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图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
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
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2.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这些措施(  )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
3.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之乱之后,宪宗命其撰写《平淮西碑》,但不久之后该碑被磨。现存文人笔记中对韩碑被磨有三种说法(见表1)。据此可知(  )
元和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帝怒,命缚来杀之。囚至,曰:“碑中只言裴度功,不述李愬力,微臣是以不平。”命放罪,敕段文昌别撰。 唐:丁用晦《芝田录》
石烈士名孝忠,猛悍多力,尝为李愬前驱。一旦,熟视裴碑,大恚怒,因作力推去其碑。吏执之诣前,孝忠云云,上因得淮西平贼之本末,命段学士更为之。 唐:罗隐《说石烈士》
退之《平淮西碑》多归裴度功,李愬妻唐安公主不平,诉之于帝,谓愈文不实,遂斲其碑,更命段文昌为之。 宋:孔平仲《续世说》等
表1
A.段文昌所撰碑文可信度高于韩碑 B.时人质疑韩碑过度美誉裴度
C.韩碑被弃原因在于宪宗听信谗言 D.文献互证即可还原历史原貌
4.北宋时期,对历代兴亡的考察在数量上有了快速增长,出现了考察“小大之国所以治乱兴衰之迹”的兴亡论专书,还有数量浩繁的专门讨论历代兴亡之事的篇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对五代政权更迭的反思 B.宋代史学的发展
C.读书人参政议政的热情 D.内忧外患的形势
5.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这说明,宁古塔将军的设置(  )
A.防止了沙俄入侵 B.强化了边防力量
C.体现了因俗而治 D.加强了君主专制
6.近代中国某政治家提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为此他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1913—1921年,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表示出超,-表示入超)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8.下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  )
阿仡红军亲又亲,红军阿仡鱼水情。……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仡盼望早回程。——贵州仡佬族民歌 老鹰急急地飞翔,红军队伍……经过我的帐幕,他们亲热地对藏胞说:回来时给你们带来幸福。——四川藏族民歌 天兵飞渡金沙江,纳西穷人见太阳,……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云南纳西族民歌
A.江西苏区军民鱼水深情 B.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
C.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 D.解放大西南的历史时刻
9.图2为漫画家张乐平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该漫画(  )
图2
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 B.反映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 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
10.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材料意在强调(  )
A.社会各界支援抗美援朝 B.正确的领导比装备重要
C.冷战思维威胁国家安全 D.人民群众左右战争走向
11.如图,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
A.天人感应 B.天赋人权 C.君权神授 D.法律至上
12.十四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行政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长老会议,它由八名长官和一名正义旗手组成。长老会议的成员任期为两个月,长官卸任后的三年内不得再担任最高长官,在任期内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质疑。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佛罗伦萨(  )
A.形成了较强大的王权 B.城市的自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D.延续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传统
13.18世纪法国出版的《百科全书》的知识系统里,出现了一些新科学,神学与宗教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生产和研究、技术和科学有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文艺有了独立的活动天地。这(  )
A.缘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C.推动文艺复兴发生转型 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所修建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往带有特殊的用途,如被称为“椰子线”“可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等。据此可知(  )
A.非洲殖民化的程度加深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列强瓜分非洲矛盾加剧 D.非洲的近代化由此开始
1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2倍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16.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为声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埃及和叙利亚,对以美国为首的偏袒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了禁运,使得油价暴涨,引发197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出现了广泛的长期的“滞胀”现象。这说明了(  )
A.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成果的脆弱性
C.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政治已紧密相连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两极对峙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元朝基于“天下一统”理念,在君臣话语体系中自称“中国”,以“中国”正统自居。祭祀历代帝王,认同辽金宋均为正统王朝。在涉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中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更高,词义也更明确,同时期的安南、高丽在与元政府交往过程中称元朝为“中国”。元朝深层次的“中国”认同体现为尊崇儒学、立庙祀孔、传承中国道统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效管理。代元而起的明朝,视元朝为正统王朝。
——摘编自孙红梅《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经济文化长期密切交流、互相影响的结果,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难以分别的局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名称,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展成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呼声,抒发了人们的共同感情。深深扎根于人民脑海中的民族自觉,成为鼓舞无数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形动力。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一扫不少人在长期半殖民地境遇中形成的自卑心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自觉地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中国”认同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的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从不讳疾忌医,勇于刀刃向内,着力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进行深刻改造和自我重塑。
——摘编自金民卿《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
材料二
改革开放至今的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一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标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党全体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举三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的历史意义,并总结这一光辉历程的深刻启示。(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列书目为西方历史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重要的代表作,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热销的历史著作。
书目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8至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选择某一书目或者自拟一个书目,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开始,太平洋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逐渐汇聚成区域性的海上贸易活动,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和以美洲白银为代表的交换货币迅速融入太平洋贸易体系,推动了太平洋地区航路探险、人员交流和农产品交换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太平洋贸易网和印度洋贸易网深度融合,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西向航线”(深入印度洋)和“东向航线”(横跨太平洋)的范围,形成太平洋丝绸之路。在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之后,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受到较大影响,而整体成形较晚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正好续接此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摘编自吴杰伟《太平洋丝绸之路历史价值的新思考》等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中国与拉美主要借助马尼拉帆船贸易,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一度畅通了中国经过菲律宾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是好景不长,这一贸易冲击了宗主国西班牙原先在美洲的贸易,且导致美洲白银流向亚洲国家。因此,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除了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了种种规定之外,还对大帆船贸易进行了限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贸易垄断体制。由于贸易垄断本身的弊病,再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最后导致大帆船贸易的终结。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等
(1)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兴起的背景。(4分)
(2)评析西班牙与中国在太平洋丝绸之路中的角色。(8分)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D B B A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A A C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4分)
(1)秉持“天下一统”观念;在国家政治文书和处理对外关系中,使用“中国”称谓;以“中国”正统自居;尊崇并传承儒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方式。(7分)
(2)日本法西斯势力入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抗战胜利后国际地位提升,民族自信增强。(8分)
18.答案:(14分)
(1)史实说明:①八七会议后,全党认真反思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直面错误,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③遵义会议从政治上、组织上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危机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④延安时期,开展整风运动;⑤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方针,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廉政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每点2分,任意三个史实可得6分。)
(2)历史意义: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4分)
深刻启示:文化建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结合变化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继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升人民文化素养。(4分)
19.答案:(12分)
评分标准:
分值 要求
10—12分 所论述主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围绕主题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史实,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达通顺。
7—9分 所论述主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围绕主题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史实,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逻辑较严谨,表达通顺。
4—6分 所论述主题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围绕主题运用史实;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分 能够围绕主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20.答案:(12分)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经济的发展;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4分,答出2点即可)
(2)中国:角色:商品提供者。
评析:中国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为太平洋丝绸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如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丰富了亚、非、欧、美洲人民的生活;沟通了亚洲、美洲等洲际贸易,推动全球贸易网络拓展;美洲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4分)
西班牙:角色:殖民者(掠夺者)。
评析:西班牙经营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贸易,从美洲掠夺大量白银,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亚洲和美洲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西班牙从太平洋丝绸之路中获得的财富没能转化为资本,大帆船贸易终结,西班牙逐渐衰落。(4分)
(其他角色,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