经济政策的调整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所选材料(写出序号):①④
论证:
①1950年开始,我国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结论: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示例2
观点: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所选材料(写出序号):②③
论证:
①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三大改造的进行为一五计划的开展,扫除了生产关系中的障碍。
结论: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示例3
观点: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所选材料(写出序号):⑤⑥
论证: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结论: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详解】1950年开始,我国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选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④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提炼观点:经济政策的调整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论述如下:1950年开始,我国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进行为一五计划的开展,扫除了生产关系中的障碍。由此选取: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③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提炼观点: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论述如下: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三大改造的进行为一五计划的开展,扫除了生产关系中的障碍。结论: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由此可以选择:⑤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提炼观点: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论述如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11.(1)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2)反映人民权益的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主题: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安全
史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维护居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土地所有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原因: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概括其原因为反映人民权益的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3)由图中所示内容的关联性等角度去提炼观点,如观点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然后围绕观点用具体的史实进行说明,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维护居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12.(1)背景:对华贸易管制导致美国商业利益受损;引发美国与西方盟国的外交问题;对华贸易管制失效(失败)。
(2)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材料的“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并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是对华贸易管制导致美国商业利益受损;引发美国与西方盟国的外交问题;对华贸易管制失效(失败)。
(2)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则双利,斗则俱伤”,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的合作和亲密往来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由此可知,“合则双利,斗则俱伤”。
13.(1)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示例:观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的不懈努力。
论述:自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始终自强不息的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先后发生了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个过程中,尤其是作为科学家代表的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了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爱国人士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强盛的中国。
由此可知,只有将个人努力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1)目标: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一“习近平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根据材料二“钱学森,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拟定一个观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的不懈努力。论述时结合中华儿女始终自强不息的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自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始终自强不息的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先后发生了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个过程中,尤其是作为科学家代表的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了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爱国人士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强盛的中国。 最后得出结论: 由此可知,只有将个人努力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下 3 论述题(13道)(广东专用) 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