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每小题2分)
1.历史学家金冲及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在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同时,我国的工人、农民响应号召,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的口号。广大青年也积极报名参军赴朝参战。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
B.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支持
3.土地改革时,许多地方拔除了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有的农民还分到了耕牛、农具和房屋等。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影响
4.某班同学搜集了一组图片,该组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人民公社化
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一时变成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材料表明,第一部宪法( )
A.体现了政权基础是工农联盟
B.践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C.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D.确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经济形态 年份
1952 1956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土地所有制建立
B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实现了手工业的现代化
C 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一五计划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会议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 )
A.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使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D.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9.《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10.他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楷模,也是全党的楷模。他以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以上材料评价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11.“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开启这个“光辉起点”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12.从1982年到1984年,党中央连续3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最终形成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C.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
13.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上述事件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农村改革的进行
C.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D.城市改革的开展
14.“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计划经济模式出现了统得过多,忽视市场作用,严重挫伤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等弊端。”为此,1992年我国(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1992年,国务院批准郑州为内陆开放城市;2013年7月,首趟郑欧国际铁路班列运行,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2024年,围绕中欧班列(郑州)已拓展形成9个出入境口岸,23个站点直达的国际货运班列体系,“国际郑”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郑州的发展过程见证了我国对外开放的( )
A.全面性 B.渐进性 C.平等性 D.互利性
16.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为适应新形势,我国修改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这表明( )
A.对外开放推动法制建设
B.农村改革推动体制创新
C.城市改革推动法制建设
D.经济特区推动体制创新
17.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加速变革,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上述材料最能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绿色 C.协调 D.共享
18.1949年《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国( )
A.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B.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强
C.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D.边疆地区与内地联系加强
19.澳门回归祖国25年以来,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实现跨越发展,GDP增长10倍以上,居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主要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香港回归祖国的影响
D.“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
20.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海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新时代的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这反映了我国( )
A.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重视提升国际地位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21.2024年4月9日,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 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据统计,中国已经累计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这说明中国(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由正圆形、写意的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网络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等要素组成。其中,圆形构型象征“圆满”,太极阴阳鱼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该标志的设计( )
A.维护了世界和平 B.体现了文化自信
C.提高了国威军威 D.提升了科技实力
23.改革开放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出色的文学作品,如《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等,它们侧重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学作品则多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材料主要表明( )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C.“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文化繁荣
D.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
24.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经济的发展 B.生活理念的转变
C.休闲时间的增多 D.交通设施的改善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七大方面,无不取得显著成效。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题,50分)
26.(12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报纸了解中国现代史:《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标题
时间 标题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支援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9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6月29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题:(人民日报) 社论(1949﹣2008)》
材料二 从统计图了解中国现代史:1960﹣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
(1)任选材料一中的两个社论标题,分别指出社论标题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内在联系。(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60﹣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4分)
(3)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还有哪些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途径?(4分)
27.(12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中国取得的部分成就:
时间 成就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
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二《邓小平文选》中的内容节选: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84年中国取得了哪些领域的成就?(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4分)
(3)请举出一例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4分)
28.(14分)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1964年1月8日,中法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
材料二
材料三 2024年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5月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关系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中法关系的因素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巩固和发展中法关系。(4分)
29.(12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80年代,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王国”。近年来,曾经陪伴了几代国人一路走来的自行车,又以共享模式重返城市的各个街道,中国又被称为“共享单车王国”。
材料三 当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和运营新模式激情碰撞,“扫一扫”的语义被拓宽,新业态、新企业不断涌现。2014年以来,共享单车迅速崛起,“扫码”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契合了“绿色出行”“健康中国”等发展理念,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直接带动就业岗位4万多个,为共享经济点燃了新“火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行车的使用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行车的使用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
(3)现代科技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再举一例并说明这一观点。(4分)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A.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
B.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B项;
C.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
D.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识记抗美援朝相关知识。
【解答】A.材料没有涉及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排除A。
B.国民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B项。
C.根据材料中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全国人民的支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的作用巨大,C项正确。
D.材料体现不出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支持,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抗美援朝相关知识。
3.【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识记一五计划相关知识。
【解答】A.土地改革背景是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无地或少地,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排除A。
B,1950年,党和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在土改中除了获得土地,还获得耕牛、农具和房屋等,B符合题意。
C.土地改革作用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积极性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排除C。
D.土地改革影响为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状况,熟记一五计划相关知识。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知识。
【解答】A.材料中的成就属于工业,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A。
B.1953——1956年三大改造是吧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排除B。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一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这些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故C项正确。
D.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工业成就有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及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建成等,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识记1954年宪法相关知识。
【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工农联盟,故A项错误。
B.材料中“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体现了人民参与宪法的制定,践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B项正确。
C.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
D.材料没有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1954年宪法相关知识。
6.【答案】B
【分析】本试题考查三大改造,结合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回答。
【解答】结合表格内容可知,1956年,私营资本主义消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大幅增加,可知是三大改造的结果,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B正确。
土地改革是1950年到1952年,A排除。
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C排除。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试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
7.【答案】C
【分析】本试题考查三大改造,结合三大改造的影响回答。
【解答】农业合作化,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A排除。
手工业合作化,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推动了手工业发展,但没有实现现代化,B排除。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正确。
改革开放标志着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试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三大改造的影响。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识记中共八大相关知识。
【解答】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B.第一届全国人民带大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C.根据“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C项正确。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中共八大相关知识。
9.【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成就。重点掌握改革开放(1978年底)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解答】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1970年,在改革开放(1978年底)之前,不符合题意。
B.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在1973年,在改革开放(1978年底)之前,不符合题意。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在改革开放(1978年底)之前,不符合题意。
D.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在2003年,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掌握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等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解答】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坚持工作,人们称颂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B符合题意;王进喜是石油工人,排除A;雷锋是人民好战士,排除C;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启这个“光辉起点”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故A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后,我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故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错误,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但是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意义。
13.【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7月,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国国营商业中率先迈出股份制改革步伐,这反映了城市改革的开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并且1984年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于21世纪初,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计划经济模式出现了统得过多,忽视市场作用,严重挫伤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等弊端”及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内容的南方谈话,解决了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思想束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正确;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15.【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以材料为依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
【解答】据材料“1992年,国务院批准郑州为内陆开放城市;2013年7月,首趟郑欧国际铁路班列运行,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2024年,围绕中欧班列(郑州)已拓展形成9个出入境口岸,23个站点直达的国际货运班列体系,‘国际郑’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可知,郑州的对外开放是逐步深化的,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渐进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的全面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的平等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的互利性,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中国的对外开放等知识。
16.【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WTO的建立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从材料“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为适应新形势,我国修改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程度不断的加深,所以推动了我国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和国际接轨,能够体现出对外开放推动法制建设,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不是城市改革,C排除;信息没有涉及到经济特区,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WTO的建立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发展理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可知,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因此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B项正确;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是指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制度创新,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指的是在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以实现各方面的发展平衡与和谐;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是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确保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发展理念,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解答】根据材料“1949年《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被载入宪法,反映出国家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过程,不能直接反映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加强,排除B;材料未涉及民族文化,排除C;材料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直接说明边疆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加强,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9.【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澳门回归祖国25年以来,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实现跨越发展,GDP增长10倍以上,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门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D正确;“九二共识”是大陆和台湾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澳门没有关系,排除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材料中澳门经济的繁荣没有关系,排除B;香港回归祖国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我国“一国两制”的落实,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海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新时代的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可知,这反映了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不断增强国防力量。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与外交、航天技术无关,排除BD;题干材料反映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不是重视提升国际地位,排除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2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从材料“2024年4月9日,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 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据统计,中国已经累计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C正确;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排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B排除;
材料能够看出中国在国际维和方面发挥的作用,但看不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太极阴阳鱼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图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折射出了文化自信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维护世界和平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提高国威军威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3.【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出色的文学作品,如《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等,它们侧重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学作品则多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可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作品描述的风貌是不一样的,所以,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排除B;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反映不出材料改革开放后的场景,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
24.【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我国旅游业爆火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
25.【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七大方面,无不取得显著成效”可知,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政府关注民主,改善民生。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备,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题,50分)
26.【答案】(1)“万岁,新中国!”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1960、1961、1962这三年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经济形势下滑;1962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逐渐增加,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3)上网查询;到历史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档案和书籍;采访和访谈;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史,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1949年10月1日,万岁,新中国!”可知,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据材料“1950年7月16日,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可知,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1950年10月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根据材料二“1960﹣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概括得出,1960、1961、1962这三年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经济形势下滑;1962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逐渐增加,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3)结合所学知识,查找资料的途径有上网查询;到历史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档案和书籍;采访和访谈;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
故答案为:
(1)“万岁,新中国!”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1960、1961、1962这三年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经济形势下滑;1962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逐渐增加,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3)上网查询;到历史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档案和书籍;采访和访谈;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史,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关系发展、体育、祖国统一大业领域的成就。
(2)因果关系。
(3)水利建设成就斐然: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开展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河南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原因、了解区域性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答】(1)据材料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可知,是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是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的成就。“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是在体育领域的成就。“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就。
(2)据材料二“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改革开放;立足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因,中国才能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关系发展、体育、祖国统一大业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是因果关系。
(3)据所学可知,水利建设成就斐然: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开展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河南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故答案为: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关系发展、体育、祖国统一大业领域的成就。
(2)因果关系。
(3)水利建设成就斐然: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开展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河南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点评】识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原因、了解区域性知识。
28.【答案】(1)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过程:中法关系从紧张到走向正常化并向前推进。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两国利益的需要。
(3)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弘扬中法建交精神;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法之间的准则;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摒弃冷战思维等。
【分析】本题主要以中法之间的关系为依托,考查中国的外交成就。
【解答】(1)据材料一“1964年1月8日,中法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可知,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据材料二“法国对中国制裁,两国关系一度异常紧张”“中国要求法国政府在一个月内关闭其在广州的领事馆”“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北京参加奥运会,两国关系走向正常轨道并逐步向前推进”可知,中法关系从紧张到走向正常化并向前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中法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两国利益的需要。
(3)据材料三“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中法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弘扬中法建交精神;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法之间的准则;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摒弃冷战思维等。
故答案为:
(1)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过程:中法关系从紧张到走向正常化并向前推进。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两国利益的需要。
(3)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弘扬中法建交精神;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法之间的准则;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摒弃冷战思维等。
【点评】识记中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分析材料的能力。
29.【答案】(1)由人们的代步工具到成为人们的健身工具。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快捷支付的兴起;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的优势。
(3)网上购物、线上学习、空中课堂等。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80年代,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王国’。近年来,曾经陪伴了几代国人一路走来的自行车,又以共享模式重返城市的各个街道,中国又被称为‘共享单车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的使用发生的变化是由人们的代步工具到成为人们的健身工具。
(2)根据材料三“当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和运营新模式激情碰撞,‘扫一扫’的语义被拓宽,新业态、新企业不断涌现。2014年以来,共享单车迅速崛起,‘扫码’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契合了‘绿色出行’‘健康中国’等发展理念,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直接带动就业岗位4万多个,为共享经济点燃了新‘火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的使用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快捷支付的兴起;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的优势。
(3)现代科技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网上购物、线上学习、空中课堂等。
故答案为:
(1)由人们的代步工具到成为人们的健身工具。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快捷支付的兴起;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的优势。
(3)网上购物、线上学习、空中课堂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