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师达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B)(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B)
历史
2024.6
(考试范围:本学期内容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把答案直接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本人姓名、考场、考号等信息填写完整或把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沟通了南北交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家住余杭的一位书生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先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2.“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针对隋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虚心纳谏 B.实施和亲 C.减省刑罚 D.开放政策
3.某班要编演一部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课本剧,下列可取材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人藏
C.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D.班超经营西域
4.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的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5.下面是某位同学记录的唐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B.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C.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D.唐玄宗是戏剧祖师
6.《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这一记载说明了“通判”的职权是( )
A.分知州的权力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 D.掌管军事
7.“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唐蕃会盟 B.宋夏议和 C.澶渊之盟 D.宋金议和
8.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契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辽 B.金 C.宋 D.西夏
9.“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这句话说明了( )
A.宋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B.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C.宋朝政府鼓励和重视海外贸易 D.宋代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这项技术如果申请专利,下列哪个人物最先拥有专利权( )
A.蔡伦 B.毕昇 C.贾思勰 D.王羲之
11.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是( )
A.东北 B.台湾 C.蒙古 D.西藏
12.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的代表人物苏轼与辛弃疾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生活于南宋 B.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C.善于运用口语,格外清新自然 D.都胸怀收复失地之志
1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不属于我国宋代重大科技成就的是( )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D.火药的广泛使用
14.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
A.汉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5.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16.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17.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封建帝王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康熙帝的贡献是( )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B.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
C.平定三藩叛乱 D.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8.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相关著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司马光——《三国演义》 B.孔尚任——《牡丹亭》
C.罗贯中——《资治通鉴》 D.曹雪芹——《红楼梦》
19.大臣胡中藻写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说明清朝推行( )
A.焚书坑儒 B.特务统治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20.《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适合在哪一场所( )
A.农田 B.集市 C.手工业工场 D.现代工厂
二、材料题(共计30分)
21.(共4分)某学校组织同学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南宋时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抗金名将是谁?(1分)
(2)明朝名将谁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3)请你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1分)
22.(共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夏王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订立和约,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1)材料一中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西夏的都城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金”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建立者是谁?(2分)
(3)明朝末年这个民族再次在谁的带领下建立政权,后改名为?(2分)
23.材料解析(共6分)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材料二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确定。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诞生于哪个朝代?唐朝对科举制的重大改进是什么?(2分)
(2)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二,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4.(共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对比材料一中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示意图,写出东京城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材料二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资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二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3分)
材料三 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雄踞徽商、浙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叛乱。
——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3)从晋商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宝贵的商业精神?(2分)
25.(共7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
图一 明代下西洋舰队 图二
材料一:图二的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责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
(1)图一事件中、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2)图一中的人物所带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图二中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2分)
(3)简述图一人物下西洋的历史意义?(1分)
(4)明代图一中的人物下西洋以后,为什么中国海外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2分)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B)
历史参考答案
2024.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B 2.A 3.B 4.D 5.A 6.A 7.C 8.A 9.C 10.B
11.D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D 19.C 20.C
二、材料题(共计30分)
21.(共4分)
(1)岳飞
(2)戚继光 不计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3)青年人应该向英雄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等。
22.(共6分)(1)党项 兴庆
(2)女真 完颜阿骨打
(3)努尔哈赤 满洲
23,(1)隋朝;创立殿试制度(2分)
(2)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分)
(3)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分)
24.(1)坊和市已经没有区别,商业活动的空间被打破。早市夜市的出现,商业活动的时间不再受限制。(2分)
(2)瓷器是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宋代手工业生产中制瓷业非常发达,生产的瓷器造型优美,在海外中非常受欢迎。领先世界的造船业和政府的重视,为海外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3分)
(3)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
25.(1)郑和郑成功。(2分)
(2)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收复台湾。(2分)
(3)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1分)
(4)主要是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常交往和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师达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B)(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