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云南省曲靖市部分学校高二(下)6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部分学校高二(下)6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1867年和1910年德意志(德国)城市人口居住分布情况。居住情况的变化折射出当时德国
时间 中心城市 (%) 市郊区 (%) 远郊 (%)
1867年 59 24 17
1910年 11 19 70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B.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城乡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D.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2.据史学家考证,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世界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当地原始居民最早依靠采集、狩猎为生,形成半地穴式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0500 年之后,扩展成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屋也升级成单层的泥砖房。这一变化表明( )
A.地理因素导致文明发展 B.农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C.人口增加推动房屋变迁 D.叙利亚是最早人类文明
3.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了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当时,穆斯林商人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非洲摩洛哥兑现。这反映了( )
A.亚历山大征服北欧 B.拜占庭帝国货币贬值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
4.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其售价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商贸中心的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价格革命的兴起 D.荷兰殖民帝国的衰落
5.如表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统计数据。材料反映了( )
家庭年收入(美元) 人数占比 财富占有 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
<2500 71% 占社会财富不足8% 90%
>10万 0.08% 占储蓄34% 50%
>50万 / / 10%
A.经济危机影响工人收入 B.贫富悬殊影响社会消费
C.工人分享经济成果有限 D.自由竞争促进财富增长
6.据考古资料,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由榫卯与绑扎结合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在黄河中游的临潼姜寨遗址则发现了地面式土木建筑。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B.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C.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 D.地域生产方式的变化
7.丝绸是中华文明创新性成就之一、河南郑州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了距今5300年的丝织品残片,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素纱单衣重不到100克,堪称奇迹。据此可推知( )
A.丝织业发源于中原大地 B.湖南较早采取家庭式劳作
C.汉代时创新了纺织工具 D.北方丝织业长期领先南方
8.截至2020年,我国果品产量达28692.4万吨,产值近2万亿。但是,我国每年有20%以上的果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0亿人民币。这说明( )
A.缩短生产地与消费地距离的必然性 B.立体交通体系多样化是时代需要
C.发展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具有必要性 D.急需加大食品保鲜防腐剂的使用
9.如表为1898—1937年石家庄人口的变化。这种变化可用来说明( )
人口概况 资料来源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获鹿县官署对所属境内的在城及四关、四乡五路198村的男女老幼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人口调查统计。其中,石家庄村共93户,男女老幼共532人,较全县的‘村均人口数’要少138.17人” 《获鹿县志》
“1903年,京汉铁路振头(石家庄)车站建成时,只有十几名员工和路警。随着正太铁路的建成,到1907年,共有铁路员工约2500人”“到1937年事变前的调查,石家庄总人口为63156人” 《铁路与近代石家庄社会变迁》
A.石家庄发展为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B.近代交通变革引发社会变迁
C.交通进步改变了居民的生活观念 D.中国铁路事业从石家庄起步
10.北京四合院(如图)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典型的民居。这一类型的民居( )
A.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格 B.现今仅存在于北方地区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观念 D.属于典型的干栏式住宅
11.元代开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改隋唐运河之弯曲,将运河线路变为直线,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元朝此举意在( )
A.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 B.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
C.加强国家对漕运的管理 D.沟通南北经济稳固统治
12.20世纪初,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这表明( )
A.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人口增加导致“城市病”恶化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变革 D.城市化推动了交通技术进步
13.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基帛书。秦汉时期文献出土( )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 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D.展现了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14.1878年,开平矿务局欲招集商股80万两,到1880年实募得仅30万两。后“每日出至五、六百吨之多”,利之所在,趋之若鹜。1881年11月,“矿局在上海已集股一百万两”。1882年,面值100两的股票涨至154两,1883年春,股票持有者已拒绝210两的售价。这说明( )
A.企业经营模式关乎其成败 B.开平矿局赢得民间资本青睐
C.开平煤矿的成功获得保障 D.政府态度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15.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 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6.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由此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致力于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B.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C.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 D.公共事业立法的严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道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的埃及人,出于对自身安全保卫和私密性功能的考虑,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基本上成为住宅设计的一种通用形式。在古埃及,入门穿过过道便是一个庭院,院的四周有柱廊,庭院实际上是家庭活动中心。古埃及民居较为注重主次、长幼和轴线。上下埃及筑造材料有所差异,下埃及主要以木材为墙基,上埃及多用卵石为墙基。人们在屋顶上设立纳凉露台,利用屋顶高差开窗通风,这些手法对西方炎热干旱地区的住宅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伟《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材料二 古罗马人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相较于古埃及,古罗马人除了更注重私密性的保护外,人们还按照自己的偏好和经济状况,对住宅内部不同作用的房间进行个性化的装饰。民居中的等级制度体现微弱,各项设计直接和居民的财富挂钩,建筑材料多为砖和混凝土。民居类型较多,如别墅、府第、多层公寓等。
——摘编自李伟《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埃及与古罗马民居文化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埃及与古罗马民居文化的共同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东海、南海的海上航路,同高丽、日本及东南亚、南亚、西亚进行往来,主要贸易港口,有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杭州以及山东半岛的密州、登州等。除了大量的民间海上贸易活动外,两宋还通过“朝贡”“回赐”的方式,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许多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广州、泉州等海港城市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市舶司的收入,成为支撑宋朝财政的一项重要来源。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其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成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西方的“胡椒贸易”。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和天人学说,均肇始于此书。西方近代医学在整体系统思维方面远不及中国,中国医学不仅认为健康需要身、心、社会三者的统一、还特别强调天人之际即机体与整个宇宙大系统之间的和谐。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学在诊断学和内、外、妇、儿、针灸等各临床学科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东汉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对中国16世纪以前的本草之学的集大成著作。全书52卷,记载药物1892种,附图1162幅,载有药方11096个。李时珍在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分类的基础上,依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分为62类。而且每药首标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此后依集解、释疑、正误、气味、主治、附方为序,次第展开。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的一部药物分类法。《本草纲目》在海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证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
——摘编自王锦贵主编《中国文化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医学的特点,概括指出中医学与中药学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中药学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普遍认为,甘薯是由东南沿海地区经湖广传入四川的。雍正十一年(1733年),首次出现了四川种植甘薯的记载。乾隆时期,川西平原上的德阳、罗江、成都等地的地方志中都出现了甘薯的记载,且认为此物“或生食,或熟食,或磨为粉,味甘适口,老少皆宜”。在川东地区江津、黔江等地,甘薯也因地方官的大力提倡,广泛种植;川南有来自福建、广东移民首种甘薯,其一家一年收获几百上千斤,即使遇到饥年也能安然度过,使本地人很为羡慕。
到了近代,甘薯种植几乎遍及全川。据四川劝业道署统计,清末全川142个厅州县中,有甘薯种植记载的就有127个,全川共载甘薯605万亩,总产量3950.6万担。据1910年三月劝业会的调查显示,在成都的外来农业陈列出的产品中,就有18个地区陈列了当地出产的品质优良的甘薯,有白红苕、红皮红苕、红心红苕、牛奶红苕等品种。民国时期,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四川地区进行了甘薯品种、栽培和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从国外引进一些良种和实生苗进行鉴定。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出版了甘薯增产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及时总结和推广增产的经验。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良种的推广、栽培技术的个性,甘薯的亩产量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加速,甘薯作为多功能用途原料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品种和新科技也不断引进,四川地区甘薯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据张茜《甘薯在四川的传播及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甘薯在四川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四川甘薯种植的特点,并指出建国后又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甘薯在四川的种植为例,说明农作物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B
6.A
7.C
8.C
9.B
10.C
11.D
12.D
13.D
14.B
15.D
16.B
17.(1)同:两地民居都有一定的私密性;都带有家族色彩和家庭观念;都采用了庭院柱廊建筑样式。
异:古埃及民居等级色彩浓厚;布局讲求对称;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地域差异大;古罗马民居等级色彩微弱,体现财富多寡;室内装饰个性化;建筑材料多为砖混,地域差异小;类型多;融合其他文明特色。
(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
18.(1)原因: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造船、航海技术等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
(2)评价:胡椒贸易以其丰厚的利润,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是,胡椒贸易伴随早期殖民扩张,给被殖民地区的原有社会发展进程带来了冲击,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9.(1)特点:形成早;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理论框架;科学的整体健康观念;系统的综合诊断方式;丰富的自然治疗手段;全面的身心保健康复;医学典籍丰富。
不同:中医学侧重运用中草药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中药学侧重中草药的基本理论和炮制应用。
(2)意义:丰富了中国传统中草药宝库;总结了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创新了中药学药物分类法;成为中国古代中药学留给全人类及后世的一份珍贵遗产,树立了后世中药学典籍编撰的标杆;为后世中药学发展提供借鉴;扩大了中药学国际影响力。
20.(1)原因:国内的移民与人口流动,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人口增加,人地矛盾尖锐;地方政府提倡与推动;甘薯有耐旱、产量大和用途广的优势;四川多丘陵山地,适宜甘薯种植。
(2)特点:范围广,遍及全川;种植量大,产量高;品种丰富多样;注重技术研究与品种改良。
发展:总结与推广栽培技术;产量不断提高;引进新品种与新科技;注重甘薯的开发与利用。
(3)影响: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提高了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密切了各地区经济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云南省曲靖市部分学校高二(下)6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