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三)(教师版 学生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央人民政府在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际,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以便订立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和民族平等政策的影响下,派代表来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D.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解放军进军西藏是要武力解放西藏
【答案】A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政府派代表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得以和平解放。这反映出西藏的和平解放离不开中共中央和西藏政府的共同努力。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分析材料提炼有用信息,结合选项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2.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根据图中三大内容,第一节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二、三节是巩固新政权在对外、对内方面的措施,也是军事上、经济上的措施。分析得知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通过图表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需要注意题干和图表关键信息的对应,解答要学会从单元结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并运用的能力。
3.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国家主席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的内容。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4.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工作内容是绝密的,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20余载。他们扎根戈壁荒原,奋战深山峡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与担当,铸就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这体现出科学家具备的精神实质是(  )
A.不畏牺牲、英勇反抗 B.科学严谨、锲而不舍
C.积极乐观、助人为乐 D.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20余载”“他们扎根戈壁草原、奋战深山峡谷”等信息可知,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隐姓埋名工作20年,体现了他们把国家利益置于至高的地位,即体现了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勇担责任的精神,D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不畏牺牲、英勇反抗,排除A项;
题干未体现科学严谨、锲而不舍,排除B项;
题干未体现积极乐观、助人为乐,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
5.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
A.恢复老干部的名誉
B.扭转混乱局面
C.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化大革命”的损失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拨乱反正是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对文革中错误的政策法令进行纠正,实质上是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分析可知,A、B、D不符合题意,错误;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拨乱反正的实质,要了解并正确理解相关知识。
6.下面是1980年以来深圳历史第一高楼的手绘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深圳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的巨变
C.中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 D.深圳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 1980年以来深圳历史第一高楼越来越高,侧面反映出深圳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这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的能力,要从图表中提炼有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题。
7.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答案】B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知识点,应把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8.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这些举措旨在落实(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D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这些举措旨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它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说明了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法案件和腐败问题,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这条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钢铁动脉,只是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之一,它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里赞扬的是(  )
A.川藏公路 B.西气东输 C.青藏铁路 D.西电东送
【答案】C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成为“吉祥的天路”。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A项川藏公路通车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青藏铁路是题干里赞扬的对象,符合题意;
D项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藏铁路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藏铁路的相关史实。
10.《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项符合题意;我国大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港、澳、台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坚持互利互补原则、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是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联系。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的知识。
11.习近平在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  )
A.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军队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防势力,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军队建设的目的,要分析并正确理解材料内容。
12. 毛泽东在1949年宣布:“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表明毛泽东(  )
A.主张外交“一边倒” B.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C.决定进行抗美援朝 D.筹备建设现代国防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没有涉及到“土地改革”,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没有涉及到“抗美援朝”,排除C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没有涉及到“国防建设”,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历史基础性知识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建国初期外交的相关历史知识。
13.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B.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选项B正确;
题干材料与美国无关,排除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屠呦呦受古代医学著作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并结合现代技术,发现了治疗疟疾特效成分——青蒿素,使得治疗疟疾成功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  )
A.传统科技重在实践 B.中外科技交流互鉴
C.学术思想兼收并蓄 D.中国医学造福千秋
【答案】D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屠呦呦受古代医学著作的启发并结合现代技术,发现了治疗疟疾特效成分——青蒿素,使得治疗疟疾成功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中国医学源远流长,造福千秋,D项正确;
“传统科技重在实践”与“结合现代技术”不符,排除A项;
“中外科技交流互鉴”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
“学术思想”与“发现了治疗疟疾特效成分——青蒿素,使得治疗疟疾成功率大大提高”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医学造福千秋的相关史实。
15.民以食为天。下列选项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面貌的是(  )
A.南瓜北瓜,天天吃它
B.早晚都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
C.低指标,瓜菜代(粮),吃得饱,饿得快
D.鸡鸭鱼肉不稀罕,讲究营养是关键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只能用野菜充饥;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ABC三项属于是改革开放之前的饮食,不符合题意;
D项鸡鸭鱼肉不稀罕,讲究营养是关键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面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注意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全统一。
错误:    改为:   
【答案】完全统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香港、澳门之外,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派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来到北京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17.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错误:    改正: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点评】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8.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
错误:    改为:   
【答案】香港;台湾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首次实践。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之一。
19.1955年4月,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
错误:    改为: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 1955年4月,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了尖锐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选自歌曲《走进新时代》
请回答:
(1) 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2)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4分)
(3)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大救星”是毛泽东。“老人”是邓小平。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选择歌词序号:①。(若答“1979年的春天”)理由:中共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选择歌词序号:②。(若答“1992 年的春天”)理由: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1992 年以来相继开放重庆、满洲里等城市,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1)根据材料“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根据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老人”是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歌词序号:①。(若答“1979年的春天”)理由:中共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选择歌词序号:②。(若答“1992 年的春天”)理由: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1992 年以来相继开放重庆、满洲里等城市,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故答案为:
(1)“大救星”是毛泽东。“老人”是邓小平。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选择歌词序号:①。(若答“1979年的春天”)理由:中共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选择歌词序号:②。(若答“1992 年的春天”)理由: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1992 年以来相继开放重庆、满洲里等城市,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毛泽东、邓小平的功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经济特区的设置与邓小平南方谈话等知识。
2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和主导权。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2023年4月1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带领岛内一批青年学子前往大陆,开启了回乡祭祖的和平之旅。在结束祭祖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中国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来看到我祖父的坟,内心非常感动。”
——4月1日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当前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答案】(1)台湾问题的形成:a.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b.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标志: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2)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有利因素:a.两岸同胞往来频繁、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b.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血缘、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不利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1)台湾问题的形成: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可知,台湾问题出现,是因为,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标志: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和主导权”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2)对台基本方针:根据所学和材料一“ 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可知,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有利因素: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带领岛内一批青年学子前往大陆,开启了回乡祭祖的和平之旅”可知,这体现的是,两岸同胞往来频繁、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血缘、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不利因素:根据所学可知,不利因素有,“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故答案为:
(1)台湾问题的形成:a.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b.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标志: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2)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有利因素:a.两岸同胞往来频繁、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b.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血缘、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不利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此,某校学生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史实归纳
时间 重大事件 意义
1949年10月1日 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56年底 三大改造 B
1978年12月 C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92年初 D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活动二:识图明史
图1 毛泽东和斯大林 图2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各国代表欢呼庆祝 图3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活动三:读文析史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原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摘选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小孟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筑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她完成空缺的部分。(4分)
(2)小茗同学准备了活动二的三幅图,请你为这三幅图拟定一个小标题。(2分)
(3)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根据材料指出,当今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4)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就当前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4分)
【答案】(1)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
(2)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外交事业的发展;外交成就)
(3)一国两制;基本原则: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两岸同胞、海外好的侨胞努力等等。(答出两点)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海峡两岸交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D: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活动二 :识图明史,图1毛泽东和斯大林、图2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3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可知,这三幅图的小标题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今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两岸同胞、海外好的侨胞努力等等。 根据当前形势,我对祖国统一的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外交事业、一国两制等相关史实。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央人民政府在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际,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以便订立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和民族平等政策的影响下,派代表来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D.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解放军进军西藏是要武力解放西藏
2.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国家主席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4.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工作内容是绝密的,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20余载。他们扎根戈壁荒原,奋战深山峡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与担当,铸就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这体现出科学家具备的精神实质是(  )
A.不畏牺牲、英勇反抗 B.科学严谨、锲而不舍
C.积极乐观、助人为乐 D.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5.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
A.恢复老干部的名誉
B.扭转混乱局面
C.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化大革命”的损失
6.下面是1980年以来深圳历史第一高楼的手绘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深圳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的巨变
C.中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 D.深圳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7.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8.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这些举措旨在落实(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9.“这条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钢铁动脉,只是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之一,它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里赞扬的是(  )
A.川藏公路 B.西气东输 C.青藏铁路 D.西电东送
10.《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习近平在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  )
A.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12. 毛泽东在1949年宣布:“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表明毛泽东(  )
A.主张外交“一边倒” B.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C.决定进行抗美援朝 D.筹备建设现代国防
13.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B.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4.屠呦呦受古代医学著作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并结合现代技术,发现了治疗疟疾特效成分——青蒿素,使得治疗疟疾成功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  )
A.传统科技重在实践 B.中外科技交流互鉴
C.学术思想兼收并蓄 D.中国医学造福千秋
15.民以食为天。下列选项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面貌的是(  )
A.南瓜北瓜,天天吃它
B.早晚都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
C.低指标,瓜菜代(粮),吃得饱,饿得快
D.鸡鸭鱼肉不稀罕,讲究营养是关键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全统一。
错误:    改为:   
17.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错误:    改正:   
18.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
错误:    改为:   
19.1955年4月,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
错误:    改为: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选自歌曲《走进新时代》
请回答:
(1) 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2)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4分)
(3)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2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和主导权。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2023年4月1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带领岛内一批青年学子前往大陆,开启了回乡祭祖的和平之旅。在结束祭祖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中国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来看到我祖父的坟,内心非常感动。”
——4月1日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当前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此,某校学生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史实归纳
时间 重大事件 意义
1949年10月1日 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56年底 三大改造 B
1978年12月 C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92年初 D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活动二:识图明史
图1 毛泽东和斯大林 图2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各国代表欢呼庆祝 图3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活动三:读文析史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原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摘选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小孟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筑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她完成空缺的部分。(4分)
(2)小茗同学准备了活动二的三幅图,请你为这三幅图拟定一个小标题。(2分)
(3)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根据材料指出,当今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4)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就当前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三)(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