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两大题,共28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A.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 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C. 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 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可知,这表明当时的人们过着原始农耕生活,A项正确;题干中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说明有了贫富差距,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说法错误,排除B项;开始使用打制石器说法错误,良渚文化遗存是新石器时期,排除C项;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夏朝,时空观念错误,良渚文化时期不是夏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开始设县,都在边境地区,悬在外边。用本意为悬挂的“县”字作行政设置名,可谓名副其实。战国时期,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的是( )
A. 夏禹 B. 商汤 C. 夫差 D. 商鞅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产生了重大影响,D项正确;夏禹建立了夏朝,排除A项;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B项;夫差是春秋时吴国国君,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第二幅图片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人口大迁移,使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所以其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4.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
A. 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 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 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 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人们反抗军阀割据,渴望建立统一国家,B项正确;西晋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军阀混战,没有体现政权频繁更迭,排除C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5. 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洋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这就是( )
A 赋 B. 诗 C. 词 D. 小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洋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和所学可知,词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C项正确;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时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越来,小说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
A. 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 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 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 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宣政院印’印文,金奔巴瓶”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防止蒙藏责族操纵转世灵量,清廷特别颁发金瓶,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金奔巴瓶中,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因此,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说法错误,是西藏不是新疆,排除A项;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排除B项;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说法错误,题干涉及的地区是西藏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7.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但由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下列哪一条约没有此类条款(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侵华方式主要是直接的领土扩张和贸易利益获取。然而,到了《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列强的侵华方式已经转变为通过金融、政治和文化等手段进行渗透和控制。这种变化反映在条约内容上,就是不再需要直接割让土地和开放商埠,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其利益,D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上海等五口通商,排除A项;《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朝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增开天津为商埠,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排除C项。故选D项。
8.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他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拘一格汇聚人才,开创学术自由之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创造了条件、拓宽了路径,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与题干信息“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没有联系,排除A项;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与题干信息“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没有联系,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至1928年间发生的北伐战争,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与题干信息“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 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减租减息政策 C. 耕者有其田 D. 包产到户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可知,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B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主要是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的措施,排除A项;耕者有其田是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的一种主张,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地主减租减息政策,排除C项;包产到户与题意不符,包产到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 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事态”和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涉及的战役是百团大战,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的影响,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
A. 1924—1927年 B. 1927—1937年 C. 1931—1945年 D. 1945—1949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和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称为人民解放军,所以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1945—1949年,D项正确;1924—1927年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时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称为红军,排除B项;1931—1945年是抗战时期,全面抗战时,中共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排除C项。故选D项。
12. 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
A. 张自忠 B. 左权 C. 黄继光 D. 雷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壮烈牺牲,C项正确;张自忠牺牲于抗日战争中的枣宜会战中,排除A项;左权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发行的粮票与股票,其反映了( )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 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上海粮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和所学知识可知,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物资匮乏,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而右图所示股票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与题干信息不符,图片没有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息,反映 的是经济体制的变化,排除B项;图片材料不涉及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的信息,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排除C项;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经济特区的信息,反映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因此,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中共十九大,D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共七大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英国学者马于 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希腊文明源头的有( )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印度文明 ④伊斯兰文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公元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个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文明成就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所以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伊斯兰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世纪,即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并传播至整个阿拉伯半岛,时间晚于希腊文明,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南亚印度河流域,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16. 拜占庭帝国一位著名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显赫,建立了“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其中“一部法律”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拜占庭帝国一位著名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显赫,建立了‘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为皇帝时期以复兴罗马帝国的名义,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并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拿破仑颁布的法典,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 下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 )
A.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达 伽马到达印度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在全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两国基本上瓜分了拉丁美洲,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拉丁美洲人口锐减,B项正确;迪亚士到达好望角,没有到达美洲,不符题意,排除A项;达 伽马到达印度是向东航行,并未没有到达美洲,不符题意,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向西出发先后到达美洲、亚洲、非洲最后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但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8. 下表为近代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87年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实行联邦制、共和制
1791年 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宪法 基本落实《人权宣言》原则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反抗君主专制统治胜利 D. 国家统一的实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 1787年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实行联邦制、共和制;1791年 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宪法基本落实《人权宣言》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英国、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因此,它们反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A项正确;国王“统而不治”概括片面,只能反映英国的历史,美国、法国的革命不符合,排除B项;反抗君主专制统治的胜利不全面,美国没有封建制度,美国独立战争反抗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C项;国家统一的实现与题意不符,维护国家统一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9.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第一个客户是阿克莱特的纺织厂,用蒸汽机来泵取瀑布的水到浆轮上;第二个客户是威尔金森的钢铁厂,蒸汽机被用来控制风箱以保持熔炉空气的恒定供给。到1815年,英国已拥有几千台新式蒸汽机。由此可见( )
A. 珍妮机开启了工业革命 B. 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
C. 英国普遍建立工厂制度 D. 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个客户是阿克莱特的纺织厂,用蒸汽机来泵取瀑布的水到浆轮上;第二个客户是威尔金森的钢铁厂,蒸汽机被用来控制风箱以保持熔炉空气的恒定供给。到1815年,英国已拥有几千台新式蒸汽机”可知,瓦特制成蒸汽机应用于生产领域后,蒸汽机使用增加,进而适应了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没有涉及珍妮机的有关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了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并没有涉及英国普遍建立工厂制度,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了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虽然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时代,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0. 观察下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
A. ②③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为争夺市场、原料、投资场所而瓜分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酝酿着战争,同盟国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和三国组成,其核心是德国,协约国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其核心是英国,因此组成三国协约的国家分别是图中的①②④,D项正确;③是德国,⑥是是意大利,属于同盟国,排除A项;⑤是奥匈帝国,⑥是意大利,属于同盟国,排除B项;⑥是意大利,属于同盟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1. 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一战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是( )
A. 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 印度土兵是斗争的主力
C. 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一战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因此,共同点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暴力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非暴力形式,排除A项;印度土兵是斗争的主力不全面,印度民族大起义主力是士兵,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群众,排除B项;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与史实不符,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由封建王公领导,而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由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2. 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会议是( )
A. 开罗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万隆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开罗会议,A项正确;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波茨坦会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3. 对右面“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 )
A. 冷战造成分裂对抗 B. 柏林危机引发热战
C. 北约华约冷战对峙 D. 西欧走向联合自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的“西德”“东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在冷战风云笼罩下,1949年西德和东德建立,从此,欧洲冷战对歭的局面基本形成,A项正确;“热战”没有在欧洲出现,而是表现为美国侵朝战争、美国侵越战争等,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相符,排除B项;题干图片信息未涉及北约华约的势力范围情况,排除C项;西欧走向联合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与题干图片信息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4.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这启示我们( )
A. 必须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发展人工智能要趋利避害
C. 技术创新必然威胁人类社会 D. 应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可知,这启示我们发展人工智能要趋利避害,B项正确;必须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人工智能的利弊问题,没有涉及科学与技术结合问题,排除A项;技术创新必然威胁人类社会说法绝对,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两面性的影响,排除C项;应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说法绝对,与题意不符,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但是要趋利避害,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4题,其中第25题6分,第26题7分,第27题6分,第28题7分,共26分。
25.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
【政治谱系一脉相承】
(1)写出中国古代政治谱系中两个重要节点的朝代名。
夏、商、周—秦、________—魏晋南北朝—隋、________、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文字语言从未中断】
(2)由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________到金文,由金文到秦朝统一后推行的________,再到隶书、楷书,文字发展过程十分清楚、完整。语言方面,历代语法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
【史学传承民族记忆】
(3)司马迁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正史,合称“二十四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北宋_____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最具代表性。这些史书作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记录,世代传承研习,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未中断。
【答案】(1) ①. 汉; ②. 唐。
(2) ①. 甲骨文; ②. 小篆。
(3) ①. 史记; ②. 司马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谱系中,秦之后出现了西汉、东汉两个朝代,全称为汉,所以①答案为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所以②答案为唐。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演化成金文,所以①答案为甲骨文;秦朝统一后,由李斯等人统一文字为小篆,颁行全国,所以②答案为小篆。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以①答案为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所以②答案为司马光。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
时间 近代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
——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
——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教育公平。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一“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和所学可知,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而福州船政学堂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中,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大学。
【小问2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二“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可知是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根据材料二“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可知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小问3详解】
要点:根据材料三“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可知是教育优先发展;根据材料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知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据材料三“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可知是强调教育公平。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到现在已经差不多500年时间,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段:第一个财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第四个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第五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六个时段,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岂是历史虚无主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二个时段,写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三、四时段,指出列宁为恢复经济于1921年开始实施的政策,以及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
(2)第五个时段,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7年间实现工业化起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措施。第六个时段,写出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重要会议。
【答案】(1)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政策:新经济政策。
举措: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措施:实行“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根据材料“第二个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政策:根据材料“第三个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和所学可知,列宁为恢复经济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举措:根据材料“第四个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和所学可知,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小问2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第五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7年间实行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一五”计划,实现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起步;积极进行并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越来。会议:根据材料“第六个时段,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所学可知,1978年12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8.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持续面临变革挑战。中国外交迎难而上,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整理自《大国外交2023》(新华社2024年1月3日特稿)
中国外交大事 影响
中国推动巴以停火止战,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展现国际社会促和共识。 国际舆论:“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
中国为印尼建设的雅万(雅加达—万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为沿线经济发展赋能,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中美两国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努力展现了大国担当。
(1)读材料一,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哪些时代潮流?你怎样评价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的巨大努力?
【答案】(1)问题: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气候变暖。
(2)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评价: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大国担当;有利于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问题:根据材料一图片“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信息可知是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一图片“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等信息可知是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根据材料一图片“Hot!”等信息可知是全球气候变暖。
【小问2详解】
潮流:根据材料二“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为沿线经济发展赋能,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评价:根据材料二“中国推动巴以停火止战,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根据材料二“中美两国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阳光之乡声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展现了中国大国担当;根据材料二“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展现国际社会促和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有利于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根据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努力展现了大国担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两大题,共28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A.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 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C. 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 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开始设县,都在边境地区,悬在外边。用本意为悬挂的“县”字作行政设置名,可谓名副其实。战国时期,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的是( )
A. 夏禹 B. 商汤 C. 夫差 D. 商鞅
3. 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时代 D.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4.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
A. 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 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 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 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5. 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洋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这就是( )
A. 赋 B. 诗 C. 词 D. 小说
6.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
A. 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 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 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 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7.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但由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下列哪一条约没有此类条款(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9. 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减租减息政策 C. 耕者有其田 D. 包产到户
10. 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 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11. 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
A. 1924—1927年 B. 1927—1937年 C. 1931—1945年 D. 1945—1949年
12. 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
A. 张自忠 B. 左权 C. 黄继光 D. 雷锋
13. 下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发行的粮票与股票,其反映了( )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 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
14. 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15. 英国学者马于 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希腊文明源头的有( )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印度文明 ④伊斯兰文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16. 拜占庭帝国一位著名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显赫,建立了“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其中“一部法律”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17. 下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 )
A.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达 伽马到达印度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8. 下表为近代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87年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实行联邦制、共和制
1791年 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宪法 基本落实《人权宣言》原则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反抗君主专制统治胜利 D. 国家统一的实现
19.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第一个客户是阿克莱特的纺织厂,用蒸汽机来泵取瀑布的水到浆轮上;第二个客户是威尔金森的钢铁厂,蒸汽机被用来控制风箱以保持熔炉空气的恒定供给。到1815年,英国已拥有几千台新式蒸汽机。由此可见( )
A. 珍妮机开启了工业革命 B. 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
C. 英国普遍建立工厂制度 D. 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时代
20. 观察下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
A. ②③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④
21. 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一战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是( )
A. 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 印度土兵是斗争的主力
C. 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2. 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会议是( )
A. 开罗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万隆会议
23. 对右面“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 )
A. 冷战造成分裂对抗 B. 柏林危机引发热战
C. 北约华约冷战对峙 D. 西欧走向联合自强
24.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这启示我们( )
A 必须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发展人工智能要趋利避害
C 技术创新必然威胁人类社会 D. 应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
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4题,其中第25题6分,第26题7分,第27题6分,第28题7分,共26分。
25.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
【政治谱系一脉相承】
(1)写出中国古代政治谱系中两个重要节点的朝代名。
夏、商、周—秦、________—魏晋南北朝—隋、________、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文字语言从未中断】
(2)由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________到金文,由金文到秦朝统一后推行的________,再到隶书、楷书,文字发展过程十分清楚、完整。语言方面,历代语法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
【史学传承民族记忆】
(3)司马迁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正史,合称“二十四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北宋_____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最具代表性。这些史书作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记录,世代传承研习,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未中断。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
时间 近代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
——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
——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到现在已经差不多500年时间,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段:第一个财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第四个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第五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六个时段,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岂是历史虚无主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二个时段,写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三、四时段,指出列宁为恢复经济于1921年开始实施的政策,以及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
(2)第五个时段,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7年间实现工业化起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措施。第六个时段,写出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重要会议。
28.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持续面临变革挑战。中国外交迎难而上,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整理自《大国外交2023》(新华社2024年1月3日特稿)
中国外交大事 影响
中国推动巴以停火止战,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展现国际社会促和共识。 国际舆论:“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
中国为印尼建设的雅万(雅加达—万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为沿线经济发展赋能,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中美两国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努力展现了大国担当。
(1)读材料一,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哪些时代潮流?你怎样评价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的巨大努力?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