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

RJ版历史七年级(上)
期末测试卷( 一 )
( 时 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二 总 分
21 22 23 24 25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相似之处有 (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②创造了著名的彩陶文化 ③进入原始农耕时代④出现了贫富分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
装 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 实行世袭制 B. 实行分封制 C. 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4.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 )
A.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B. 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订 线 5.和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有关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统一六国②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④派张骞出使西域 ⑤修筑长城⑥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6.下列图片,能体现四川独特青铜文化的是 ( ) A B C D 7.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 象”是因为 ( ) A.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B.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 “五经”的流传 8.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 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 A.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楚汉之争 D. 赤壁之战 9.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秦汉时期对汉族中央集权造成重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是 ( ) A. 匈奴 B. 越族 C. 犬戎 D.鲜卑 11.下列关于“蔡侯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出土于甘肃天水,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它的出土标志着造纸术的发明 C.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便于推广 D.出现于西汉时期 12.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 A.晋楚城濮之战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文景之治” D. “光武中兴”
13.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
A.使天山与内地连成一体 B. 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C. 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沟通了东西方的外交联系
14.上“国蜀鼎立”③中吴,三国号分别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西晋政权的结束方式属于 ( )
A.被农民起义推翻 B.被少数民族灭掉
C. 被外戚篡夺 D.被掌握兵权的武将取代
16.匈奴曾是西汉王朝的心腹大患,但在下列哪次战役后,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对抗 ( )
A. 漠北战役 B.巨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涿鹿之战
17.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江南地区的开发 D.迁都洛阳
18.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取得成功,其原因不包括 (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 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出发
1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 秦始皇为追求长生不老,创立了道教
C.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令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D. 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20.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
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
A. 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 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 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二、非选择题。(60分)
21.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 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 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 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 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3分)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2分)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分)
22.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 一 楚越(指南方)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 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 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结合两则材料对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思考:上述材料对我国江南的描述
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 (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1)词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4分)
(2)简要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 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 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 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 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材料二 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汉朝中央政 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级别相当于郡太守,其属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司马、侯、千人各 二人。“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鸟孙以南的五十多个国家,都护的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 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 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汉之号令班西域矣!”,确认是汉的官员(《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后来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请谈谈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2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4分)
(4)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3分)
(5)依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时期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现实意义。(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的宗旨是:借助世界儒学大会这一国际化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的高端平 台,汇集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 究、交流、合作,丰富繁荣世界文化,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和谐发展。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我们研究他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2分)
(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及政治优势分别是什么 (2分)
(4)看材料二中的图片,请正确填写三国的地理位置。
A B C (3分)
(5)材料二中三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2分)
(2)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他们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4分)
(3)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分)
(6)简要说明上述局面形成的原因。(2分)
期末过关测试卷(一)
一、1.C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大汶口原始居民出
现了贫富分化。所以正确选项应为C。
2.D [解析]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 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而火的使用在原始
农业出现前就已经存在。
3.B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是“西周”。西周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 疆土,实行了分封制,因此,B 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西周政治
制度的特点。
4.D
5.B [解析]③应是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④应
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所以正确选项应为B。
6.D [ 解 析 ]A 项是出土于河南的司母戊鼎,B 项是出土于湖南的四 羊方尊,C 项是出土于湖北的编钟,D 项是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的 代表之一—青铜面具。
7.C [解析]题干所述现象说明儒学在民间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传 播和影响,故而诸将有了较多的儒学修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代儒 学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大力推广儒学有直接关系。A、B、D三项与 上述现象并无直接关系。
8.B
9.A [解析]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 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②错误,B、C两 项排除;这一时期,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职位也不世 袭,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④错误,D项排除。
10.A 11.C
12.D [解析]《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光武中 兴”出现于东汉时期。所以正确选项应为D。
13.C 14.C [解析]蜀汉的国号是“汉”。
15.B [解析]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所以正确
选项应为B。
16.A [解析]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和秦朝军 队;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军队,发生在战国末期;涿鹿之 战是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蚩尤的战役,B、C、D三项都和题干“西汉” “匈奴”无关,排除。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分别 出击匈奴。卫青在漠北和匈奴主力相遇,大败匈奴。霍去病也挥师北 进,大胜而归。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 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17.C 18.D
19.B [解析]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所以 正确选项应为B。
20.C [解析]新疆发现汉代的丝织品证实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中国陆地并不接壤,这两个国家出土的汉代 物品应是通过海路运输的,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C 项正确。
二、21.(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 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推恩令”。逐步减小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治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2.(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广人稀,生产技术不发达,耕作方式 落后(火耕水耨),总体落后于北方;材料二反映了江南经济呈现繁荣 景象。材料一说明了江南尚未得到开发,材料二说明了江南已逐步得 到开发。 (2)北方人民因战乱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以及大量劳动力;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 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 3 ) 国 家 必 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建设环 境;注意环境保护等。(言之有理即可)
23.(1)魏、蜀、吴;赤壁之战。(2)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曹 军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战斗力严重下降;孙 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 (3)官渡之战;把汉献帝控 制在手中,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 (4) A 魏 国B 蜀 国C 吴国(5)三国的关系是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6)①赤 壁之战曹操战败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②三国都不具备 统一全国的实力,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不成熟,这是三国 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解析]要结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赤壁之战为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三国自身来说,各方都没有足够的实 力统一全国。
24.(1)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历史作用:①汉朝和 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②促成西域都护的设置。③为丝绸之路 的开辟奠定基础。 (3)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 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4)西域都护的设置,说明今新
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5)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 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首先 回忆所学知识,即可得知第(1)问的答案,要注意材料一反映的是张 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情况,故回答目的切记不要和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 的混淆了。第(2)问,可通过分析归纳材料二得出答案。第(3)问认 真阅读材料二:即可得出结论,第(4)问要答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 国的领土即可;第(5)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体现出反对分裂势 力,维护国家统一即可。
25.(1)孔子。主要依据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 (2)儒家思想的 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要求统治者 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仁政”治国。儒家思想中的“仁” “礼”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但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 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的治国 理念,提倡科学发展观,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 任和社会价值,提倡勤俭节约、敬业乐群,注重学习,重视教育,提倡可持 续发展观等,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资源和动力支持。将儒家思 想融入经济发展中,会对经济秩序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重要作 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