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广东省湛江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0
(含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所示为先秦部分文献记载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先秦时期( )
经济活动 出处
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桌氏为量,段氏为傅器桃氏为刃。 《周礼·考工记)
百工之事,国不可耕且为也。 孟子·滕文公上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建,也,胸,冶,串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节用中
A.职业选择取决于姓氏 B.手工业分工较为细密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D.工艺传承具有开放性
2.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讨论“大一统”后治理天下的方案,如《禹贡》依据山川地形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职方氏》依据战国时七国疆域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提出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以王畿为政治中心的设想。这种划分方式与设想反映了当时( )
A.恢复西周礼制社会诉求 B.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D.中央集权政治已经形成
3.以下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据考证其作于盛唐时期。下图展现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 B.政府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制
C.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拓展 D.边疆与内地农业生产一体化
4.程颢说:“修宗谱使人不忘本,而识祖源,祢流祖……若三代不修其谱,诚为不孝,非人道也”;程颐指出,“谱之修所以明一本而浚其源,尊祖而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别亲疏之远近也”。二程的主张( )
A.受到官方推崇而失去了活力 B.突出了三纲五常的作用
C.背离了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 D.体现了儒学世俗化倾向
5.清朝时期,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的压迫和奴役,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首领渥巴锡毅然率全族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半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乾隆帝亲自接见了渥巴锡,将其部众安插在准噶尔盆地一带游牧,由伊犁将军管辖。土尔扈特部的回归( )
A.推动了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 B.孤立了噶尔丹分离主义分子
C.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使我国避免了大分裂大动荡
6.1854年,荷属东印度通过法律,将土生华人定位为“外国东方人”。使其地位与本土印尼人类似。1899年,荷兰当局出台规定,将日本人提升到与欧洲人同等的地位。这一系列做法( )
A.团结华人强化族群意识 B.刺激华人支持清廷变革
C.加速华人融入当地社会 D.迫使华人联合印尼土著
7.五四运动后,熊希龄、谭延闿等湖南知名人士率领湖南走在联省自治运动最前沿。其后《湖南省宪法》颁布标志着湖南自治运动达到高潮。不久,《湖南省宪法》被废除,标志着运动最终消亡。这一结果( )
A.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导致了军阀割据政治格局
C.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 D.有利于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8.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检察制度的建设( )
A.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
C.改变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加强了根据地政权廉政自律建设
9.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稻谷历年生产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稻谷面积与产量始终呈现正相关 B.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解放了生产力
C.稻谷的低谷期均与自然环境相关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持续增长
10.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该规定( )
A.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严重 B.说明市场作用得到普遍认可
C.促成了企业所有制形式变革 D.迎合了城市经济改革的需求
11.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最初只限于咨询、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一般由贵族充任。但公元前312年的《奥威尼法》规定:负责选任的监察官得宣誓把“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元老院”,还规定每5年重新审查一次元老院的名单,依法吐故纳新。这一变化( )
A.使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有利于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C.导致了监察官员的大权独揽 D.扩大了罗马公民的选举权
12.创作于中世纪的法国文学《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讽刺作品。它以兽寓人,并且赋予群兽以人的行动、语言、思想和感情。主人公列那狐的形象特别复杂,他与弱小一起,却也欺压弱小,他左右逢源,花言巧语获得了象征国王的狮王的认可,他与狼较量,是机智狡猾的封建逆臣。主人公列那狐这一人物形象更多寄托了当时( )的理想。
A.上层教士 B.封建贵族 C.市民阶级 D.资产阶级
13.孟德斯鸠认为“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委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的力量使人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一论述在当时( )
A.助推了欧洲中心论强化 B.鼓舞了殖民地解放斗争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 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形成
14.1936年的美国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查理,身穿工作服,站在一条很长的转动不息的传送带旁边,手握一个扳手,拧紧带子上传送过来的部件螺丝。传送带不给工人一秒钟空闲,甚至连上厕所,还得等工长来替换,即使进了厕所,还来不及蹲下,老板工头粗暴的声音又催逼了过来。终于,查理神经失常了,他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这反映出( )
A.工厂制度限制了公民人身自由 B.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C.工业发展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D.工业革命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15.斯大林曾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1929年,在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中,将近80%的项目来自美国。苏联和美国可以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强 B.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量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
16.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
目 录 第一章 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第二章 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 西方世界 20 年:幻觉时期 第四章 30 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多极化格局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宋明乡约是传统中国一种典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乡约依倡办者身份不同分为官办乡约与民办乡约,前者更重官府强制性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后者更重百姓自主性却往往导致约束力不足。乡约注重道德教化,通过定期聚会表彰善行、纠正恶行来提高约众的道德修养,聚会议事注重道德理性原则。乡约在治乡实践中逐渐与保甲、社学、社仓等治理方式结合,统合处理赋税收缴、治安维护、百姓教育、灾困救济等事务。宋明乡约注重百姓在基层治理中的自主性、注重基层协商中的道德理性、注重道德感化方法与强制性法规的互补以及注重统合处理基层各类事务等特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基层协商治理具有一定启发。
——吴倩《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高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材料三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和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郝宇青《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组织机构是什么,有何功能?(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怎样的基层治理理念?(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据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三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并分析秦统一货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689—1714年是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时期,王权的衰落,议会主权的确立,政党政府的组建,这些因素促成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并成为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间的政党政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光荣革命前君主政治、宗派政治的痕迹,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确立起来,政党所控制的议会不仅牢牢掌握着立法大权,而且政党所把持的政府也在不断侵蚀君主的行政大权,国家权力的中心逐渐从君主转移到政党。到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1714—1901年),政党主导下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兴起,这标志着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
材料二
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其中跨党派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人加入几个政党,甚至一个人担任几个政党的领袖。号称 300多个政党,所标政纲冠冕堂皇,但许多政党因既乏经济背景又无群众基础,故只可谓之政团,不得以政党论也。这是民国初年政党的最大特点。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政党政治的作用。(5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中国政党政治的特点。(5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果从15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标志算起,到现在的500多年间,经济全球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三次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全球化。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是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殖民统治的时期。
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相互对立的时期。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是一些西方大国严重削弱、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的时期。
未来要实现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是第四次经济全球化,它应该是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从而形成新的形态。
——摘编自滕文生《经济全球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某一历史阶段,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命运”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凡天下群百工,使各从事其所能”与“筑氏执下齐……桃氏为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手工业分工较为细密,故选B项;“职业选择取决于姓氏”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在明朝中后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手工业分工”,而“工艺传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探讨“大一统”后治理天下的方案,体现了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与统一的历史趋势相对应,《禹贡》、《职方氏》中将天下划分为“九州”的主张均蕴含“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内涵,故选C项;战国时期没有恢复西周礼制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大一统”,与分封制严重破坏无关,排除B项;在全国范围内,中央集权政治形成于秦朝,不是战国时期,排除D项。
3.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盛唐的敦煌莫高窟中出现曲辕犁等农耕工具及农耕情节,体现了当时中原农耕技术及生产方式已经在边疆地区出现、传播,故选C项;莫高窟中出现曲辕犁只能说明边地出现了曲辕犁,并不能推出曲辕犁在当地传播的程度,排除A项;屯田是封建政府为保证军需而由国家直接组织的一种集体耕种制度,唐朝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政策,但材料主旨是农业工具的使用情况未体现耕作形式,与屯田制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虽出现了农耕生产,但并未成为主要经济模式,排除D项。
4.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二程重视修订宗谱,强化了儒学观念在民间的渗透,有利于尊祖敬宗,凝聚宗族,满足人们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儒学世俗化的体现,故选D项;朱熹继承了二程思想,并发扬光大形成程朱理学后才逐步被官方推崇,排除A项;三纲五常的作用是维护传统社会和专制制度,材料强调儒学在民间的作用,排除B项;宗谱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尊宗敬祖,与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相一致,排除C项。
5.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体现了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选C项;土尔扈特部安置在新疆地区,与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时处于乾隆时期,噶尔丹是康熙时期人物,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土尔扈特部回归时处于“康乾盛世”时期,大分裂大动荡无从体现,排除D项。
6.
【答案】A
【解析】1854年和1899年,荷属东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通过法律对华人和其他族群进行了地位上的调整,1854年的法律将土生华人定位为“外国东方人”,与本土印尼人的地位类似。这种定位可能使得土生华人在社会上感到被排斥或不被接受,从而加强了他们的族群意识,即团结起来,共同改变这种不公的待遇,故选A项;清末新政发生在1901年,排除B项;从法律上将土生华人定位为“外国东方人”实际上是在排斥他们,而不是促进他们融入当地社会。这样的定位可能会加剧他们与当地社会的隔阂,排除C项;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华人被迫与印尼土著联合的情况,排除D项。
7.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湖南自治运动从兴起到消亡过程的短暂性和艰难性,表明此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这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推动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故选D项;湖南自治运动的消亡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因此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从而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结合所学,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排除C项。
8.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颁布了《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可知,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和颁布了关于监督检查的法律法规,设置监督机构,从制度层面加强根据地政权的廉政建设,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故选D项;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A项;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不存在所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他们的变革都侧重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变革,并且材料中也没有基层社会治理变革的信息,排除B项;建立严密的检察制度有利于弘扬巩固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作风并未因此改变,排除C项。
9.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读图可知,1949年至1952年,我国稻谷耕种面积和稻谷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与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相关,故选B项;1978年至1985年,我国在稻谷耕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稻谷产量有了快速增加,可见稻谷面积与产量不一定始终呈现正相关,排除A项;1959年至1961年,我国稻谷耕种面积和稻谷产量出现急剧下降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自然灾害相关,但其他低谷期不一定与自然环境相关,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但21世纪初出现低谷期,可见经济体制改革不一定始终推动粮食持续增长,粮食增减与多种因素相关,排除D项。
10.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可知,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推行劳动合同制,推进企业人才选拔择优化,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下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需要,故选D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国有企业面向社会实行招工,并不意味着市场作用得到普遍认可,排除B项;企业招工制度的变化,并不会改变国营企业的公有制形式,排除C项。
11.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还规定每5年重新审查一次元老院的名单,依法吐故纳新”可知,罗马元老院由原来的贵族充任到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也就是说,原来的元老院平民是不能进入的,而到了公元前312年《奥威尼法》实施之后平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了,这有利于提高平民政治地位,故选B项;材料里没有关于使元老院成为最高机关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里只是提到了负责选任的监察官把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元老院,这不足以导致监察官员的大权独揽,排除C项;材料里只是提到了关于选举进入元老院的官吏的问题,而不是整个罗马共和国的公民选举问题,因而无法从材料得知罗马公民的选举权是否扩大,排除D项。
12.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世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诞生,《列那狐的故事》中列那狐与狼的较量象征着市民阶层与封建势力的斗争,骗过了狮王得到认可说明他与国王合作,他与弱小一起却也欺压弱小,说明他是城市市民又与市民有矛盾,这反映了中世纪城市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学的特点,故选C项;虽然教士在中世纪法国社会占据重要地位,但列那狐身上机智、狡猾、世俗的形象并不完全符合教士的特点,排除A项;封建贵族拥有权力和地位,与列那狐形象不符,排除B项;资产阶级在中世纪并未形成,排除D项。
13.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寒冷气候的民族比热带民族更勇敢,更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欧洲位于寒冷的气候影响下,因此为欧洲中心论强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气候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与殖民地解放斗争无关,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材料内容与民族国家诞生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气候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与启蒙思想形成无关,排除D项。
14.
【答案】C
【解析】材料是在描述工业革命对工人的影响。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他们被迫按照机器的节奏工作,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工作强度的加大,工人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反映出工业发展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故选C项;工人服从工厂制度的管理,并非被限制人身自由权,排除 A 项;材料只涉及工人的工作和精神状况,没有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描述,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查理的个人工作和精神状况,不能得出“工业革命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的结论,排除D项。
15.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中,将近80%的项目来自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和美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对美国而言,可以扩大出口缓解危机,对苏联而言,可以推动工业化发展,故选B项;苏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需要引进美国的资本和先进技术,但美国的目的在于扩大出口以摆脱经济危机,而不是因为苏联经济与它互补,排除A项;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推动美国对苏联出口的因素,但不是苏联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意识形态的对抗仍一直存在,这说明合作共赢并未成为共识,排除D项。
16.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政治格局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新秩序是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建起来的,故选A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以后的国际关系基础,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构建起来的,排除C项;多极化格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极格局体系内出现的,排除D项。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答案】
(1)特点:官治和自治相结合;注重道德感化方法与强制性法规的结合;道德教化为主导;统合基层诸事务;协商治理。(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机构:庄园、城市(行会或商会)、基督教会。(2分)
功能: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解决纠纷,治理城市、规范经营活动、宗教活动等。(3分)
(3)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和多元合作共治互动的善治格局,(4分,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但不能照抄原文)
18.【答案】
(共18分)
(1)趋势:物物交换、金属货币、金银、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4分)
意义: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2分)
(2)币制混乱;纸币取代银元,实现统一。(4分)
(3)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条件。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强化美国的经济霸权;适应各国生产力(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5分)
19.【答案】
(1)作用: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近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
(2)特点:政党林立;跨党派现象严重;组织涣散;缺乏经济背景和群众基础。(5分)
20.【答案】
示例一:
论题: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2分)
论述: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始于1750年前后。1840年鸦片战争一巴掌把中国打入半殖民地!此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之梦就开始了。由此激发旧民主主义革命一浪接一浪,直到孙中山领导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国势继续衰败。(8分)
综上所述,第一次经济全球化虽然让中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欺辱,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分)
示例二:
论题: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站起来了。(2分)
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后起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中断了。与此同时,战争引起革命。先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由此,中国获得了真正的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8分)
综上所述,第二次经济全球化虽然还是让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分)
示例三:
论题:第三次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富起来了。(2分)
论述:二战后,美越战争失败和苏阿战争失败,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先后遭受重挫。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世界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新阶段,新科技革命和第三轮经济全球化起来了。这期间,搞大国争霸和僵化社会主义模式的苏联垮台了,而中国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8分)
综上所述,第三次经济全球化下面对美苏二个超级大国的打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富起来了。(2分)
示例四:
论题:第四次经济全球化下中国要飞起来了。(2分)
论述:第四次经济全球化应该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不仅共同参与同时也共同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它应该是继续坚持和维护实践已充分证明是正确有效的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合作体制、多边经济技术合作体制等规则体制,并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积极参与体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全球化之中;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安宁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8分)
综上所述,未来的第四次经济全球化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必刷卷】广东省湛江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0
(含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所示为先秦部分文献记载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先秦时期( )
经济活动 出处
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桌氏为量,段氏为傅器桃氏为刃。 《周礼·考工记)
百工之事,国不可耕且为也。 孟子·滕文公上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建,也,胸,冶,串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节用中
A.职业选择取决于姓氏 B.手工业分工较为细密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D.工艺传承具有开放性
2.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讨论“大一统”后治理天下的方案,如《禹贡》依据山川地形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职方氏》依据战国时七国疆域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提出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以王畿为政治中心的设想。这种划分方式与设想反映了当时( )
A.恢复西周礼制社会诉求 B.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D.中央集权政治已经形成
3.以下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据考证其作于盛唐时期。下图展现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 B.政府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制
C.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拓展 D.边疆与内地农业生产一体化
4.程颢说:“修宗谱使人不忘本,而识祖源,祢流祖……若三代不修其谱,诚为不孝,非人道也”;程颐指出,“谱之修所以明一本而浚其源,尊祖而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别亲疏之远近也”。二程的主张( )
A.受到官方推崇而失去了活力 B.突出了三纲五常的作用
C.背离了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 D.体现了儒学世俗化倾向
5.清朝时期,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的压迫和奴役,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首领渥巴锡毅然率全族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半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乾隆帝亲自接见了渥巴锡,将其部众安插在准噶尔盆地一带游牧,由伊犁将军管辖。土尔扈特部的回归( )
A.推动了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 B.孤立了噶尔丹分离主义分子
C.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使我国避免了大分裂大动荡
6.1854年,荷属东印度通过法律,将土生华人定位为“外国东方人”。使其地位与本土印尼人类似。1899年,荷兰当局出台规定,将日本人提升到与欧洲人同等的地位。这一系列做法( )
A.团结华人强化族群意识 B.刺激华人支持清廷变革
C.加速华人融入当地社会 D.迫使华人联合印尼土著
7.五四运动后,熊希龄、谭延闿等湖南知名人士率领湖南走在联省自治运动最前沿。其后《湖南省宪法》颁布标志着湖南自治运动达到高潮。不久,《湖南省宪法》被废除,标志着运动最终消亡。这一结果( )
A.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导致了军阀割据政治格局
C.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 D.有利于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8.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检察制度的建设( )
A.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
C.改变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加强了根据地政权廉政自律建设
9.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稻谷历年生产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稻谷面积与产量始终呈现正相关 B.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解放了生产力
C.稻谷的低谷期均与自然环境相关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持续增长
10.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该规定( )
A.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严重 B.说明市场作用得到普遍认可
C.促成了企业所有制形式变革 D.迎合了城市经济改革的需求
11.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最初只限于咨询、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一般由贵族充任。但公元前312年的《奥威尼法》规定:负责选任的监察官得宣誓把“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元老院”,还规定每5年重新审查一次元老院的名单,依法吐故纳新。这一变化( )
A.使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有利于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C.导致了监察官员的大权独揽 D.扩大了罗马公民的选举权
12.创作于中世纪的法国文学《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讽刺作品。它以兽寓人,并且赋予群兽以人的行动、语言、思想和感情。主人公列那狐的形象特别复杂,他与弱小一起,却也欺压弱小,他左右逢源,花言巧语获得了象征国王的狮王的认可,他与狼较量,是机智狡猾的封建逆臣。主人公列那狐这一人物形象更多寄托了当时( )的理想。
A.上层教士 B.封建贵族 C.市民阶级 D.资产阶级
13.孟德斯鸠认为“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委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的力量使人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一论述在当时( )
A.助推了欧洲中心论强化 B.鼓舞了殖民地解放斗争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 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形成
14.1936年的美国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查理,身穿工作服,站在一条很长的转动不息的传送带旁边,手握一个扳手,拧紧带子上传送过来的部件螺丝。传送带不给工人一秒钟空闲,甚至连上厕所,还得等工长来替换,即使进了厕所,还来不及蹲下,老板工头粗暴的声音又催逼了过来。终于,查理神经失常了,他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这反映出( )
A.工厂制度限制了公民人身自由 B.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C.工业发展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D.工业革命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15.斯大林曾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1929年,在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中,将近80%的项目来自美国。苏联和美国可以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强 B.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量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
16.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
目 录 第一章 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第二章 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 西方世界 20 年:幻觉时期 第四章 30 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多极化格局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宋明乡约是传统中国一种典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乡约依倡办者身份不同分为官办乡约与民办乡约,前者更重官府强制性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后者更重百姓自主性却往往导致约束力不足。乡约注重道德教化,通过定期聚会表彰善行、纠正恶行来提高约众的道德修养,聚会议事注重道德理性原则。乡约在治乡实践中逐渐与保甲、社学、社仓等治理方式结合,统合处理赋税收缴、治安维护、百姓教育、灾困救济等事务。宋明乡约注重百姓在基层治理中的自主性、注重基层协商中的道德理性、注重道德感化方法与强制性法规的互补以及注重统合处理基层各类事务等特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基层协商治理具有一定启发。
——吴倩《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高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材料三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和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郝宇青《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组织机构是什么,有何功能?(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怎样的基层治理理念?(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据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三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并分析秦统一货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689—1714年是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时期,王权的衰落,议会主权的确立,政党政府的组建,这些因素促成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并成为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间的政党政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光荣革命前君主政治、宗派政治的痕迹,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确立起来,政党所控制的议会不仅牢牢掌握着立法大权,而且政党所把持的政府也在不断侵蚀君主的行政大权,国家权力的中心逐渐从君主转移到政党。到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1714—1901年),政党主导下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兴起,这标志着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
材料二
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其中跨党派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人加入几个政党,甚至一个人担任几个政党的领袖。号称 300多个政党,所标政纲冠冕堂皇,但许多政党因既乏经济背景又无群众基础,故只可谓之政团,不得以政党论也。这是民国初年政党的最大特点。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政党政治的作用。(5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中国政党政治的特点。(5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果从15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标志算起,到现在的500多年间,经济全球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三次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全球化。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是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殖民统治的时期。
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相互对立的时期。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是一些西方大国严重削弱、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的时期。
未来要实现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是第四次经济全球化,它应该是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从而形成新的形态。
——摘编自滕文生《经济全球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某一历史阶段,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命运”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必刷卷】广东省湛江市名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0(答案)