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小琪搜集了如图几幅图片进行探究,据此判断,她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C.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D.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
A.政治协商 B.赎买政策 C.宏观调控 D.政企分开
5.受苏联经验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度也出现了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问题,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①不能照抄照搬他国模式
②要坚持实事求是
③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6.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7.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直接针对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平反冤假错案的行为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国有企业改革
8.历史课上,陈老师通过讲述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让同学们重温了党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下列会议属于这“四史”的交汇点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案
B.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亲笔书信
C.小岗村村民承包书
D.传记《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
10.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 )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他曾在著作中引用古典名句:“法令既行,纪律自正,无不化之民。”这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建立经济特区
③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15.如表是我国部分年份国内生产总值表(亿元),其中2000~2010年间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6年
产值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744127.2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市场经济
C.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梦的推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0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事件)?(2分)该事件的国内意义是什么?(2分)
【惊天动地】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激战”中的典型战役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指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分)
【改天换地】
材料三: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3)观察表格,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1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通过该事件,消灭了哪一阶级?(1分)
17.(8分)“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
——《强国之梦的初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状况。(2分)
材料二: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工业建设。1952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安排。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重大任务。(1分)指出为实现这一任务目标,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三:某校史地兴趣小组以“‘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A处的“长春”和B处的“武汉”的交通建设成就。(2分)
材料四: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也使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1分)
18.(8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正确的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三个观点选择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9.(14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繁荣稳定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1分)并且列举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分)
材料二: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1分)并据材料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2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新的对台基本方针。1987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率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被称为“破冰之旅”。
(4)材料四中的“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因为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了哪一政策?(1分)材料中的“两个民间团体”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5)请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1分)简要说说你的理由。(2分)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答案】(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由占人口少数的富农、地主占有一大半土地到贫农、中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土地改革;地主阶级。
17.【答案】(1)经济状况:国家贫困,工业基础落后,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2)重大任务: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措施: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武汉长江大桥。
(4)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意义: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18.【答案】观点: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论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根据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与国民党建立第二次合作,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内战爆发后,中共带领解放区军民开展土地改革,打退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建国初期,中共领导人民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通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3到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了“两弹一星”,增强了国防实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随后扩展到城市,进一步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正确的强国之路。2013年,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综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19.【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任意两个即可)
(2)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因素: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以及台独势力的阻挠。
(4)政策:“三不”政策。民间团体: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结果:海峡两岸最终会实现统一。理由:自古以来,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期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