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二)
八年级历史(青海专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A.青年节 B.建军节 C.建党节 D.国庆节
2.某同学将通过《共同纲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参考材料。该同学的研究主题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C.开国大典的举行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哟……”。藏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爱国运动,我国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各条战线都兴起了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由此可知,抗美援朝(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5.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是( )
A.黄继光 B.雷锋 C.周恩来 D.朱德
6.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所有制是( )
A.公有制 B.私有制 C.公私合营 D.股份制
7.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想要更好地了解土地改革,下列途径中最可信的是( )
A.查阅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档案 B.研究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阅读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D.从互联网检索获取有关土地改革的资料
8.“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9.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领域的成就。其主要反映了“一五计划”的开展( )
领域 事件
政治 新中国成立,大陆地区得到全面解放
经济 土地改革完成
军事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外交 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缺乏稳定的外部环境 B.缺少良好的工业基础
C.拥有良好的实施环境 D.得到苏联等国的支持
10.下面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11.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的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12.某次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这在客观上说明了(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存在问题
13.把每一阶段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都放到时代特征下来理解,有助于正确理解历史。中国在1956-1978年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C.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标志着( )
A.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D.国内主要矛盾得到解决
17.20世纪80年代,《Follow me》《星期日英语》《疯狂英语》风靡全国各大城市,学外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时髦。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国人素质提高 B.中英建交 C.信息技术发展 D.改革开放
18.“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的主旋律。”材料中的“松绑”是指( )
A.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分田包干到户
19.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被“逼向”市场。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C.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 D.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
20.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上,有座城市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上海 C.南京 D.厦门
2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材料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推行拨乱反正 D.加入世贸组织
2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3.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社会和谐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 )
A.坚持中国道路 B.全面依法治国 C.弘扬中国精神 D.凝聚中国力量
25.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从他们所创立的革命和建设成果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A.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决策 B.巩固新中国政权
C.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D.追求民族独立和富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三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画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这次会议通过的文献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中的条款出自哪一部文献?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大革命”出现的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场“大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书信说历史】
材料一 年代初某月某日,青海一位兄长给弟弟寄了一封信,信文如下:
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队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争中又分了几次果实,现在生活得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见于你(原文如此)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
【图片说历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信中提到了哪两件当时的大事?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2)请简要介绍材料二中两个模范人物的事迹。他们用行动锻造了哪些时代精神?(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新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2分)
三、综合问答题(26分)
28.(14分)自成立之日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奠基】
材料一 央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在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以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胜利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客观上促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摘编自陈胜才《“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目标和特点。(6分)
【开放促兴】
材料二 沿海经济特区,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以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边界口岸。
——摘编自章百家《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理论引领】
材料三
(3)请将材料三中思维导图的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4分)
29.(12分)阅读以下大事记(部分),完成任务。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经济特区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
2012年 中共十八大召开
从上面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二)
八年级历史(青海专版)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 B B C A 6—10 B A D C B
11—15 B D C A B 16—20 C D B A B
21—25 D B A D C
二、(24分)
26、(12分)
(1)说明: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意近即可,2分)作用: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
(2)文献: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分)。
(3)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2分)启示: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民主法制建设要不断完善等。(任答合理的一点得2分)
27、(12分)
(1)事件: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分)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政权。(意近即可,2分)
(2)事迹:左图为焦裕禄,他是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为了改变兰考县因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严重自然灾害使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的状况,他克服癌症带来的痛苦,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右图是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率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4分)
时代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等精神。(任答合理的两点得2分)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杰出的历史人物;行之有效的政策等。(任答合理的两点得2分)
三、(26分)
28、(14分)
(1)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分)特点:借鉴苏联;与国情相结合;以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导。(任答合理的两点得4分)
(2)意义: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意近即可,2分)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3)①中共十五大;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处2分,共4分)
29、示例1:
事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城市改革全面展开(2分)
观点: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2分)
论述:1958年,党中央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5分)
结论:综上所述,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推广,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3分)
示例2:
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十四大召开;中共十八大召开(2分)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2分)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5分)
结论: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十大,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3分)(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