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压轴好题练(九)(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压轴好题练(九)
1.里耶出土的秦简有“义陵调库县用”文书据记载该文书传递路径为:义陵县库→义陵县丞→迁陵县丞→迁陵县库。这一记载可以用于研究(  )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施
C.推恩令的颁行 D.行省制的推广
2.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他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中原文化,开放包容 B.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书写材料,不断改进 D.学术思想,繁荣发展
4.“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0多次,分布在50多篇中,不同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如表)。但它的基本核心是(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憎分明) 《论语 里仁》
巧言令色,鲜(少)矣仁。 《论语 学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A.爱人 B.非攻 C.法理 D.礼治
5.钱穆曾说:“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材料中“优良的政治制度”创建于(  )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6.“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材料说明了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隋朝的统治 B.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备战东征 D.体现因地制宜的理念
7.李华同学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内容时,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  )
A.北击匈奴 B.文成公主入藏
C.澶渊之盟 D.玄奘西行
8.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作战命令:“为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乘敌人对晋察冀‘扫荡’较为缓和之际,发动战略突袭。”这一战略行动(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使抗日战争由此进入相持阶段
D.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9.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岛国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上述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
10.民国十四年周恩来在悼念国民党元老廖仲恺时指出:“自改组后,最显著革命势力便是革命军之组织和工农群众之参加国民革命,这两种伟大事业的做成,多部分的功绩要属于廖先生。”据此判断,当时正处于(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D.国共重庆谈判时期
11.如图示意图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此推之,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据此分析,该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如图年代尺中序号对应关键词表述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包干到户 国企改革
B.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新发展理念
C.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
D.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14.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15.罗马帝国曾鲸吞西方世界,维持和扩大统治不仅要依靠暴力,还要依赖它惊人的同化力,即通过求同存异实现多元一体的能力。最能体现古罗马这种“同化力”的是(  )
A.帕特农神庙 B.共和制度
C.罗马法律 D.希腊神话
16.在学习《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时,老师以一幅示意图作为板书。板书空白处应该填(  )
A.《大宪章》 B.《权利请愿书》
C.《权利法案》 D.《国富论》
17.如表为工业革命以来英国颁布的法律,这些法律相继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
1802年 第一部《工厂法》,规定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3年 新的《工厂法》,进一步改善工厂劳动条件
1847年 《十小时工作法》
1875—1900年 先后颁布六部《工人阶级住房法》,缓解住房问题
A.缓和社会矛盾 B.缩小贫富差距
C.治理环境污染 D.普及大众教育
18.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为了适应这一世界经济形势,也为了克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缺陷,成立了(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1975年、1980年、1985年、1995年,联合国先后召开了4次世界妇女大会;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妇女和男性地位完全平等
B.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C.联合国使妇女具有选举权
D.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2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表格中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事 结论
A 华盛顿会议 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罗斯福新政 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解决了美国社会根本矛盾
D 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所有亚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A.A B.B C.C D.D
21.国际秩序是不同行为主体之间斗争博弈的结果呈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相继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安排战后秩序……它是一个由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构成的多极均势结构,但是由于对苏联的长期排斥而缺乏稳定性,它提倡集体安全,并希望通过建立国际联盟而建构一个能够成功处理国际冲突的和平秩序,但实际上国联在防止和制止侵略战争方面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强权政治贯穿其中,使该体系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和致命弊端,并导致战后的和平既短暂又脆弱。
——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西欧巨匠的英国和后起之秀的美国开启了意识形态的高调,对共产主义的苏联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美国对苏冷战主要采取了军事上遏制、政治上对抗、组织上包围的手段。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的过程,也就是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建立的过程。
——黄涛《论美苏冷战格局形成与利益困窘下的对峙缓和》
材料三:当下在诸多领域中美综合实力远超其他国家,但两国都无法拥有足够的体系主导力,世界格局在二元结构下表现出多强共存、复杂竞争的特点……尽管大国博弈趋于僵持稳定,而安全问题却被各国泛化,世界仍然面临分裂的风险,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摘编自高飞《2023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名称,并概括该秩序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分析英美对苏联发起冷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军事上遏制、政治上对抗”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当下世界格局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下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格局演变的认识。
22.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再是那个中国。清朝末年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同日本进行的两次“较量”,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图片中的两次较量指哪两次战争?第二次较量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各自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材料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
——慈禧太后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图1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出现材料二中两种不同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0 BACAC DBDCA
11-20 BCDCC CADBB
2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反共反社会主义色彩,排斥苏联使其缺乏稳定性,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贯穿着强权政治。
(2)意识形态的冲突(或“社会制度冲突”也可给分),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出台杜鲁门主义。
(3)二元结构下的多强共存,复杂竞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问题。
(4)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格局不可能长存;综合国力的变化促进国际格局的演变;要构建广泛参与、开放包容的多边制度体系。
22.(1)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内容: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主要原因:两个不同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压轴好题练(九)(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