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2023-2024下学期高一历史6月测试题(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6月测试题
(范围: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大臣乌尼传》是古埃及第六王朝大臣乌尼的传记,其中写道:“陛下让我进入,为的是单独听取(案件)。竟然没有大法官和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在场,也没有王子,只有我在那里,因为我是卓越的,因为我是令陛下的心欢悦的。”这一记述表明古埃及( )
A.官僚系统较为完备 B.司法程序公正合理
C.司法权由国王掌握 D.权力制约机制完善
2.根据下面的示意图来判断,其要解释的历史问题是( )
A.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与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人文主义产生的重大影响 D.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
3.16世纪,桑海帝国城市廷巴克图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和其他有学问的人才,由国王支付其生活的种种费用。此外,政府还注意延揽因战祸逃亡在外的他国学者和专家,并大量复印与传播伊斯兰手稿。这说明当时桑海帝国( )
A.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 C.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4.16世纪初,抵达美洲阿兹特克都城的西方殖民者记载:“(有些兵土)到过君士坦丁堡,走遍意大利和罗马;他们说,面积如此宽广、布局如此合理、人众如此之多、管理得如此并然有序的市场,他们尚未见到过。”西方殖民者认为( )
A.欧洲兵士孤陋寡闻 B.阿兹特克农业技术先进
C.欧洲文明发展落后 D.阿兹特克都城非常繁荣
5.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启蒙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及其历史作用
6.如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推动 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 推动 瓦特改良蒸汽机
纺纱 递进 织布 递进 动力
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市场需求的带动 D.政府措施的激励
7.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正直和公正才是谋求利益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只有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完全平等的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种主张( )
A.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 B.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D.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8.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
A.非暴力不合作实现了印度的独立自治
B.启蒙思想瓦解了欧洲在海外殖民统治
C.印度反英斗争受欧洲启蒙思想家支持
D.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中坚力量
9.1909年6月,德国驻英大使梅特涅认为,尽管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不受英国欢迎,“但不引起很深的恶感,引起这种恶感的只是德国的海军”。此看法表明( )
A.海军竞赛激化了英德矛盾 B.德国掌握欧洲大陆霸权
C.贸易争夺不影响英德关系 D.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10.下面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
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外贸 总额 1 643 1 502 1 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11.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除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保证优先发展黑色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外,还决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扩建军事基地,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建立强大的石油基地,即第二巴库”。此举旨在( )
A.加强国防建设应对战争危险 B.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全力支持反法西斯的战争
12.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称:“超级大国可以漠视单独一个欧洲国家,但是一个统一起来的欧洲的声音,它们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加以重视。”据此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 )
A.抗衡共产主义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争夺世界霸权 D.增强国际影响力
13.下图反映了1973-1982年美国实际GDP、物价(CPI)、失业率变化情况。基于这些变化,美国政府( )
A.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B.适当减少对经济干预
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14.1968年,在与莫斯科的会谈中,切尔尼克以捷克总理的身份提出:捷克需花费4—5亿卢布逐步改革工业结构和布局,以推动加工工业现代化,并希望从苏联得到这笔贷款。这反映了( )
A.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援助 B.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
C.苏联与东欧关系的缓和 D.东欧改革存在的局限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卷入了经济全球化大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而是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关系,结果是“多赢”而不再是“零和”。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提升了第三世界国际地位 B.缩小了穷国与富国经济差距
C.改变了世界贸易发展方式 D.缓和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16.下图是描绘国际形势的两幅漫画。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D.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演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至8世纪,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亚、非、欧三大洲,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冲击,尤其对两河流域的波斯地区影响至深;同时,具有悠久文明积淀的波斯文化在政治、宗教、文学、语言等多方面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摘编自李敏等《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交往》
材料二 在上千年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唐文化对于在其影响下所推动的且在日本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化改新,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日本学习中国政治文化的极好例证之一。
——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材料三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承袭了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核心地区,而且其政治、经济制度也未在阿拉伯帝国基础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奥斯曼帝国内,苏丹作为帝国最高元首,统辖军队;帝国宰相听命于苏丹总揽国政;许多大臣分管行政、司法、财经和宫廷事务。地方诸州均设有军事、民政和财政长官等遍布各地的苏丹耳目和四通八达的邮递驿站,全国处于苏丹的严密统治下。
——摘编自田瑾等《奥斯曼帝国后期中东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斯曼帝国和古代日本改革政治的共同目的,并简述二者所体现的中古亚洲文明发展的突出特性。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该政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的文献是什么?这部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美国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文件确立了什么原则?根据该文献,美国总统拥有管理国家的哪一方面的权力?
(3)材料三的内容明确提出了什么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哪一文献与该原则相一致?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概述列宁的“后退”措施在农业方面的体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主要的改变是什么?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作为历史事实,可以特指符合文化发展本性的全球化,指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范围、各种程度、各种途径的交往与碰撞,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通,达成某种价值共识和价值共享,促成全球性的人类文化繁荣。
——摘编自董海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据材料“陛下让我进入,为的是单独听取(案件)。竟然没有大法官和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在场,也没有王子,只有我在那里,因为我是卓越的,因为我是令陛下的心欢悦的。”可知,皇帝单独听取案件,表明古埃及司法权由国王掌控,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官僚系统较为完备,排除A项;材料表明古埃及司法权由国王掌握,未体现司法程序公正合理,排除B项;材料表明古埃及司法权由国王掌握,未涉及权力制约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作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地理环境;多种经营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庄园;城市;国家;教会”可知,材料中属于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特征,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手工工场中,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人文主义产生强调思想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表现在议会、宪法、选举等方面,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西非。储备和延揽各类人才和学者、复印与传播伊斯兰手稿,都是发展文化教育的举措,体现桑海帝国重视文化教育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桑海帝国聚集各类人才,从事科学文化研究,文化繁荣,但未介绍西非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能断定桑海帝国成为西非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提及对待外来人才和文化的态度,这只是对外政策的一部分,材料未提及桑海帝国与外国的关系,不能断定对外政策开放包容,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文化发展,而非地方管理,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得到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6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方殖民者到达阿兹特克城,记载:“面积如此宽广、布局如此合理、人众如此之多、管理得如此并然有序的市场,他们尚未见到过。”可见,阿兹特克都城非常繁荣,D项正确。根据材料,(有些兵土)到过君士坦丁堡,走遍意大利和罗马,可知,欧洲兵士见识较广,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揭示的是城市状况,未反映农业情景,排除B项;欧洲属于近代文明,较为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选题,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学者主张不应该忽略东方对中世纪文化所做的贡献,因此看出学者主张以国际视野看待人类文明,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对外开放政策,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东方文明成就对西方的影响,和疆域扩大无关,排除C项;文化多样性强调不同的文化,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由纺纱机到织布机,再到动力机器,这些发明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迎合了市场需要,所以这些发明的递进状态是市场需求的结果,C项正确;纺纱机、织布机和蒸汽机之间并没有科学技术上的壁垒,所以这些发明的递进状态的出现并不是由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A项;纺纱机、织布机和蒸汽机都属于生产机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递进状态的出现不是因为思想文化的原因,排除B项;这些发明的出现并不是由于政府措施的激励,与史实不符, 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初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的欧洲正值工业革命,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激化,题干中的信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该现象的不满,A项正确;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与题干中的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初期”,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印度)。据材料可知,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说明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中坚力量,D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实现了印度的独立自治,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A项;“瓦解了”一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印度反英斗争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而非欧洲启蒙思想家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英国、德国)。根据材料“尽管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不受英国欢迎,但不引起很深的恶感,引起这种恶感的只是德国的海军”可知,相比经济竞争,英国更加深恶痛绝的是德国海军,说明海军竞赛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激化了英德矛盾,A项正确;德国此时没有掌握欧洲大陆霸权,排除B项;贸易争夺同样会引起英德矛盾,但英国更加在意海军竞赛,排除C项;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表述没有问题,但这和材料主旨阐述英德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0—1940年苏联。1930—1940年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但同一时期苏联的外贸总额不但没有明显增长,反而有萎缩的趋势。结合所学,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注重运用国家计划和调动国内资源,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苏联的对外贸易,苏联外贸情况不能代表世界贸易情况,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有所缓和,对苏联的经济封锁有所放松,这本应该促进苏联外贸总额的增加,不能解释材料所述苏联外贸总额降低的原因,排除C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而非完全自给自足。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克服市场机制的某些弊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非自给自足,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三个五年计划这个时间节点,即1938年,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完全爆发,但苏联处于被德国法西斯进攻的危险之中,因此才会加强国防和军事建设,A项正确;苏联此举是为了应对德国的威胁,防范战争危险,并不是在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排除BC项;此时苏德尚未开展,苏联并没有权力支持反法西斯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由题干中的信息“统一起来的欧洲的声音,它们(超级大国)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加以重视”可知,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希望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以提升西欧在与美苏两国交往时的话语权,增强西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避免沦为美苏两国的附庸,D项正确;西欧走向联合是为了抵制美苏势力的威胁和增强国际影响力,排除A项;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以提升西欧在与美苏两国交往时的话语权,增强西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摆脱美国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该时期,西欧各国实力衰退严重,无法与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73-1982年美国。根据材料统计图可知 ,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低,物价指数(CPI)高涨。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实行政策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是在20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而非重建,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并未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捷克)。根据材料“捷克需花费4—5亿卢布逐步改革工业结构和布局,以推动加工工业现代化,并希望从苏联得到这笔贷款”可知,捷克此时才想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且资金还需要依靠外部援助,可见此时东欧国家的改革并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进行,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局限,D项正确;根据材料“并希望从苏联得到这笔贷款”可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援助说法有误,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东欧国家并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排除B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苏联与东欧之间的关系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多赢”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式,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第三世界国际地位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穷国与富国经济差距缩小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从“退群成瘾”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全球治理体系从某种程度的孤立和分裂向更加合作和团结的方向发展,D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它并不直接对应这两幅漫画的核心内容,即国际合作与孤立主义的对比,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一个长期和广泛的判断,但它没有直接涵盖漫画中展现的国际形势的动态变化,排除B项;虽然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但这两幅漫画更侧重于国际合作与孤立主义的对比,而非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帝国疆域广阔;对异域文化的吸收;政治稳定;开明的经济政策;国际环境有利;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知识阶层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
特性:中古亚洲文明在开放互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其内部不同范围的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相当突出。(其他答案有理亦可)
18.(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这种政体下,国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实行世袭制,但统而不治,议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2)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
(3)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独立宣言》。
19.(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措施:实行粮食税。
(2)改变:多种所有制到单一公有制;利用市场到建立计划经济。
评价:积极:实现了工业化;建成了社会主义;卫国战争胜利。
局限:牺牲农民和农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示例:材料认为“全球化促成全球性的人类文化繁荣”,我认为这个观点存在片面性。
阐述:近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促进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但也对多样性的世界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例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南美洲的玛雅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当前,作为强势文化,欧美文化对于全球各国文化的渗透与入侵,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造成冲击。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当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2023-2024下学期高一历史6月测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