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读右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A.分封制盛行
B.民族大交融
C.从分裂到统一
D.经济重心南移
2.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咦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4.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 “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治世局面是指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6.如图,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这些诗句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秧马
7.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据统计,总数不下 3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这说明唐朝
A.开放包容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政治腐敗
8.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外戚干政 D.用文轻武
9.宋真宗时,辽国军队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辽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0.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著名抗金将领是
A. 寇准 B.文天祥
C. 岳飞 D.戚继光
11.两宋时,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北宋时,政府宣布取消对夜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东京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的“鬼市”,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布局更新 B.城市商业繁荣
C.科技文化先进 D.中外贸易发达
12.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此有关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 火药
13.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A. 原因 B. 形式
C. 目的 D. 危害
14.“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 岳飞 B.戚继光
C. 鉴真 D.郑成功
15.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下列著作中,体现这一特点的农业科学巨著是
A. 《农政全书》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16.明朝末年,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A.皇太极 B. 黄巢
C.李自成 D. 崇祯
17.在厦门鼓浪屿,有一座高大雄伟的郑成功雕像。郑成功之所以备受人们敬仰,是由于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收复新疆
18.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19.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A. 《红楼梦》 B. 《窦娥冤》
C. 《西游记》 D. 《三国演义》
20.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A. 隋朝 B.两宋时期 C. 元朝 D.明清时期
二、非选择题(21题7分, 22题7分, 23题8分, 24题8分, 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三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 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 (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清一统台湾志》
材料四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2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几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3分)
22.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鉴真
事件 A 鉴真东流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 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同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朝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2分)
(3)材料三中,清朝为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了哪一政策 (1分)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 (1分)
23.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
——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材料一中, “大运河”是哪一朝开通的 (1分)“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 (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 (3分)
24.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毅中(意为掌握之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入股文取士,以“四书”、 “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 (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长策”具体指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1分)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朱元璋变革选官制度的目的。 (1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在中央“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2分)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1分)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