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朝代 统治时间 有疫情的年份 爆发频率(次/年)
东汉 195 20 0.103
三国至南北朝 368 40 0.109
明朝 275 118 0.429
清朝 267 134 0.502
A.自然物候异常 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
C.朝代更迭动荡 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 )
A.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除 D.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
3.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文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 )
A.强化了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 B.旨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有助于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D.填补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
4.历史上,东南地区是霍乱、鼠疫、天花、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的多发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东南开发初见成效
5.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
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
6.清末,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京师传染病医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这反映了当时( )
A.公共卫生体系完备 B.疫病传播形势较严峻
C.民众防疫观念加强 D.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
7.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这表明当时罗马人( )
①已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②对城市卫生有管理要求
③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④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9.1918年至1920年,大流感席卷全球,期间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67.5万人,关于大流感的起源,美国媒体众说纷纭,有“西班牙流感说”“俄国流感”“德国流感说”“中国流感说”。据此推断,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参加一战引发了疫情传播 B.媒体掩盖了疫情传播真相
C.意识形态左右了疫情报道 D.国家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10.在对《本草纲目》进行分卷时,李时珍“先按水火土金木的五行框架,后依木水火金的四象与五行属性相结合的模式”划分了前15部。由此可知。《本草纲目》
A.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求 B.不太关注药材的功效
C.有相当强烈的迷信色彩 D.与传统哲学关系密切
11.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
A.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
C.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农村居民 D.不断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12.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写道:“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1892年,名医唐容川在其医著中,主张通过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来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这些主张( )
A.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面 B.背离了中医的传统治疗原则
C.创建了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 D.有利于提升中医的治疗水平
13.魏晋时期的医政制度沿袭两汉,医政事务由太医令、太医博士、尚药监等机构主持。南朝刘宋时,太医署所辖的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教授生徒。隋唐时期,《甲乙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等是重要的医学教材。这些做法( )
A.利于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 B.加速了传统医药学的体系化建设
C.深受主流思想文化的熏陶 D.促使士人开始关注医学理论构建
14.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政治制度的调整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历史发展的进程
15.下列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在预防医学方面的具体措施。
时间 措施
1831年 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统筹霍乱疫情防控
1841年 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
1848年 颁布《公共卫生法》
1850年 成立国家卫生总局
这些措施( )
A.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迅猛发展 B.完善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C.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法律保障 D.有利于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比
16.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等。日本医学、韩医学、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这反映出中医( )
A.注重实用和理论总结 B.源远流长且影响广泛
C.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 D.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
17.1915年,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该会在上海、长沙、南京、北京等城市举办公共卫生讲座和健康展览,制作幻灯片,并印制带有预防结核病知识的日历,在报纸上发表介绍疾病预防知识的文章。这些做法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的进步 B.抑制了国内传染病的蔓延势头
C.属于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
18.黑死病给佛罗伦萨带来了屠城般的毁灭。目睹这一切的薄伽丘在首轮瘟疫偃旗息鼓后开始了长篇小说《十日谈》的撰写。据此可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大家相互回避,街坊邻居互不照应,即使亲戚之间也不相往来,或者难得探望。瘟疫把大家吓坏了,以致兄弟、姐妹、叔侄甚至夫妻互相都不照顾。最严重而难以置信的是父母尽量不照顾看望儿女,仿佛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A.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短缺
B.黑死病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社会的隔阂
C.文学作品体现了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动荡
D.黑死病的传播坚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19.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中央要求贫下中农要“既诉阶级压迫的苦,也亦血吸虫病的苦”,从而使其具备“火热的阶级感情”“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自觉起来与血吸虫病作斗争”。这说明当时的防疫工作( )
A.主要由农村自主负责实施 B.注重激发农民医疗改革热情
C.强调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D.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0.下表是中国传统文献中有关饮食的记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中华饮食( )
内容 记载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黄帝内经太素》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素问·五常政论》
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 《老老恒言》
A.遵循药食同源理念 B.浸润者劳动人民智慧
C.凸显鲜明伦理秩序 D.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21.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留下《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表明,他们都( )
A.注重总结前代经验 B.医疗技术水平高超
C.建立独特理论体系 D.强调医德的重要性
22.据《盛京时报》报道,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 )
A.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B.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
C.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 D.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摘编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之《大医精诚》
(1)根据材料,归纳“大医精诚”思想的具体内通。
(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材料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各种传染疾病肆虐,卫生防疫条件落后。面对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经济形势,1949年,中央宣布成立卫生部;次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会上专门论述了“团结和改造中西医”的问题,一直以来轻视排斥中医的现象仍未得到解决。1954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卫生部设立中医司。随后,各省(自治区)地(市)级卫生部门先后设立了中医处、中医科,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中西医结合诊疗等职责;到1958年,中央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1960年间,中医医院数量增加到330所,中医学徒达8万多人;中央在各地组织大批中医工作者整理、总结、研究古典医籍和老中医的经验;并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中药材。
——摘编自中央文献编辑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事业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1月,美军为了挽救战场上的失败命运,竟然不顾国际公约发动了细菌战。更令人发指的是,除了前线,美军随后又在我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青岛等地,撒布了大量带有细菌的昆虫和毒物。1952年3月14日,政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员会,号召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爱国卫生运动在1952年的高潮后并没有结束。当时有一个口号,叫“打死一只苍蝇,就是消灭一个美国鬼子”。各地涌现的灭鼠、捕雀能手,是当时新闻报道和人们学习的对象。当年12月8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开幕,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一项。
——摘编自杨丽娟《久久为功——造就新中国卫生奇迹的爱国卫生运动》
注:图一1957年,北京西单南长街居民周永泉向街道干部们介绍用脸盆捕鼠的经验。
图二1958年,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清棠大夫用显微镜给居民们看放大一千倍的痢疾细菌。
结合材料,围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D
7.C
8.C
9.D
10.D
11.D
12.D
13.A
14.D
15.D
16.B
17.D
18.D
19.D
20.B
21.D
22.B
23.(1)内涵:医术“精”,要博学精勤,不断追求医术精湛;医心“仁”,要做到仁慈恻隐,偏重于内在的信仰及精神追求;医德“诚”,立誓诚心济事,对事笃诚敬业,对人真诚恳切;偏重于外在的真诚救人的行为规范。医济“慎”,医者要克已慎独、慎言慎行,偏重于对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任答3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2)史料价值:《备急千金要方》之《大医精诚》,不仅是我们是研究的“药王”孙思邈个人思想历史的一手史料;也是研究唐朝及其之前我国医学人文思想发展演变的重要文献史料,具有极高史学价值。(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24.(1)特点:起点差,发展环境艰难;政府主导,设立机构,颁布法令;初期发展受到一些排斥;重视人民健康;制定正确的中医药发展政策;打破界限,中西医结合;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增强中医药科研力量;统筹中药经营;注重培养中医药人才;重视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总结,规模不断扩大。(任答3点即可)
(2)意义:有利于防治传染病,促进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和法律保障;有利于医疗的规范;有利于带动中医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医药人才;有利于中西医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中医学的科学化、现代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世界医疗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高卫生医疗水平等。(答出2点)
25.群众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严重违反国际公约和人类公理,悍然发动了细菌战,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保障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及支持抗美援朝运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坚持人民的生命至上的原则,发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坚持群众路线,从个人的生产生活的细节处入手,通过灭苍蝇等“小事”,净化了人民群众的身边环境。结合当时民众的卫生意识存在不足等问题,党中央还注重搞好宣讲工作,而人民群众也自觉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保家卫国、国家建设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党和国家还通过塑造典型示范,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激励、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爱国卫生运动粉碎了美国“细菌战”阴谋;提高了人民身体素质与卫生意识;增强了群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增强了社会主义建设力量;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和政府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积极开展防疫卫生运动,体现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和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答案)--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