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24(下)九年级历史
九年级第四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全卷满分70分,时间为7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原
始农耕生活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②骨耜
③铜冰鉴
④司母戊鼎
A.①
B.②
C.③D.④
2.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
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3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
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始通
B.民族交融加强
C.北方经济发达
D.南北政权分立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开通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②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关系
③
鉴真东渡
见证了唐朝的民族交融
④
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灭亡
A.①
B.②
C.③
D.④
5,清朝大臣胡中藻在一诗中写道:“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竟说:“加‘浊'
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最后胡中藻被处死。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焚书坑儒”的暴行B.八股取士的危害C.文字狱的残酷D.科举考试的变化
6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有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
法化”,在1842年强迫清政府:
A.签订《南京条约》B.划定东郊民巷C.镇压农民起义D,签订《北京条约》
23一24(下)九年级历史
7.“一部二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长征),独版在20世纪的中华大地。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的千古绝唱,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战栗。”这部“浩瀚史诗”的终结篇是:
A.四波赤水
B.吴起锁会师
C.并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
8.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
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
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9.《复兴之路》是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电视节目。下列选项是节目里其中四集的名称,
其中“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指导方针”的画
面,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一集中:
A.第一集《千年局变》
B.第二集《峥嵘岁月》
C.第三集《中国新生》
D.第四集《伟大转折》
10.如果为下面这张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作背景说明,应该选择的是: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利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场景。
A.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B.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苏联和美国的大力支持
11.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
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
金字塔象形文字
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
A.交互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
12.九年级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提示词,判断相应的主题。下面的
一组提示词反映的主题是:
日本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阿拉伯帝国
《天方夜谭》
A.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欧文明
D.走向近代
@t2@nM155G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中考四模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