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收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北京人遗址前后发掘出土六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 )
A. 地处长江流域 B. 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古人类遗址
C. 内涵非常丰富 D. 为研究原始农业起源提供了证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北京人遗址前后发掘出土六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京人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了北京人遗址内涵非常丰富,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古人类遗址,排除B项;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D项。故选C项。
2. 西汉某一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一时期史称( )
A. 贞观之治 B. 光武中兴 C. 文景之治 D. 楚汉之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在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C项正确;“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在光武刘秀时期,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3. 如图所示诗歌的作者是琅邪都临沂县人,深受孝文帝的器重。该诗作反映了北魏孝文帝( )
悲平城诗 【魏晋】王肃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A. 统一北方的背景 B. 推行汉化的意义 C. 移风易俗的影响 D. 迁都洛阳的动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悲平城诗”“孝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由此可知,“悲平城诗”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动因,D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前统一北方已经完成,排除A项;推行汉化的意义是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移风易俗强调讲汉话、易服饰、与汉族通婚等,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移风易俗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4. 《隋书》说杨坚“天性沉猜(猜疑),素无学术,好为小数(计较小事情),不达大体”,而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评选中,杨坚竟位列其中。下列能成为《时代》周刊评选依据的是( )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创立了科举制
C. 完成国家统一 D. 开创诗歌黄金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所以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评选中,杨坚竟位列其中,C项正确;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排除A项;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排除B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5. 《唐大和尚东征传》是最早由日本人用汉语书写记述鉴真事迹的作品,是有关鉴真研究的最重要史料之一。据相关记载,鉴真在日本被称为“律宗开山祖”“天台宗先驱”。鉴真还有“医药始祖”“文化之父”之称。这说明鉴真东渡( )
A.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 加强了民族的交流融合
C. 加强了政治制度的创新 D. 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据相关记载,鉴真在日本被称为‘律宗开山祖’‘天台宗先驱’。鉴真还有‘医药始祖’‘文化之父’之称”可得出信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法,推动了日本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内容描写的是鉴真东渡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无关,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是亚洲的一个岛国,与加强了民族的交流融合无关,排除B项;鉴真东渡传播的是佛学、建筑、医学等发明,无法印证加强了政治制度的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
6. “王安石变法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与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 存在着许多弊端 B. 加强了皇权
C. 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 缓解了财政困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财政收入与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数十百巨万”等可知,王安石变法缓解了财政困境。D项正确;存在许多弊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项;加强皇权与材料中体现的国家次啊哈增收入和积蓄增长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之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没有涉及到是否得到统治者支持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7. 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沙俄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 )
A. 《大唐西域记》 B. 《瑗珲条约》 C. 《尼布楚条约》 D. 《资治通鉴》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沙俄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因此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尼布楚条约》,C项正确;《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的见闻,是由弟子整理成书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排除A项;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排除项D。故选C项。
8. 1838年9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他( )
A. 意识到鸦片流毒是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B. 希望道光帝派遣自己前往厦门查禁鸦片
C. 被革职查办后向皇帝陈述禁烟的重要性
D. 认识到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看到了鸦片会让军队战斗力削弱,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林则徐意识到清朝落后,排除A项;材料中林则徐仅是提出禁烟的建议,并没有涉及下一步的行动,排除B项;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排除C项。故选D项。
9. 战争爆发前夕,经远舰管驾二副陈京莹在家信中披露:“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这里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经远舰管驾二副”“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邓世昌视死如归,撞向日舰吉野;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海域爆发,“经远舰”遭遇日军四舰围攻,伤亡惨重,C项正确;北洋海军建立的时间是1888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政府还没有创建北洋海军,排除A项和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19年某学者认为:这场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 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 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C. 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维新思想传播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排除B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决定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①③正确,D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错误,排除AB项;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2. 邓小平曾评价某次战役为“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更是称赞其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次战役中,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此次战役是( )
A. 湘江战役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正确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B项正确;1934年红军血战湘江,红军损失惨重,排除A项;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排除C项;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企图,帮助红军成功飞越天险大渡河,是红军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排除D项。故选B项。
13. 1949年7月15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来,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这种现象说明( )
A. 全国人民期待新生政权 B.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正式确立
C. 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949年7月15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来,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和所学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全国人民期待新中国的诞生,新生政权的建立,A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主集中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A项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民主集中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D项属于社会性质,而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 2024年是临沂市建市30周年。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达到6105亿元,是1994年的26.1倍,省内排名跃升至第5位,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规模进入全国Ⅰ型大城市标准。革命老区的这一跨越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 B. 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
C.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扶持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经济等的扶助,因此,革命老区的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A项正确;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属于跨越发展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表述片面,排除B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属于跨越发展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表述片面,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属于跨越发展的原因,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6.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
A.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 国家对经济方面的改革更加科学
C. 在世界上最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一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材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经济方面的改革更加科学,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在世界上最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史实,如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D项。故选B项。
17. 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九二共识”
C. 人民民主专政 D. “一国两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与题意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 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A. 中苏关系恶化 B. 中日建交 C. 万隆会议召开 D. 中美建交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所示可知,从1969年至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正常化,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1972年,中日建交,排除B项;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9. 年代尺是帮助学生掌握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处应是( )
A. 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B.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D. 屋大维成为终身独裁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中所示“2世纪”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C项正确;4-5世纪,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排除B项;凯撒于公元前44年宣布成为终身独裁官,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在计算机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课上,某同学在浏览器搜索了《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关键词,他想了解的是( )
A. 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古代法制的发展
C.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 罗马法制的成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可知,题干体现的主题是古代法制的发展,B项正确;古代民主政治指的是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的成就之一,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制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21. 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对材料确切的理解应该是( )
A.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建立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C.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C项正确;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信息“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不符,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的标志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与题干信息“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不符,排除B项;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题干信息“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说明 《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 )
A. 所主张的原则完全相同 B. 确立了新制度基本框架
C.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人权宣言》,宣告了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都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都宣扬了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性质,D项正确;《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分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完全相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排除B项;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排除C项。故选D项。
23. 在这个科技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时代,塑料不再是简单的玩具和袋子材料。从塑料袋、脸盆等通用塑料,到汽车、电器配件等工程塑料,其融入了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这种材料( )
A. 诞生于赛璐珞制造技术的发明 B.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C. 是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而发明 D. 阻碍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这个科技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时代,塑料不再是简单的玩具和袋子材料。从塑料袋、脸盆等通用塑料,到汽车、电器配件等工程塑料,其融入了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得出塑料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A项正确;塑料技术与纺织品生产领域无关,排除B项;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而发明的是现代炸药,排除C项;赛璐珞的制造技术并没有阻碍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4. 下图所示的旗帜于1954年被该组织采用。深蓝色的旗底代表大西洋,圆圈代表团结,指南针象征各成员国共同的和平目标。下列关于这一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旗帜
A. 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的主要责任
B. 是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C. 以“人权高于主权”理论谋和平
D. 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领域的延伸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表现,也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领域的延伸,D项正确,排除A项;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人权”、“主权”的阐述以及两者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
25.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结合所学可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措施,“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说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A项正确;“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是发展经济的措施,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经济区域化趋势与当今世界的整体趋势不符,排除C项;贸易保护主义是违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藩镇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材料三
材料四
信息卡1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信息卡2 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 ——摘编自刘昫《旧唐书》
材料五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举例说明秦朝如何管理“它的土地、人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元朝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3)材料三图一反映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项措施?图二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映的对外交往事件是什么?请再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5)隋代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创立进士科?唐朝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为此创立了什么制度?明代科举考试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1)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汉:推恩令。元:行省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统一货币。北宋。
(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5)隋炀帝。创立殿试制度。八股取士。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以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做法: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小问2详解】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元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推行行省制度。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地方措施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小问3详解】
措施:根据图片可以得出,秦朝建立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朝代:根据图片,图二指的是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
【小问4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可以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例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对外交往的例子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小问5详解】
皇帝: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在位时期设立进士科。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建立后,在科举考试上采取了八股取士。
27. 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虎门。
材料二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四 毛泽东在1955年就明确指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具体含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为领导人民走向“共同的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根据材料回答,新时期我们应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
(2)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3)成立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4)进行了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新时期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据材料一“1839年,虎门”可知,该事件为虎门销烟。
领导者: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是林则徐。
【小问2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内涵及核心:据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可知,五四精神的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小问3详解】
据材料三“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 1/4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可知,该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因此工作是成立新中国。
标志性事件:据材料三“占人类总数 1/4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
含义: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可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小问4详解】
经济措施:据题干要求“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并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据材料四“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知,新时期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8. 根据所示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1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4年 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9年 古巴推翻独裁政权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64年 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1989年 东欧剧变开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上述材料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1931年作为起始时间的合理性。这两次“大战”是通过哪一“体系”相联系的?
(2)与上述材料中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峙的是哪一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对峙,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标志: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合理性: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组织:华约。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3)【示例一】观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二战后,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德国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美国为首建立起“北约”,以苏联为首建立起“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二战以来,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示例二】观点:亚非拉国家通过不懈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
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议体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人民取得了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巨大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后,为巩固政权、捍卫国家主权而继续斗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的标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理性: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1931年作为起始时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系: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暂时调节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小问2详解】
组织:根据材料“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形成对峙的局面,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世界格局: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形成对峙的局面,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小问3详解】
示例1: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北约建立、华约组织建立”等事件可确立观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论述:根据”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然后分析其影响: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德国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美国为首建立起“北约”,以苏联为首建立起“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总结得出结论: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二战以来,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示例2:根据材料“万隆会议召开,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确立观点:只有不懈斗争,才能捍卫国家主权。论述:围绕事件的史实万隆会议召开,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议体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人民取得了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巨大胜利。总结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后,为巩固政权、捍卫国家主权而继续斗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收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北京人遗址前后发掘出土六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 )
A. 地处长江流域 B. 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古人类遗址
C. 内涵非常丰富 D. 为研究原始农业起源提供了证据
2. 西汉某一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一时期史称( )
A. 贞观之治 B. 光武中兴 C. 文景之治 D. 楚汉之争
3. 如图所示诗歌的作者是琅邪都临沂县人,深受孝文帝的器重。该诗作反映了北魏孝文帝( )
悲平城诗 【魏晋】王肃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A. 统一北方的背景 B. 推行汉化的意义 C. 移风易俗的影响 D. 迁都洛阳的动因
4. 《隋书》说杨坚“天性沉猜(猜疑),素无学术,好为小数(计较小事情),不达大体”,而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评选中,杨坚竟位列其中。下列能成为《时代》周刊评选依据的是( )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创立了科举制
C. 完成国家统一 D. 开创诗歌黄金时期
5. 《唐大和尚东征传》是最早由日本人用汉语书写的记述鉴真事迹的作品,是有关鉴真研究的最重要史料之一。据相关记载,鉴真在日本被称为“律宗开山祖”“天台宗先驱”。鉴真还有“医药始祖”“文化之父”之称。这说明鉴真东渡( )
A.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 加强了民族的交流融合
C. 加强了政治制度的创新 D. 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6. “王安石变法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与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 存在着许多弊端 B. 加强了皇权
C. 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 缓解了财政困境
7. 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沙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 )
A. 《大唐西域记》 B. 《瑗珲条约》 C. 《尼布楚条约》 D. 《资治通鉴》
8. 1838年9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他( )
A. 意识到鸦片流毒是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B. 希望道光帝派遣自己前往厦门查禁鸦片
C. 被革职查办后向皇帝陈述禁烟的重要性
D. 认识到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9. 战争爆发前夕,经远舰管驾二副陈京莹在家信中披露:“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这里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1919年某学者认为:这场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 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 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C. 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1.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决定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 邓小平曾评价某次战役为“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更是称赞其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次战役中,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此次战役是( )
A. 湘江战役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13. 1949年7月15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来,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这种现象说明( )
A. 全国人民期待新生政权 B.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正式确立
C. 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形成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主集中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15. 2024年是临沂市建市30周年。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达到6105亿元,是1994年的26.1倍,省内排名跃升至第5位,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规模进入全国Ⅰ型大城市标准。革命老区的这一跨越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B. 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
C.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6.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
A.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 国家对经济方面的改革更加科学
C. 在世界上最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一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 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九二共识”
C. 人民民主专政 D. “一国两制”
18. 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A. 中苏关系恶化 B. 中日建交 C. 万隆会议召开 D. 中美建交
19. 年代尺是帮助学生掌握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处应是( )
A. 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B.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D. 屋大维成为终身独裁官
20. 在计算机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课上,某同学在浏览器搜索了《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关键词,他想了解的是( )
A. 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古代法制的发展
C.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D. 罗马法制的成果
21. 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对材料确切的理解应该是( )
A.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建立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C.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2. 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说明 《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 )
A. 所主张的原则完全相同 B. 确立了新制度基本框架
C.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 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
23. 在这个科技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时代,塑料不再是简单的玩具和袋子材料。从塑料袋、脸盆等通用塑料,到汽车、电器配件等工程塑料,其融入了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这种材料( )
A. 诞生于赛璐珞制造技术的发明 B.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C. 是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而发明 D. 阻碍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24. 下图所示的旗帜于1954年被该组织采用。深蓝色的旗底代表大西洋,圆圈代表团结,指南针象征各成员国共同的和平目标。下列关于这一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旗帜
A. 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的主要责任
B. 是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C. 以“人权高于主权”理论谋和平
D. 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领域的延伸
25.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第Ⅱ卷(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藩镇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材料三
材料四
信息卡1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信息卡2 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 ——摘编自刘昫《旧唐书》
材料五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举例说明秦朝如何管理“它的土地、人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元朝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3)材料三图一反映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项措施?图二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映的对外交往事件是什么?请再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5)隋代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创立进士科?唐朝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为此创立了什么制度?明代科举考试发生怎样的变化?
27. 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虎门。
材料二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四 毛泽东在1955年就明确指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我们工作”主要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具体含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为领导人民走向“共同的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根据材料回答,新时期我们应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8. 根据所示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1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4年 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9年 古巴推翻独裁政权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64年 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1989年 东欧剧变开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上述材料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1931年作为起始时间的合理性。这两次“大战”是通过哪一“体系”相联系的?
(2)与上述材料中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峙的是哪一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对峙,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临沂卷)02(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