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B.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根据题干中“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分析选项可知,B项中“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这一历史现象的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评价,B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都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没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不属于历史评价,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评价的认识。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冒险”带来的益处有:( )
①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②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取得中国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并结合所学知可知,“冒险”指的是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①②③正确,故A符合题意;④是抗日战争的意义,④错误,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抗美援朝战争,在国际上,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在国内,它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国民经济的调整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图表信息可知,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的私营经济比例大幅下降,公有经济成分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说明公有制在我国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使我国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C正确;
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所有制的变化无关,排除A;
土地改革确立的还是私有制,排除B;
国民经济调整是在1961年以后,此时还没有出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表中的数据,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B.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依据题干选项结合所学可知,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故D符合题意;
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积极性的说法错误,故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认识。
5.《人民日报》于1978年12月24日在第一版刊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问你下列观点中,最不可能出现在全会公报中的一句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C.立即实行改革开放
D.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所以,“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可能出现在公报中,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取得巨大进展,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格局的形成过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80年中央设深圳等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1990年上海浦东被划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开放地域向纵深推进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不是经济特区,而且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不是上海浦东,选项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选项AC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7.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思想路线;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是①②③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答案】B
【知识点】“一带一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要牢固掌握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9.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答案】C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
10.海峡两岸的关系,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B.大陆停止炮击金门并倡议两岸“三通”
C.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并开放台湾居民还乡探亲
D.两岸授权民间团体达成“九二共识”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得到很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洋舰队 D.东海舰队
【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A.北洋舰队,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南洋舰队,不符合史实;
D.东海舰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答案】A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上述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综合三图片的共同点,均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成就。
13.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的是 ( )
A.团结合作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答案】B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题干,联系毛泽东的宣告,选择新中国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分析毛泽东的宣告,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国家,中国愿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这说明我们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外交政策,而此宣告还可以这样理解,不奉行这些原则的国家,新中国就不会和她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了我们在外交政策上的独立自主性,所以正确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仔细分析比较。
14. 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声明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的“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掌握运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和意义。
15.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年~2010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B正确;
图片说明的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排除A;
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排除C;
题干材料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说明不了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的变迁。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施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制度确立】
材料二:____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出现失误】
材料三:“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拨乱反正】
材料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逆,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深刻理解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崛起与振兴】
材料五: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六:“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摘编自新华网相关报道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什么措施增强工业实力?(2分)
(2)请将材料二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02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5周年,请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2分)
(4)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党引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过程中,开创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2分)
(5)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案】(1)状况: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措施:一五计划。
(2)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1)根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一五计划增强工业实力。
(2)根据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据材料三“人民公社好”并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公有化程度,平均主义分配原则表明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轻率地发动的,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改革开放以来,党引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过程中,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严重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出兵问题上毛泽东考虑的根本因素并非美军是否突破三八线,而是是否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等问题……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助。”
……通过早期出兵朝鲜,中国还会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韩]金东吉、[韩]朴多晶《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材料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摘编自邓小平《邓小平文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材料三: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如下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关于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的目的。(2分)
(4)综上,站在国家角度,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2分)
【答案】(1)原因:巩固新中国政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香港要在中国管辖之下,实行适合的政策继续保持繁荣。
(3)目的: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
(4)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捍卫领土完整;我们要努力抵制一切破坏我国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敌对行为;我们应加强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
【知识点】抗美援朝;香港回归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在出兵问题上毛泽东考虑的根本因素并非美军是否突破三八线,而是是否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等问题 ”“ 通过早期出兵朝鲜,中国还会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可以看出,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巩固新中国政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可以看出, 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主权问题不容讨论;香港要在中国管辖之下,实行适合的政策继续保持繁荣;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如下决定 ”,可以看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关于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捍卫领土完整;我们要努力抵制一切破坏我国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敌对行为;我们应加强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
故答案为:(1) 原因:巩固新中国政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 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香港要在中国管辖之下,实行适合的政策继续保持繁荣。
(3) 目的: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
(4) 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捍卫领土完整;我们要努力抵制一切破坏我国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敌对行为;我们应加强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出来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精神是指引未来的明灯,更是对过往辉煌历程的总结与回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
(1)【探究一】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请你结合如图1的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 (3分)
(2)【探究二】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要求,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一五计划”的初衷亦是围绕国家安全能力而开展的。下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结构有何特点?一五计划的完成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分)
(3) 【探究三】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就已经与国运密切相关。(4分)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对新中国的国防政策做了明确表述,即“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新中国的海军与空军自建立之日起,即饱经峥嵘岁月。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渡江战役期间, 1955年更名为东海舰队,直接参与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而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即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当中,立下汗马功劳。
——房功利《新中国巩固国防的理论与实践》
A.新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反对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____
B.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功组建。____
(4)【探究四】关于创新与科技,二十大报告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在新中国史上,中国人从未停止高科技研发的脚步。阅读下表,完成相关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① ____ 就一直忘我于田间地头,经过多,年的长期实验,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有效缓解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危机。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国医药古典文献中探寻解决疟疾的方法,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经过数百次实验,最终发现了② ____ ,该药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请补填上述表格中①②处的空白,并通过横向对比,归纳这两大科学成就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4分)
(5) 综合上述探究,你对中国共产党又有怎样的认识?(2分)
【答案】(1)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重工业比重大;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3)A.正确;B.错误。
(4)①袁隆平;②青蒿素;体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知识点】抗美援朝;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第一个五年计划;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1)谋幸福:依据图1信息“广大农民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从而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2)特点:依据题干信息《第一个五年谋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颁布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结构特点是重工业比重大;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判断:依据材料“对新中国的国防政策做了明确表述”“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可知,①处应填“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叫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故 ②处应填“错误”。
(4)填空:依据探究四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位农业科学家是①袁隆平;依据探究四材料信息,屠呦呦的成就是发现了 ②青蒿素;故①处填写袁隆平,②处填写青蒿素。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可知,这两位科学家艰苦奋斗才、无私奉献、敢于创新,都为人类的发展和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5)认识:综合以述材料和探究,结合所学所思,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故答案为:
(1)谋幸福:领导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特点:重工业比重大;意义: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3)①正确 ②错误
(4)填空:①袁隆平 ②青蒿素;相似之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创新,都为人类的发展和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5)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B.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冒险”带来的益处有:( )
①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②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取得中国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国民经济的调整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B.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人民日报》于1978年12月24日在第一版刊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问你下列观点中,最不可能出现在全会公报中的一句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C.立即实行改革开放
D.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取得巨大进展,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格局的形成过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80年中央设深圳等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1990年上海浦东被划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开放地域向纵深推进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7.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9.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0.海峡两岸的关系,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B.大陆停止炮击金门并倡议两岸“三通”
C.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并开放台湾居民还乡探亲
D.两岸授权民间团体达成“九二共识”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得到很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洋舰队 D.东海舰队
1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3.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的是 ( )
A.团结合作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14. 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声明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5.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年~2010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施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制度确立】
材料二:____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出现失误】
材料三:“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拨乱反正】
材料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逆,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深刻理解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崛起与振兴】
材料五: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六:“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摘编自新华网相关报道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什么措施增强工业实力?(2分)
(2)请将材料二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02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5周年,请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2分)
(4)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党引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过程中,开创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2分)
(5)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出兵问题上毛泽东考虑的根本因素并非美军是否突破三八线,而是是否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等问题……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助。”
……通过早期出兵朝鲜,中国还会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韩]金东吉、[韩]朴多晶《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材料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摘编自邓小平《邓小平文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材料三: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如下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关于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的目的。(2分)
(4)综上,站在国家角度,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2分)
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精神是指引未来的明灯,更是对过往辉煌历程的总结与回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
(1)【探究一】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请你结合如图1的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 (3分)
(2)【探究二】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要求,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一五计划”的初衷亦是围绕国家安全能力而开展的。下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结构有何特点?一五计划的完成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分)
(3) 【探究三】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就已经与国运密切相关。(4分)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对新中国的国防政策做了明确表述,即“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新中国的海军与空军自建立之日起,即饱经峥嵘岁月。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渡江战役期间, 1955年更名为东海舰队,直接参与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而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即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当中,立下汗马功劳。
——房功利《新中国巩固国防的理论与实践》
A.新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反对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____
B.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功组建。____
(4)【探究四】关于创新与科技,二十大报告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在新中国史上,中国人从未停止高科技研发的脚步。阅读下表,完成相关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① ____ 就一直忘我于田间地头,经过多,年的长期实验,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有效缓解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危机。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国医药古典文献中探寻解决疟疾的方法,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经过数百次实验,最终发现了② ____ ,该药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请补填上述表格中①②处的空白,并通过横向对比,归纳这两大科学成就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4分)
(5) 综合上述探究,你对中国共产党又有怎样的认识?(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