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随堂练习
历史科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注意: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5题,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是北京人遗址的出土文物,其中能够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的是( )
A. 头盖骨化石 B. 使用的石器 C. 遗址发现的烧骨 D. 牙齿化石
2. 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北魏国力强盛,“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贞观之治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文景之治
3. 下列对《丝绸之路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
B. 物品输出: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到西域
C. 大秦: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D. 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反映( )
A. 军机处陈设简单 B. 军机大臣办事效率高
C. 军机处有严格保密制度 D.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5. 西汉至清朝,中央政权在海南的管辖逐步建立和巩固。海南最早的行政领导机构是( )
A. 崖州都督府 B. 琼州都督府 C. 琼州府 D. 珠崖郡
6. 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有志之士开始从制度层面思考挽救民族危机之策。下列人物中积极投身于变法图强运动的是( )
A. 林文英 B. 陈子臣 C. 林缵统 D. 陈侠农
7. 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
A. 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 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 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 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8. 如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的一组邮票。这一事件( )
A. 结束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C. 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D. 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9. 五四运动后,日本在福州制造了杀害中国学生、市民和警察的“福州事件”。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这反映了( )
A.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 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 民众反帝爱国意识增强
10.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这本书次年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曾译名为《西行漫记》,后被译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
A. 是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 B. 成为考订国共正式合作的重要证据
C. 见证了中共“三三制”的政权建设 D. 佐证了国民党在破坏革命统一战线
11. 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为要义,实施全面改革。工厂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的同时,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有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信状告他。这说明( )
A.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C. 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D. 对外开放步伐需要循序渐进
12. “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立场,是对“民惟邦本”理念的传承和创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享理念”等论述则是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传统理念。这都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 展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C.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13. 下图所示的古希腊作品共同体现了( )
A. 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 B. 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C. 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 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
14.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是指( )
A. 穆斯林公社 B. 自治城市 C. 马尔克公社 D. 西欧庄园
15. 15世纪时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颁布了“禁奢”法律条文,企图限制人们的奢侈行为,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上流社会经常举办各种社交活动,宾客们穿着华丽,尤其是女性。这说明当时( )
A 城市拥有自治权利 B. 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C. 社会法律不够完善 D. 禁欲主义大行其道
16. 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段话阐释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 )
A. 原因 B. 条件 C. 过程 D. 影响
17. 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尔默把美国独立战争和同一时期发生在北大西洋东岸的政治事变结合起来,将18世纪最后40年命名为“民主革命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北大西洋东岸产生的民主革命成果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美国年宪法》
18. 他用“万物共祖”这一本质上机械、唯物理论,去挑战神创论这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条。他的著作( )
A.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B.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C. 描绘出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D. 再现了法国十九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
19. 在工业化进程中,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C.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20. 统计表明,20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比之前整个人类历史上使用的还多。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总量的88%来自化石燃料,即在地壳中积累了几百万年的植物遗骸。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
A 解决地区冲突 B. 开展全球贸易 C. 适度开采能源 D. 保障网络安全
二、非选择题(共4题,25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商朝:甲骨文 B东晋:____ C南北朝:云冈石窟
D北宋:指南针 E元代:青铜火炮 F____:《本草纲目》
H明朝:长城 J____:《大观园图》局部 I清代:京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补全B.F、J处内容。
(2)仿照示例,写出图片A所示内容的历史内涵。
示例:图片H所示的“明朝长城”既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也能反映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3)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丰富发展”等观点。请你任选一个观点,并提取材料中两个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 桥梁作为交通枢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注: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世纪大桥是海南省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这座耗资6.6亿多元的世纪大桥将串起琼北110公里带型城镇群。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建设质量,世纪大桥都堪称“海南第一”,有某些方面还是“中华第一”。如今的世纪大桥带动着海口市的经济发展。周边的地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世纪大桥的价值也无可估量。
——摘编自网易《历经艰险所建的桥,耗资6.66亿,如今成最美大桥》
材料三 正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纽带。香港与澳门靠道路左侧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在驾驶习惯和交通规则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港珠澳大桥利用立交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差异。……未来的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活工作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接下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指日可待。
——摘编自澎湃新闻《从港珠澳大桥看未来助力大湾区发展,拉近时空与心灵距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有利因素,另外列举两项同一时期交通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南世纪大桥的特点,并分析世纪大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珠澳大桥“行车方式的调整”所体现的设计理念,并分析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建设的意义。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首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时说: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8年美国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
——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
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数次转型,其中: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
——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英德矛盾冲突的表现,并简述其产生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美国对待苏俄(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美关系第一次转型的原因和第二次转型的影响。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随堂练习
历史科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注意: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5题,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是北京人遗址的出土文物,其中能够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的是( )
A. 头盖骨化石 B. 使用的石器 C. 遗址发现的烧骨 D. 牙齿化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遗址发现的烧骨,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C项正确;头盖骨化石、使用的石器、牙齿化石均与火的使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北魏国力强盛,“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贞观之治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文景之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C项正确;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时期,排除B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列对《丝绸之路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
B. 物品输出: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到西域
C. 大秦: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D. 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丝绸之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排除A项;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排除B项;大秦是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4.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反映( )
A. 军机处陈设简单 B. 军机大臣办事效率高
C. 军机处有严格保密制度 D.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题干未反映军机处的陈设情况,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仅从题干信息无法说明军机处办事效率高,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提及军机处的保密制度,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 西汉至清朝,中央政权在海南的管辖逐步建立和巩固。海南最早的行政领导机构是( )
A. 崖州都督府 B. 琼州都督府 C. 琼州府 D. 珠崖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元年(627 年),唐朝设立崖州都督府,管辖崖州、儋州、振州3州13县,隶广州中都府,属岭南道,是海南最早统一的军政合一的领导机构,A项正确;崖州都督府后为琼州都督府,排除B项;琼州府设立于明朝,并非海南最早的行政领导机构,排除C项;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在今海南境设有珠崖、儋耳二郡,并非海南最早的行政领导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6. 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有志之士开始从制度层面思考挽救民族危机之策。下列人物中积极投身于变法图强运动的是( )
A. 林文英 B. 陈子臣 C. 林缵统 D. 陈侠农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缵统是海南三亚人,1895年春,入京参加会试,签名参加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年(1898年)4月,第二次入京,加入康、梁等人组织的“保国会”,成为康、梁新党骨干分子。同年8月,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康、梁出走日本,林缵统潜回海南,被清廷追革了功名,C项正确;林文英是民主革命者,参与组织同盟会,排除A项;陈子臣是同盟会会员,排除B项;陈侠农,原名家儒,又名宏猷,字聘珍,今海南省文昌县新桥镇山柚脚村人。曾任国会候补议员(后递补为议员)、中华革命党琼崖分部部长,排除D项。故选C项。
7. 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
A. 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 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 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 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正处于对外扩张的活跃期,在新疆地区成立地理学会和考古协会,并派遣考察队详细记录地理地貌、矿藏分布等信息,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为其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便利,体现了沙俄政府在新疆地区活动的核心目的,B项正确;沙俄的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其真实目的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排除A项;当时沙俄还没有完全实现对新疆地区的殖民统治,不能说完善殖民统治体系,排除C项;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只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
8. 如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的一组邮票。这一事件( )
A. 结束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C. 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D. 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0年,黄花岗起义爆发,起义虽然失败,但体现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湖北军政府是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所以题干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B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结束了封建制度,排除A项;辛亥革命主要由革命党人发动,并未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与辛亥革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 五四运动后,日本在福州制造了杀害中国学生、市民和警察的“福州事件”。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这反映了( )
A.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 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 民众反帝爱国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可知,日本的侵略行径,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不满,体现了民众反帝爱国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排除B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10.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这本书次年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曾译名为《西行漫记》,后被译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
A. 是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 B. 成为考订国共正式合作的重要证据
C. 见证了中共“三三制”的政权建设 D. 佐证了国民党在破坏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埃德加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A项正确;国共第二次正式合作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排除B项;“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原则,排除C项;国民党早在1927年就破坏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为要义,实施全面改革。工厂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的同时,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有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信状告他。这说明( )
A.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C. 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D. 对外开放步伐需要循序渐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80年”“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该企业改革的厂长虽然取得改革成绩,但该厂改革仍然存在阻力。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在1992年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企业改革,而没有提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材料涉及企业的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立场,是对“民惟邦本”理念的传承和创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享理念”等论述则是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传统理念。这都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 展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C.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立场,是对“民惟邦本”理念的传承和创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享理念’等论述则是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传统理念。”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结合了当代国情,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提及当代的主题,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排除A项;展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仅仅表述了题干的部分意思,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问题,主要反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下图所示的古希腊作品共同体现了( )
A. 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 B. 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C. 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 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掷铁饼者》与摔跤图样陶盆,体现出希腊人将体育运动加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反映了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与神话,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
14.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是指( )
A. 穆斯林公社 B. 自治城市 C. 马尔克公社 D. 西欧庄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D项正确;穆斯林公社是穆罕默德建立的政教合一组织,为阿拉伯国家建立奠定基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而不是城市,排除B项;马尔克公社是中世纪西欧日耳曼人的一种村落组织,其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地缘关系代替血缘关系成为主要联系纽带,耕地已成为私有财产,森林、牧场仍归共有财产,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5世纪时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颁布了“禁奢”法律条文,企图限制人们的奢侈行为,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上流社会经常举办各种社交活动,宾客们穿着华丽,尤其是女性。这说明当时( )
A. 城市拥有自治权利 B. 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C. 社会法律不够完善 D. 禁欲主义大行其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上流社会经常举办各种社交活动,宾客们穿着华丽,尤其是女性”和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中叶,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奢侈行为”“虚荣心”正是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潮的体现,B项正确;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但材料未强调城市自治权利,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了“禁奢”法律条文,不能判断社会法律是否完善,排除C项;材料反映人们反对禁欲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6. 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段话阐释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 )
A. 原因 B. 条件 C. 过程 D. 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可知,这是说,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社会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给当地带来了消极影响,这是说影响,D项正确;一件事的原因、条件是在这件事之前发生的,原因、条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二项;一件事的过程是在这件事进行中发生的,过程与材料信息不符,C排除。故选D项。
17. 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尔默把美国独立战争和同一时期发生在北大西洋东岸的政治事变结合起来,将18世纪最后40年命名为“民主革命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北大西洋东岸产生的民主革命成果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美国年宪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775-1783年,《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是1789年,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故选C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排除A项;《独立宣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787年美国宪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他用“万物共祖”这一本质上机械、唯物的理论,去挑战神创论这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条。他的著作( )
A.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B.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C. 描绘出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D. 再现了法国十九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
【答案】A
【解析】
【详解】“万物共祖”理论是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A项正确;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排除B项;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排除C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十九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成为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排除D项。故选A项。
19. 在工业化进程中,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C.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工业化进程中,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A项正确;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不是应对“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的主要措施,排除B项;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是为了适应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组织,不是针对“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的主要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20. 统计表明,20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比之前整个人类历史上使用的还多。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总量的88%来自化石燃料,即在地壳中积累了几百万年的植物遗骸。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
A. 解决地区冲突 B. 开展全球贸易 C. 适度开采能源 D. 保障网络安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统计表明,20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比之前整个人类历史上使用的还多。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总量的88%来自化石燃料,即在地壳中积累了几百万年的植物遗骸。”可知,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过度开采化石能源。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应该适度开采能源,C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地区冲突,无法得出需要解决地区冲突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合理开采能源,不是开展全球贸易,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网络的危害,无法得出应该保障网络安全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25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商朝:甲骨文 B东晋:____ C南北朝:云冈石窟
D北宋:指南针 E元代:青铜火炮 F____:《本草纲目》
H明朝:长城 J____:《大观园图》局部 I清代:京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补全B.F、J处内容。
(2)仿照示例,写出图片A所示内容的历史内涵。
示例:图片H所示“明朝长城”既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也能反映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3)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丰富发展”等观点。请你任选一个观点,并提取材料中两个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兰亭集序》、明朝、清代
(2)图片A所示的“甲骨文”既能反映我国早期文字的演变历程,也能反映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唐朝,中国人发明火药并将其应用于军事领域,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将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丰富发展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像继承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在道光年间,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流传四方,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内涵。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容:B:根据材料“东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图片B体现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因此B处空白处是《兰亭集序》。
F:根据材料“《本草纲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代表作,因此F处应是明代。
J:根据材料“《大观园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观园图》,纸本,设色,纵137cm,横 362cm,是清无名氏画家根据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创作的绘画作品,因此J处应是清代。
【小问2详解】
历史内涵:根据材料“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现卜骨数量众多,共计十余万片,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也可见多邦国部族的族徽称名,因此甲骨文既能反映我国早期文字的演变历程,也能反映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小问3详解】
本小题属于较为开放的试题,解答本题时任选一个观点,并提取材料中两个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述。解答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丰富发展”观点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可以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观点,结合所学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影响史实分析回答,如我国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火药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也可以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丰富发展”的观点,结合中华文化在吸收其他文明优秀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史实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示例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唐朝,中国人发明火药并将其应用于军事领域,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将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丰富发展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像继承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在道光年间,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流传四方,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
22. 桥梁作为交通枢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注: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世纪大桥是海南省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这座耗资6.6亿多元的世纪大桥将串起琼北110公里带型城镇群。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建设质量,世纪大桥都堪称“海南第一”,有某些方面还是“中华第一”。如今的世纪大桥带动着海口市的经济发展。周边的地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世纪大桥的价值也无可估量。
——摘编自网易《历经艰险所建的桥,耗资6.66亿,如今成最美大桥》
材料三 正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纽带。香港与澳门靠道路左侧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在驾驶习惯和交通规则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港珠澳大桥利用立交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差异。……未来的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活工作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接下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指日可待。
——摘编自澎湃新闻《从港珠澳大桥看未来助力大湾区发展,拉近时空与心灵距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有利因素,另外列举两项同一时期交通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南世纪大桥的特点,并分析世纪大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珠澳大桥“行车方式的调整”所体现的设计理念,并分析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建设的意义。
【答案】(1)有利因素:政府的重视(或国家的大力支持)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或科学家、人民的努力)苏联的技术指导和援助;“一五计划”的推动。
交通成就:①宝成铁路;②鹰厦铁路;③川藏公路;④青藏公路;⑤新藏公路
(2)特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影响:有利于推动海口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吸引投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等。
(3)理念:尊重大陆与港澳地区生活习惯的差异。(结合“一国两制”相关内容回答合理,也可以)意义:密切了大湾区的交通往来;优化了生活工作环境;完善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实现人流、物流等互联互通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可知,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得到政府的重视、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苏联的技术指导和援助。
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交通成就有: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等。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世纪大桥是海南省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可知,海南世纪大桥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影响:根据材料二“如今的世纪大桥带动着海口市的经济发展。周边的地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世纪大桥的价值也无可估量。”可知,世纪大桥有利于推动海口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吸引投资;同时,世纪大桥作为交通工程,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等。
【小问3详解】
设计理念:根据材料三“香港与澳门靠道路左侧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在驾驶习惯和交通规则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港珠澳大桥利用立交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差异。”可知,港珠澳大桥“行车方式的调整”充分尊重大陆与港澳地区生活习惯的差异。
意义:根据材料三“未来的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活工作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接下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指日可待。”可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切了大湾区的交通往来;优化了这一地区的生活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实现人流、物流等的互联互通等。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首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时说: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8年美国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
——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
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数次转型,其中: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
——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英德矛盾冲突的表现,并简述其产生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美国对待苏俄(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美关系第一次转型的原因和第二次转型的影响。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答案】(1)矛盾: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或争夺海外殖民地;争夺欧洲市场和世界市场)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退出了战争,受此影响,美国对苏俄采取敌视政策,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美国调整政策,与苏联合作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3)原因: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对抗;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对新中国进行孤立封锁包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美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4)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高低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矛盾: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首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时说: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大战。”可概括19世纪末英德矛盾冲突的表现是: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或争夺海外殖民地;争夺欧洲市场和世界市场)
根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后来居上,但是拥有的殖民地却排在老牌殖民国家英国之后,后起的德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因此,英德矛盾冲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1918年美国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结合所学,可以从俄国十月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美国对待苏俄(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退出了战争,受此影响,美国对苏俄采取敌视政策,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美国调整政策,与苏联合作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数次转型,其中: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同时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的政策。1950年10月,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约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因此,中美关系第一次转型的原因是: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对抗;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对新中国进行孤立封锁包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美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
影响:根据材料三“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第二次转型后的影响是: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小问4详解】
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结合一战的英德矛盾、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可以归纳出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的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高低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