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国家实现独立自主 B.人民当家作主
C.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答题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 义不包括”。据此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半殖民地历史,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作主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阵营,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ABC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确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故D项是三大改造的意义,不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是历史基础知识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试题较容易,本题是否定性选择题,解题时要注意看清题目、理解题意,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基础知识。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他践行了( )
A.抗战精神 B.抗美援朝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邱少云践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B项正确;
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3.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对土地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实施的依据
C.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A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后,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的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时间、法律依据、内容、意义即可作答。
4.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扶贫,脱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实行土地改革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农”指的是农村、农民和农业。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符合题意;
和平解放西藏与“三农"无关,A不符合题意
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C不符合题意;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与题干信息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三农”关键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对选项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5.如图中的这些主要成就的原因在于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是1953年我国编制并实施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A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图片为中国地图,排除B项;
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排除C项;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特点。
6.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某运动的必要性,此运动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解题关键信息“1953年12月”“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图上部分大船反映了国家推行工业化”据此分析:
A项:根据材料信息“1953年12月”“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小农经济分散性经营,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所以漫画说明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农业互助合,实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由此A项正确;
B项:漫画信息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不合题干信息要求,排除;
C项:漫画信息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于1952年底已完成,故C项错误;
D项:漫画信息主旨是强调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工业化建设,故D项不合题干要求,排除;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漫画分析解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与漫画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此分析解读漫画所蕴含的信息。
7.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毅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文革中,造反派冲击政府机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文革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定为叛徒内奸、工贼,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永远开除出党,造成了党史上最大的冤案,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文革是一场内乱,不是任何形式的革命,文革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告诫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8.人民公社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 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在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同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片面追求公有制的程度,给社会主义建设实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借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去人为的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9.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的会议,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党的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 农村,第二次解放战争胜利后,召开了党的七大,党的工作重心从农场又转移到了城市,第三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决策,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1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史实,1985年,我国城市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而允许企业公私合营是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的情况,公司制是1992年十四大后作出的决策,废除国有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和特点。
11.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1984 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20 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是是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的叙述。“观点”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所以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是历史事实,不合试题要求,排除A;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 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是历史事实,不合试题要求,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是历史事实,不合试题要求,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对对外开放这一历史现象的看法与认识,是历史观点,故D项正确;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能力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解题关键要正确理解“史实”与“观点”的正确含义,以此逐项分析排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联反映的史实。因为选项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中“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责任制”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相关的知识点。
13.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这一历史重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六大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共十六大的主要内容。
14.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
A.新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战略
C.实现共产主义 D.“两个一百年”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中共十九大
【解析】解题关键信息“中共十九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合题干要求,排除A;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公开把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完整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合题干要求,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进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故D项正确;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性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九大确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识记能力与题干信息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15.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006年,哪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康藏铁路 D.青海铁路
【答案】A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川藏铁路,不符合题意;
C. 康藏铁路,不符合题意;
D. 青海铁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16.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据此判断以下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戎,严防帝国侵
②专业承包,山河长满摇钱树;联产计酬,大地变成聚宝盆
③走兔飞龙,港澳双归,九州自有回天力;强国富民,江山一统,两岸岂无圆月时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② D.②①③
【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此题考查长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点。万里长征的时间是1934—1936年;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在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1999年。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故选A。
17.“风和日丽陆岛双赢千山秀,花好月圆中华一统四海春。”这副对联所包含的美好希望是( )
A.绿色发展 B.祖国统一 C.国家富强 D.民族团结
【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 中华一统四海春 ”可知,这副对联所包含的美好希望是祖国统一。
A:绿色发展,排除;
B:祖国统一,符合题意;
C:国家富强,排除;
D:民族团结,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18.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两岸三通局面已完全形成 D.港澳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材料发生在1987年,这反映了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史实。
19.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这说明,我国海军( )
A.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已经跃居世界一流
C.成为共和国最强大的钢铁长城 D.是导弹部队的主力
【答案】A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只有陈日舰艇百余艘。为保卫祖国海疆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艇,充实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我国海军有多兵种组成,说明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0.2021年最硬气的一句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 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可知,中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意;
B:“求同存异”方针,排除;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排除;
D:“一国两制”构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1.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可见中美关系的改善( )
A.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利环境 B.标志美国对华封锁政策失败
C.掀起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高潮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
22.“乒乓外交”是外交史上的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解开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大结”。这两个大国是( )
A.中国和美国 B.苏联和美国 C.美国和日本 D.中国与苏联
【答案】A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乒乓外交”是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故选A项。
【点评】中美关系正常化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971年 试探之旅(乒乓外交);1971年 基辛格访华;1972年 尼克松访华;1972年 上海公报发表;1978年 建交公报;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23.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我国下列哪一杰出人物与于敏最为类似( )
A. 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根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于敏最为类似的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D符合题意;
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被称为“铁人”,A排除;
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B排除;
雷锋助人为乐,C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一生,实现了( )
A.运载火箭的发射 B.人造卫星的回收
C.导弹的成功发射 D.原子弹爆炸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人物“邓稼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邓稼先领导和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他被誉为“两弹元勋”。A项和B项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邓稼先无关;C项导弹与邓稼先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邓稼先。
25.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游客的喜爱,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C.说明人们从吃饱进步到吃好,绿色食品等观念深入人心
D.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人们可以享受大鱼大肉生活的今天,野菜、粗粮仍然广受喜爱;这说明 人们从吃饱进步到吃好,绿色食品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A:说明中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不符合题意;
B: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不符合题意;
C:说明人们从吃饱进步到吃好,绿色食品等观念深入人心,符合题意;
D: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只需认真分析材料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追风'屋脊'建新路!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现象的改善得益于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结合课文列举一例材料一中所说的"车追风'屋脊'建新路"的路。(3分)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
(3分)
(5)结合实际,谈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3分)
【答案】(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或新藏公路。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经济建设推动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5)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1)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表述的是一五计划的背景及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因此,材料一中工业状况有所改善是由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起的。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车追风'屋脊'建新路指的是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通往青藏高原的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和新藏公路。
(3)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建设能够推动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5)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或新藏公路。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经济建设推动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5)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归纳、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
材料三:
(1) 思想指引时代方向。对比上面两幅图片相关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3分)
(2) 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分别写出上面年代尺中①②处对应的理论成果,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3分)
(3) 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简述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根据图片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历程的特征。(3分)
【答案】(1)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2)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内改革的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设立雄安新区等
(3)作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等。意义: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特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由接纳世界到融入世界。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九大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比上面两幅图片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2)根据材料二中年代尺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具体举措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设立雄安新区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发展快,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起了极为重要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由材料三可以看出,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后,陆续开放内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由接纳世界到融入世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五大与中共十九大、中国对内改革的具体举措、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我国对外开放历程的特征等知识。
28.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2008年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1)图A和图B分别代表的地区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3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解决方针?(3分)
(3)材料三中“三通”的实现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作用?(3分)
(4)关于祖国统一,同学们有何建议?(3分)
【答案】(1)1997,1999
(2)一国两制
(3)增进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台湾人民对中国大陆的了解,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等。
(4)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加强交流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港澳回归的史实。根据图片可知,图A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区旗,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图B是澳门回归后的区旗,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2)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是关于台湾与祖国分离,游子思乡的诗文,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三通”指的是大陆和台湾实现了通商、通邮、通航。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加强交流等。
【点评】关于祖国同一问题,需要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涵义;能够梳理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历程和各届领导人对台湾政策的变化;能够分析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的区别;要理解国共两党历史上的关系对于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意义等知识。
29.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五:4月7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所谓“2014年确认‘台湾关系法’与军舰移转法案”,要求政府应对台出售巡防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中方要求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不要损害中美关系,不要让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1)在材料一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3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3分)
(3)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有何重要的意义?(3分)
(4)2014年,奥巴马在海牙会见习近平时重申,在台湾问题上美方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3分)
(5)根据材料五回答,影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对台军售”对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什么危害?(3分)
【答案】(1)抗美援朝,孤立外交政策,(或政治孤立或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封锁的政策)。
(2)社会制度不同;求同存异。
(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得到改善、缓和或结束对抗);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5)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曲折发展,损害中美关系。
【知识点】抗美援朝;海峡两岸交往;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
【解析】(1)①根据材料一“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封锁的政策。(2)①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制度不同,美国是资本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 ②根据材料三,体现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3)根据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由“两国建交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5)①根据材料五,影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台湾问题;②由“美国“对台军售”对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方必须认清对台军售的高度敏感性和严重危害性,会损害中美关系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2)本题主要考查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3)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4)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5)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因素。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国家实现独立自主 B.人民当家作主
C.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他践行了( )
A.抗战精神 B.抗美援朝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3.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对土地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实施的依据
C.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4.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扶贫,脱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实行土地改革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5.如图中的这些主要成就的原因在于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6.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某运动的必要性,此运动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7.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毅
8.人民公社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 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9.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11.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1984 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20 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2.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3.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这一历史重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14.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
A.新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战略
C.实现共产主义 D.“两个一百年”
15.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006年,哪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康藏铁路 D.青海铁路
16.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据此判断以下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戎,严防帝国侵
②专业承包,山河长满摇钱树;联产计酬,大地变成聚宝盆
③走兔飞龙,港澳双归,九州自有回天力;强国富民,江山一统,两岸岂无圆月时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② D.②①③
17.“风和日丽陆岛双赢千山秀,花好月圆中华一统四海春。”这副对联所包含的美好希望是( )
A.绿色发展 B.祖国统一 C.国家富强 D.民族团结
18.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两岸三通局面已完全形成 D.港澳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19.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这说明,我国海军( )
A.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已经跃居世界一流
C.成为共和国最强大的钢铁长城 D.是导弹部队的主力
20.2021年最硬气的一句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一国两制”构想
21.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可见中美关系的改善( )
A.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利环境 B.标志美国对华封锁政策失败
C.掀起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高潮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乒乓外交”是外交史上的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解开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大结”。这两个大国是( )
A.中国和美国 B.苏联和美国 C.美国和日本 D.中国与苏联
23.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我国下列哪一杰出人物与于敏最为类似( )
A. 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2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一生,实现了( )
A.运载火箭的发射 B.人造卫星的回收
C.导弹的成功发射 D.原子弹爆炸
25.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游客的喜爱,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C.说明人们从吃饱进步到吃好,绿色食品等观念深入人心
D.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追风'屋脊'建新路!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现象的改善得益于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2)结合课文列举一例材料一中所说的"车追风'屋脊'建新路"的路。
(3分)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3分)
(5)结合实际,谈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
材料三:
(1) 思想指引时代方向。对比上面两幅图片相关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3分)
(2) 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分别写出上面年代尺中①②处对应的理论成果,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3分)
(3) 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简述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根据图片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历程的特征。(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2008年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1)图A和图B分别代表的地区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3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解决方针?(3分)
(3)材料三中“三通”的实现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作用?(3分)
(4)关于祖国统一,同学们有何建议?(3分)
29.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五:4月7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所谓“2014年确认‘台湾关系法’与军舰移转法案”,要求政府应对台出售巡防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中方要求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不要损害中美关系,不要让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1)在材料一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3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3分)
(3)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有何重要的意义?(3分)
(4)2014年,奥巴马在海牙会见习近平时重申,在台湾问题上美方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3分)
(5)根据材料五回答,影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对台军售”对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什么危害?(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