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拉丁美洲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后,成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名叫玻利维亚,该国名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这个人就是“南美的解放者”
A.章西女王 B.圣马丁 C.玻利瓦尔 D.哥伦布
2.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苏联的成立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 )发生。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4. 1944年6月,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两面夹击德国。这次战役是( )
A. 诺曼底登陆战 B. 阿拉曼战役 C. 中途岛海战 D. 柏林战役
5.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下列关于起义中女英雄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女王的她管辖全国每一寸土地
②她是印度的民族英雄
③她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④她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领域的是( )
①华佗 ②张仲景 ③祖冲之 ④李时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倡导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9、读图说史: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10、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热潮席卷全球。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因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中主张用和平与合法手段争取独立的国家是( )
A.土耳其 B.玻利维亚 C.印度 D.中国
12. 希特勒是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对世界的发展影响深远。下列各项与他全部有关的是( )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陷害共产党
②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屠杀犹太人近600万
③严格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
④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⑤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兵役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3. 美国内战中联邦军队重创叛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役是( )
A.约克镇战役 B.葛底斯堡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来克星顿战役
14. “政府完全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当时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以有限的粮食资源来满足前线和城市居民的需要,禁止投机分子通过粮食买卖来使个人发财致富和扰乱民众。”与这一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必然联系的是( )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与扎格鲁尔领导的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相似点不包括( )
A.发生时期 B.反对国家 C.斗争手段 D.所在大洲
16.华盛顿、章西女王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称号B.都为国家赢得了独立
C. 都沉重打击了美洲殖民者D. 都领导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运动和彼得一世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A. 都使本国走向富强的道路B.都触动了本国的旧社会制度
C.都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D.都有利于本国封建主义的发展
18.2020年5月,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导致的抗议活动席卷美国。社会学家认为,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奴隶制度有关。19世纪 60年代,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美国( )
A.独立战争废除了奴隶制B.现在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C.种族歧视现象有其历史根源D.要消除种族歧视现象必先摒弃奴役思想
19.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 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改革开放
20.近代中国和日本,无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东洋道德,西洋艺术",都是传统文化对自身革故鼎新的开端。"革故鼎新"的共同表现是( )
A.学习西方技术 B.照搬西方制度 C.推翻君主专制 D.完成社会转型
21.左下图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第21题图
22.阅读右上图“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导致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
A.国际联盟的成立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23.有学者在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指出:在经过70多年打造团结一致的苏联人民的努力后,情况的发展表明,苏联仍是被此具有空前差异性的多个族群的聚合体,他旨在强调,苏联解体是因为( )
A.国家缺乏民族凝聚力 B.苏联模式的日益僵化
C.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24.表为纽约时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统计表,该表所示信息( )
1988年 1993年 百分比的变化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
A.加速了冷战结束 B.反映了世界局势变化
C.强化了两极格局 D.推动了西欧国家联合
25.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指出,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上的进步,半导体、光纤电缆和卫星都从根本上消除了地理距离,带来了市场经济更快速的整合,他意在强调(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C.各国经济差异十分微弱 D.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
26.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请运用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发明 人物 影响
1765年 ① 哈格里夫斯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782年 ② 瓦特 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1807年 汽船 富尔顿 ④
1825年 ③ 斯蒂芬森
(2)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3)“雾霾”的出现和工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它的出现对人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客。某市为了减少雾霍天气,采取了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你还能想出哪些减少雾霾出现的措施,使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夏加和谐?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28.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
材料二: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哪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增加了,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二,指出哪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减少了。
(4)英国和德国的这种变化造成了它们之间的什么矛盾?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5)这次科技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5CDCAD 6-10BCDDC 11-15CCBAD 16-20DCABA 21-25DCABD
26.(1)①珍妮机;②改良蒸汽机;③蒸汽机车;④扩大了人们的出行范围,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2)进步和幸福: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火车、汽船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矛盾和挑战:工业革命使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加剧,西方加紧了对东方的侵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3)禁止燃放鞭炮;减少农村秸秆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植树造林等。(任两点)
27、(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影响: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得到改善。
(3)态度:歌颂。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28.(1)第二次工业革命。
(2)美国和德国。两国都消除了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如统一问题),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3)英国和法国。
(4)争夺殖民地(或争夺市场)。这些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促进了经济发展,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