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9】2023-2024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周练习题 17-18课(无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周练习题
第六单元 基层制度与社会治理
姓名: 学号: 复习时间: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2021春·陕西延期末)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 )
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
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
2.(2023·浙江舟山期末)秦简《尉卒律》中规定,一里户数达30户以上,既设典、老各一人。典、老的人选由所属乡上报县廷和县尉,由县尉除授,县令、丞审核后,才能正式履职。据此判断,当时( )
A.乡里选才的标准是军功 B.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C.盛行原始民主制的传统 D.注重基层民众的相互监督
3.(2023·河南驻马店期末)“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能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A.便于掌握国家的人口 B.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便于掌控兵役的来源 D.提升了国家的统治能力
4.(2023·湖北恩施期末)汉朝时期,官方教育与民间私学相结合的乡里教化方式,不可不谓是统治术上的一大智慧。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据此可知,汉朝的乡里教化( )
A.发挥了地方官吏的示范作用 B.推动了儒学世俗化与大众化
C.促进了蜀地开发与民族交融 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重大创新
5.(2023·浙江温州期末)东晋时期,政府用白纸登记南迁北人的户籍,称“白籍”,“白籍”侨人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推行将侨人就地编入土著百姓的“土断”政策,取消原来的优待,北人也就成为南人。这表明“土断”政策( )
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简化政府的户籍管理 ③加深南北对峙程度 ④推动南迁北人土著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宁夏银川期末)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已(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将其减少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象征意义的王杖(如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这些举措( )
A.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 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
C.旨在强化统治集团的特权地位 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
7.(2023·甘肃临夏期末)唐玄宗对僧尼进行检括,仅开元二年被勒令还俗的便有一万两千余人,还下令不得再新建佛寺,到开元十二年,朝廷户口增加八十余万。这些做法( )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维护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推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促使商品经济走向繁荣
8.(2023·四川宜宾期末)宋代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即有土地的纳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到北宋中期“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的佃户,政府都允许进入主户行列。同时,招诱客户复业,或使置田,以为主户。这一举措( )
A.激化主客户间矛盾 B.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C.推动市民阶层兴起 D.意在加强户籍管理
内容 注解
德业相劝 居家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童仆
过失相规 如有犯过,则请约正以义理教语之;不听教诲者,则劝其自动退出
礼俗相交 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
患难相恤 邻里之间,如有患难之事,虽非约中之人,乡约中亦规定以予以救济
9.(2023·湖南衡阳期末)北宋的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俗称“天下第一约”。表1为该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注解。
由表可知,中国古代乡村治理( )
A.开创了封建伦理纲常 B.侧重对乡民的道德教化 C.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 D.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
10.(2023·山东济宁期末)《元史 ·顺帝本纪》记载:“六月丙寅,宣德府水灾,出钞二千锭赈之。大宁、广宁、辽阳、开元、沈阳、懿州水旱蝗,大饥,诏以钞二万锭,遣官赈之。”该史料反映出( )
A.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 B.国家赈灾方式的多元化
C.国家是灾后赈济的主体 D.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11.(2023·河南安阳期末)清代规定给每一户民众发给一张印牌,每张印牌上写明该户民众的具体信息,如姓名、人口、从事职业等。悬挂于门口,再由负责人定期清查其户内人口出入的变动情况,“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上述做法依托的基层管理制度是( )
A.邻保制 B.十家牌法 C.保甲制 D.黄册制度
12.(2023·广东东莞期末)元朝推行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它根据职业把全国的百姓进行分类管理,如农户、军户(世代当兵)、站户(在驿站提供服务)等,职业世袭,比较固定。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元朝(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社会控制的加强
C.市民文化的兴起 D.民族交融的发展
13.(2023·四川资阳期末)汉代户籍编制十分严密,户籍内容包括户主姓名、籍贯、住址、爵位、职业、年龄、妻子、兄弟、姐妹,以及牛马、田宅、奴婢、车辆的数量和价值,有的还登记了身高和肤色等。这种户籍制度( )
A.强化了汉代的基层治理 B.促进了国家人口的增长
C.遵循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D.削弱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14.(2023·江苏扬州期末)“并省侨立郡县,用确立黄、白籍以分辨土、侨的办法来重新规划行政区域、整顿户籍,是东晋及以后的南朝政府实施‘土断’的重要原因……政府推行‘土断’,就是要把侨户、流民和‘浮浪人’实为编户。”这一措施( )
A.为国家提供租税赋役 B.利于激发社会生产活力
C.维护了世家豪族利益 D.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15.(2023·安徽阜阳期末)居延汉简显示,在西域屯田的小吏,按照要求必须“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吏还要专门读史书,写文件,练礼仪。汉代郡守设学,县官设校,配备经师,教授春秋,慢慢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据此可知,当时的地方治理( )
A.主要特点是自治 B.体现宗法纽带
C.管理与教化结合 D.以皇权为中心
16.(2023·安徽滁州期末)《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说明明朝优抚政策( )
A.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体现了儒家孝亲敬老思想
C.推动了传统宗法观念普及 D.反映了老龄化问题的严重
17.(2023春·北京东城期末)古代军队建设
材料一 (西周)被封者率本族人到封地后,首先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向面扩展。这种据点称为“国”,“国”以外称为“野”。国、野的居民称为国人、野人。前者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是井田制下的劳动者。
(秦汉)在郡县在籍男子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当兵。如汉代男子在23﹣56 岁之间,必须服兵役2年。汉武帝时还从熟悉胡、越情况的汉族、匈奴族平民中募兵,以应战争需要。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到秦汉兵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背景。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2023·海南期末)800年左右,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颁布的“庄园敕令”规定:“每个庄园应尽量多建牛、羊、猪的厩、圈。”“庄园主必须发给庄园内的妇女们工作所需的原料,如亚麻、羊毛、胰皂、脂油、木桶等。”该“庄园敕令”折射出( )
A.封建王权得到了进一步削弱 B.庄园内部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庄园经济具有一定的自给性 D.君主与封臣的关系日益紧张
2.(2023·宁夏石嘴山期末)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封建国家。据研究,入主西欧前的日耳曼人也有“国王”,国王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他不能一意孤行,如死刑、囚禁,甚至鞭笞等种种事务都只有祭司们才能执掌。这反映了( )
A.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B.中世纪早期教权与王权互相依存
C.中古西欧王权受限的局面沿袭日耳曼传统 D.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3.(2023·江西宜春期末)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C.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4.(2023·广东揭阳期末)《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 )
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 B.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
C.是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的政治集团 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
5.(2023·广东广州期末)2012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0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18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67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这表明( )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共识 B.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已日臻完善
C.中国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成果多样 D.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6.(2023·甘肃白银期末)有学者指出,美国最初是由移民组成的拥有自治权利的殖民地市镇,然后在市镇基础上陆续建成13个分散的殖民地,美国独立革命是由13个互不相属的殖民地联合起来进行的。该观点可用来说明美国( )
A.三权分立的实践基础 B.移植了古希腊的村社体制
C.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 D.南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7.(2023·安徽滁州期末)20世纪80年代,马萨诸塞州15家政府机构向1200多个非营利组织购买了约有200余种服务项目并纳入到了社会服务体系中,英国的一些民间基金会、社区企业、志愿者组织等也广泛地参与到社区运作中。这些现象( )
A.是国家干预经济在基层的缩影 B.反映社区治理呈现单一化
C.是权力制衡原则在基层的体现 D.体现社区治理趋向市场化
8.(2023·甘肃白银期末)19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在新英格兰,乡镇居民大会是居民通过一年一度的选举产生的,乡镇官员间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州政府的赋税,计征税款的是乡镇,所以他们认为美国是乡镇把官员借给了州政府,与法国的中央政府管辖差别很大。托克维尔认为( )
A.美国乡镇政府权力大于州政府 B.法国应向美国学习治理手段
C.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更具优势 D.美国基层自治体现民主传统
9.(2023·云南丽江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
A.扩大了政府行政开支 B.有利于增强居民的责任感
C.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 D.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10.(2023·浙江丽水期末)1980年以来,市场价值的重新被发现和利用,政府不是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私营部门、非盈利性组织完全可以承担这方面的职责。公共服务由一元供给走向多元供给,成为当代西方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趋势。这一改革( )
A.使基层治理全面走向市场化 B.反映了政府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C.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D.强化了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11.(2023·福建泉州期末)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社区服务,这意味着在城市街居制的辖区内开启了服务领域的现代化变迁:到新旧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启动了社区建设,对传统的街居制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变革;到2013年,党中央大力倡导社区治理。据此可知,我国社区发展的目标是( )
A.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法治化 B.居民文化和娱乐生活的多样化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化 D.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2.(2023·安徽亳州期末)1883年、1884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不久,又通过了《伤残和老年保险法》,主要保险对象是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其中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领取老年保险津贴。德国的这些举措( )
A.进一步完善了德国君主立宪制 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D.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发展
13.(2023·河南周口期末)1889年,德国政府通过了《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规定凡以工资为生者都必须参加保险以防残废和衰老,只有缴纳相关保险者才能领取老年赡养费和残废赡养费。国家则给每笔赡养费追加一定的补贴。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
A.社会保障体系臻于完善 B.民主化的进程发展迅速
C.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D.帝国政府独掌立法大权
14.(2023·河南驻马店期末)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包括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的改革。她的这一改革( )
A.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B.有利于英国维持世界霸主地位
C.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有利于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
15.(2023·广东惠州期末)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制定了一个关于福利的“完全”报告。报告要求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每人每周缴费,无论人们原来的收入如何,失业待遇、残疾待遇以及退休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比率。该报告( )
A.体现了财富平均主义的原则 B.旨在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
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意图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16.(2023·安徽六安期末)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伟大社会”立法计划,要求“向贫困宣战”,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措施社会保障。约翰逊任内,生活在官方编制的“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比例下降了7%,由此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体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 B.社会保障制度使民众失去竞争意识
C.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建成 D.有利于缓和美国社会内的阶级矛盾
17.【近代西方地方组织的发展】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以郡作为认同对象的协会组织。除编纂郡志外,乡绅们还在伦敦形成了类似“同乡会”的社团活动。据约克郡人约翰·肖回忆,17世纪80年代生活在伦敦的同郡商人会在宴会中商讨如何为本郡行善事。17世纪50年代,这一习俗蔚然成风,沃维克等郡的商人和乡绅纷纷举行年会、晚宴等活动。到了19世纪,出现了郡历史协会(指对某个郡的历史文献、实物乃至地形进行调查研究的知识团体)。首家郡历史协会大概是1833年成立的沃塞斯特郡自然史协会,随后林肯郡古物协会、苏塞克斯考古协会、兰开夏郡与柴郡历史协会等相继建立。19世纪英格兰的郡历史协会逾30家,绝大多数延续至今
—摘编自陈日华《古物学家与近代早期英国民族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郡协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9】2023-2024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周练习题 17-18课(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