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
1.(2024七下·南充期中)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2.(2024七下·南充期中)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当时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3.(2024七下·仁寿期中)隋朝为了限制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的势力,逐步形成了新的人才选拔模式,这种模式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2024七下·南充期中)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 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5.(2024七下·南充期中)在其统治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治宏贞观”。这里的“其”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2024七下·南充期中)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  )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7.(2021七下·大同期末)以下为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兴衰示意图,和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B.①光武中兴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C.①开元盛世 ②安史之乱 ③贞观之治
D.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8.(2024七下·南充期中)如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一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的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时期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手工业水平高超 B.唐朝农业的发达
C.开放的社会局面 D.唐朝艺术的繁荣
9.(2024七下·南充期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诗符合“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特点(  )
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10.(2024·益阳模拟)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11.(2024七下·南充期中)贞观初年,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了一本记载很多国家和地区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著作(  )
A.《步辇图》 B.《大唐西域记》
C.《桂苑笔耕》 D.《送子天王图》
12.(2024七下·仁寿期中)学习隋唐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2024七下·南充期中)“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该事件(  )
A.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C.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是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4.(2017七下·市中月考)“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5.(2024七下·南充期中)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藩镇割据
C.唐末黄巢起义 D.宋代重文轻武
16.(2024七下·南充期中)“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宋高祖 D.宋太祖
17.(2024七下·南充期中)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近侍之臣,文士也,文士也;边防大帅(  )
A.外重内轻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休养生息
18.(2024七下·仁寿期中)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法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 B.变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C.变法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 D.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19.(2024七下·南充期中)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吟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但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②契丹族建立的辽
③女真族建立的金
④蒙古族建立的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2024七下·南充期中)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  )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21.(2024七下·仁寿期中)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当时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交流频繁,这说明宋辽议和(  )
A.使得宋朝财产损失巨大 B.使辽与西夏获巨大利益
C.促进了民族间经济交流 D.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
22.(2024七下·南充期中)电影《满江红》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人们纪念岳飞是因为他(  )
A.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
C.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
D.促成“澶渊之盟”,使辽宋保持了和平
23.(2024七下·南充期中)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反映的是10世纪﹣12世纪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4.(2017七下·合浦期中)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开封 B.景德镇 C.广州 D.洛阳
25.(2024七下·南充期中)1200年左右,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南宋则为6000万贯。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C.岳飞抗金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
D.北方地区的经济退步与商业停滞
26.(2024七下·南充期中)下列史实与如图人物相关的是(  )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②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③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④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2024七下·南充期中)“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28.(2024七下·南充期中)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有效管理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其中在台湾设置的机构是(  )
A.驿站 B.宣慰使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安西都护府
29.(2024七下·南充期中)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
A.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历史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作者是司马迁
30.(2024七下·南充期中)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而使钢针磁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工具(  )
A.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B.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C.发展了便捷的陆路交通 D.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题
31.(2024七下·南充期中)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制度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
材料三 宋代……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材料四 这种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请写出开创科举制的朝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武则天为该制度的发展又做出了什么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该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概括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治国理政中值得吸收借鉴的经验。
32.(2024七下·南充期中)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
——整理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1、2所示的灌溉和耕作工具名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了加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归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答出2条即可)
(5)材料五中(宋代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是在哪一地区?
33.(2024七下·南充期中)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宋史 职官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指出宋朝地方上为了牵制知州权力设什么官职?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对西藏设什么机构管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符合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建立的事件及时间.
2.【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选项B正确;
长安、涿郡、余杭都不是大运河的中心,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
B: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项不符合题意;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官看重门第出身,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选官注重学识、才能,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隋末农民起义可知声讨是隋炀帝。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隋炀帝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项正确;
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排除A项;
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的统治,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排除B项;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则天的统治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直接说明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虚心纳谏。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明镜”“自己过错”和“忠臣”等关键词,并大体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7.【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A.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不符合题意;
B. ①光武中兴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不符合题意;
C. ①开元盛世 ②安史之乱 ③贞观之治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唐朝的兴衰变化,唐朝建立后,到了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朝国力上升,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达到了盛世的顶峰,唐玄宗在位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8.【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题目的给出的关于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开放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艺术繁荣,这个精美的唐三彩也能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但无法体现农业的发展,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骆宾王与王勃、杨烔、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排除;
B.杜甫,他被誉为“诗圣”,排除;
C.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排除;
D.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李白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
10.【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书籍、种子、工艺品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苏轼是北宋词人,B项不符合题意;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直到第六次才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准确识记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B项符合题意;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排除A项;
《桂苑笔耕》是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崔致远的代表作,排除C项;
《送子天王图》唐朝画家吴道子的名作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及其影响。
12.【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项不符合题意;
B: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符合题意;
D: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13.【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材料叙述的是安史之乱的部分经过。结合所学知识,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A项正确;
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排除B项;
北宋建立后逐渐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C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中期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这支农民军以“冲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战斗口号,建立了革命政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斗争以重大的影响。唐末农民起义没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与907年被朱温废除。C项平定了安史之乱,D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都和唐末农民起义没有关系。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本题难度一般。
15.【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与唐朝、五代十国无关,故A项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B项正确;
C.唐末黄巢起义是对唐朝末年统治腐朽,藩镇割据局面的反抗,这不是造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历史根源,故C项错误;
D.宋代(960年建立)在五代十国局面基本结束时才出现,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五代十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6.【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由诗歌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结合所学,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可知,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采取“文人治国”的政治策略,目的就是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弊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A:变法是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A项不符合题意;
B: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被废除,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变法中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C项符合题意;
D: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并未实现富国强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熟练记忆王安石变法,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辽朝建立于907年,灭亡于1125年;金朝建立与1115年,灭亡于1234年;北宋建立于960年,灭亡于1127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灭亡于1227年;元朝建立于1271年,灭亡于1368年,辽、西夏、金在北宋政权存在期间,C项正确;
金朝处于北宋朝存在的时间之内,是其并立政权,排除A项;
辽朝处于北宋朝存在的时间之内,因此也是其并立政权,排除B项;
元朝不在北宋王朝存在的时间之内,不是其并立政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
20.【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观察三幅图片可知,前一枚货币是北宋的钱币,沿用秦汉时期的圆形方孔铜钱。后两枚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模仿模仿的是中原钱币的样式,币中文字各异,且非汉字,可见契丹、西夏创制了文字,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体现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可以得出此结论,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宋辽议和使得宋朝财产损失巨大,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宋辽议和使辽与西夏获巨大利益,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当时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交流频繁”可知,宋辽议和促进了民族间经济交流,C项符合题意;
D: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辽和议的相关史实。
22.【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故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A项正确;
戚继光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排除B项;
方腊起义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C项;
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岳飞还没出生,不可能参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23.【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916年阿保机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十国结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5年金灭辽,北宋与西夏、金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西夏、金并立。故D符合题意;
选项ABC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24.【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宋朝制瓷业的知识。
25.【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几乎比金朝多一倍。金朝每年赋税1431.9万贯,南宋则为6000万贯”结合所学可知,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近1倍,南方赋税也远远高于北方,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26.【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人物可知,这是忽必烈。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整顿吏治,注重农桑。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忽必烈的相关史实。
27.【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但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天祥抗元的相关史实。
28.【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排除A项;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B项;
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澎湖巡检司,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29.【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A符合题意;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排除B;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排除C;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
30.【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通过人工传磁,而使钢针磁化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选项B正确;
A.火药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选项错误;
C.指南针应用于海上交通不是陆路交通,选项错误;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指南针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准确理解材料讲的是指南针,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科技成果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31.【答案】(1)朝代:隋朝;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
(2)趋势: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原因: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
(5)经验:要注重改革与创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特点:由题干材料“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特点是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
(2)观察材料二“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可知,从唐太宗到唐宣宗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贡献: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由题干材料“宋代……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由题干材料“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等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注重改革与创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等。
故答案为:
(1)朝代:隋朝;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答出一点即可)
(2)趋势: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原因: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
(5)经验:要注重改革与创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以及特点、宋代该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古代中国治国理政中值得吸收借鉴的经验等知识。
32.【答案】(1)开元盛世。唐玄宗。
(2)筒车、曲辕犁
(3)市舶司。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南方地区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四川地区。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依据材料二可知,图1、2所示的灌溉和耕作工具名称分别是筒车、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加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置了市舶司。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南方地区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唐玄宗。
(2)筒车、曲辕犁。
(3)市舶司。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南方地区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四川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的繁荣、开元盛世、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社会生活等相关史实。
33.【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
(2)官职:通判。官职:转运使
(3)制度:行省制。机构:宣政院。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制度:根据材料“唐朝中央行政机构”及所学知识,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2)官职:根据材料“始置诸州通判”“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得出,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朝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官职:宋代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3)制度:根据材料“中书省、行中书省”及所学知识,元朝创立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故答案为:
(1)制度:三省六部制。
(2)官职:通判。官职:转运使。
(3)制度:行省制。机构:宣政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宋朝、元朝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
1.(2024七下·南充期中)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符合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建立的事件及时间.
2.(2024七下·南充期中)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当时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选项B正确;
长安、涿郡、余杭都不是大运河的中心,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七下·仁寿期中)隋朝为了限制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的势力,逐步形成了新的人才选拔模式,这种模式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
B: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项不符合题意;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官看重门第出身,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选官注重学识、才能,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4.(2024七下·南充期中)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 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隋末农民起义可知声讨是隋炀帝。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隋炀帝的相关史实。
5.(2024七下·南充期中)在其统治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治宏贞观”。这里的“其”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项正确;
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排除A项;
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的统治,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排除B项;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则天的统治的相关史实
6.(2024七下·南充期中)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  )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直接说明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虚心纳谏。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明镜”“自己过错”和“忠臣”等关键词,并大体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7.(2021七下·大同期末)以下为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兴衰示意图,和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B.①光武中兴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C.①开元盛世 ②安史之乱 ③贞观之治
D.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A.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不符合题意;
B. ①光武中兴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不符合题意;
C. ①开元盛世 ②安史之乱 ③贞观之治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唐朝的兴衰变化,唐朝建立后,到了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朝国力上升,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达到了盛世的顶峰,唐玄宗在位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8.(2024七下·南充期中)如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一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的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时期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手工业水平高超 B.唐朝农业的发达
C.开放的社会局面 D.唐朝艺术的繁荣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题目的给出的关于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开放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艺术繁荣,这个精美的唐三彩也能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但无法体现农业的发展,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2024七下·南充期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诗符合“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特点(  )
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骆宾王与王勃、杨烔、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排除;
B.杜甫,他被誉为“诗圣”,排除;
C.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排除;
D.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李白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
10.(2024·益阳模拟)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书籍、种子、工艺品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苏轼是北宋词人,B项不符合题意;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直到第六次才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准确识记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
11.(2024七下·南充期中)贞观初年,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了一本记载很多国家和地区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著作(  )
A.《步辇图》 B.《大唐西域记》
C.《桂苑笔耕》 D.《送子天王图》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B项符合题意;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排除A项;
《桂苑笔耕》是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崔致远的代表作,排除C项;
《送子天王图》唐朝画家吴道子的名作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及其影响。
12.(2024七下·仁寿期中)学习隋唐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项不符合题意;
B: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符合题意;
D: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13.(2024七下·南充期中)“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该事件(  )
A.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C.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是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材料叙述的是安史之乱的部分经过。结合所学知识,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A项正确;
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排除B项;
北宋建立后逐渐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C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中期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17七下·市中月考)“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这支农民军以“冲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战斗口号,建立了革命政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斗争以重大的影响。唐末农民起义没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与907年被朱温废除。C项平定了安史之乱,D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都和唐末农民起义没有关系。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本题难度一般。
15.(2024七下·南充期中)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藩镇割据
C.唐末黄巢起义 D.宋代重文轻武
【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与唐朝、五代十国无关,故A项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B项正确;
C.唐末黄巢起义是对唐朝末年统治腐朽,藩镇割据局面的反抗,这不是造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历史根源,故C项错误;
D.宋代(960年建立)在五代十国局面基本结束时才出现,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五代十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6.(2024七下·南充期中)“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宋高祖 D.宋太祖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由诗歌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结合所学,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可知,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2024七下·南充期中)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近侍之臣,文士也,文士也;边防大帅(  )
A.外重内轻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休养生息
【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采取“文人治国”的政治策略,目的就是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弊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18.(2024七下·仁寿期中)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法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 B.变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C.变法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 D.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A:变法是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A项不符合题意;
B: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被废除,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变法中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C项符合题意;
D: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并未实现富国强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熟练记忆王安石变法,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2024七下·南充期中)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吟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但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②契丹族建立的辽
③女真族建立的金
④蒙古族建立的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辽朝建立于907年,灭亡于1125年;金朝建立与1115年,灭亡于1234年;北宋建立于960年,灭亡于1127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灭亡于1227年;元朝建立于1271年,灭亡于1368年,辽、西夏、金在北宋政权存在期间,C项正确;
金朝处于北宋朝存在的时间之内,是其并立政权,排除A项;
辽朝处于北宋朝存在的时间之内,因此也是其并立政权,排除B项;
元朝不在北宋王朝存在的时间之内,不是其并立政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
20.(2024七下·南充期中)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  )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观察三幅图片可知,前一枚货币是北宋的钱币,沿用秦汉时期的圆形方孔铜钱。后两枚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模仿模仿的是中原钱币的样式,币中文字各异,且非汉字,可见契丹、西夏创制了文字,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体现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可以得出此结论,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21.(2024七下·仁寿期中)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当时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交流频繁,这说明宋辽议和(  )
A.使得宋朝财产损失巨大 B.使辽与西夏获巨大利益
C.促进了民族间经济交流 D.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宋辽议和使得宋朝财产损失巨大,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宋辽议和使辽与西夏获巨大利益,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当时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交流频繁”可知,宋辽议和促进了民族间经济交流,C项符合题意;
D: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辽和议的相关史实。
22.(2024七下·南充期中)电影《满江红》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人们纪念岳飞是因为他(  )
A.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
C.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
D.促成“澶渊之盟”,使辽宋保持了和平
【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故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A项正确;
戚继光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排除B项;
方腊起义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C项;
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岳飞还没出生,不可能参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23.(2024七下·南充期中)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反映的是10世纪﹣12世纪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916年阿保机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十国结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5年金灭辽,北宋与西夏、金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西夏、金并立。故D符合题意;
选项ABC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24.(2017七下·合浦期中)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开封 B.景德镇 C.广州 D.洛阳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宋朝制瓷业的知识。
25.(2024七下·南充期中)1200年左右,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南宋则为6000万贯。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C.岳飞抗金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
D.北方地区的经济退步与商业停滞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几乎比金朝多一倍。金朝每年赋税1431.9万贯,南宋则为6000万贯”结合所学可知,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近1倍,南方赋税也远远高于北方,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26.(2024七下·南充期中)下列史实与如图人物相关的是(  )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②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③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④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人物可知,这是忽必烈。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整顿吏治,注重农桑。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忽必烈的相关史实。
27.(2024七下·南充期中)“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但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天祥抗元的相关史实。
28.(2024七下·南充期中)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有效管理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其中在台湾设置的机构是(  )
A.驿站 B.宣慰使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安西都护府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排除A项;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B项;
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澎湖巡检司,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29.(2024七下·南充期中)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
A.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历史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作者是司马迁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A符合题意;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排除B;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排除C;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
30.(2024七下·南充期中)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而使钢针磁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工具(  )
A.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B.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C.发展了便捷的陆路交通 D.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通过人工传磁,而使钢针磁化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选项B正确;
A.火药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选项错误;
C.指南针应用于海上交通不是陆路交通,选项错误;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指南针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准确理解材料讲的是指南针,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科技成果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二、材料阅读题
31.(2024七下·南充期中)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制度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
材料三 宋代……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材料四 这种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请写出开创科举制的朝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武则天为该制度的发展又做出了什么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该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概括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治国理政中值得吸收借鉴的经验。
【答案】(1)朝代:隋朝;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
(2)趋势: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原因: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
(5)经验:要注重改革与创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特点:由题干材料“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特点是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
(2)观察材料二“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可知,从唐太宗到唐宣宗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贡献: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由题干材料“宋代……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由题干材料“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等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注重改革与创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等。
故答案为:
(1)朝代:隋朝;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答出一点即可)
(2)趋势: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原因: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
(5)经验:要注重改革与创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以及特点、宋代该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古代中国治国理政中值得吸收借鉴的经验等知识。
32.(2024七下·南充期中)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
——整理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1、2所示的灌溉和耕作工具名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了加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归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答出2条即可)
(5)材料五中(宋代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是在哪一地区?
【答案】(1)开元盛世。唐玄宗。
(2)筒车、曲辕犁
(3)市舶司。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南方地区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四川地区。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依据材料二可知,图1、2所示的灌溉和耕作工具名称分别是筒车、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加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置了市舶司。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南方地区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唐玄宗。
(2)筒车、曲辕犁。
(3)市舶司。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南方地区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四川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的繁荣、开元盛世、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社会生活等相关史实。
33.(2024七下·南充期中)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宋史 职官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指出宋朝地方上为了牵制知州权力设什么官职?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对西藏设什么机构管理。
【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
(2)官职:通判。官职:转运使
(3)制度:行省制。机构:宣政院。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制度:根据材料“唐朝中央行政机构”及所学知识,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2)官职:根据材料“始置诸州通判”“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得出,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朝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官职:宋代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3)制度:根据材料“中书省、行中书省”及所学知识,元朝创立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故答案为:
(1)制度:三省六部制。
(2)官职:通判。官职:转运使。
(3)制度:行省制。机构:宣政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宋朝、元朝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