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衡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卷(答案)

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表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规定内容(部分) 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允许开办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 不准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允许驻兵;划定使馆界
表中内容反映近代中国( )
A.外国资本活跃 B.主权丧失加剧
C.内忧外患严重 D.民主革命兴起
2.维新派一直宣传民权、开国会,但“维新”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政”方面的措施,并没有颁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这反映了( )
A.古代选官制度被废除 B.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C.改革派力量不够强大 D.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3.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
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 D.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5.1955年开始,我国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在全国发行粮票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相继取消粮票和油票等,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推动粮食商品化、市场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迅速上升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进入冷战时期
D.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88年英国政变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但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 拉美独立运动 维护国家统一,但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看,未能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废除奴隶制度
C 三角贸易 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罪恶贸易,但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拿破仑对外战争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但不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A.A B.B C.C D.D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B.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9.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十月革命:“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
A.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B.开启了俄国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 D.致使俄国陷入政治经济危机当中
10.(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这一经济理论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采用国家干预弥补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足
C.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D.这一理论的实践促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11.1946年3月,丘吉尔受邀到美国进行演讲,他使用“铁幕”一词,来形容当时的苏联把西方国家与东欧隔绝开来的状况,并把两种意识形态在地域之间的对立归咎于苏联。丘吉尔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共鸣,于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宣告开始。冷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二战后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
B.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
C.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间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要有大视野,有谋略。”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和与中国之变。从领域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总的特点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有什么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20世纪“全球之变”“中国之变”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
13.下面是初三六班历史兴趣小组以“为实现民族复兴,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
【探索之路】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1)完成导图中①②处内容:根据思维导图,指出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原则。……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11月25日)
(2)材料二中“边界的斗争”是指什么 在这场斗争中形成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最终结果如何
【建设之路】
材料三 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 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的,实行了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三中“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
材料四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整理
(4)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14.【工业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经历了一个复杂艰难而曲折缓慢的过程。无论是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背负三座大山的民族工业甚至是国家扶持的垄断资本都难以取得全面发展,并且中国本身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极不充分,造成城市中的近代因素分布并不均衡,也不能及时扩散到农村与内地。
——摘编自左锋《基于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视角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
材料二 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道路。1949—1978年,中国实施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走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里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逐步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朱玉湘《试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艰难曲折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说明工业化建设的意义及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允许开办工厂;增辟通商口岸”“不准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驻兵;划定使馆界”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丧失加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主权丧失加剧,未体现外国资本活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内忧严重,排除C项;民主革命兴起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政’方面的措施,并没有颁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等信息可知,维新派仅限于实行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没有触及制度变革的措施,没有开展行民权、定宪法、开国会等触及社会变革的措施,说明维新派力量不够强大,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无法得出古代选官制度被废除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于辛亥革命,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懂得了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才能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说明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D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中共还没有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可知,邓小平总结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项正确;土地改革和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不是违法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事件,排除BC 项;新中国成立后没有进行闭关自守,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5年开始,我国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在全国发行粮票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相继取消粮票和油票等,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推动粮食商品化、市场化”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不断的进行调整,这主要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与题干时间“1958年”不符,排除A项;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迅速上升不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出发点,排除B项;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不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据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爆发,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但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国王,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而不是拉美独立运动),维护国家统一,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三角贸易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罪恶贸易,但促进了美洲(而不是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枱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分析可知反映了工业革命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故体现了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只体现“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D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只体现“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概括可知,列宁强调了十月革命使俄国走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列,引领了世界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不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性影响,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可知,该学者认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应当保留,但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并不是总有利的,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应国家干预以弥补,说明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弥补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足,B项正确;国家干预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以国家干预来弥补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足,不代表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及其理论和实践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但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国家干预理论对美国工业生产恢复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苏联为了自己利益,采取针对的措施,美苏进入40多年的冷战,C项正确;二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时期,排除A项;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是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不包括苏联的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属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1)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条约形成。(或战胜国主导下形成的)
(2)全球之变:1917年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中国之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3)国家的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外交政策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可知,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条约形成。(或战胜国主导下形成的)
(2)全球之变:结合所学20世纪的世界的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中国之变:结合所学新中国的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3)因素: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一可知,国家的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外交政策等。
13.(1)①变法图强;②三民主义;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2)“边界的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的道路。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①:根据材料“戊戌变法”和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主张时“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②: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思想主张“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特点:根据图示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所学可知,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具有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特点。
(2)“边界的斗争”:根据材料“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革命道路:根据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
结果:根据所学可知,最终结果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伟大决策: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道路: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是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内涵: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如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的道路。
14.(1)特点:起步较晚;伴随列强的侵略而产生;发展缓慢,经历曲折;由政府主导或制约,资产阶级始终未真正掌握工业化领导权;产业与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领域与沿海地区)。
社会根源: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阶段:1949-1978年。
意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阶段:改革开放后。
意义:推动现代工业化体系全面建成;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为其他国家工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启示: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党的领导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复杂艰难而曲折缓慢的过程.....并且中国本身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极不充分,造成城市中的近代因素分布并不均衡,也不能及时扩散到农村与内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是:起步较晚;伴随列强的侵略而产生;发展缓慢,经历曲折;由政府主导或制约,资产阶级始终未真正掌握工业化领导权;产业与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领域与沿海地区)。
社会根源: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经历了一个复杂艰难而曲折缓慢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工业化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阶段: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涉及三个阶段,旧中国、1949-1978年和改革开放以后。
意义:1949-1978年阶段,根据材料“1949—1978年,中国实施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走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里实的工业基础。”可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意义: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逐步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可知,改革开放后, 推动现代工业化体系全面建成;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为其他国家工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启示:根据上述材料可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党的领导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衡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