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陈仓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Ⅲ)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遗址有助于研究“早期国家形态”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2. 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钱币,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丝绸之路开通 B. 货币制度混乱 C. 对外交往活跃 D. 民族交融加强
3. 下图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示意图,图中①、③处依次是( )
A. 废除丞相、置军机处 B. 设御史台、设置哨所
C. 废除丞相、设立东厂 D. 分化事权、设置伊犁将军
4. 19世纪以来,列强纷纷通过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以下条约与其包含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有( )
①《南京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②《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北京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④《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20世纪初期的年代尺(部分),该年代尺反映出( )
A. 军阀割据混战频繁发生 B. 民主发展之路艰难曲折
C. 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D.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6. 下图是抗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漫画右侧文字为“有钱的出钱”,箱子上的文字为“建设 空军献金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漫画旨在彰显( )
A.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 民众抗战热情高涨
C. 国共两党团结抗战 D. 日本投降指日可待
7.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趋势。其中,甲到乙段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A. 公私合营完成 B. 开展土地改革 C. 提出“八字方针” D. 实行“一五计划”
8.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②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③《反分裂国家法》颁布 ④达成“九二共识”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9. “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古代文明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10. 历史图片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与以下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 如果把一战的爆发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方程式表示。那么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 两大集团军备竞赛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 萨拉热窝事件
12. 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迁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以下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 联合国成立——多极化趋势形成 B.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C. 万隆会议召开——两极格局形成 D. 《物种起源》出版——万有引力定律发现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战国形势图
图B
材料二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总之,宋代的文化与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1)材料一图A时期各家学派代表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图B________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宋代文化、科技方面的成就。
(3)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②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④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整理
图A
1973年前后六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率(%) 国别1950~1973年期间1973~1997年期间美国3.82.5英国3.01.8德国6.02.1法国5.02.1意大利5.62.4日本9.23.3
——摘编自夏庆宇《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嬗变及理论启示》
图B
材料三 尽管信息技术的初步繁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这一新技术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领域。为了处理战争期间烦琐的信息,美国军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新的电子系统,希望能够快速处理信息。在这中间,大量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在信息论、微电子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志也不尽相同。
——摘编自王延峰《无界:智能革命与业态创新》
(1)材料一图中航线④是哪一船队的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一文字,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
(2)选取材料二图A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根据图B,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15. 中国道路的探索艰难曲折但又充满希望,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不断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五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图A 遵义会议会址
材料三
图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图C 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
1990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以后,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得益于浦东开放开发的磁场效应和辐射效应,长三角地区迅速被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一批对外开放的明星城市声名鹊起。 ——摘编自卢照《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材料四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一直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生产力置于中国道路推进、拓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位置。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列举一例从19世纪70年代至1919年期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简述图A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贡献。指出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B会议确立的指导方针。分析图C中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文字,简述开发开放浦东的意义。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以来中国道路选择与发展的感悟。
2024年陈仓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Ⅲ)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遗址有助于研究“早期国家形态”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属于早期国家,因此二里头遗址有助于研究“早期国家形态”,D项正确;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早期国家尚未出现,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体现的是原始农耕文明,当时早期国家尚未出现,排除B项、C项。故选D项。
2. 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钱币,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丝绸之路开通 B. 货币制度混乱 C. 对外交往活跃 D. 民族交融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唐朝出现了来自日本、波斯和东罗马的货币,体现了唐朝与这些地区都有商贸往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C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在汉朝,排除A项;材料中多是外国货币,不体现唐朝币制混乱,排除B项;材料中多是外国货币,不体现民族交融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图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示意图,图中①、③处依次是( )
A. 废除丞相、置军机处 B. 设御史台、设置哨所
C. 废除丞相、设立东厂 D. 分化事权、设置伊犁将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①废除丞相,③置军机处,A项正确;元朝设置御史台负责监察,排除B项;明成祖设东厂,排除C项;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A项。
4. 19世纪以来,列强纷纷通过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以下条约与其包含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有( )
①《南京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②《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北京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④《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是《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不符合题意;②《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符合题意;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符合题意;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符合题意。②④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20世纪初期的年代尺(部分),该年代尺反映出( )
A. 军阀割据混战频繁发生 B. 民主发展之路艰难曲折
C. 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D.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某同学绘制的20世纪初期的年代尺”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国民主发展之路艰难曲折,B项正确;护国战争之后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排除A项;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群众基础不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下图是抗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漫画右侧文字为“有钱的出钱”,箱子上的文字为“建设 空军献金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漫画旨在彰显( )
A.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 民众抗战热情高涨
C. 国共两党团结抗战 D. 日本投降指日可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钱的出钱”“建设空军献金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通过描绘民众捐款支持空军建设的场景,明显展示了民众对抗战的积极支持和热情,B项正确;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漫画中并未明确提及两党团结的信息,更多地是强调了民众的支持,排除C项;漫画内容主要关注的是民众对抗战的支持,而非预测战争的结局,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趋势。其中,甲到乙段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A. 公私合营完成 B. 开展土地改革 C. 提出“八字方针” D. 实行“一五计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甲到乙段的发展变化是在1952年到1957年间,工业生产呈上升趋势得益于实行“一五计划”,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正确;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61年,提出“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②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③《反分裂国家法》颁布 ④达成“九二共识”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②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的时间是1987年;③《反分裂国家法》颁布是在2005年3月1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④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是1992年。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④③,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 “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因此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古印度文明,C项正确;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金字塔等,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A项;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有楔形文字等,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B项;古希腊文明的象征有希腊哲学等,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历史图片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与以下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因此,与这些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大革命,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中并未出现攻占巴士底狱的情景,排除A项;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于19世纪,与材料“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等不符,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出现于印度,并未颁布《人权宣言》,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如果把一战的爆发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方程式表示。那么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 两大集团军备竞赛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 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方程式表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方程式中把一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点燃的是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D项正确;两大集团军备竞赛是一战爆发的背景,但并非直接的“点燃”因素,排除A项;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爆发,与一战无关,排除B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在二战前,排除C项。故选D项。
12. 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迁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以下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 联合国成立——多极化趋势形成 B.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C. 万隆会议召开——两极格局形成 D. 《物种起源》出版——万有引力定律发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开始在经济、政治、外交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项正确;联合国成立与多极化趋势形成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排除C项;《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战国形势图
图B
材料二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总之,宋代的文化与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1)材料一图A时期各家学派代表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图B________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宋代文化、科技方面的成就。
(3)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答案】(1) ①. 百家争鸣 ②. 小篆 ③. 红楼梦 ④. 苏格拉底。
(2)特点:世俗化倾向加强;民族意识加强;注重实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
成就:文化: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出现“瓦子”和“勾栏”;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书法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著名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科技: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制成罗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制造出竹管火枪;发明了突火枪;著有《梦溪笔谈》等。
(3)做法: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结合所学百家争鸣的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因此该局面为百家争鸣。
②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成立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因此该文字为小篆。
③结合所学可知,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可知,世俗化倾向加强;根据材料二“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可知,民族意识加强;根据材料二“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可知,注重实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
成就:文化方面,结合所学宋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可知,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出现“瓦子”和“勾栏”;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书法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著名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科技方面,结合所学宋代科技的知识可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制成罗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制造出竹管火枪;发明了突火枪;著有《梦溪笔谈》等。
【小问3详解】
做法:建设文化强国的建议,结合时代背景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等。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②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④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整理
图A
1973年前后六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率(%) 国别1950~1973年期间1973~1997年期间美国3.82.5英国3.01.8德国6.02.1法国5.02.1意大利5.62.4日本9.23.3
——摘编自夏庆宇《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嬗变及理论启示》
图B
材料三 尽管信息技术的初步繁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这一新技术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领域。为了处理战争期间烦琐的信息,美国军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新的电子系统,希望能够快速处理信息。在这中间,大量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在信息论、微电子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志也不尽相同。
——摘编自王延峰《无界:智能革命与业态创新》
(1)材料一图中航线④是哪一船队的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一文字,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
(2)选取材料二图A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根据图B,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答案】(1)船队:麦哲伦船队。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个文明区之间的隔绝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主观原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寻金热)。
(2)选择①,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选择②,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且被迅速应用于生产;内燃机的发明(德国人奥托、戴姆勒和狄塞尔分别发明了煤气内燃机、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影响: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便捷了人们的生活。选择③,背景;经历了国内战争的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苏俄的危机迅速缓解;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影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选择④,背景: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特点:整体上呈增长趋势;1950~1973年增长快,1973~1997年增长减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3)原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支持;大量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与推动;微电子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野蛮性和掠夺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改革创新;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船队:据地图信息可知,航线④是属于全球航行,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因此该船队是麦哲伦船队。
影响:据材料一“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据材料一“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可知,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据材料一“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可知,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打破了各个文明区之间的隔绝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主观原因: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有: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寻金热)。
【小问2详解】
首先,选择事件,如选择①,其次,从其背景和影响方面展开叙述,如背景方面,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这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有: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影响方面,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如选择②,背景方面,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且被迅速应用于生产,内燃机的发明(德国人奥托、戴姆勒和狄塞尔分别发明了煤气内燃机、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影响方面,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如选择其他事件,结合所学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特点:据表格数据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据表格数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可知,1950—1973年增长快,1973—1997年增长减慢;据表格中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小问3详解】
原因:据材料三“尽管信息技术的初步繁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这一新技术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领域”可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据材料三“为了处理战争期间烦琐的信息,美国军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新的电子系统,希望能够快速处理信息”可知,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支持;据材料三“大量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可知,大量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与推动;据材料三“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在信息论、微电子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知,微电子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进步。
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据材料一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野蛮性和掠夺性;据材料二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改革创新;据材料三可知,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15. 中国道路的探索艰难曲折但又充满希望,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不断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五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图A 遵义会议会址
材料三
图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图C 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
1990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以后,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得益于浦东开放开发的磁场效应和辐射效应,长三角地区迅速被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一批对外开放的明星城市声名鹊起。 ——摘编自卢照《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材料四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一直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生产力置于中国道路推进、拓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位置。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列举一例从19世纪70年代至1919年期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简述图A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贡献。指出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B会议确立的指导方针。分析图C中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文字,简述开发开放浦东的意义。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以来中国道路选择与发展的感悟。
【答案】(1)特点: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全盘西化到批判性学习;以探索国家出路为目标,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历史事件:戊戌变法。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原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土地革命的推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苏区人口和红军数量的增加。贡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历史事件: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3)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原因: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改变了浦东落后面貌;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辐射了长三角地区);加快了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
(4)小标题: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感悟: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富有生命力,并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发展道路的选择受本国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对本国甚至世界产生影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理论创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和所学可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全盘西化到批判性学习;以探索国家出路为目标,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历史事件及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至1919年期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五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和所学可知,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土地革命的推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苏区人口和红军数量的增加;
贡献:根据材料图A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小问3详解】
指导方针:根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和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原因:根据材料“图C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8年后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原因是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根据材料“开放以后,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得益于浦东开放开发的磁场效应和辐射效应,长三角地区迅速被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一批对外开放的明星城市声名鹊起。”可知,开发开放浦东改变了浦东落后面貌;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辐射了长三角地区);加快了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
【小问4详解】
小标题:根据材料“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中国道路一直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生产力置于中国道路推进、拓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位置。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所学可知,可确立材料四①处观点为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等;
感悟: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富有生命力,并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发展道路的选择受本国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对本国甚至世界产生影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理论创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