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完善 D.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2.如表所示为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该时期英国( )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5
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3.9% 4.5% 5.6% 5.8% 6.0% 6.9% 6.8% 7.7% 8.3%
公共医疗支出占比 85.2% 87.0% 89.4% 87.6% 84.3% 84.6% 80.4% 83.4% 87.1%
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 B.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 D.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
3.《刘消子鬼遗方》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医学专著,书中详细记载外伤、痈疽(毒疮)湿疹、疥廨的治疗技术,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的较高水平。这反映了该时期( )
A.传染病防治取得突出成效 B.儒学的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C.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 D.中医辨证施治实践的创新
4.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皇帝内经》
D.《本草纲目》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的壮丽史诗,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了公费医疗系统
B.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中国城镇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近1/5的比例
D.中国通过曲折探索,奠定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6.清代医学家唐容川(1846-1897)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在内科治疗方面,中医的优越性确为西医所不能及,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并试图用西医解剖、生理等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唐容川的主张( )
A.使传统医学转向了近代医学 B.体现了重义轻利的儒家伦理
C.有利于保护和推动中医发展 D.使中医理论体系更规范严谨
7.疫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古人在疫病的防治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
A.春秋时期扁鹊已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
B.《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C.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D.针灸学建立于经络学说基础之上效果显著简便经济
8.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疫病大范围流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委员会采取了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动员群众开展卫生清扫运动、实行防疫注射与隔离治疗相结合等措施。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
①推动了解放区基层组织建设 ②为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
③有利于群众建立科学卫生观 ④以支援前线作战为主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建立一所眼科医院,为患者免费治疗,第一年就诊治病人达2000多人次,使大量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截至1905年,中国已有教会医院166所,遍及20多个省区。教会医院的建立( )
A.使国人完全接受了西医 B.表明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
C.不断冲击中国传统医学 D.促进了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
10.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二战期间设立的临时战争地区疟疾控制办公室。“9·11”事件后,美国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生化恐怖袭击,卫生部、联邦应急应。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美国疫情防控机制主要服务战争需要 B.生化恐怖袭击持续威胁美国
C.疫病挑战推动美国疫情防控机制完善 D.美国疫情防控制度领先世界
11.如表可用于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7 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A.加快了卫生领域立法 B.规范中医的传承发展
C.鼓励中医药走向市场 D.开始重视西医的弊端
12.《汉书五行志》载:“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黔”。《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上述材料体现了
A.古代统治者推崇“外儒内法”使得刑法严苛 B.严刑峻法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C.古代统治者重视以法律手段防范疫病流行 D.法律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13.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清政府任用伍连德运用近代公共卫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防治,清朝各级政府设立了疗病院、防疫院及隔离所等救治染疫者,仅用四个月就扑灭百年不遇的大瘟疫。这反映了
A.当时已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B.防治疫病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普及
C.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重视防疫工作
D.政府治理能力影响疫病的防治效果
14.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1929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些医学成就( )
A.体现了人类对疫病防治的经验积累 B.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传播
C.推动了西方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奠定了实验药理学的基础
15.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辉煌,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医学著作,成书于明朝的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6.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杭州市肆名家,有名者如……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坊和济惠民药局,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该记载反映宋代
A.儒学推动医药行业发展 B.广告效益得到民众认可
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解除 D.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17.如表是1950-1953年部分省区天花发病人数统计。(单位:人)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种痘运动
年份 黑龙江 吉林 安徽 福建 山东 广东 湖南 内蒙古
1950 1043 650 11620 2292 8463 1395 2848 1103
1951 75 186 5407 455 923 8066 3155 340
1952 115 18 91 22 454 1045 110 151
1953 8 14 24 1 67 16 3 19
A.使民众形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 B.提高了民众对新政府的政治认同
C.极大地推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 D.表明卫生防疫体系已在中国建立
18.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有不同的历史记述。《韩非子 喻老》: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曾对齐桓侯望诊;《史记 扁鹊传》: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战国策 秦策》: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治疗秦武公脸部的疾病。据此推断( )
A.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扁鹊其人 B.历史叙述往往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
C.扁鹊有可能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 D.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19.《汉书·平帝纪》上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表明西汉时期( )
A.疫病防治手段多样 B.建立最早的防疫机构
C.灾荒发生次数频繁 D.对疫病患者隔离治疗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用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这一规定( )
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 B.表明临时中央政府关注民生
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21.1991年,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规定:“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反映了英国
A.市场机制极大提高了基层管理效率
B.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出现了极大弊端
C.地方政府对基层管理起到导向作用
D.政府对地方基层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
22.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 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
C.传承发展前代药学 D.独步世界医学之林
23.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使本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赞誉,而且是中国科学界对人类健康福祉的贡献。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结合所学,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角度,简析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历史启示。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钱财)赈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代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
三、论述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卫生防疫政策变迁过程
阶段 代表性政策 政策背景 政策场所 政策目标
第一阶段1955—1977年 《传染病管理办法》(1955) 政治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 传统病常规防治为主
第二阶段1978—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78) 市场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财政部 传统病常规防治为主
第三阶段2003—2015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公益服务 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卫健委)财政部、民政部、社会组织、媒体、企业、专家、公众等 新型突发病应急防治为主
第四阶段2016年至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 健康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卫健委、政协、财政部、民政部、外交部、社会组织、媒体、企业、专家、公众等 新型突发病应急防治和传统病常规防治并重
——据武永超《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防疫政策变迁审视》
提取材料中有关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变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C
7.A
8.B
9.D
10.C
11.B
12.C
13.D
14.B
15.D
16.A
17.B
18.C
19.D
20.B
21.D
22.C
23.C
24.(1)原因:①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②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西学东渐,有识之士通过报刊、杂志进行推广。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②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移风易俗(“思想解放”或“移风易俗”均可)③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⑤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地位。
(2)举措: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②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和中医院校;③中医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医药制剂。
启示: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5.(1)措施: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灾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作用: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减少受灾人数,缓和社会矛盾。
(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加强。
26.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和民众参与防疫的意识不断提升。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深化,国力增强;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国家治理能力日益提高,对居民健康服务的重视以及资金投入日益增多;在实践中,受非典、新冠等重大疫情的影响,人民对健康安全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综上,我国社会和民众在防疫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答案)2024-2025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