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年广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
历史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已发掘的墓葬多达1300多座,其中大型墓不及总数的1%,往往有随葬陶鼓、玉铖、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反映了当时( )
A.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已经出现阶级分化
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D.社会分工日趋细化
2.春秋战国时期,参加“争鸣”的诸子百家作为杰出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因无法逃避的时代使命,都提出一套社会改革的方案。这反映了当时( )
A.私学兴盛促进文化传承 B.君主专制成为学术共识
C.百家争鸣服务现实政治 D.社会动荡推动华夏认同
3.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逐渐树立起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B.黄老之学有理论弊端
C.儒学更能够治国安邦 D.统治者个人思想偏好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淮南子》中的“草木未落,斤斧不入山林”。材料体现了农业生产应( )
A.遵循自然规律 B.因地制宜 C.充分发挥人力 D.重视创新
5.如图文物为唐三彩载物卧驼俑。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唐代( )
A.商人地位 B.专制统治 C.地区交往 D.边疆开发
6.宋朝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钱庄和当铺,“东京开封府界,凡有官商士庶,买卖货物,及取利钱者,并可在此开当”。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宋朝(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7.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其做法旨在( )
A.加强中央军事控制 B.促进地域间的交流 C.推动民族交流融合 D.调度全国粮食供应
8.下表的诗句共同体现了( )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戚继光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
A.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B.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C.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D.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
9.明清时期市井文化空前繁荣,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以满足底层百姓对通俗娱乐的需求。这说明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得益于( )
A.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 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八股取士培养了人才 D.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
10.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并未抑制住外国势力的扩张 B.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失败原因是未触动封建制度 D.只学技术不能抵制外国的侵略
11.1898年康有为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指出,“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并明确表示“尚日新,定为工国”。这反映出当时( )
A.洋务运动已然失败 B.工业管理人才缺失 C.维新变法得到支持 D.实业救国思潮涌动
12.有学者在评价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时写道:“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此“目标”指( )
A.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成立无产阶级政权
13.1920年,陈独秀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中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胡适亦称赞“世界人类的文明和幸福,惟工人所创造”。这佐证了当时(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
C.五四运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D.无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扩大
14.北伐战争期间,黄埔军校政治部领导的军人文艺团体——血花剧社编导了打倒军阀的各种话剧,表演革命剧演出,发表演说,吸引市民蜂拥观看。由此可见,黄埔军校( )
A.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 B.号召群众支持辛亥革命
C.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 D.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
15.《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一书收录了3621首抗战歌曲,词曲作者即达1800多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这些歌曲中,以“民族”“祖国”“同胞”为关键词的歌曲就有200多首。这反映出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 B.敌后战场取得巨大胜利
C.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国共双方合作成效显著
16.1947年夏天,刘伯承指出: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利于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因此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为了实现此目标,中共中央决定( )
A.参加和谈争取和平 B.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C.千里跃进大别山区 D.千里渡江解放南京
17.如图为1929年刊发的漫画,对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文字为:帽子两种穿中国衫戴洋帽子,妙极妙极!但穿洋服戴中国帽子呢?
A.社会物质生活中西合璧 B.服饰凸显强烈政治色彩
C.中国服饰改革举步维艰 D.西服成为男士通常服饰
18.抗美援朝期间,为满足志愿军将士有足够的口粮供应,整个中国北部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大量炒面作为后勤物资被送上朝鲜战场。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B.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抗美援朝成为工作重心 D.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19.下表是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定位。这表明我国( )
民族地区 区域定位
内蒙古 打造“一带一路”中的北桥头堡
广西 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贵州 “新南方丝绸之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开放的战略支点
云南 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西藏 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 “一带一路”建设通道,重要支点,人文交流中心
宁夏 “一带一路”建设支点
新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A.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着重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
C.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展 D.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
20.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媒体报道称“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 )
A.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 B.极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C.极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D.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1.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材料旨在强调( )
A.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更稳定 B.海洋文明注重发展商业贸易
C.地理条件影响文明精神内核 D.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的开放性
22.如图为庄园法庭的庭审流程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B.诉讼程序非常烦琐 C.提高了佃户的地位 D.审判过程较为严谨
23.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艺术家们示范了如何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去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还通过所收集的经验证据去挑战当时的语词权威。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
A.确立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 B.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精神
C.与近代科学革命同步展开 D.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24.俄国农奴制改革将大量优质土地、水源、森林和牧场留给地主,而农民通过长达四十九年分期还贷方式向政府贷款,支付给地主赎金,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份地”。材料可以佐证( )
A.沙皇无法领导俄国的改革 B.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C.专制权力阻碍改革的进行 D.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就
25.美国内战期间,交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对北部来说,自由是“每个人”都能享有“他的劳动成果”;对南部白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做主人的权威和地位,即拥有“任意处置他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权利。这反映了当时( )
A.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B.南方经济严重依附欧洲
C.地方分权观念盛行 D.奴隶制存废是矛盾焦点
26.如图是苏俄时期政治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画中的列宁手拿大扫帚,把沙皇、教会代表和资本家等人当垃圾清扫干净。该漫画( )
A.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B.赞扬了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呼吁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 D.反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
27.在越南战争中,日本抓住机会大幅度扩大对“越南周围地区”及美国的出口,推动日本一举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由此可知,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协助美国发动侵略战争 B.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
C.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D.抓住国际局势变动的机遇
28.据下表可知,英国全民卫生保健费用( )
英国全民卫生保健费用占GDP和政府支出的比值(单位:%)
1999—2000年 2000—2001年 2001—2002年 2002—2003年 2003—2004年
全民卫生保健占GDP的比重 7.1 7.3 7.5 7.7 7.8
全民卫生保健占政府支出的比重 8.88 10.23 12.79 13.59 19.66
A.造成英国政府财政压力逐年增大 B.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
C.使英国成为医疗水平最好的国家 D.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
29.欧元各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12颗星代表了欧盟国家之间的活力与和谐。背面主图案是桥梁,象征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这一设计理念主要基于( )
A.欧洲各国根本矛盾化解 B.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C.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美苏两极格局快速瓦解
30.听!地球在呻吟: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物种灭绝加速,土地荒漠化严重,洪灾泛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
A.优先发展农业 B.加大军事投入 C.加强国际合作 D.消灭恐怖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的,都与农时紧密相连。传统节日的设立,是对农民长期耕作、单调而闭塞的生活的一种调剂。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具有浓厚的家庭伦理特色,阖家团圆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主旋律。节日还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通过节日的歌舞升平与民同乐,制造欢乐祥和的气氛,是维护统治的有效方式。
——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节日 资料
春节 ·汉制规定,每年元旦(正月初一),群臣都要给皇帝朝贺,称为“正朝”。·唐太宗《正日(正月初一)临朝》诗称:“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寒食节(大约在唐代,清明节和寒食节合二为一) ·唐代诗人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诗人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中秋节 ·《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材料三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深入发展,传统节日环境氛围的日渐式微,出现人们缺乏对节日的文化理解、社会参与度降低等问题。同时,商品经济环境下,人们过于强调节日休闲与消费文化,而忽视节日的文化属性,间接加快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流失。
——摘编自刘明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方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6分)
(2)任选材料二中一种节日及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简要阐释。(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2分)
32.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重要展示,与一国的综合实力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阶段 具体措施
起步(1840—1861年)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基本完成(1927年) 民国初年,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进一步发展(1931年后)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全面调整外交机构,优化结构布局,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
——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外交在态度、机构、目标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革命式外交的根本目的及引领式外交的重大历史贡献。(4分)
(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2分)
33.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市场”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共计400多年的时间。
阶段 状况 关键词
第一阶段 开始形成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 迅猛发展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 总体形成 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根据材料一,绘制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时间轴。(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分)
(3)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因素,也是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外在表现。请你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