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北省枣阳市中考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 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 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 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2.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 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 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3.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 唐高宗统治初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初期
5. 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这一时期“虚弱与自我陶醉”的表现有( )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创立科举制度
C.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发展海外贸易
6.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的三年内,外轮在中国航运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官办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 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影响
C.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 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7. 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
A. 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8.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 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 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 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9. 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下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
A. 符合大众审美 B. 顺应时代潮流 C. 创作技法高超 D. 表现形式多样
10. 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 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 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1. 威尔逊总统说:“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
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这体现出美国的根本意图是( )
A. 垄断金融 B. 发展工业 C. 维护和平 D. 争霸世界。
12. 某历史论文中呈现了如下“实证图示”。据此推断,此论文的中心论题是( )
A.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加强 D.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一带一路】
材料一 唐宋及其以后,国家政治中心东移、北移,都城从长安、洛阳的两京地区东移到开封,宋代以后北移到北京,经济重心移到了东部沿海,丝绸之路也就由沙漠丝绸之路为主,变成以海洋丝绸之路为主。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
——摘自国家图书馆《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优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三分之一的国际组织。中国已深度融入一个新的巨大的国际体系之中,并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现在“一带一路”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点。
14. 【统一战线】
材料一 1935年秋,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提出灵活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启动从内战到抗战的战略转变。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由“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力进行调停,促成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南京政府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其方针、政策也几经变化。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在七七事变、“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之际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际建立。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28年艰苦卓绝斗争的认识。
15. 【历史变革】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不断崛起,其历程值得我们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1861年俄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国家预算赤字达7.96亿银卢布,超过每年国家赋税收入的2倍;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先驱赫尔岑创办《北极星》,旨在“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
1856年:沙俄在欧洲的34省播种面积比1852年减少35%,谷物出口只及战前的1/3。
1856—1861年:农奴“争自由”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二月十九日法令》,农奴制被废除。
材料二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富兰克林·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表中现象的原因,并说明材料二中所述“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所采取的举措。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事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3年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发展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大事年表,概括大事年表所示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
(2)请选择大事年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 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 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 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汉字“中国”字形有相似之处,其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汉字的传承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排除B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排除D项。故选C项。
2.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 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 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可知,汉武帝通过夺去106个诸侯的爵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现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3.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 唐高宗统治初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初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答案选D。
5. 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这一时期“虚弱与自我陶醉”的表现有( )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创立科举制度
C.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发展海外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开始落伍,C项正确;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排除A项;创立科举制度是在隋朝时期,排除B项;发展海外贸易与明清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的三年内,外轮在中国航运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官办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影响
C.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 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使外轮在中国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官办湖北织布局减少了洋布的进口量,由此可知洋务企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A项正确;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影响的是戊戌变法,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排除CD项。故选A项。
7. 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
A. 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02年”可知,这应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由材料“(外国公使)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 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 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 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中“《劳动界》”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该刊物成为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并不是工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是1921年7月,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9. 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下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
A. 符合大众审美 B. 顺应时代潮流 C. 创作技法高超 D. 表现形式多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狂人日记》《愚公移山》《黄河大合唱》”并结合所学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著作,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之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这些作品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项正确;A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B项。
10. 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 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 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5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使英国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这样说是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实力强大,D项正确;首先兴起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排除A项;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B项;英国1688年,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威尔逊总统说:“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
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这体现出美国的根本意图是( )
A. 垄断金融 B. 发展工业 C. 维护和平 D. 争霸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的根本意图是争霸世界,D项正确;垄断金融、发展工业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某历史论文中呈现了如下“实证图示”。据此推断,此论文的中心论题是( )
A.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加强 D.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理大发现后,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早期殖民扩张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二战后世界各国稳定恢复经济奠定基础,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地理大发现与资本主义工业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经济,不能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一带一路】
材料一 唐宋及其以后,国家政治中心东移、北移,都城从长安、洛阳的两京地区东移到开封,宋代以后北移到北京,经济重心移到了东部沿海,丝绸之路也就由沙漠丝绸之路为主,变成以海洋丝绸之路为主。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
——摘自国家图书馆《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优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三分之一的国际组织。中国已深度融入一个新的巨大的国际体系之中,并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现在“一带一路”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点。
【答案】(1)原因:国家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设立市舶司);农业手工业发达;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等。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封建国家之下开展,现在“一带一路”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之下开展;②地域范围不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只涉及亚洲、欧洲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现在“一带一路”是世界共享,范围更广;③交通工具不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用马车、骆驼、传统船只,现在“一带一路”用火车、现代货轮,比古代更先进;④贸易内容不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货物为主,现在“一带一路”还涉及电子产品、机械、项目建设等,比古代更丰富;⑤规模不同,现在“一带一路”比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规模更大、往来更频繁;⑥影响不同,现在“一带一路”比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广泛、更深远。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唐宋及其以后,国家政治中心东移、北移,都城从长安、洛阳的两京地区东移到开封,宋代以后北移到北京”可得出:国家政治中心东移;根据“经济重心移到了东部沿海”,可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根据“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农业、手工业发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等也是海上贸易繁荣的原因。
【小问2详解】
不同点:本问考查“一带一路”和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点,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地域范围、交通工具、贸易内容、规模及影响等方面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封建国家之下开展,现在“一带一路”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之下开展的;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只涉及亚洲、欧洲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现在“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即世界共享,范围更广;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用马车、骆驼、传统船只,现在“一带一路”用火车、现代货轮,比古代更先进;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货物为主,现在“一带一路”还涉及电子产品、机械、项目建设等,比古代更丰富;根据材料二信息“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三分之一的国际组织”可知,现在“一带一路”比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规模更大、往来更频繁;根据“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可知,现在“一带一路”比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广泛、更深远。
14. 【统一战线】
材料一 1935年秋,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提出灵活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启动从内战到抗战的战略转变。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由“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力进行调停,促成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南京政府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其方针、政策也几经变化。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在七七事变、“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之际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际建立。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28年艰苦卓绝斗争的认识。
【答案】(1)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③中共的积极努力和感召;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⑤日本的侵略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生存和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⑥全国各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等,积极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⑦杨虎城、张学良的个人作用等。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走向成熟的政党;团结统一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团结力量大)合则两利,战则两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即提出灵活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启动从内战到抗战的战略转变”分析可得自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爆发以来,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分析可得抗战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感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根据材料一“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力进行调停,促成和平解决”分析可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加之杨虎城、张学良的个人作用等;根据材料一“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分析可得日本的侵略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生存和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全国各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等积极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
【小问2详解】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制定相应的革命斗争策略,如“国民革命”“国共对峙(革命道路)”“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走向成熟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28年艰苦卓绝斗争中,善于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如第一次国民合作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期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一切力量统一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团结力量大),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战则两败;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分析可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15. 【历史变革】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不断崛起,其历程值得我们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1861年俄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国家预算赤字达7.96亿银卢布,超过每年国家赋税收入的2倍;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先驱赫尔岑创办《北极星》,旨在“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
1856年:沙俄在欧洲的34省播种面积比1852年减少35%,谷物出口只及战前的1/3。
1856—1861年:农奴“争自由”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二月十九日法令》,农奴制被废除。
材料二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富兰克林·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表中现象的原因,并说明材料二中所述“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所采取的举措。
【答案】(1)背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俄国面临严重财政危机;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民主思想,《北极星》创办,唤醒民族意识;农业经济衰退;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原因:经济大危机。
举措: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根据“国家预算赤字达7.96亿银卢布,超过每年国家赋税收入的2倍”,可得出:俄国面临严重财政危机;根据“先驱赫尔岑创办《北极星》,旨在‘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可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民主思想,《北极星》创办,唤醒民族意识;根据“沙俄在欧洲的34省播种面积比1852年减少35%,谷物出口只及战前的1/3”,可得出:农业经济衰退;根据“农奴‘争自由’运动风起云涌”,可得出: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边缘的时候”及题干出处“富兰克林·罗斯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事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3年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发展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大事年表,概括大事年表所示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
(2)请选择大事年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美苏冷战对峙。
(2)示例:观点: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欧国家,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万隆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万隆精神”。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结论:综上所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不断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大事年表中“杜鲁门主义出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可知美苏冷战对峙,根据“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欧经济持续发展”可知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根据“苏联解体”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根据材料“万隆会议召开、古巴革命胜利、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可知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世界发展呈现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美苏冷战对峙等特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要求应选取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可以从“世界格局的演变”“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等角度作答,作答时要注意结合历史事实并分析影响,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参考示例:观点: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欧国家,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万隆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万隆精神”。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结论:综上所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不断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湖北省枣阳市中考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