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南京卷)01(原卷版+解析版)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答在本卷或答题卡规定区域之外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材料中的局面出现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C项正确;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与题干描述的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符,排除A项;商朝是汤建立的,实行内外服制,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东周的开始,与题干强调的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材料描述的是( )
A. 涿鹿之战 B. 蒙恬北击匈奴 C. 巨鹿之战 D. 漠北战役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和所学知识可知,漠北之战,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生,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艰巨的战役,战略目的是捣巢合围单于,D项正确;涿鹿之战是中国远古战争,相传是以黄帝为首和以蚩尤为首的两大部族,为争夺牧猎和浅耕之地的战争,排除A项;秦始皇帝命蒙恬统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207年,秦军与楚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展开的一场大决战,最后楚军获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列货币能反映唐朝中外交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日本的和同开环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C项正确;图是战国时期的布币,排除A项;图是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B项;图是两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
4.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相国寺内已经形成每月定期开放展销书籍的市场,这些书市货源充足、种类繁多,备受官吏和普通民众的青睐。与材料所示现象无关的是( )
A. 商业贸易的繁荣 B. 重文轻武的政策
C. 活字印刷术推广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宋朝相国寺内已经形成每月定期开放展销书籍的市场,这些书市货源充足、种类繁多,备受官吏和普通民众的青睐”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北宋时期,相国寺每月书籍销售的繁荣景象。而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与材料所示现象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材料体现了北宋时期,相国寺每月书籍销售的繁荣景象,是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也是人们热爱书籍的阅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的传播,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 1771年,西迁的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返回新疆。乾隆帝“因命舒赫德等分拨善地安置,仍购运牛羊粮食,以资养赡”。此举的意义是( )
A. 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B.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抵御了沙皇俄国的入侵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771年,西迁的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返回新疆。乾隆帝‘因命舒赫德等分拨善地安置,仍购运牛羊粮食,以资养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尔扈特部属于漠西蒙古的一支,他们西迁后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为了反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土尔扈特部是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与西南地区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政治层面的影响,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意义,未反映出沙俄的入侵,排除C项。故选D项。
6. 曾国藩“于1853年回乡期间,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此举的目的是( )
A. 抗击英法联军 B. 镇压太平天国 C. 组建新式军队 D. 收复新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曾国藩”“1853年”“湘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故此举的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B项正确;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1860年,且湘军并未抗击英法联军,排除A项;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属于“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不是新式军队,排除C项;率军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D项。故选B项。
7.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最早提出以上改革措施的是(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重庆国民政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如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等,A项正确;北洋政府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建立的,与题干中“最早提出”不符,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与题干中“最早提出”不符,排除C项;重庆国民政府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重庆后建立的,与题干中“最早提出”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如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8月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罢工;9月湖南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上述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北伐胜利进军 C. 井冈山道路开辟 D. “实业救国”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如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8月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罢工;9月湖南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因此出现了题干中工人运动出现高潮的局面,A项正确;北伐胜利进军是在1926-1927年,与题干中“1922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道路开辟是在1927年,与题干中“1922年”时 间不符,排除C项;“实业救国”的提出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中“1922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 “各位代表先生们:我们制定了国旗,决定了国都、国歌和纪年。我们所作的这一切工作,都符合于人民的意志。”“代表”们讨论的是( )
A. 和平建国方案 B. 新中国的筹备 C. 宪法的制定 D. 香港问题的解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各位代表先生们:我们制定了国旗,决定了国都、国歌和纪年。我们所作的这一切工作,都符合于人民的意志。”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筹备建立新中国,B项正确;重庆谈判讨论的是和平建国方案,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香港问题才得以解决,而材料强调的是建国相关事宜,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以昂扬的斗志,建起了一座座重型工厂,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铺设了铁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公路。”这些成就主要产生于( )
A. 1953-1957年 B. 1956-1966年 C. 1978-2012年 D. 2012年以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青藏高原上 修建了公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相继建成,改变了西藏与外部交通不便的现状,A项正确;1956—1966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1978—2012年、2012年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D项。故选A项。
11. 下侧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 1978年 1984年
总产值 493亿元 1710亿元
从业人数 2827万人 3848万人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乡镇企业”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与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相符合,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与表格中数据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展的,该运动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与表格中数据的增长趋势不符,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城市经济,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下列举措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深圳特区 ②开放长江三角洲 ③开放沿江城市武汉 ④开放沿海城市大连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1985年,我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武汉等沿江城市;④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 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该成果引申和发展了 (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一国两制”构想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5年……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B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它“是一种高度固化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传承、职业世袭以及内婚制等鲜明特征”。材料描述的是( )
A. 家庭奴隶制 B. 种姓制度 C. 元首制 D. 封君封臣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是一种高度固化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传承、职业世袭以及内婚制等鲜明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其特点是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职业相袭,实行内婚,B项正确;家庭奴隶制并不属于高度固化的等级制度,排除A项;元首制属于罗马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是西欧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在一些许可状中规定,大学可以设立一名专家代表学生与市民定期就房租、商品价格进行协商。1354年当牛津大学与城镇市民发生暴乱时,国王出兵镇压了暴民,判罚市民向大学道歉。”材料反映了大学( )
A.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B. 传播了古典文化
C. 完全摆脱国王控制 D. 具有一定自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一些许可状中规定,大学可以设立一名专家代表学生与市民定期就房租、商品价格进行协商。1354年当牛津大学与城镇市民发生暴乱时,国王出兵镇压了暴民,判罚市民向大学道歉”和所学可知,中世纪的大学在国王的支持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大学受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传播了古典文化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项;完全摆脱国王控制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日本自古以来形成的氏姓制度,在政治领域固化了世袭贵族阶层对权力的掌控,极大地左右着最高统治者‘大王’的命运。”为改变这一局面日本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发动了倒幕运动
C. 仿效西方进行改革 D. 制定《国策基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削弱了世袭贵族阶层的特权,A项正确;倒幕运动是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意味着日本封建主义社会的完全落幕,为接下来的明治维新打下了基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明治维新效仿西方进行改革,排除C项;《国策基准》是日本法西斯势力试图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纲领性文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7. “在乔托的这幅《哀悼基督》(约1305年)中,面对至亲离世这样的苦难,每个人都会悲痛欲绝,神人和凡人也不例外,……都露出了痛苦的神情。”上述作品可能诞生于( )
A. 希腊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意大利半岛 D. 巴尔干半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乔托”“《哀悼基督》”和所学可知,乔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因此材料所述作品可能诞生于意大利半岛,C项正确;乔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而不是希腊半岛,排除A项;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文明的发源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巴尔干半岛是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 “这个在战火中诞生的国家,由13个州组成,……经过战争,颁布了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该“战争”的意义是 ( )
A 形成君主立宪制 B. 实现国家独立 C. 横扫封建特权 D. 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个在战火中诞生的国家,由13个州组成,……经过战争,颁布了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C项;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9. “他对沙皇专制制度产生不满。……尝试在自己的领地上改革,从事改善农民生活的活动。……是欧洲无人能与之并肩媲美的天才艺术家。”“他”是( )
A. 罗伯斯庇尔 B. 巴尔扎克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托尔斯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劳动,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一八四四年托尔斯泰考进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一年后转法律系学习;在学期间,他受到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沙皇专制制度产生不满。一八四七年他退学回家,在自己的领地上尝试改革,设法改善农民的处境。农民和地主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使得这位年轻伯爵的幻想归于破产,D项正确;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与题干“天才艺术家”不符,排除A项;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沙皇,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与题干“天才艺术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 “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经过5年的时间,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材料评述的是( )
A. 三国同盟 B. 凡尔赛体系 C. 华盛顿体系 D. 两极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经过5年的时间,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建立了战后欧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B项正确;三国同盟是一战爆发前德意奥建立的军事集团,排除A项;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华盛顿体系”,与题干“‘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不符,排除C项;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国际秩序,即两极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21. “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发展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的环节——商业。”材料中的举措( )
A.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B. 促使经济稳步发展
C. 推动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D. 解决苏联模式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发展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的环节——商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俄的早期,特别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稳定了经济,巩固了新生政权,B项正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更多地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有关,而不是单一国家的商业政策,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是在1928年开始的五年计划中大力推进的,与材料中的举措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苏联模式的弊端包括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上的个人崇拜和缺乏民主等,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商业政策来解决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2. 图中的现象引发了( )
A.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C. 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D. 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饼状图“1929-1933年失业率50%(1932-1933年德国事业人数为600-800万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德国社会动荡,失业人数超过600万,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项正确;失业率高是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之一,并非引发原因,排除A项;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发生在意大利,与德国的情况无关,排除B项;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德国失业率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3. “摆在杜鲁门政府面前的现实是,战后欧洲的经济状况极其严峻,大批城市和工厂沦为废墟。……如果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体制的主导下实现经济复兴,欧洲将会全面转向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因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罗斯福新政 B. 出台杜鲁门主义
C. 提出马歇尔计划 D. 建立欧洲共同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摆在杜鲁门政府面前的现实是,战后欧洲的经济状况极其严峻,大批城市和工厂沦为废墟。……如果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体制的主导下实现经济复兴,欧洲将会全面转向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实施新政,而题干反映的时间是二战后,排除A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属于政治层面的内容,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与“‘在自由资本主义体制的主导下实现经济复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是西欧国家,与美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4. “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整体政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流”是( )
A. 民族民主运动 B. 资产阶级改革 C. 世界多极化 D. 社会信息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使殖民地区获得独立,A项正确;资产阶级改革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是20世纪末的世界发展趋势,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5. “苏、英、美三国首脑举行会晤,……宣告苏、英、美三国已制定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计划;三国将同其他盟国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联合国 C. 华约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三国将同其他盟国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和所学可知,该“组织”是联合国。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后成立的,与题干“‘三国将同其他盟国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不符,排除A项;华约组织是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与题干“‘三国将同其他盟国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不符,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与题干“‘三国将同其他盟国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延二年(436年),魏灭北燕。太延五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随着进军中原,拓跋族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中原的封建文化。……孝文帝时,北魏政府中已较牢固树立了“农为政首”“务农重谷、王政所先”的农本思想。……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在整地、播种、中耕除草、抗旱保墒,以及肥料使用、作物轮栽和选种育种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魏以降,石窟艺术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云冈大佛身上是印度原初衣饰加上鲜卑的饰带,带有一种身体的透明感,龙门石窟的大佛则是完全的汉服,……宾阳中洞的主佛与云冈石窟中的大佛相比较而言,少了一些宗教气质的威严,更多体现了汉家文化的温和可亲。……洛阳做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新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使得龙门石窟在开凿之际就已经汲取了南朝佛画流变的精粹以及承载着汉文化的碑刻以及书法精华。
——《犍陀罗样式的汉化终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燕”“北凉”处于哪一历史时期?据材料,归纳《齐民要术》的成书条件。
(2)据材料二,概述北魏石窟造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3)综上所述,概括北魏文化发展的特点。
【答案】(1)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统治者接受中原封建文化(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农业生产技术的长期经验积累。
(2)佛像服饰从印度服饰、鲜卑服饰到完全的汉服;佛像神态从威严到温和可亲。佛教的传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民族大交融)。
(3)交融性、继承性、创新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太延二年(436年),魏灭北燕。太延五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和所学知识可知,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条件:根据材料一“太延五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可知,北魏统一北方,政治稳定,有利于农渔业发展;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时,北魏政府中已较牢固树立了“农为政首”“务农重谷、王政所先”的农本思想。”可知,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根据材料一“……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在整地、播种、中耕除草、抗旱保墒,以及肥料使用、作物轮栽和选种育种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知,农业生产技术的长期经验积累。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云冈大佛身上是印度原初衣饰加上鲜卑的饰带,带有一种身体的透明感,龙门石窟的大佛则是完全的汉服,”可知,佛像服饰从印度服饰、鲜卑服饰到完全的汉服;根据材料二“……宾阳中洞的主佛与云冈石窟中的大佛相比较而言,少了一些宗教气质的威严,更多体现了汉家文化的温和可亲。”可知,佛像神态从威严到温和可亲。
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石窟造像的变化是早期具有北方民族特征,后期逐渐汉化,与佛教的传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化的交流有关。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可知,具有继承性;根据材料二“龙门石窟在开凿之际就已经汲取了南朝佛画流变的精粹以及承载着汉文化的碑刻以及书法精华。”可知,具有交融性;创新性。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砂糖生产的中心从伊斯兰教徒把持的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葡萄牙所属的位于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加纳利群岛和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欧洲人为了生产砂糖这种世界商品,在加勒比海斥重金建立种植园,并以猖狂的势头引入非洲奴隶来充当种植园的劳动力。……欧洲的砂糖承载着被灭绝的加勒比人和非洲黑奴的汗水和血泪,作为人人喜爱的一种世界商品从欧洲运往世界各地。
——《砂糖的世界史》
材料二 糖在较贫穷阶层消费量逐渐超过较富裕阶层。……很少工业比19世纪糖工业更明显的体现“科学和技术更密切的结合”。有机化学和化学工程被应用在种蔗园中。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亚洲主要产糖地区和欧洲之间的运费下降了多达63%。德国和东欧许多地方转向栽培甜菜。销售甜菜糖的国家补贴,推动此项工程。……1840—1850年间英国作为最大市场之一,糖价下降了30%。1900年加勒比海和巴西粗糖生产者只能拿到不及6年前价格的四分之一。……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奴隶的解放是英属加勒比海蔗糖生产经济发生变化的结果。
——《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制糖业中心的发展。结合材料及所学,列举推动其发展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糖价格的变化趋势。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3)结合材料,归纳并说明上述时期制糖业发展历程的特点。
【答案】(1)发展:从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西非。事件: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殖民扩张。
(2)趋势:价格下降。因素: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交通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糖原料的增加。
(3)特点:罪恶的(血腥的),它依靠殖民活动、黑奴劳动来推动;进步的,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科技进步,促进了奴隶解放。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展:根据材料一信息“15世纪,砂糖生产的中心从伊斯兰教徒把持的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葡萄牙所属的位于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加纳利群岛和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欧洲的砂糖承载着被灭绝的加勒比人和非洲黑奴的汗水和血泪,作为人人喜爱的一种世界商品从欧洲运往世界各地”可得出:从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西非。事件:根据材料一信息“15世纪,砂糖生产的中心从伊斯兰教徒把持的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葡萄牙所属的位于大西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欧洲人为了生产砂糖这种世界商品,在加勒比海斥重金建立种植园,并以猖狂的势头引入非洲奴隶来充当种植园的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 人的眼界,此后,欧洲人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根据“欧洲的砂糖承载着被灭绝的加勒比人和非洲黑奴的汗水和血泪,作为人人喜爱的一种世界商品从欧洲运往世界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欧洲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大量黑人奴隶通过三角贸易被贩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小问2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二信息“亚洲主要产糖地区和欧洲之间的运费下降了多达63%”“840—1850年间英国作为最大市场之一,糖价下降了30%。1900年加勒比海和巴西粗糖生产者只能拿到不及6年前价格的四分之一”可得出:价格下降。因素:根据材料二信息“科学和技术更密切的结合”“有机化学和化学工程被应用在种蔗园中”可得出: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根据“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亚洲主要产糖地区和欧洲之间的运费下降了多达63%”可得出:交通的发展;根据“德国和东欧许多地方转向栽培甜菜。销售甜菜糖的国家补贴,推动此项工程”可得出:国家政策支持;糖原料的增加。
【小问3详解】
特点:本问考查制糖业发展历程的特点,可从进步性和落后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二信息及答案可知,制糖业的发展历程是罪恶的(血腥的),它依靠殖民活动、黑奴劳动来推动;根据材料一、二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制糖业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科技进步,促进了奴隶解放。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答在本卷或答题卡规定区域之外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材料中的局面出现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材料描述的是( )
A. 涿鹿之战 B. 蒙恬北击匈奴 C. 巨鹿之战 D. 漠北战役
3. 下列货币能反映唐朝中外交流的是( )
A. B. C. D.
4.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相国寺内已经形成每月定期开放展销书籍的市场,这些书市货源充足、种类繁多,备受官吏和普通民众的青睐。与材料所示现象无关的是( )
A. 商业贸易的繁荣 B. 重文轻武的政策
C. 活字印刷术推广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5. 1771年,西迁的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返回新疆。乾隆帝“因命舒赫德等分拨善地安置,仍购运牛羊粮食,以资养赡”。此举的意义是( )
A. 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B.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抵御了沙皇俄国的入侵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6. 曾国藩“于1853年回乡期间,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此举的目的是( )
A. 抗击英法联军 B. 镇压太平天国 C. 组建新式军队 D. 收复新疆
7.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最早提出以上改革措施的是(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重庆国民政府
8. “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如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8月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罢工;9月湖南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上述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北伐胜利进军 C. 井冈山道路开辟 D. “实业救国”的提出
9. “各位代表先生们:我们制定了国旗,决定了国都、国歌和纪年。我们所作的这一切工作,都符合于人民的意志。”“代表”们讨论的是( )
A. 和平建国方案 B. 新中国的筹备 C. 宪法的制定 D. 香港问题的解决
10. “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以昂扬的斗志,建起了一座座重型工厂,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铺设了铁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公路。”这些成就主要产生于( )
A. 1953-1957年 B. 1956-1966年 C. 1978-2012年 D. 2012年以后
11. 下侧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 1978年 1984年
总产值 493亿元 1710亿元
从业人数 2827万人 3848万人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 下列举措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深圳特区 ②开放长江三角洲 ③开放沿江城市武汉 ④开放沿海城市大连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13. 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该成果引申和发展了 (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一国两制”构想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4. 它“是一种高度固化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传承、职业世袭以及内婚制等鲜明特征”。材料描述的是( )
A. 家庭奴隶制 B. 种姓制度 C. 元首制 D. 封君封臣制
15. “在一些许可状中规定,大学可以设立一名专家代表学生与市民定期就房租、商品价格进行协商。1354年当牛津大学与城镇市民发生暴乱时,国王出兵镇压了暴民,判罚市民向大学道歉。”材料反映了大学( )
A.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B. 传播了古典文化
C. 完全摆脱国王控制 D. 具有一定自治权
16. “日本自古以来形成的氏姓制度,在政治领域固化了世袭贵族阶层对权力的掌控,极大地左右着最高统治者‘大王’的命运。”为改变这一局面日本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发动了倒幕运动
C 仿效西方进行改革 D. 制定《国策基准》
17. “在乔托的这幅《哀悼基督》(约1305年)中,面对至亲离世这样的苦难,每个人都会悲痛欲绝,神人和凡人也不例外,……都露出了痛苦的神情。”上述作品可能诞生于( )
A 希腊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意大利半岛 D. 巴尔干半岛
18. “这个在战火中诞生的国家,由13个州组成,……经过战争,颁布了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该“战争”的意义是 ( )
A. 形成君主立宪制 B. 实现国家独立 C. 横扫封建特权 D. 维护国家统一
19. “他对沙皇专制制度产生不满。……尝试在自己领地上改革,从事改善农民生活的活动。……是欧洲无人能与之并肩媲美的天才艺术家。”“他”是( )
A. 罗伯斯庇尔 B. 巴尔扎克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托尔斯泰
20. “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经过5年的时间,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材料评述的是( )
A. 三国同盟 B. 凡尔赛体系 C. 华盛顿体系 D. 两极格局
21. “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发展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环节——商业。”材料中的举措( )
A.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B. 促使经济稳步发展
C. 推动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D. 解决苏联模式弊端
22. 图中的现象引发了( )
A.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C. 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D. 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23. “摆在杜鲁门政府面前的现实是,战后欧洲的经济状况极其严峻,大批城市和工厂沦为废墟。……如果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体制的主导下实现经济复兴,欧洲将会全面转向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因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罗斯福新政 B. 出台杜鲁门主义
C. 提出马歇尔计划 D. 建立欧洲共同体
24. “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整体政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流”是( )
A. 民族民主运动 B. 资产阶级改革 C. 世界多极化 D. 社会信息化
25. “苏、英、美三国首脑举行会晤,……宣告苏、英、美三国已制定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计划;三国将同其他盟国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联合国 C. 华约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延二年(436年),魏灭北燕。太延五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随着进军中原,拓跋族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中原的封建文化。……孝文帝时,北魏政府中已较牢固树立了“农为政首”“务农重谷、王政所先”的农本思想。……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在整地、播种、中耕除草、抗旱保墒,以及肥料使用、作物轮栽和选种育种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魏以降,石窟艺术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云冈大佛身上是印度原初衣饰加上鲜卑的饰带,带有一种身体的透明感,龙门石窟的大佛则是完全的汉服,……宾阳中洞的主佛与云冈石窟中的大佛相比较而言,少了一些宗教气质的威严,更多体现了汉家文化的温和可亲。……洛阳做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新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使得龙门石窟在开凿之际就已经汲取了南朝佛画流变的精粹以及承载着汉文化的碑刻以及书法精华。
——《犍陀罗样式的汉化终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燕”“北凉”处于哪一历史时期?据材料,归纳《齐民要术》的成书条件。
(2)据材料二,概述北魏石窟造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3)综上所述,概括北魏文化发展特点。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砂糖生产的中心从伊斯兰教徒把持的东地中海地区,转移到葡萄牙所属的位于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加纳利群岛和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欧洲人为了生产砂糖这种世界商品,在加勒比海斥重金建立种植园,并以猖狂的势头引入非洲奴隶来充当种植园的劳动力。……欧洲的砂糖承载着被灭绝的加勒比人和非洲黑奴的汗水和血泪,作为人人喜爱的一种世界商品从欧洲运往世界各地。
——《砂糖的世界史》
材料二 糖在较贫穷阶层消费量逐渐超过较富裕阶层。……很少工业比19世纪糖工业更明显的体现“科学和技术更密切的结合”。有机化学和化学工程被应用在种蔗园中。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亚洲主要产糖地区和欧洲之间的运费下降了多达63%。德国和东欧许多地方转向栽培甜菜。销售甜菜糖的国家补贴,推动此项工程。……1840—1850年间英国作为最大市场之一,糖价下降了30%。1900年加勒比海和巴西粗糖生产者只能拿到不及6年前价格的四分之一。……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奴隶的解放是英属加勒比海蔗糖生产经济发生变化的结果。
——《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制糖业中心的发展。结合材料及所学,列举推动其发展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糖价格的变化趋势。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3)结合材料,归纳并说明上述时期制糖业发展历程的特点。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南京卷)01(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