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陕西01)(原卷版+解析版)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①②区域分别对应稻作农业区和粟作农业区
B. ③处远古居民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C. ④处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以骨耜最典型
D. ③④遗址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源是技术差异
2. 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
A. 商鞅变法——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 B.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C. 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D. 科举取士制度创立——隋朝大运河开凿
3. 将下列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②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③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④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4. 某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一组邮票。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评述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北伐战争的影响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红军长征的意义
6. 下面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 下表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最全面的是( )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413030.3 827121.7
A. 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 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夙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对相关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九二共识”的达成——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 维护封建君主的利益 B.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0. 14世纪中叶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面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是( )
A. 《荷马史诗》 B. 《一千零一夜》 C. 《神曲》 D. 《人间喜剧》
11. 下面两幅宣传图分别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两者的实施( )
A. 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 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 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以下属于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史实的有( )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利比亚独立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天下四大镇”(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先政治,后经济”的……城市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和趋向,开辟了一条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它说明清代异乎秦汉,别于……宋,而成为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社会经济发生了某些质的变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图说中国历史编委会《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1)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历史人物)时迁到材料一图A中①处,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南朝时的____(城市),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图B所示是____(朝代)都城的平面图,该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从____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清朝江南工商业市镇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
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殖民地)争夺……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期间的太空秩序主要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塑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美国受到巨大震动……随后,美国政府奋起直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后,美苏两国各自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求在火箭、卫星和人类太空飞行方面取得快速技术进步。由此,“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发射、国际空间站相继问世。
——摘编自《美苏太空争霸:冷战的重要内容》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1)依据材料一中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发现”文字材料中“这片新大陆”的“欧洲人”具体指的是谁 18世纪后期“13个殖民地”爆发的革命战争有何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指出材料二中图示人物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的理由。有人说,该人物“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指出瓦特动力领域成就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②有人说,与材料三图示相关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争爆发“不可避免”的原因。该战争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开始走向对峙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 “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5.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辉熠熠生辉,照亮前行的道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索道路——汲取革命智慧】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材料一中图示政府的成立与哪一革命事件相关 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制度创新——感悟政治智慧】
材料二
(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图A、图B两次会议召开的作用。图C中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哪个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①②区域分别对应稻作农业区和粟作农业区
B. ③处远古居民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C. ④处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以骨耜最典型
D. ③④遗址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源是技术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④处遗址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农业生产工具以骨耜最典型,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格局是南稻北粟,①是北方遗址,②是南方遗址,故①②区域分别对应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排除A项;③处半坡遗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B项;③④遗址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源是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
2. 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
A. 商鞅变法——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 B.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C. 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D. 科举取士制度创立——隋朝大运河开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B项正确;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排除C项;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 将下列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②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③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④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行中书省出现于元朝;②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是在秦朝,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③天子九鼎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天子使用九鼎,体现了西周礼乐制度;④外设都、布、按三司是在明朝,明朝时,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③②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A项、B项、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 某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一组邮票。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兵坚守炮台,昼夜督战,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职,关天培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冯子材是晚清时期抗法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清末海军将领,在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由此可知,这些图片反映的学习主题是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等事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5.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评述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北伐战争的影响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红军长征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红军”“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可知,1934—1936年,红军进行了长征,其途径11个省,而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与材料信息相符,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且当时红军尚未出现,排除A项;北伐战争时期红军尚未创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红军尚未创建,排除C项。故选D项。
6. 下面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B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是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无关,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束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表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最全面的是( )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413030.3 827121.7
A. 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 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这一决策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表格中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印证了改革开放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C项正确;表格数据表明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不能看出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的变化,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1992年,不能全面解读表格数据,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不能全面解读表格数据,排除D项。故选C项。
8.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对相关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九二共识”的达成——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①错误;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正确;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④正确。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说法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9.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 维护封建君主的利益 B.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据此可知,两种制度都是一种等级制度,使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因此,二者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C项正确;“查理·马特改革”后建立的等级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度,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制等级制度,排除A项;工业资产阶级出现在近代,排除B项;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4世纪中叶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面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是( )
A. 《荷马史诗》 B. 《一千零一夜》 C. 《神曲》 D. 《人间喜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神曲》,C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A项;《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文学代表,排除B项;《人间喜剧》是19世纪的文学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面两幅宣传图分别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两者的实施( )
A. 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 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 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一“五年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依据图二“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与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B项;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因此,两国经济环境不同,排除C项;“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的说法与罗斯福新政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以下属于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史实的有( )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利比亚独立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属于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史实”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都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C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一战后,①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排除AB项;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属于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④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天下四大镇”(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先政治,后经济”的……城市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和趋向,开辟了一条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它说明清代异乎秦汉,别于……宋,而成为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社会经济发生了某些质的变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图说中国历史编委会《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1)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历史人物)时迁到材料一图A中①处,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南朝时的____(城市),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图B所示是____(朝代)都城的平面图,该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从____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清朝江南工商业市镇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答案】(1)盘庚;建康;唐朝(或唐代);10(或十)。
(2)特点:政治职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但经济职能明显加强;充满活力的市民文化兴起;打破空间格局的限制;规模大,人口多;城市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等。
原因:商业、手工业的长期发展;江南的地理位置优越;江南地区的人口快速增加。
(3)认识: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发展依赖商贸往来与社会安定;城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对国家治理水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历史人物)时迁到材料一图A中①处,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南朝时的建康(城市),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图B所示是唐朝(朝代)都城的平面图,该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先政治,后经济’的……城市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和趋向,开辟了一条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并结合所学宋代以后的城市发展,从城市的职能、城市的布局、规模和人口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政治职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但经济职能明显加强;充满活力的市民文化兴起;打破空间格局的限制;规模大,人口多;城市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等。
原因:结合所学清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地理位置和人口的增长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商业、手工业的长期发展;江南的地理位置优越;江南地区的人口快速增加。
【小问3详解】
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宋代以前城市发展、宋代和清朝的城市发展,从城市的起源、社会环境、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以及国家治理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发展依赖商贸往来与社会安定;城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对国家治理水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等。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
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殖民地)争夺……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期间的太空秩序主要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塑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美国受到巨大震动……随后,美国政府奋起直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后,美苏两国各自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求在火箭、卫星和人类太空飞行方面取得快速技术进步。由此,“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发射、国际空间站相继问世。
——摘编自《美苏太空争霸:冷战的重要内容》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1)依据材料一中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发现”文字材料中“这片新大陆”的“欧洲人”具体指的是谁 18世纪后期“13个殖民地”爆发的革命战争有何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指出材料二中图示人物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理由。有人说,该人物“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指出瓦特动力领域成就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②有人说,与材料三图示相关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争爆发“不可避免”的原因。该战争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开始走向对峙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 “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1)技术条件:当时欧洲可以造出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灵便的海船;当时的地理学使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13世纪的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用于航海的“罗盘”导航技术。
“欧洲人”:哥伦布。
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欧洲(或法国)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选择:①理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重大变化: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推动了化工、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的发展。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英德两国的经济实力发生变化,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欧洲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时,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展开激烈争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②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了局部战争,形成战争策源地;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等。
标志性事件: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影响: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给两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相互制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争霸的竞争意识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任选一个作答)
(3)方式: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互联网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看法:正面,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等;负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战争对人类的破坏越来越大;成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工具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技术条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可知,当时欧洲可以造出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灵便的海船;当时的地理学使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13世纪的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用于航海的“罗盘”导航技术。
“欧洲人”:根据材料一“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人物可知,发现“这片新大陆”的是哥伦布。
影响: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欧洲(或法国)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小问2详解】
选择:①理由:结合所学牛顿的成就可知,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的成就可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推动了化工、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的发展。
原因:根据材料二“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可知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英德两国的经济实力发生变化,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根据材料二“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殖民地)争夺”可知原因是欧洲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时,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展开激烈争夺;根据材料二“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可知原因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②原因:根据材料三图示信息“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可知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了局部战争,形成战争策源地;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等。
标志性事件:结合美苏冷战开始打标志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影响:根据材料三“随后,美国政府奋起直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后,美苏两国各自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求在火箭、卫星和人类太空飞行方面取得快速技术进步。由此,‘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发射、国际空间站相继问世”并结合所学美苏冷战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和消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给两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相互制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争霸的竞争意识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小问3详解】
方式:结合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可知,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互联网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看法: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科技技术的发展,从利弊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正面,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等;负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战争对人类的破坏越来越大;成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工具等。
15.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辉熠熠生辉,照亮前行的道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索道路——汲取革命智慧】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材料一中图示政府成立与哪一革命事件相关 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制度创新——感悟政治智慧】
材料二
(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图A、图B两次会议召开的作用。图C中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哪个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答案】(1)革命事件: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国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说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作用:图A所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该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图B所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认识: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革命事件:根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是湖北军政府,其建立与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有关。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国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说明:据材料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并结合所学中共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探索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小问2详解】
作用:据材料二图A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A所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该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据材料二图B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结合所学可知,图B所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认识: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陕西01)(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