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
2.考试结束时,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半坡遗址的地窖里发现有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锄等。这些可用来佐证( )
A. 家畜饲养出现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打制石器的使用 D. 铁犁牛耕的出现
2.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于公元494年通过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北魏社会发展,顺应了‘大中国’发展的趋势。”材料中“趋势”主要是指( )
A. 科技进步 B. 区域发展 C. 政权分立 D. 民族交融
3. 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推断“ ”处应填(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4.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下列能保证郑和船队在航行中准确测定航区、航线和航向的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5. 下列两则描述,可用于研究( )
A. 义和团运动 B. 黄花岗起义 C. 辛亥革命 D. 红军长征
6. 下面是1919年李大钊所作的诗,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这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倡导白话文 C. 主张男女平等. D. 抨击旧道德
7. 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用来说明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是( )
A. 民心所向 B. 战争性质 C. 兵力对比 D. 经济实力
8. 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私营出版企业普遍面临困境。1953年12月,中央决定对私营出版业、发行业和印刷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材料中的“改造方针”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开展“一五”计划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实行政企分开
9.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年代尺,请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历程
D 邓小平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10.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2021年,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空间站,这一系列成就直接得益于我国(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国防力量的增强 D. 文化事业的繁荣
11. 公元前18世纪,如果一个异乡人想要去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做生意,需要详细了解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那么最适合查阅的文献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12. “庄园内部包括教堂、房屋、耕地、林地、草场、牧场、磨坊、河流、作坊等,很少出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这里可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据此推断,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 自由平等 B. 等级森严 C. 自给自足 D. 完全封闭
13.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掀起了一股银矿开发狂潮,但由于美洲当地劳动力不足,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材料介绍的是( )
A.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 文艺复兴的目的
C. 新航路开辟过程 D. 黑奴贸易的背景
14. 大革命期间,对女性的称谓出现了变化。之前用来称呼男人和女人的“先生”(Sir)和“小姐”(Lady)被斥为封建遗留,人们用“男公民”和“女公民”代替。而在之前的法语中,“公民”专指男性。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彻底消除了封建专制思想 B. 强调自由平等的人权理念
C. 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 D. 推翻了传统社会等级制度
15. 下表反映了苏联( )
类别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机器制造业 4 2 2
石油 3 2 2
钢 5 5 3
1928—1937年苏联机器制造业、石油、钢在世界排名的变化
A. 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B. 调整了国家经济体制
C. 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 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16. 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近年受英国脱欧,美国与多国展开贸易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全球面临着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说明( )
A. 世界贸易组织已失去作用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
C.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D. 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
二、非选择题
17.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形势图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三 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摘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何尊所载“中国”的地理位置。作为实物史料,何尊还可以为哪些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2)观察材料二中的秦朝和元朝形势图,提取两项历史变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能够建立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的原因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18. 这是李同学在复习完某阶段历史内容之后画下的一个时间轴。阅读材料,解答下
列问题。
材料
(1)请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戊戌变法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处补充合适的历史事件。
(2)请根据时间轴内容,从中外各选一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历史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
2.考试结束时,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半坡遗址的地窖里发现有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锄等。这些可用来佐证( )
A. 家畜饲养的出现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打制石器的使用 D. 铁犁牛耕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锄等。”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B项正确;家畜饲养的出现无法从题干信息得出,排除A项;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是磨制石器,排除C项;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于公元494年通过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北魏社会发展,顺应了‘大中国’发展的趋势。”材料中“趋势”主要是指( )
A. 科技进步 B. 区域发展 C. 政权分立 D. 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于公元494年通过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北魏社会发展,顺应了‘大中国’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汉化改革与科技进步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区域发展无关,排除B项;题干只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无法体现政权分立,比如各政权国家同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3. 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推断“ ”处应填(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唐太宗统治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其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排除A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光武中兴”出现在汉光武帝统治时期,排除B项;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下列能保证郑和船队在航行中准确测定航区、航线和航向的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在宋代就开始用于航海,因此能保证郑和船队在航行中准确测定航区、航线和航向的是指南针,D项正确;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属于文化领域,与航海无关,排除AB项;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与“在航行中准确测定航区、航线和航向”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下列两则描述,可用于研究( )
A. 义和团运动 B. 黄花岗起义 C. 辛亥革命 D. 红军长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0日晚,武昌城内冒起浓烟,城市上空浓烟滚滚。11日,街上的中国商铺关门,整个汉口保持沉默。” “这场像野火一样的革命在中国大地上蔓延……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武昌起义和清朝的统治被推翻,这与辛亥革命有关,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在1901年就被镇压,排除A项;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排除B项;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下面是1919年李大钊所作的诗,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这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倡导白话文 C. 主张男女平等. D. 抨击旧道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落雨》:“忽然来了一阵烟雨,把四山团团围住,只听着树里的风声雨声,却看不清云里是山是树 水从山上往下飞流,顿成了瀑布。这时候前山后山,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可知这一现象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B项正确;提倡民主科学主要针对的是封建专制,排除A项;“主张男女平等”主要指主张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排除C项;抨击旧道德主要指抨击封建礼教,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用来说明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是( )
A. 民心所向 B. 战争性质 C. 兵力对比 D. 经济实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淮海战役中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可知,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民心所向是影响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群众对战争的影响,与战争的性质无关,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未涉及兵力对比和经济实力,排除CD项。故选A项。
8. 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私营出版企业普遍面临困境。1953年12月,中央决定对私营出版业、发行业和印刷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材料中的“改造方针”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开展“一五”计划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实行政企分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央决定对私营出版业、发行业和印刷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因此,当时国家对商务印书馆的改造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C项正确;建立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A项;开展“一五”计划是为了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实行政企分开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9.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年代尺,请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历程
D. 邓小平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B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1956—1966年,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2021年,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系列成就直接得益于我国(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国防力量增强 D. 文化事业的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些都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直接相关,排除B项;材料属于航空航天成就,主要得益于科技发展,与国防力量的增强并不直接相关,排除C项;材料属于航空航天成就,主要得益于科技发展,与文化事业的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公元前18世纪,如果一个异乡人想要去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做生意,需要详细了解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那么最适合查阅的文献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由罗马颁布,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都与拜占庭帝国有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2. “庄园内部包括教堂、房屋、耕地、林地、草场、牧场、磨坊、河流、作坊等,很少出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这里可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据此推断,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 自由平等 B. 等级森严 C. 自给自足 D. 完全封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很少出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这里可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内部具有生活必需的各种设施及场所,一般不必与外部进行往来,体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独立的经济单位,C项正确;庄园具有等级性,并非自由平等,排除A项;等级森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B项;材料中“很少出现付钱购置物品的情况”说明庄园与外界沟通较少,但并非完全封闭,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掀起了一股银矿开发狂潮,但由于美洲当地劳动力不足,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材料介绍的是( )
A.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 文艺复兴的目的
C.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D. 黑奴贸易的背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但由于美洲当地劳动力不足,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将大量的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因此,题干描述的是黑奴贸易的背景,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黑奴贸易,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大革命期间,对女性的称谓出现了变化。之前用来称呼男人和女人的“先生”(Sir)和“小姐”(Lady)被斥为封建遗留,人们用“男公民”和“女公民”代替。而在之前的法语中,“公民”专指男性。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彻底消除了封建专制思想 B. 强调自由平等的人权理念
C. 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 D. 推翻了传统社会等级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革命期间,......人们用‘男公民’和‘女公民’代替。而在之前的法语中,‘公民’专指男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称呼的变化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强调自由平等的人权理念,B项正确;“彻底消除了”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称谓变化,而不是反映女性社会角色变化的问题,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但与题干描述的女性称谓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下表反映了苏联( )
类别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机器制造业 4 2 2
石油 3 2 2
钢 5 5 3
1928—1937年苏联机器制造业、石油、钢在世界排名的变化
A 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B. 调整了国家经济体制
C. 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 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28—1937年苏联机器制造业、石油、钢在世界排名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说明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稳在1928年废除,排除A项;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但仅从表格信息不能说明调整了国家经济体制,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的工业与农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近年受英国脱欧,美国与多国展开贸易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全球面临着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说明( )
A. 世界贸易组织已失去作用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
C.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D. 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近年受英国脱欧,美国与多国展开贸易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可知,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描述,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没有提及多极化,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与题干主旨不符合,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7.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形势图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三 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摘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何尊所载“中国”的地理位置。作为实物史料,何尊还可以为哪些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2)观察材料二中的秦朝和元朝形势图,提取两项历史变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能够建立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的原因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答案】(1)地理位置:洛阳;方面:青铜制造、文字发展等。
(2)变迁:元朝的疆域远远大于秦朝的疆域;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说明: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
(3)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的努力;清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传承。
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各族人们的共同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理位置:根据材料一“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内底铸有铭 文12行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即“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洛阳) ……宅兹中国(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可知,何尊所载“中国”的地理位置在河南洛阳。
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何尊是西周的青铜器,为研究青铜器的制作提供依据;何尊内有大量的文明,为研究文字的发展提供依据等。
【小问2详解】
变迁: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从国土面积来看,元朝的疆域远远大于秦朝的疆域;从行政管理来看,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
说明: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统治者开创了“康乾盛世”;清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根据材料三“这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可知,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努力;根据材料三“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可知,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传承。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疆域奠定了我国行政疆域的基础,清朝疆域的奠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各族人民的交流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8. 这是李同学在复习完某阶段历史内容之后画下的一个时间轴。阅读材料,解答下
列问题。
材料
(1)请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戊戌变法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处补充合适的历史事件。
(2)请根据时间轴内容,从中外各选一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时间:20世纪90年代;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
(2)事件: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观点: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以求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因此,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世纪的计算是在千百位加1,1898年是19世纪;年代的划分主要是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故1898年是19世纪90年代。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问2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任意选择中外历史事件,根据事件之间的联系,拟定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事件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根据二者的影响拟定观点为: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根据二者的评价进行论述即可。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以求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因此,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6月定心模拟考试卷 湖南01(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