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材料讲述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依据题干中“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可判断出应该是是西藏和平解放,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均与题干所述不符,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时间、西藏等内容,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2.1951年4月,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牟敦康参与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依据题干中“1951年4月,牟敦康……接到了父亲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及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安全,1950年10月,党和国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年到1945年,人民解放战争是1945年到1949年,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1951年”“出国征战”等信息,再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3.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他1954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北平改为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依据题干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决定把北平改为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954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然后联系其内容,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4.(历史解释)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关于三大改造中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过程,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C项正确;
1960年,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排除A项;
公私合营的方式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手工业改造的认识。
5.如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科教兴国 D.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对外开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
推广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实施科教兴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加入世贸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据题干“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正确;
土地改革是建国初期进行的,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时期实行的,排除B项;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实行的,排除C项;
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就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南方谈话冲破了人们关于市场经济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由此可见( )
A.毛泽东思想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B.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C.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强调南方谈话的重要性,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故选C;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三个代表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8.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是历史结论,B项正确;
ACD项是历史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9.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琉球
【答案】B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B项正确;
香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台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琉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
10.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答案】C
【知识点】钢铁长城
【解析】根据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幅图是中国空军、核武器、海军的内容,据此可以判断,这组图片与新中国国防建设有关。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的知识。
11.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C.这是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符合题意,A项正确;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
12.以下关于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代步工具主要是共享单车
C.今天,我国已经由“自行车王国”进步为汽车大国
D.人民在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A: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我国还没有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说法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
B: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代步工具主要是自行车,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
C:改革开放,社会快速发展,今天,我国已经由“自行车王国”进步为汽车大国说法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
D:人民在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说法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材料一: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浆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伍修权(1935年) ②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必武(1961年) ③二十年来穷变富,天翻地覆史前无。三中全会乾坤转,十亿炎黄醉醍醐。 ——诗人许允禄(1998年)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
——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料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首诗词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3分)
(2)将以下内容填入材料二中的相应位置。(写字母,多选、错选不得分)(3分)
①②③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依据材料三,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说出与其相关的农业政策。(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3分)
【答案】(1)两个会议名称及意义: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①B②A③C
(3)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
图一:实施土地改革;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任选其二即可)
(4)示例: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
【解析】(1)两个会议名称及意义:根据“遵义城头赤帜竖”“1935年”可知,①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意义:根据所学,可从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等角度进行总结。根据“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可知,②是1921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等进行总结。根据“二十年来穷变富”“三中全会乾坤转”可知,③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进行总结。
(2)根据“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可知,时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应该对应B;根据“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可知,时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应该对应A;根据“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可知,时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应该对应C。
(3)共同现象:由三幅图标看出,三个时期粮食产量都得到提高。图一: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实施土地改革;图二:1953-1956年开展了农业合作化;图三: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示例:根据“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
故答案为:
(1)两个会议名称及意义: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①B;②A;③C。
(3)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图一:实施土地改革;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任选其二即可)。
(4)示例: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记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材料二:
(1) 目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什么。(4分)
(2) 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了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域,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域的设立,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成功实施?请任选一幅图说出其设立的时间。(4分)
(3)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根据所学,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4分)
【答案】(1)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行政区域:香港特别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构想:一国两制。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香港人民期盼回归;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香港回归提供有利国际环境;“一国两制”正确方针的提出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对农村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知,目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标:根据材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知,括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行政区域:根据有所学知识可知,图1代表的是香港特别区。图2代表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构想:根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提出是香港和澳门回归得以实施。时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3)根据有所学知识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香港人民期盼回归;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香港回归提供有利国际环境;“一国两制”正确方针的提出等。
【点评】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相关知识。
15.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材料三: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3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3分)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
(2)“窗”:经济特区;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改革开放要以国情为依据;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全方位外交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窗”:根据材料二“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故而,“窗”指的是经济特区。“中国道路”: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那时开始,我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方案: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
(4)认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故而,改革开放要以国情为依据,坚持改革开放使得我国逐渐富强,所以也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故答案为:
(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2)“窗”:经济特区;“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改革开放要以国情为依据;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材料讲述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2.1951年4月,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牟敦康参与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他1954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北平改为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历史解释)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5.如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科教兴国 D.加入世贸组织
6.“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就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南方谈话冲破了人们关于市场经济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由此可见( )
A.毛泽东思想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B.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C.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
8.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9.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琉球
10.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1.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C.这是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12.以下关于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代步工具主要是共享单车
C.今天,我国已经由“自行车王国”进步为汽车大国
D.人民在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材料一: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浆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伍修权(1935年) ②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必武(1961年) ③二十年来穷变富,天翻地覆史前无。三中全会乾坤转,十亿炎黄醉醍醐。 ——诗人许允禄(1998年)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
——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料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首诗词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3分)
(2)将以下内容填入材料二中的相应位置。(写字母,多选、错选不得分)(3分)
①②③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依据材料三,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说出与其相关的农业政策。(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3分)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材料二:
(1) 目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什么。(4分)
(2) 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了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域,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域的设立,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成功实施?请任选一幅图说出其设立的时间。(4分)
(3)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根据所学,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4分)
15.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材料三: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3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