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必刷卷】湖南岳阳市湘阴县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9(答案)


【必刷卷】湖南岳阳市湘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9(含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将整个城邦利益置于首位 B.放弃对公民财产的保护
C.没有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D.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极低
2.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这表现出摩加迪沙(  )
A.交通便捷 B.商贸繁荣 C.旅游兴盛 D.农业发达
3.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弥生时代。有学者认为,弥生式文化“是一种在长期闭锁的环境中,突然接受高度的外国文化时出现的异种文化的混合物,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变形”。“高度的外国文化”是(  )
A.中国文化 B.印度文化 C.罗马文化 D.波斯文化
4.明朝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的重心逐渐由原来的西亚、非洲、阿拉伯地区及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向欧洲和后来的美洲等地区。这主要是由于(  )
A.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商业革命”的推动 D.适应朝贡贸易的需要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将8月23日定为“贩卖黑奴及其废除国际纪念日”。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约有2700万非洲人被从家中掳走,背井离乡。他们被逼乘船,被运送到大西洋另一岸,最终只有740万人到达目的地。那些到达大洋彼岸的人沦为了奴隶。据此可知,这一行为(  )
A.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是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C.加速了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 D.有助于帮助非洲优化社会结构
6.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可用来说明(  )
A.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
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原因
7.启蒙运动的英文名词Enlightenment原意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形象地表达了启蒙运动的功绩。启蒙运动的“光明驱散黑暗”主要体现在(  )
A.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
B.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C.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天主教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
D.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世界,表达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8.恩格斯认为:它出现的时候曾受到当时人数尚少的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热烈欢迎,但是不久它就被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抬起头来的反动势力排挤到后台去了。“它”指的是(  )
A.第一国际 B.《资本论》
C.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
9.《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出现的前提条件 B.形成的内在动力
C.产生的重大影响 D.今后的发展趋势
10.1884召开柏林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共7章38条,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该会议(  )
(1) 刚果自由贸易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
(2) 刚果河流域和尼日尔河流域的自由航行议定书
(3) 确保自由贸易和航运的有效占领原则
A.导致整个世界的领土被瓜分完毕 B.消除了列强在扩张中的利益冲突
C.显露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 D.达成了与非洲开展友好贸易原则
11.下表是19世纪非洲反殖民统治运动(部分)的概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运动(  )
事件 概况
阿尔及利亚民族大起义 1868~1870年,法国殖民压迫下的阿尔及利亚农村连年发生灾荒和霍乱,几十万人民死于饥馑和瘟疫。阿尔及利亚各地都爆发了起义,1872年,法军集中兵力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遂被法国殖民军镇压下去
阿拉比抗英战争 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起义持续近20年,最后起义失败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894年,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起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
A.完成了反殖民统治的任务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由资产阶级民主政党领导 D.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
12.1919年,列宁曾说:“在一个国家被战争弄得民穷财尽而濒于灭亡的时候,首要的、基本的、根本的‘经济条件’,是拯救工人。只有工人阶级得救,不致饿死,不致毁灭,被破坏的生产才能恢复。”1920年秋,列宁高兴地指出:“我们的工业已经开始复活”。这里的“工业复活”得益于(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美国大萧条
13.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中有这样的情节,帅克在酒楼谈论皇帝和皇族的种种丑事,并预言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酒楼的秘密警察以叛国罪等缘由,逮捕了他。结合所学,对“大公”相关史实判断正确的是(  )
A.他是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 B.大公被杀是一战爆发的标志
C.暗杀事件被大国集团利用 D.这次暗杀事件发生于1915年
14.如表为1971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增速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南斯 拉夫 8.29 1.06 1.88 13.84 —0.50 4.32 7.58 8.08 3.95 1.42
(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单位:%)
A.社会主义改革一度取得成效 B.冷战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发展冲破苏联模式 D.经济衰退引发国家解体
15.2024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法案,强制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出售旗下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否则将会封禁这款全美最受欢迎的APP。有人据此创作了如下漫画,意在说明美国(  )
漫画《美国政治的双面游戏》
A.滥用国际规则具有破坏性 B.奉行丛林法则具有掠夺性
C.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紧迫性 D.宣扬自由民主具有虚伪性
16.下面为某研究者绘制的“跨国公司与发展中东道国政府职能关系的基本模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控 B.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职能形成互补
C.发展中国家引入跨国公司利大于弊 D.经济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依靠一站接一站的办法,沿着罗马大道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
——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材料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站在欧洲文明的视角上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以四个王国来表达,分别为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和日耳曼王国,分别代表古代欧洲文明的“幼年时期”“青年时代”“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之所以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主要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文明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的大国修建驿站的原因并简析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的理由。(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罗马帝国的纺织品贸易是其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内容。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的需求促进了丝路西段贸易发展,使得叙利亚的一些城市的丝织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除了进口中国丝之外,罗马帝国也从巴比伦尼亚、伊朗地区获得纺织品、地毯、刺绣等织品。罗马帝国对丝路西段交通的修缮,确保了贸易所需基础设施的完备……罗马帝国时期,东西方贸易迅速发展。丝绸之路西段在东西方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的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往,在人类文明交往历史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高克冰《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西段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随着通信、运输物流等技术进步以及各国贸易政策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分工使得国际贸易的原因、形式和地理分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有力的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成为贸易大国和国际收支顺差国,迅速的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经历或面临经济发展缓慢、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赤字等困境。世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也因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境界。
——摘编自何敏《国际贸易的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两例罗马帝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史实。(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前后,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简析16—18世纪,推动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因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述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形式上确立了欧洲大陆各国的边界,承认国际之间大小国平等、信教自由原则,揭开了欧洲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可是,源于布丹(Jean Bodin)的主权学说本是为了反对分裂、对抗贵族以及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不仅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强调的“大小国平等”原则在“丛林法则”之下不过是一种空想。
——摘自胡建《新型国际关系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超越》
材料二
同样是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继爆发,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合约,宣布退出大战。1918年德国发生一月革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德意志共和国成立。在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动因和结果的过程中,中国知识人逐渐地将重心从战争转向了革命,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和分歧。战争的结束与苏联的成立,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一个短暂的时段内,一系列重大事件相继发生,它们看似截然不同,却相互关联。
——摘编自汪晖《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材料三
今天,全球治理的问题更加迫切。人类面临着更多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涉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比如,我们要面对在一些国家盛行的狭隘民族主义,面对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面对事涉不同国家的核心利益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国家来参与,来共同面对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十八大以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逐步开始。
——摘编自王建朗《大变局中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缘于战争的名称,简析该和约的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所学,写出一战后成立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的影响,并列举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的重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性问题“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缘由。结合所学,从中国为深化周边国家关系而采取的外交方针的角度,佐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近代以来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利害关系。(4分)
参考答案示例
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概括可知,在雅典当城邦有需要的时候,公民个人的财富、身体、宗教信仰,都要服从于城邦,故选A项;材料中强调的“当他抓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这说明城邦需要时,公民须贡献自己的财富,但这不代表不保护公民财产,排除B项;虽然材料强调了“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但这是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而不是说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个人权力与城邦权力的关系,突出城邦利益至上,这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
2.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商人”“布匹远销埃及”并结合所学知识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这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故选B项;交通便捷强调此地有多条道路,是交通要道,材料未涉及摩加迪沙的交通状况,排除A项;旅游兴盛强调来此地的游客众多,材料未体现摩加迪沙的游客数量,排除C项;农业发达强调农业技术发达,农作物众多,材料未涉及摩加迪沙种植的农作物及技术情况,排除D项。
3.
【答案】A
【解析】略
4.
【答案】C
【解析】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欧洲的商业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被称为 “商业革命 ”。这一 “商业革命 ”推动了欧洲对亚洲商品,特别是景德镇瓷器等奢侈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的重心逐渐转向欧洲和美洲,故选C项;郑和下西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而且其航线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与题目中提到的明朝后期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重心转向欧洲和美洲的情况不符,排除A项;虽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为中外贸易提供了条件,但它并不是明朝后期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重心转移的直接原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题目中强调的是明朝后期的一个特定变化,排除B项;朝贡贸易主要是明朝前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形式,与题目中提到的明朝后期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重心转向欧洲和美洲的情况不符,排除D项。
5.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了从16世纪到19世纪期间,大量非洲人被掳走并贩卖到美洲作为奴隶的史实。这一行为是早期资本主义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密切相关,故选A项;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非洲黑奴被运到美洲,此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虽然贩卖黑奴确实为欧洲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促进了其资本原始积累,但题干主要描述的是被贩卖者的悲惨命运,而非对欧洲的影响,排除C项; “有助于帮助非洲优化社会结构 ”这一说法与题干内容完全相悖。贩卖黑奴对非洲来说是一场灾难,导致了大量人口流失和社会结构的破坏,而非优化,排除D项。
6.
【答案】B
【解析】据材料 “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 ” “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立起强大的海军 ” “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 ”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长期反抗阿拉伯人的过程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和中央集权制度,为其率先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军事基础,故选B项;材料侧重体现阿拉伯人长期欺压葡、西,客观上为葡西率先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并没有涉及阿拉伯对东西文化的沟通,排除A项;材料仅仅反映西葡在反抗阿拉伯人过程中建立独立国家的状况,不能代表整个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排除C项;葡萄牙是传统封建国家,农业比较发达,商业相对落后,不是商业强国,排除D项。
7.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启蒙运动……表达了启蒙运动的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故选B项;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是文艺复兴,排除A项;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天主教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的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排除C项;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并不会表达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排除D项。
8.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曾受到……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热烈欢迎”“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排挤”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失败,《共产党宣言》经历低潮,故选D项;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9.
【答案】B
【解析】据材料 “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 ”及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和贸易,把不同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就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交通工具革新等世界市场出现的前提条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推动全球化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非发展趋势,排除D项。
10.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柏林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自由贸易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议定书是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协议,意图通过瓜分非洲倾销商品,由此可见,柏林会议显露了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故选C项;柏林会议是西方列强商讨瓜分非洲的会议,不涉及其他大洲,排除A项;柏林会议只缓和了西方列强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利益冲突,排除B项;柏林会议加快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友好贸易”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
11.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法军集中兵力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可知,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故选D项;据表格信息“起义遂被法国殖民军镇压下去”“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这次起义持续近20年,最后起义失败”可知,没有完成反殖民统治的任务,排除A项;题目中所列举的四次抗争,都是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并没有体现反封建性质,排除B项;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是由埃塞俄比亚皇帝领导的,排除C项。
12.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20年”及所学可知,在苏俄的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背景下,余粮收集制作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部分,为苏俄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这一政策确保了城市和工业区的粮食供应,使得在困难时期,工业能够继续运转并有所发展,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才开始实施,与1920年的“工业复活”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工业复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美国大萧条开始于1929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3.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及所学可知,这里的大公指的是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他在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刺杀,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各大国集团利用此次暗杀作为借口,推动了原有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故选C项;大公是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排除A项;大公被杀是一战的导火索,而不是战争爆发的直接标志,排除B项;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排除D项。
14.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71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增速表”和表中数据可知,1971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率为5%左右,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南斯拉夫沿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一系列弊端,20世纪70年代后南斯拉夫进行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故选A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改革一度取得成效,而不是经济持续下滑,排除B项;东欧国家的改革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又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发生了剧变,且材料未涉及对苏联模式突破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1992年4月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材料主要反映南斯拉夫的人均GDP整体上升,无法得出经济衰退引发国家解体,排除D项。
15.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法案,强制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出售旗下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这种行为表明美国在实际行动中并未真正贯彻其宣扬的自由民主原则。漫画中将美国的这种行为比作“海盗文化”,暗示了美国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因此,漫画意在说明美国宣扬自由民主具有虚伪性,故选D项;漫画的重点在于揭示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两面性,而不是单纯地强调美国滥用国际规则,排除A项; “海盗文化”通常代表着不受规则约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掠夺行为。而“规则秩序”与“海盗文化”的对立,正好揭示了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既强调规则秩序,又奉行丛林法则进行掠夺的两面性,此项不能完整反映漫画信息,排除B项;“维护国家安全”只是美国找的借口,并不代表其国家安全真正受到威胁,不能得出“具有紧迫性”,排除C项。
16.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示意图,可以看出政府与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与管理经验方面是一致的,但冲突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据此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会受到威胁,故选D项 ;材料涉及跨国公司与发展中东道国政府职能关系,材料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控,排除A项;据图可知,发展中国家与跨国公司之间既存在冲突,又有共同的利益,跨国公司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发展中国家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市场、资源等,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发展中国家引入跨国公司利弊比较,排除C项.
非选择题
17.【答案】
(1)共同点:驿站分布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注重对驿站的管理和维护;驿站使用受统治者管控。(4分)
(2)原因:帝国疆域的辽阔;维护统治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帝国社会组织力的强大。(3分)
意义: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帝国统治);加强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文明的扩展。(3分)
(3)依据:罗马创立的共和制度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影响西方政治的发展;罗马的法律成为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4分)
18.【答案】
(1)原因:罗马帝国商业贸易兴盛;中国丝在欧亚地区畅销;西亚地区手工业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2分)
史实:中国丝绸向西出口,养蚕缫丝技术传到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将玻璃传入中国。(2分)
(2)变化:16世纪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在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欧洲处于世界贸易网的边缘(或亚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16世纪以来,各洲间的贸易得到扩展(或世界贸易的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2分)
主要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掠夺;新型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工业革命的进行。(2分)
(3)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世贸组织的成立。(2分)
态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分)
19.【答案】(12分)
(1)论题方向举例: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的角度(中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①世界多极化:各方力量的发展推动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深入发展,美国妄图的单极世界不可能实现。
②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一国经济波动或经济危机可殃及其他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③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④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世界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
⑤综合类
(阐述其他论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层次要求:层次1:论题不明确或价值导向不正确;
层次2:论题比较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层次3:论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2)史料实证材料信息:
①世界多极化: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成为不可轻视的力量。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与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大发展中国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国家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发展的水平不同所造成的,新一轮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也为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世界多极化也是国际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表现,是世界发展潮流和发展大势。
②经济全球化: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丰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推动,利润大部分流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平衡。
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积极参与,同时保卫自身经济安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使之对发展中国家更公平。
如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建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③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推动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需要全人类来保护。
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④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联合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联合国再次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
二十国集团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上海合作组织正有效维护亚欧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及新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层次要求:
层次1:观点正确,但史实零散,或运用不恰当,或史论未结合;
层次2:观点正确,能结合比较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较好;
层次3:观点正确,能结合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好。
(3)历史表述
层次1:思路不清,词不达意;表述不成文;
层次2:思路基本清晰,逻辑基本合理,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层次3: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完全文不对题,题目有也不给分)
20.【答案】
(1)名称:“三十年战争”或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1分)
作用:进步性——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写出一个形式即可);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原则;揭开了欧洲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局限性——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所强调的“大小国平等”原则也沦为空想。(3分)
(2)名称:国际联盟(或国联)。(1分)
影响:一战客观上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自决原则在当地的传播或激发当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3分)
表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或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出新三民主义或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掀起国民革命等。(2分)
(3)缘由:狭隘民族主义的盛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核心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方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1分)
关系:既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时也存在着利益冲突。(1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必刷卷】湖南岳阳市湘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9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将整个城邦利益置于首位 B.放弃对公民财产的保护
C.没有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D.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极低
2.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这表现出摩加迪沙(  )
A.交通便捷 B.商贸繁荣 C.旅游兴盛 D.农业发达
3.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弥生时代。有学者认为,弥生式文化“是一种在长期闭锁的环境中,突然接受高度的外国文化时出现的异种文化的混合物,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变形”。“高度的外国文化”是(  )
A.中国文化 B.印度文化 C.罗马文化 D.波斯文化
4.明朝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海外市场的重心逐渐由原来的西亚、非洲、阿拉伯地区及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向欧洲和后来的美洲等地区。这主要是由于(  )
A.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商业革命”的推动 D.适应朝贡贸易的需要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将8月23日定为“贩卖黑奴及其废除国际纪念日”。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约有2700万非洲人被从家中掳走,背井离乡。他们被逼乘船,被运送到大西洋另一岸,最终只有740万人到达目的地。那些到达大洋彼岸的人沦为了奴隶。据此可知,这一行为(  )
A.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是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C.加速了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 D.有助于帮助非洲优化社会结构
6.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可用来说明(  )
A.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
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原因
7.启蒙运动的英文名词Enlightenment原意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形象地表达了启蒙运动的功绩。启蒙运动的“光明驱散黑暗”主要体现在(  )
A.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
B.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C.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天主教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
D.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世界,表达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8.恩格斯认为:它出现的时候曾受到当时人数尚少的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热烈欢迎,但是不久它就被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抬起头来的反动势力排挤到后台去了。“它”指的是(  )
A.第一国际 B.《资本论》
C.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
9.《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出现的前提条件 B.形成的内在动力
C.产生的重大影响 D.今后的发展趋势
10.1884召开柏林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共7章38条,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该会议(  )
(1) 刚果自由贸易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
(2) 刚果河流域和尼日尔河流域的自由航行议定书
(3) 确保自由贸易和航运的有效占领原则
A.导致整个世界的领土被瓜分完毕 B.消除了列强在扩张中的利益冲突
C.显露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 D.达成了与非洲开展友好贸易原则
11.下表是19世纪非洲反殖民统治运动(部分)的概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运动(  )
事件 概况
阿尔及利亚民族大起义 1868~1870年,法国殖民压迫下的阿尔及利亚农村连年发生灾荒和霍乱,几十万人民死于饥馑和瘟疫。阿尔及利亚各地都爆发了起义,1872年,法军集中兵力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遂被法国殖民军镇压下去
阿拉比抗英战争 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起义持续近20年,最后起义失败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894年,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起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
A.完成了反殖民统治的任务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由资产阶级民主政党领导 D.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
12.1919年,列宁曾说:“在一个国家被战争弄得民穷财尽而濒于灭亡的时候,首要的、基本的、根本的‘经济条件’,是拯救工人。只有工人阶级得救,不致饿死,不致毁灭,被破坏的生产才能恢复。”1920年秋,列宁高兴地指出:“我们的工业已经开始复活”。这里的“工业复活”得益于(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美国大萧条
13.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中有这样的情节,帅克在酒楼谈论皇帝和皇族的种种丑事,并预言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酒楼的秘密警察以叛国罪等缘由,逮捕了他。结合所学,对“大公”相关史实判断正确的是(  )
A.他是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 B.大公被杀是一战爆发的标志
C.暗杀事件被大国集团利用 D.这次暗杀事件发生于1915年
14.如表为1971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增速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南斯 拉夫 8.29 1.06 1.88 13.84 —0.50 4.32 7.58 8.08 3.95 1.42
(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单位:%)
A.社会主义改革一度取得成效 B.冷战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发展冲破苏联模式 D.经济衰退引发国家解体
15.2024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法案,强制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出售旗下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否则将会封禁这款全美最受欢迎的APP。有人据此创作了如下漫画,意在说明美国(  )
漫画《美国政治的双面游戏》
A.滥用国际规则具有破坏性 B.奉行丛林法则具有掠夺性
C.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紧迫性 D.宣扬自由民主具有虚伪性
16.下面为某研究者绘制的“跨国公司与发展中东道国政府职能关系的基本模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控 B.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职能形成互补
C.发展中国家引入跨国公司利大于弊 D.经济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依靠一站接一站的办法,沿着罗马大道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
——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材料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站在欧洲文明的视角上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以四个王国来表达,分别为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和日耳曼王国,分别代表古代欧洲文明的“幼年时期”“青年时代”“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之所以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主要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文明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的大国修建驿站的原因并简析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的理由。(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罗马帝国的纺织品贸易是其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内容。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的需求促进了丝路西段贸易发展,使得叙利亚的一些城市的丝织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除了进口中国丝之外,罗马帝国也从巴比伦尼亚、伊朗地区获得纺织品、地毯、刺绣等织品。罗马帝国对丝路西段交通的修缮,确保了贸易所需基础设施的完备……罗马帝国时期,东西方贸易迅速发展。丝绸之路西段在东西方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的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往,在人类文明交往历史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高克冰《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西段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随着通信、运输物流等技术进步以及各国贸易政策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分工使得国际贸易的原因、形式和地理分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有力的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成为贸易大国和国际收支顺差国,迅速的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经历或面临经济发展缓慢、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赤字等困境。世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也因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境界。
——摘编自何敏《国际贸易的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两例罗马帝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史实。(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前后,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简析16—18世纪,推动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因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述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形式上确立了欧洲大陆各国的边界,承认国际之间大小国平等、信教自由原则,揭开了欧洲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可是,源于布丹(Jean Bodin)的主权学说本是为了反对分裂、对抗贵族以及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不仅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强调的“大小国平等”原则在“丛林法则”之下不过是一种空想。
——摘自胡建《新型国际关系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超越》
材料二
同样是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继爆发,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合约,宣布退出大战。1918年德国发生一月革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德意志共和国成立。在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动因和结果的过程中,中国知识人逐渐地将重心从战争转向了革命,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和分歧。战争的结束与苏联的成立,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一个短暂的时段内,一系列重大事件相继发生,它们看似截然不同,却相互关联。
——摘编自汪晖《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材料三
今天,全球治理的问题更加迫切。人类面临着更多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涉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比如,我们要面对在一些国家盛行的狭隘民族主义,面对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面对事涉不同国家的核心利益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国家来参与,来共同面对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十八大以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逐步开始。
——摘编自王建朗《大变局中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缘于战争的名称,简析该和约的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所学,写出一战后成立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的影响,并列举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的重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性问题“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缘由。结合所学,从中国为深化周边国家关系而采取的外交方针的角度,佐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近代以来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利害关系。(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必刷卷】湖南岳阳市湘阴县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9(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