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共性因素是
A. 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B. 改进生产工具的需要
C. 土地轮耕方法的采用 D. 共同宗教信仰的影响
2、(3分)在我国古代,通常要求水口之山要笔直尖耸,以象征文运昌盛。对不理想的水口之山,则加以人工补救,多数修建“文昌塔”“文峰塔”“魁星楼”等。这反映出 ( )
A. 封建迷信思想不利于建筑发展
B. 自然景观与人文追求和谐统一
C. 我国古代楼塔建筑均依水而建
D. 我国古代楼塔建筑均强调文运
3、(3分)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反映出 ( )
A. 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的关系
B. 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 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 中国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4、(3分)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村落的地方。下列对两河流域的民居描述正确的是( )
A. 建筑材料以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为主
B. 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是巢居和穴居
C. 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D. 出现了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5、(3分)在早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是( )
A.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B. 坊市制度的废除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6、(3分)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比喻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B. 城市化问题的严重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3分)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B.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C.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 工业革命前后的世界形势
8、(3分)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
A. 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B. 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C. 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D. 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
9、(3分)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10、(3分)下图为1978~2016年中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变化情况曲线图。这可以说明中国( )。
A. 农村就业人口逐年下降
B. 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
C. 城镇就业比率不断提升
D. 社会劳动力参与程度高
11、(3分)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
A. 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 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 江南市镇的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 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12、(3分)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 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3、(3分)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以柏林、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纽伦堡为中心,形成了四大铁路交通网。当时德意志的“铁路热”( )。
A. 促进了德意志的城市化进程
B. 巩固了德国的统一
C. 扩大了电力工业的运用范围
D. 形成了垄断组织
14、(3分)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伦敦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材料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 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
B. 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C. 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
D. 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15、(3分)下图为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奏办的京师自来水公司发行的取水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晚清政府开始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
B. 该票在1909年5月10日后失效
C. 京师自来水公司属于民营企业
D. 该公司的创办推动了北京市政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 全国人口总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指数(%)
1820年 37 377 2350 6.3
1840年 41 281 2668 6.5
1893年 33 677 2668 7.9
1920年 44 377 4700 10.6
1936年 46 136 5263 11.4
1949年 54 167 5765 10.6
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17、(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
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 全国人口 总数(万) 城市人 口数(万) 城市化 指数(%)
1820年 37 377 2350 6.3
1840年 41 281 2668 6.5
1893年 33 677 2668 7.9
1920年 44 377 4700 10.6
1936年 46 136 5263 11.4
1949年 54 167 5765 10.6
——摘编自行龙《略论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问题》
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而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他们均需要定期迁徙,因此他们的民居是容易拆迁的圆锥形的帐篷或者是圆形的公共居所,这是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反映,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排除;C项只符合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对于不理想的水口之山,要用人工建筑进行补充、完善,以使整体景观符合人们的人文诉求,这也促进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追求的和谐统一,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不理想的水口之山这种特殊情况,不能得出所有山水之处如何的结论,排除C、D两项。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的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C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为两河流域民居的特征,B项是中国远古时期民居的两大类型,C项是中国古代民居的特征,D项是古罗马民居的特征,故A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市是商品交换的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与“市”的发展演变,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与城市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坊市制度的废除是两宋时期城市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工业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强调的是绿地在净化城市空气过程中的重要性,说明当时英国人的社会环保意识增强,故答案为A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是对工业革命造成环境破坏的反应,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环境问题,不是城市化问题,排除B项;环境问题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题干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故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选A项;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市民阶层诉求无关,排除D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唐代的镇“只掌防戍守御”,主要是军事功能,而宋代的镇位于“火烟繁盛”之处,“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说明镇的经济职能增强,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坊市制度指的是城市布局,材料没有体现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镇职能的变化,体现不出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大小变化,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终宋一代,边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就业人口与经济活动人口不断上升,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故选B项;农村就业人口先升后降,排除A项;C项只反映了图片的一部分信息,没有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排除;D项也只反映了图片的一部分信息,排除。
11.【答案】A
【解析】“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表明江南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江南市镇出现了城市化特征,但没有涉及专业化分工和坊市界限打破,故C、D两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西欧城市建设是人文精神发展的结果,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设,故C项错误;由材料“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使得城市建设凸显人的价值和作用,故D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德国众多交通中心和交通网的出现,有助于人口向交通枢纽城市聚集,推动了其城市化的进程,A项正确。德国统一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电力工业的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的,C项错误。垄断组织形成于19世纪末,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这在题干所给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1841年”“伦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这种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受到了许多市民的欢迎,与交通工具是否便利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15.【答案】D
【解析】京师自来水公司的成立是政府支持的结果,是为了缓解北京民生用水状况而设立的,该公司的创办推动了北京市政建设,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开始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排除A项;图片信息是宣统二年五月初十,而不是1909年5月10日,排除B项;该公司是政府支持创办的公司,并非民营企业,排除C项。
16.【答案】(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
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
(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
【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中“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的数据分析。第②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据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分析材料一、二可得条件不同,据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得出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据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的数据得出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据材料二“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得出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
17.【答案】(1)区别:①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②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治,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③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
(2)特点:①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②关注城市环境问题;③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
原因: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②城市环境恶化;③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④民主政治的发展。(任答三点)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先确定比较项,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角度来回答。据材料一“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得出西欧城市经济独立,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据材料一“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得出西欧城市政治自治;据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据材料一“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得出西欧市民自由,据材料一“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出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二“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得出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根据材料二“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得出关注城市环境问题;根据材料二“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得出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第②小问结合材料时间“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和所学知识,根据此时的社会大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环境等角度回答。
18.【答案】(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
因素:近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及数次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
(2)不同:
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
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检测(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