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南充市二O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 修建秦始皇陵 C.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 创立科举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该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因此材料中的“印记”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秦始皇陵也是秦朝统治时期的史实,但不是给“中国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排除B项;秦朝时期没有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C项;创立科举制是在隋朝,排除D项。故选A项。
2. 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这是为了纪念(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黄花岗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中,同材料“金田起义”不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从山东兴起,同材料“金田起义”不符,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同材料“金田起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 1895年,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与之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5年”“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可知,“倭”指日本,题干材料的大意是日本不只是要割地占中国领土,实际是要吞并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与英国签订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天津条约》与日本无关,主要是英法等国的侵略,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4.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这里的“革命”指(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后民国政府还规定取消“大人”“老爷”等称呼,改称为“先生”“同志”等,在社会上还起到了移风易俗的进步作用,B正确;戊戌变法兴起于1898年,主张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但是变法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儒家思想代表的封建道德礼教,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B.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D.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体现是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对封建主义,所以五四运动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发生在政治领域出现的运动,而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不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没有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6. 阆中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有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下列事件与红四方面军直接相关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会宁会师 C. 西安事变 D. 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有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会师,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B项正确;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该起义结果诞生了人民军队,发生在材料所述长征前,排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促进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题干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秋,而题干所述为长征,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中共七大上,而不是八七会议,该会议召开于1927年,排除A项;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可用于研究( )
A. 百团大战的经过 B. 重庆谈判的意义 C. 渡江战役的原因 D. 抗美援朝的目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歌曲反映的史实是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而题干所述为抗美援朝,排除B项;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了南京,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土地改革 D. “八字方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1953年—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的计划,不是农业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八字方针”是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的方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主要是( )
A. 团结合作 B. 艰苦奋斗 C. 实事求是 D. 助人为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主要是艰苦奋斗,B项正确;团结合作是指团队里面通过共同的合作完成某项事情,不是这时期体现的主要时代精神,排除A项;实事求是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强调从实际出发,不是材料所述人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排除C项;助人为乐只符合材料中雷锋的精神,而这时期主要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下列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B. 某同学整理的相关学习笔记
C. 小说《春之声》中相关描述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信度最高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即记录历史事实的原始文献史料,如日记、信件、图片、文物、现场照片等,因此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D项正确;电视剧属于艺术创作,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项;相关学习笔记易带有个人观点、立场等影响,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B项;小说属于艺术创作,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中世纪西欧受基督教的影响,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欧( )
A.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B.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礼仪和教育的规范 D. 重现了贵族的奢华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受基督教的影响,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意大利进行文艺复兴时,重视人的价值,“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的教育目标体现了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视,崇尚了人性,发挥了人的创造力,凸显了人文主义价值理念, 反映了西欧人文主义思潮流行,A项正确;“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与题干材料“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欧人文主义思潮流行,没有体现礼仪和教育的规范的情况,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欧人文主义思潮流行,没有涉及贵族的奢华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
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 君主制度废除 B. 王权受到限制 C. 推行民主共和制 D. 实行三权分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开始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因此材料所述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体现了这时期王权受到限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推翻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没有废除君主制度,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与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 彼得一世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C. 林肯在内战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与评判,选项中“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北美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彼得一世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的表述体现了彼得一世的主张,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林肯在内战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表述体现了美国内战的客观史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表述体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客观史实,属于历史史实,而不是历史解释,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纲领,它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体制的“出生证书”。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 成为欧洲其他国家民法典蓝本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 确立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 D. 保证了法国政局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体制的‘出生证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特权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基本原则,C项正确;《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改革的成果,统一和完善了欧洲法律特别是民法典,成为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法典的蓝本,排除A项;法国通过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排除B项;法国通过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但无法保证其政局稳定,并且该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剑桥日本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采用太阳立法、星期天休假日,并规定双排扣长礼服的西方服饰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这表明,明治维新( )
A. 发展近代教育 B. 提倡“文明开化” C. 建立新式军队 D. 推行地税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采用太阳立法、星期天休假日,并规定双排扣长礼服的西方服饰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穿着西方服饰,恰恰反映了这一点,B项正确;发展近代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建立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推行地税改革,属于经济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 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 扩大了蒸汽动力的使用范围
C. 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D. 密切了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材料所述时间内还未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而不是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密切,排除D项。故选A项。
18. 如图是德国1871-191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 贫富分化加剧 B. 人口增长迅速 C. 大众教育的普及 D. 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数据可知,1871-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说明这时期德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贫富分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德国1871-191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而不是总人口增长情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德国农村人口比重的下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德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能体现教育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9. 恩格斯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 )
A. 巴尔扎克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达尔文 D. 伏尔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A项正确;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排除B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排除C项;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0. 有学者认为《凡尔赛条约》只是战胜国之间达成的一系列妥协,签订和约后的20年仅仅成为20年休战期,并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德国突袭波兰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十月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条约》只是维持了暂时的和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所以说“签订和约后的20年仅仅成为20年休战期,并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B项正确;《凡尔赛条约》是一战后签订的,而凡尔登战役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A项;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不是发生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而《凡尔赛条约》签订于191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 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被迫卷入西方现代化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领世界现代化新潮流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力图通过学习和仿效西方,开展了一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洋务派进行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第一阶段: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阶段:1949-1978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阶段:1978-201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的大胆探索,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材料三 到2020年底,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答案】(1)尝试: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陆军;筹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校;外派留学生等。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2)探索: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3)意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任答三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尝试:根据材料一“他们力图通过学习和仿效西方,开展了一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工业、企业、军队建设、教育等方面的例子即可,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陆军;筹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校;外派留学生等。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小问2详解】
探索:根据材料二“1978-2012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交流等方面分析概括出探索即可,如: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可知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根据材料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可知特点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小问3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三“ 到2020年底,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可知意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材料三“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可知意义是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根据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可知意义是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形式的革新。
材料二 “新政”虽然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但其所期望的并不是经济制度的根本改革。正如罗斯福所言,他是在试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去消灭它,有关金融、工业和农业的法令就是对此的一个无可置疑的证明。
——摘自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说明其局限性。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形式,简析其作用。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掠夺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任答三点)
革新:工厂的出现。 (2)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形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开始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其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政治前提;根据材料“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可得出英国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并且掠夺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可得出这时期英国生产技术得到进步。
革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小问2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新政’虽然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正如罗斯福所言,他是在试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去消灭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背景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这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局限性:根据材料“虽然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但其所期望并不是经济制度的根本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国家干预以摆脱经济危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小问3详解】
具体形式:根据材料“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形式是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根据材料“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可得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探究题(20分)
23. 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商路开辟的朝代和历史人物,列举出中国通过以上商路运往国外的主要商品。
材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下册)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它”的影响。
材料三 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
史实 概况
四大发明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西方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朝代:西汉(或汉朝)。人物:张骞。
商品:丝绸、漆器、瓷器、铁器等。(任答一点)
(2)它;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3)【示例】观点: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论述: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朝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内容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时期。
历史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张骞回国后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因此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张骞。
商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丝绸、漆器、瓷器、铁器等通过该条路传播至国外。
【小问2详解】
内容:根据材料“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原有封闭隔绝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出现,因此材料二中的“它”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
影响:根据材料“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可得出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根据材料“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可得出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根据材料“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可得出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小问3详解】
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情况,如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西方交通工具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一带一路”等,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的角度,结合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示例如下:
观点: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论述: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南充市二O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 修建秦始皇陵 C.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 创立科举制度
2. 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这是为了纪念(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黄花岗起义
3. 1895年,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与之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这里的“革命”指(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5.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革新运动 B.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D.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6. 阆中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有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下列事件与红四方面军直接相关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会宁会师 C. 西安事变 D. 秋收起义
7. 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可用于研究( )
A. 百团大战的经过 B. 重庆谈判的意义 C. 渡江战役的原因 D. 抗美援朝的目的
9. 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土地改革 D. “八字方针”
10.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主要是( )
A. 团结合作 B. 艰苦奋斗 C. 实事求是 D. 助人为乐
11. 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下列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B. 某同学整理的相关学习笔记
C. 小说《春之声》中的相关描述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
12. 中世纪西欧受基督教的影响,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欧( )
A.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B. 摆脱了教会思想束缚
C. 礼仪和教育的规范 D. 重现了贵族的奢华生活
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 君主制度废除 B. 王权受到限制 C. 推行民主共和制 D. 实行三权分立
14.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与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 彼得一世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C. 林肯在内战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5.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纲领,它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体制的“出生证书”。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 成为欧洲其他国家民法典蓝本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 确立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 D. 保证了法国政局稳定
16. 《剑桥日本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采用太阳立法、星期天休假日,并规定双排扣长礼服的西方服饰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这表明,明治维新( )
A. 发展近代教育 B. 提倡“文明开化” C. 建立新式军队 D. 推行地税改革
17. 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 扩大了蒸汽动力使用范围
C. 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D. 密切了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
18. 如图是德国1871-191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 贫富分化加剧 B. 人口增长迅速 C. 大众教育的普及 D. 城市化进程加快
19. 恩格斯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 )
A. 巴尔扎克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达尔文 D. 伏尔泰
20. 有学者认为《凡尔赛条约》只是战胜国之间达成的一系列妥协,签订和约后的20年仅仅成为20年休战期,并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德国突袭波兰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十月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 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被迫卷入西方现代化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领世界现代化新潮流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力图通过学习和仿效西方,开展了一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洋务派进行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第一阶段: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阶段:1949-1978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阶段:1978-201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的大胆探索,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材料三 到2020年底,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2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形式的革新。
材料二 “新政”虽然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但其所期望的并不是经济制度的根本改革。正如罗斯福所言,他是在试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去消灭它,有关金融、工业和农业的法令就是对此的一个无可置疑的证明。
——摘自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说明其局限性。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形式,简析其作用。
三、探究题(20分)
23. 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商路开辟的朝代和历史人物,列举出中国通过以上商路运往国外的主要商品。
材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下册)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它”的影响。
材料三 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
史实 概况
四大发明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西方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