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中考)
历史模拟试题 (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部分 (共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以下遗址能印证“旱作农业系统”的是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浙江良渚遗址
2.有学者认为“到公元3或4世纪时,书法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这是建立在“平滑和有吸收力的书写表面”基础上的。由此可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A.促进了印刷技术的发展 B.阻碍了书写材料的革新
C.有利于汉字造字的简化 D.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
3.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人口的迁徙 B.生产工具的革新
C.孝文帝改革 D.经济重心的南移
4.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模仿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5.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6.乾隆时,英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内,西藏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这表明
A.清驻藏大臣不掌管外交等事务 B.清廷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D.清朝政治体制挫败了英国图谋
历史模拟试题 (三) 第1页 (共6页)
7.下面一组人物是19世纪中期中国、法国和英国同时期的统治者。他们统治时期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实现国家的独立
C.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D.维护清王朝统治
9.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议
1921 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 八七会议 开展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B.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某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完全胜利,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有学者指出: “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 中国以弱抗强, 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 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2.某同学在项目化学习时,列举了下图所示的“制度”。他列举的“制度”
A.都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
C.都符合“一国两制”原则 D.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范畴
历史模拟试题 (三) 第2页 (共6页)
13.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是指中国
A.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 大飞机实现商飞, 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奋斗者’号极限深潜。”这说明了我国
A.与世界联系加强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5.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
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 罗马大竞技场
A.交互性 B.传承性 C. 多元性 D. 统一性
16.某学习小组摘录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一段话: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早期殖民掠夺
17.它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批判的理论,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这一理论就不会消灭。 “这一理论”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 自由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8.伊藤博文访美时, 曾洋洋得意地说: “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制度。”日本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是
A.大化改新 B.王政复古 C. 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
19.“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 “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A.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B.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D.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历史模拟试题 (三) 第3页 (共6页)
非选择题部分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 21题9分, 22题12分, 23题9分, 共30分。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1. (9分)巴蜀历史,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 “赤盆”之称。当时, 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如此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实行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革大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巴蜀后……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封建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增加人口, 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都江堰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1)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应运而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建成后发挥的作用。(3分)
材料二 汉代, 巴郡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粮食产量增长迅速。汉初, 巴人伐秦有功,免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巴人首领租赋,其他各姓首领和巴民每年交纳賨钱(秦汉时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所缴纳的一种赋税)四十,相比内地郡县的赋税额度而言,要轻得多……汉代以后,铁斧、铁锄、铁刀等铁质农具已经在巴郡地区广泛使用,这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汉代兴修水利,解决了一些山区丘陵地带的灌溉问题,粮食耕作的面积有了大幅度扩展。农作物的品种主要有水稻、高粱、豆类等。
——摘编自罗君《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
(2)据材料二,归纳有利于汉代巴郡粮食产量增长的因素。(3分)
材料三 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 当时,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四川中部、北部的物产经合州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
——摘编自蓝勇等编著《巴渝历史沿革》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在货币方面取得的突破。(3分)
历史模拟试题 (三) 第4页 (共6页)
22.(12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经典歌曲中的历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 ——摘自邝鄘作词《国民革命歌》(1926年)
(1)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国共合作发动的军事行动。(2分)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摘自光未然作词《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1939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曲创作的历史时期。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为了“保卫华北”,在敌后战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写出战役名称,并分析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
——摘自薛柱国作词《我为祖国献石油》(1964年)
(3)据材料三,分析歌曲反映的时代精神,举出一位此时期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分)
材料四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摘自蒋开儒作词《走进新时代》(1997年)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请用一句话评价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领袖。(3分)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经典歌曲与时代的关系。(1分)
历史模拟试题 (三) 第5页 (共6页)
23.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完世界现代史后,某同学整理了20世纪的世界部分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1894开始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力量相对削弱 1921 年新经济政策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 年—1945年)
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 (1955—1991 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全球化 (1945年以后) 苏联改革 (1956年—1991年)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改革(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 (1978年至今)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 (1992年以后)
…… 中国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GDP 世界第二(2010年开始)
(1)这位同学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定为1931年,你认为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中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历史模拟试题 (三) 第6页 (共6页)二〇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历史模拟(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5 CDAAB 6-10 BBDAC 11-15 ADBDC 16-20 BDC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1题9分,22题12分,23题9分,共30分。
21.(9分)
(1)(3分)原因:秦国具有强大的实力(或实行商鞅变法);秦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巴蜀政治经济发展的措施。(2分)作用: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任1点即可)(1分)
(2)(3分)因素:汉代巴郡的赋税较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③水利工程的修建,解决了灌溉问题,耕作面积扩大;农作物的种类丰富。(任3点即可)(3分)
(3)(3分)表现:商品交换活跃程度增强;水路贸易发达;是个重要的中继站;巴渝物产丰富。(答出2点即可)(2分)突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分)
22.(12分)
(1)(2分)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或打倒列强除军阀。(1分)军事行动:北伐战争。(1分)
(2)(4分)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1分)战役:百团大战。(1分)历史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任2点即可)(2分)
(3)(2分)时代精神:艰苦奋斗(或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任1点即可)(1分)人物:王进喜。(1分)
(4)(3分)领袖: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毛泽东;“富起来”的是邓小平。(2分)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言之有理即可)(1分)
(5)(1分)关系:经典歌曲反映了人民的时代诉求;经典歌曲反映时代特征;经典歌曲来源于社会生活;经典歌曲激励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任1点即可)(1分)
23.(9分)
(1)(3分)认为:合理。(1分)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任1点即可)(1分)
或认为:不合理。(1分)理由: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1分)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分)
(2)(6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得1分。2.能运用材料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紧扣观点进行论述,每个史实1分,意义1分,论述部分共4分。3.结论能紧扣观点,或叙述与观点意思相近即可1分。
【示例一】观点:符合国情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分)
论述: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为应付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任意两个史实即可)
结论: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示例二】观点:综合国力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
论述:(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一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调整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任意两个史实即可)
结论:综上所述,综合国力影响着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